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658421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1.下列各句中,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君之不慈臣B.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C.请事斯语矣 远之事君D.若使天下兼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B.请息交以绝游

2、去以六月息者也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D.门虽设而常关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B.诚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作计乃尔立 始尔未为久D.苟余情其信芳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字意思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控蛮荆而引瓯越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芷阳间行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制芰荷以为衣兮

3、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D.忽反顾以游目兮 顾计不知所出耳大行不顾细谨 荆轲顾笑武阳6.下列句中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余始循以入 循山而南B.磴几不可登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C.明烛天南 何当共剪西窗烛D.至于泰安 至于斟酌损益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我世世为洴澼絖 为者败之B.剖之以为瓢 埏埴以为器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D.知者不感 知止而后有定8.下列句中词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犹且从师而问焉B.君子不齿 唇亡则齿寒 C.耻学于师 不耻相师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9.下列句中

4、词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B.学不可以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C.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D.而寒于水 非能水也10.下列句中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见常日稀 儿已薄禄相B.西当太白有鸟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悟已往之不谏 善万物之得时D.丞相祠堂何处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二)1.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手抚膺坐长叹 副有罪,当相坐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蒙故业,因遗策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狐假虎威D.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衣轻乘肥2.下列句子中相同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每薄暮,下管键(狱中杂记) 与饮食之气相薄(狱中杂记)B.戍卒叫,函谷

5、举(阿房宫赋 )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C.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祭十二郎文)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种树郭橐驼传)D.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侍坐)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3.下列各组选项中相同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B.吾与点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因人之力而敝之 蒙故业,因遗策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无可寄托者 寄寓于表 女寄言于母 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 忧劳可以兴国 兴利除弊 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 步其韵奉和一首 乃自强步 步余马兮山皋D

6、.下饮黄泉 中军置酒饮归客 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5.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句中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C.吾与点也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暴秦之欲无厌 夫晋,何厌之有6.下列各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文 郁郁乎文哉(完美) 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修饰,讲求仪表)B.过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观过,斯知仁矣(过错) 过故人庄(经过)C.党 党同伐异(偏袒)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结党)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类别)D.比 鳞次栉比(排列) 君子周而不比(勾结)

7、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等到)7.(2022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8.(2022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

8、中“食”字含义相同。 B. “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放”字含义相同。C. “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 “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9.(2022年新高考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

9、,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10. (2022年新高考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三)1.(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取曲沃”与“虽一毫而莫取”

10、(赤壁赋)中的“取”字含义不同。B.“其后秦欲伐齐”与“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中的“其”字含义不同。C.“子为寡人虑之”与“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中的“为”字含义相同。D.“张仪南见楚王”与“南取百越之地”(过秦论)中的“南”字用法相同。2.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群臣闻见者毕贺”与“今者有小人之言”(鸿门宴)中的“者”字含义不同。B.“诸士大夫皆贺”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字含义不同。C.“而患必至也”与“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患”字含义相同。D.“何也”意思是为什么呢,“

11、何”与记承天寺夜游“何处无竹柏”中的“何”字含义不同。3.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后秦欲伐齐”与后世用作成语的“自矜功伐”中的“伐”字含义不同。B.“惠王患之”与“无敌国外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与“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两句中的“苟”字含义相同。D.“群臣闻见者毕贺”与“群贤毕至”(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毕”字含义相同。4.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敝邑欲伐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素师

12、)两句中的“敝”字含义相同。B.“寡人自以为智矣”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C.“且先绝齐”中的“绝”与蜀道难中“可以横绝峨眉巅”中的“绝”含义不同。D.“广从六里”与“约从离衡”(过泰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5.(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B.“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C.“与之伐齐”与“夫人之相与”(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

13、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6.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B.“乃出见使者”与“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C.“必受欺于张仪”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同。D.“夫秦所以重王者”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两句中的“夫”字含义不同。7.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与“秦无亡矢遗

14、镞之费”(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B.“遂举兵伐秦”与“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C.“秦与齐合”与“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D.“过听于张仪”与“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8. (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顾谓吴起曰”与“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与“汝心之固”(愚公移山)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C.“德义不修”与“此地有茂林修竹”(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

15、。D.“夏桀之居”与“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9. (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若君不修德”与“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B.“武王克殷”与“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C.“臣闻爱其人者”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D.“咸刈厥敌”与“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咸”字含义相同。10. (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景公游于寿宫”与“秦时与

16、臣游”(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游”字含义相同。B.“臣闻之”与“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C.“惟仁是亲”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D.“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附:参考答案(一)1.A.之:都是助词,取独,不译;B.敏:均为形容词,勤勉/聪明;C.事:均为动词,实践、从事/侍奉;D.若:假如,连词/像,动词。故选A。2.A.前一“扑”是用荆条制的刑具,后一“扑”意思是“满”。B.前一“穷”意为“偏远、荒远”,后一“穷”意为“极尽”。C.前后“负”均为“担负”之意。 D.前一“接”意为“

17、接触”,后一“接”意为“结交”。故选C。3.A.“引”:动词,举起,拿着;动词,连接;B.“息”:动词,停止,断绝;名词,气息,指风。C.“矜”:动词,怜悯、怜惜;动词,自夸、夸耀。D.“虽”:都作连词,虽然。故选D。4.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是说“地方长官推荐张衡为孝廉到朝廷做官,他没有动身前往应荐,三公的官署多次下诏召请张衡到朝廷做官,张衡还是没有去就职”,“举”,举荐,推荐;“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是说“向南攻取了汉中,向西占领了巴蜀”,“举”,占领。B.“诚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是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诚”,如果;“燕王诚

18、振怖大王之威”是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诚”,确实。C.“作计乃尔立”是说“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尔”,这样;“始尔未为久”是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尔”,助词,不译。D.“苟余情其信芳”是说“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信”,真正,确实;“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是说“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确实,实在。故选D。5.A.“引”分别是:引导;连接;身子向上起;引用。B.“道”分别是:治国方法;道理;取道;风尚。C.“制”分别是:规模;裁制;统帅;制服。D.“顾”相同,都是“回头看”;只是;顾虑。 故选D。6.A.“循”,意思都是:沿着,顺

19、着。B.几乎;桌子。C.动词,照耀;名词,烛花。D.到达;表示另提一件事或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故选A。7.A.句意: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漂洗棉絮为业。“为”,以为业,从事。句意: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为”,做事。B.“以为”,都是“以为”的省略,把做成。C.句意:你本来不善于利用事物大的作用。“固”,本来。句意:沛公沉默了一会说:“确实比不上项王。” “固”,确实。D.句意:智慧的人不迷惑。“知”,通“智”,智慧。句意:知道应达到的蕞高境界就能够志向坚定。“知”,知道,了解。故选B。8.A.第一句意思是: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师”,名词,老师;第二句意思是: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

20、师”,名词,老师。两词意思相同。B.第一句意思是:君子不屑与之并列。“齿”,像牙齿一样并列,此处为“并列”的意思。;第二句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齿”,牙齿。两词意思不同。C.第一句意思是: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第二句意思是: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两词意思相同。D.第一句意思是: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远了。“师”,动词,跟从老师。第二句意思是: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可以知道了。“师”,动词,跟从老师。两词意思相同。 故选B。9.A.“中”,合乎。B.“已”,停止。C.“假”,借助。D.“水”,名词,水/动

21、词,游泳。故选D。10.A.副词,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名词,相貌。B.介词,正对着;动词,阻挡,把守。C.都是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故选C。(二)1.C.“假”均是动词,“借助”。A.“坐”,副词,徒,空;/动词,治罪,判罪。B.“遗”,丢失、遗失;/过去的。D.“乘”,“四”的代称;/乘着。故选C。2.A.都表示“迫近”,动词。B.“被攻占”,动词/“全”,形容词。C.“连词,表修饰”/“尔,你们”,代词。D.“等到”,副词/“近来”,副词。故选A。3.A.“爱”都是吝惜、吝啬。 B.“与”,赞成。/亲附、亲近。C.“因”,依靠。/沿袭、沿用

22、。D.“隐”,痛惜、哀怜。/暗暗地。故选A。4.A.寄:托付/寄居/转达/托付。(一和四相同,皆为“托付”)B.兴:兴起/使兴盛/兴办/起来。C.步:两次举足为步/追随/行走/使行走。D. 饮:喝/使喝/可以喝的东西/喝水。故选A。5.A.“爱”,动词,吝惜。/动词,疼爱。B.“始”,副词,起初。/副词,才。C.“与”,动词,赞成。/动词,亲附。D.“厌”,都是动词,满足。故选D。6.B.过故人庄:拜访朋友的村庄。过:拜访,探望。故选B。7.【答案】A项文中“约车”的“约”是准备的意思。8.【答案】“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

23、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9.【答案及解析】C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是“受蒙骗”。10.【答案】B【解析】“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勉强令人满意。差:大致还可以】,隐若一敌国【隐若敌国: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矣。”根据“隐若敌国”,强调对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是“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的意思。其实,“差强人意”是一个成语,熟知这一成语,便可断定此项错误。(三)1.【答案】C【解析】C项,前者为介词,“替”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演奏”的意思

24、;A项,前者是“攻下”的意思,其宾语是处所,后者是“拿取”的意思;B项,前者是指示代词“那”的意思,后者是人称代词“他们”;D项,“南”字的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2.【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担心”的意思;A项,前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是结构助词,不译;B项,前者是形容词“众”“多”的意思,后者是兼词“之于”的意思;D项,前者是为什么的意思,后者是哪里的意思。3.【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动词“忧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A项,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功业”的意思;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都是副词“全,都”的意思

25、。 4.【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形容词“破旧”的意思,用于谦称自己的事物,后者是动词“损害”的意思;B项,前者是“认为”的意思,后者是“用做” “把做成”的意思;C项,前者是“断绝”的意思,后者是“越过”的意思;D项,都同“纵”。5.【答案】C【解析】A项,都是通“悦”,高兴的意思;B项,前者是“好”的意思,后者是 “与交好”的意思;C项,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交往”的意思;D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6.【答案】B【解析】B项二者都是“接见”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介词“趁机”的意思;C项,都是表被动,翻译为“被”;D项,前者是句首发语词;后者是“那”的意思。

26、7.【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发动”的意思,后者是“尽,完”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丢失”的意思;C项,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给”的意思;D项,前者是“过分”的意思;后者是“拜访”的意思。8.【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停留”的意思;A项,两个“顾”都是“回头看”的意思;B项,前者是“险固”的意思,后者是“顽固”的意思;C项,前者是“学习、锻炼和培养等”的意思,后者是“高高的”的意思。9.【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喜爱”的意思,后者是“吝惜”的意思;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项,前者是“攻克”的意思,后者是“能够”的意思;D项,两个都是“全”的意思。10.【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游览”的意思,后者是“交好”的意思;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项,前者是“听到”的意思,后者是“使听到”的意思;C项,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是“这”的意思;D项,前者是“过错”的意思,后者是“责怪”的意思。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