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辽宁)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顺****料 文档编号:96358141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辽宁)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辽宁)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辽宁)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辽宁)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先秦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尚书 舜典 (选录)1.尚书是距今二千三百年至三千年间的一部官方文献的总集 ,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重要政治活动 , 本称书。“尚 ”,即上,“尚书 ”即上古之书 ,故名尚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 和周书 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 ,所以也称为书经。2.尚书 舜典中“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 ”和“击石拊石 ,百兽率舞 ”的描述 ,反映了上古时 期诗歌 、音乐 、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毛诗序3.毛诗序阐述了诗歌的产生 、特征以及它和时代的关系 ,说明诗歌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表现 ,是志 与情的统一; 同时, 它又是和音乐 、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诗歌和音乐都反映着各个时代

2、的不同的社会 政治情况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4.在诗歌的分类与表现手法方面,毛诗序提出了“六义 ”说。5.毛诗序还对变风变雅作了说明 ,指出:“至于王道衰 ,礼义废 ,政教失 ,国异政 ,家殊俗 ,而变 风 、变雅作矣 ”,认为变风 、变雅是西周中衰以后的作品 。史记 太史公自序(节录)6.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 ,约三千年的历史 。其体例为以后历代史 家所沿用 。其艺术成就也很突出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7.两千年来 ,司马迁总结的创作批评 ,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 ,但其基本精神历久弥新 ,至今仍激励着 中国的进步作家在创作中始终与社会现

3、实保持密切的联系 。楚辞章句序8.王逸的这篇文章是直接针对班固的离骚序而发的,作者有力地驳斥了班固对屈原的诋毁和批评, 使读者感到有理有据 ,义正词严 ,铿锵有力 ,痛快淋漓 。作者对屈原作品的题材与艺术特色作出了自 己的评论 。9.王逸把离骚的许多题材 、用语同儒家经典一一对照 ,互相比附 ,想以此肯定屈原作品的价值 。 但这既违反艺术的特点 ,也不符合离骚的实际 ,结果却是牵强附会 、窒碍难通 。这是王逸受儒家 思想局限的明显反映。10.历史上很多人对屈原有不同的评价,汉代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王逸诸人对屈原的不同评价, 构成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次重要的文艺论争。11.屈原是中国文学积极

4、浪漫主义的开山鼻祖 。从这场论争来看 ,不同意见的双方 ,对他开拓的积极浪 漫主义传统,都缺乏理论认识 。双方都承认屈赋的“美 ”和“妙 ”,而反对的一方,又不满屈赋的一些 奇异 、荒诞 、虚无缥缈 、过分夸张的内容和手法;肯定的一方也只能从感性上说明屈赋的华美动人 , 理论上却不得不依托五经立义 。这种情况说明 ,在汉代 ,人们对积极浪漫主义这一艺术方法和风格 , 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典论 论文12.典论 论文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 。以七子为代表 ,曹 丕指出作家的才能各有所偏 ,而通才是极少的 。从文章的方面来看 ,不同

5、文体有不同的创作特点, 因 此对一个作家来说,往往只擅长某一种文体的写作,很难做到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写得很好,即所谓“文 非一体 ,鲜能备善 ”。13.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还对文学批评的态度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 。他发挥了王充反对好 古贱今的思想,批评了当时文学批评中存在的“贵远贱近 ,向声背实 ”的不良倾向 ,以及“文人相轻 ”1 / 4的错误态度 ,主张客观与实事求是的批评风尚 。曹丕典论 论文确实是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学理 论批评方面 ,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 。文赋14.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 果。15.文赋中提出的另

6、一个重要问题,是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他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 括了其风格特征 ,其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 ”说 ,他只讲缘情而不讲言志 ,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 抒情不受“止乎礼义 ”束缚的巨大作用。16.文赋对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技巧问题也作了很多分析。在结构和布局方面,他强调必须恰如 其分地安排好意和辞 ,即所谓“远义投部 ,考辞就班 ”。17.陆机主张内容和形式相统一 。在艺术技巧方面陆机还特别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 ,这就是:“其会 意也尚巧 ,其遣言也贵妍 。暨音声之迭代 ,若五色之相宣 。”18.文赋对六朝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影响极大,不仅文心雕龙是对他的全面继承和发展 ,而且挚

7、虞 、李充的文体论 ,沈约等人的声律论 ,萧统文选中的文学观念等 ,都是在陆机思想影响下 ,从 某一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 ,我们应当给予它以较高的历史地位。文心雕 龙 神思19.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总结并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艺批评思想,着重批判了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 论述了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从 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肯定了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并认为文学的演变发展 , 皆与时代政治有关 。20.神思是创作论的第一篇,是创作总论 ,它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论述了创作的全过程,又被称之为 艺术构思论;构想以想象为中心,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想象论 。这里说的“神思 ”,指的是艺术创作 中的想象和构思 。神思在文赋

8、的基础上对想象的作用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第三章 唐宋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戏为六绝句21.(1)第一首是杜甫对六朝时庾信的评价 ,指出了庾信晚年诗的艺术成就和纵横的才思 。 (2)第二首 、第三首是对初唐四杰的评价以及对妄加评价四杰的狂妄之人的批评和讽刺 。(3)第四首是杜甫对今人的评价。杜甫不否定当时也出现过不少能写诗的作家,但是他们的创作只是 像翡翠戏兰苕一样 ,文采鲜妍 ,缺乏雄健的才力 ,很难超过庾信和初唐四杰。(4)第五首杜甫指出如何对待评价古今诗歌的问题 。杜甫认为评价诗歌不能贵古贱今,只要有清词丽 句都应汲取。(5)第六首承接上一首表达了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

9、多师是汝师 。”杜甫认为 今人的才力不及前贤不容怀疑 。但前人的作品也不应都一概吸收 ,那些与风 、雅相悖的作品就应被抛 弃。22.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中可以看出其理论价值。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唐代文 学的发展吸收了汉魏 、六朝文学创作的营养 。故杜甫没有一概地否定六朝庾信 、初唐四杰等人的文学 创作 ,也并非认为仅仅具有词气纵横的诗句就是好诗 ,他还提出要对这些作品做出严格区分 ,要从艺 术上向古人学习。23.杜甫看问题更公平 、更客观 、更全面,更符合艺术规律 。他的文艺思想的核心是转益多师,熔铸古 今 ,作品的充实内容要和完美的形式统一 ,力求反映现实 ,广泛地吸收创作精神

10、 ,作品达到思想性和 艺术性的统一。2 / 4与元九书24. 白居易一生留下大量现实主义诗歌,近三千首,他将其分为四类:讽喻诗 、闲适诗 、感伤诗 、杂律 诗 。前期主要以讽喻诗为主 ,反映了他优国忧民的社会理想和于君于民的优患意识 ,后期诗的积极意 义和战斗性就无法与前期相比 。最能体现他的理论的著作是与元九书,系统 、完整 、集中地提出了 他的诗歌理论 。25.在诗歌的作用上,白居易结合诗歌的特性,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出诗歌应发挥其“救济人病, 裨补时阙 ”、“泄导人情 ”的看法 ,并肯定了他的现实意义 。26. 白居易这个主张主要是针对“诗道崩坏 ”的形势 。白居易大力提倡“美刺兴比

11、 ”。“美刺 ”即美善刺 恶,指诗的政治倾向而言,属作品思想内容范畴;“兴比 ”指写诗的两种手法,是艺术技巧问题,都是 指诗的讽喻之意。27.为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 白居易提出作者要取材真实, 尚实去伪 ,不虚谈 。沧浪诗 话 诗辨28.沧浪诗话由五部分组成: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是文艺理论史上著名的 诗论专著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诗辨。29.诗辨阐述古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及学诗的方法,是整个诗话的总纲;诗体,探 讨论述历代诗歌的风格、流派和体制的流变与分类;诗法,研究诗歌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诗评, 从艺术风格上评价历代诗歌;考证,对一些作家 、作品的的文字 、篇章 、写作年代 、

12、撰写人 、本事、 真伪 、讹误进行考订辨正,有时也反映作者的文学思想 。诗辨是严羽沧浪诗话中自词最有独创 性的著作 。反映出他的诗论有独到的理论见解 。第四章 金元明清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词源30.雅正 。他认为 ,古代的乐章, 皆出于雅正 。雅正 ,是张炎评词的一个标准 。31.清空 。“清空 ”是张炎提出的作词的最高境界 ,是论词的最高标准 ,是词源一书论述的中心。 32.协音合律 。合律虽属形式方面的东西 ,但也是张炎评词的一条重要标准。曲律(选录)33.他主张作曲必须多读书 。首先论多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一是“博其见闻 ”,二是“发其旨趣 ”,三 是跻于“大雅 ”。其次论读书的范围 :必

13、须广泛学习国风、离骚以及乐府诗词 、戏曲各方面的优秀 遗产 ,丰富文学修养 。作者的主张是 ,要做到“作诗原是读书人 ,不用书中一个字 ”。即要消化活用, 为作品增辉。34.关于戏剧结构,王骥德的要求首先是严谨统一,剪裁 、组织得当,不可枝蔓涣散,不可“令一人无 着落 ,令一折不照应 ”。其次是抓住剧情主脑 ,确定全剧节奏 。“传中紧要处 ”,要“极力发挥使透 ”, 而无关紧要处 ,则不必过多敷演 。第三是“勿落套 ”,剧情编排不可千篇一律 。第四是“勿不经 ”,即 剧情发展要合于生活逻辑 ,入情入理 ,不可过于迫求奇巧 ,甚至荒诞不经 。35.王骥德认为不能轻视宾白,有感于此,王骥德特意写了

14、“论宾白 ”一节,一方面强调宾白的重要性, 认为宾白与曲辞具有同等地位 ,一方面提出写好宾白的标准 ,即“ 明白 ”和“美听 ”。原诗 内篇 (节录)36.文中指出作诗之本,就被表现的客观事物来说,可以用理、事、情三者来概括;就诗人的主观来说, 则以才 、胆 、识 、力四者为要 。描写任何对象,应该结合理 、事 、情而进行艺术构思;而才 、胆 、识、 力“所以以穷尽此心之神明 ”,一切的理 、事 、情“无不待于此而为之发宜昭著 ”。两者又是互相作用 的。37.文章论述了诗歌表现的内容及创作法则 。天地间的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理 、事 、情 ”三者来概 括 。“理 ”就是事物发生 、发展和变化

15、的规律,“事 ”就是事物的客观存在,“情 ”就是事物千姿万态的3 / 4情状 。理 、事 、情三者既无往而不在 ,又无往而不合 。所以不应该把诗仅仅看成是抒情的, 限于对事 物表象的描绘 。它应该是表现客观事物的“理 、事 、情 ”三个方面 ,而且是现象真实于本质真实的有 机统一。38.文章概括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理 、事 、情 ”,必须通过诗人主观的“才 、胆 、识 、力 ”来表现 ,才 能产生诗歌 。接着对“才 、胆 、识 、力 ”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极为详尽的论述 。他认为“才 ” 是进行创作的艺术才能,“大凡人无才 ,则心思不出 ”。“胆 ”是诗人敢想敢言的创造精神,“无胆则笔 墨

16、畏缩 ”。“识 ”是诗人对客观规律和诗歌创作规律的认识,无“识 ”,“则不能取舍 ”,“眼光从无着处 , 腕力从无措处 ”,“人言是则是 ,人言非则非 ”。“力 ”是诗人敢于摆脱传统束缚而自成一家的艺术独创 性,“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39.叶燮原诗的确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真知灼见的诗论,它不仅在清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很突出的 ,它是继文心雕龙、诗品之 后 ,又一部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理论著作。人间词话 (选录)40.人间词话是西方文艺理论和中国文艺理论的结晶,论词以境界说为核心,论述了关于艺术特征 和创作方法的许多问题 ,从而建立了自己

17、颇有独创性的艺术理论 ,即意境说。41.王国维把意境的高低有无作为评价文学作品成就高低的艺术标准 。这也是王国维的审美标准 。王国 维论词与西方不同,他从实践经验出发,在艺术鉴赏上自觉地渗入自己的主观感受。他十分推崇五代、 北宋的词 ,认为它们是独县“意境 ”的作品,42.在创作原则上 ,王国维提出“造境 ”与“写境 ”及其二者关系问题 ,即艺术作品都是写实与理想的 结合 。43.在处理创作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造境 ”、“写境 ”的概念是王国维的独创 。他所谓的“造境 ”是 偏重写理想的作品显现出来的美,即诗人通过虚构的方法所创造的意境 。“写境 ”是偏重写现实的作品 显现出来的美 ,即诗人

18、通过加工现实的方法创造出来的意境 。44.在意境的表现形态上 ,王国维将其分为“有我之境 ”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阐述了造境与写境及 其相互关系后 ,又将意境分为两类 ,并以实例分析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特点和区别 。他没有给有 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下定义 ,而是以具体的词为例形象地说明了二者的区别和特点 。45.在对待题材的大小与作品价值关系问题上 ,王国维提出境界大小说 。王国维认为写大题材和写小题材 ,作品的价值不一样 ,作品就不同 ,但不能以此来判断写大题材的作 品就好,写小题材的作品就差,只能说明前者境界大,而后者境界小 。境界大小说也是王国维的独创 。 46 在创作的过程上,王国维提出三种境界说。他借晏殊、柳永 、辛弃疾的写爱情题材的词来比喻成就 大事业 、大学问经过的三种境界。47.在境界有无方面 ,王国维提出了“ 隔 ”与“不隔 ”的区别 。他主张诗词“ 隔 ”不好,“不隔 ”好 。 “ 隔 ”即无境界,“不隔 ”即有境界 。48.在诗词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 ,王国维提出了“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的艺术创作原则。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