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48528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0篇桃花源记(统编教材八下第9课)一、精练课下注释1缘:沿着,顺着2鲜美:新鲜美好3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4缤纷:繁多的样子5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6欲穷其林穷:尽译句: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7林尽水源译句: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9才通人才:仅仅、只译句:仅容一人通过。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译句: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5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6具:详细17要:同

2、“邀”,邀请18妻子:妻子儿女19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0遂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21乃:竟然,居然2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3叹惋:感叹惋惜24延:邀请25语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26不足:不值得,不必27便扶向路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28志:做记号29及郡下及:到 译句:到了郡城。30诣:拜访31规:打算,计划32未果:没有实现33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二、课后积累拓展(统编教材八下P5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为: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介词,对2便舍船,从口入 舍:动词,舍掉,读“sh”土地平旷

3、,屋舍俨然 舍:名词,房屋,读“sh”3见渔人,乃大惊 乃:副词,于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副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4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未果,寻病终 寻:副词,随即,不久三、一词多义1舍2属3寻4穷5道四、重点句子翻译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案】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答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答案】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

4、记号。5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答案】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案】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答案】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遇。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展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3“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答案】表现桃花源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不希望外人来破坏。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却“不复得路”一事埋下伏笔,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 4渔人“处处志之”却仍“不复得路”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再次暗示

5、桃花源是作者笔下的虚构世界,并非真实情景。这也表明作者旨在说明自己的社会理想。一、(2013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6、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涩:不通畅。曳:拖,拉。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

7、的水流。陇:通“垄”。牧竖:牧童。髹(xi)书:用赤黑色的漆写。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A异B舍C去D道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 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答案】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意思对即可。2分)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答案】山阻水隔,很难进入。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人们

8、生活安宁和乐。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二、(2021重庆B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共13分)桃花源记全文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4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寻向所志便扶向路C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答案】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2分)3下列对文意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3分)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

9、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4分)【链接材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滁:滁州。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上:皇上。涵煦:滋润化

10、育。【答案】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2分)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2分)(共4分)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2分)(一)节选自桃花源记第13段(二)白石桥北,万驸马庄焉,曰白石庄。庄所取韵皆柳,柳色时变,闲者惊之。声亦时变也,静者省之。春,黄浅而芽,绿浅而眉,深而眼。春老,絮而白。夏,丝迢迢以风,阴隆隆以日。秋,叶黄而落,而坠条当当,而霜柯鸣于树。(节选自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白石庄)注:眼:比喻柳叶细长,如刚张开的睡眼。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交错相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11、。C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充足。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答案】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意思对即可。2分)3成语“世外桃源”出自语段(一),用来比喻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地方。语段(一)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答案】与世隔绝:“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位置隐蔽,难被发现;桃花源人避秦时的战乱来此,不复出焉,与世隔绝。(每点1分,共2分)幽静美好:自然环境幽美: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生活幸福:桃花源人在田间劳作,自

12、给自足,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民风淳朴:桃花源人热情地款待渔人。(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共4分)4语段(一)中“渔人”见到桃花林时“甚异之”,语段(二)中“闲者”见到白石庄时“惊之”。请结合两个语段,分析作者刻意写人物的“甚异之”和“惊之”神态反应的用意是什么?(4分)【答案】语段(一)写渔人对桃花林的景色感到惊异,从侧面表现桃花林的美丽、神秘,同时也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做了铺垫。语段(二)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闲者”的反应侧面表现出白石庄被绿柳环绕、景色幽美的特点。(每点2分。共4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4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

14、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花源记)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2分)A欲穷其林欲盖弥彰欲擒故纵欲言又止B具答之独具匠心具体而微别具一格C欣然规往墨守成规清规戒律一定之规D寻病终无迹可寻 寻踪觅迹踏雪寻梅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答案】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意思对即可。2分)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15、食。【答案】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意思对即可。2分) (共4分)3本文为什么以“渔人”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视角的好处。(4分)【答案】“渔人”是故事的见证者和体验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渔人”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视角讲述故事,可以使故事情节更紧凑,脉络更清晰。(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4本文描述了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试分析隋炀帝和孝文帝统治时期哪个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请阐述理由。(4分)【链接材料一】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16、。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八辨兴亡)【链接材料二】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注:怜:爱惜。比:到了。恃:依仗。积:涵养。盈:充实。足:富足。帝:孝文帝。惠:施恩。毋:不。弛:解除。损:裁减。振:救济。爵:爵位。【答案】【链接材料二】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一】中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骄奢淫逸,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生,百姓的生活并不安乐;链接材料二中孝文帝在国家面临蝗虫灾害时,能够施恩于民,体恤百姓,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17、他的做法能够让百姓免受灾祸,安居乐业,所以他统治的国家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参考答案一、1.C(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形容词,不同;B.动词,舍掉/名词,房屋;C.动词,离开;D.动词,说,讲/名词,正确的方法)【语段(二)参考译文】水不通畅,行船艰难,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左侧出来,蹚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原来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

18、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想要问所经之地的名称和历史,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太懂得吴地的方言,有时勉强回答,有时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翻过两道山岭,山的顶端有一座亭子处在道路中间,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二、1.B(A.形容词,新鲜/形容词,少;B.形容词,先前的;C.名词,类/动词,同“嘱”,嘱托;D.介词,对/动词,成为)3C(C.并不能由“欣然规往”看出本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链接材料参考译文】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

19、之间,百姓安心耕田、穿衣、吃饭,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有谁晓得这是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三、1.D(D.不足:不值得,不必)【语段(二)参考译文】白石桥的北面是万驸马的庄子,庄名是“白石庄”。庄子的景观以柳树为主要的韵致,柳树的颜色会随着时令变化,只有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才能察觉。柳树的声音也会随着时令变化,这声音也只有那心如止水的人才能省知。春天,柳树刚发出的嫩芽是浅黄色的,变成浅绿色时就如美人的黛眉,变成深绿时则像眸一般深邃。晚春的时候,柳树会长出白色的柳絮。夏天,万条柳丝垂下,和风而动,繁盛茂密,凉爽袭人,荫天蔽日。秋天,柳叶变黄脱落

20、,而被寒霜裹挟着的柳枝依然在树上发出“哗哗”的声响。四、1.A(A.动词,想要;B.副词,详细/动词,具有/动词,具有/动词,具有;C.动词,打算,计划/名词,法度,准则/名词,规则,成例/名词,指打定的主意;D.副词,随即,不久/动词,找/动词,找/动词,找)【链接材料一参考译文】隋文帝不爱惜百姓却吝惜粮食,到了隋朝末年,统计粮仓贮存的粮食,足够五、六十年之需。隋炀帝继承父业,依仗国家富庶,所以挥霍无度,极尽奢侈,导致国家灭亡。隋炀帝亡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对于国君,首要的任务在于涵养民生,不在于充实粮仓。古人说:“老百姓不富足,国君又怎么能够富足呢?”【链接材料二参考译文】这一年天下干旱,发生蝗灾。文帝施恩于民:诏令诸侯不要向朝廷进贡,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减少宫中各种服饰、车驾和狗马,裁减朝廷官吏的人数,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百姓,允许民间买卖爵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