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07431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高效复习之部编版文言文课课通专题18?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一、文学常识本文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 归隐多年,对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 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之下产生的。二、主旨归纳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进出桃花源的顺序,把发现桃花源、小住桃花源、离 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平恬静、 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比照

2、,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认与追 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三、参考译注四、知识梳理(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二)古今异义鲜美古义:新鲜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仿佛假设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今义:似乎,好似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6 .缺乏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三)一词多义.便

3、得一山(看到,发现)得其船(找到)*.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随即,不久)之远近(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处处志之(助词,不译)*闻之,欣然规往1代词,这件事)舍船离开)*屋舍俨然(房屋*为业动词,作为)*缺乏为外人道也(介词,对)6.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遂迷最终)(四)词类活用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五)重要实词.缘溪行(沿着,顺着) 1 .芳草鲜美(新鲜美好) .落英缤纷(花) *2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欲穷其林(尽)3 .屋舍俨然(整

4、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5 悉如外人(全,都) .黄发垂髯(老人) 11 .黄发垂髯(小孩)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12 .咸来问讯(全,都;消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3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居然;不要说,更不必说)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4 .缺乏为外人道也(值得;说).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15 .便扶向路(先前的).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记号)16 .及郡下(到).诣太守(拜访)17 .寻向所志(记号).欣然规往(打算,方案)18 .寻病终(随即,不久)

5、 *.后遂无问津者(渡口)四、问题导读L开篇对桃花源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 也为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作铺垫。2 .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答案】为了突出主旨,作者从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描绘了美丽祥和的桃花源。自然景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作者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寄托着 作者的社会理想。3 .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是什么,交代这个原因有何作用?【答案】“自云先世避秦时

6、乱交代了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了桃 花源人对战乱的厌恶、痛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暗写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 对东晋黑暗腐朽社会的否认。“叹惋”?【答案】渔人讲完秦末以来的历史及当前社会状况,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5 .“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案】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安定和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桃花 源只不过是作者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罢了。6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结尾写刘子骥是否多余?【答案】这样写并不多余。结尾写刘子骥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探访桃花源没有成行,是为了渲染桃 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