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专题训练:理性思辨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311663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材料作文专题训练:理性思辨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材料作文专题训练:理性思辨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材料作文专题训练:理性思辨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材料作文专题训练:理性思辨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作文专题训练-理性思辨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意思是说,想要知道物体平直与否,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来检测;想要知道物体方圆与否,必须借助圆规矩尺来测量。喻指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则。在履行一条又一条规则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规则在最初的时候,也是一种对其他规则的破坏?不破不立,只有勇于打破现有规则,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求新求变。对于“规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跟你的同学探讨交流。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2、写作。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与体验?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庄子天地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莎士比亚生活中又常常见到自智者荒废,知愚者大成对“智与愚”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

3、作。材料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材料二:一个富翁到海边度假,看到一个渔夫躺在海边的沙滩上。富翁说:“现在风和日丽,正是出海打渔的好时候,这样就可以打到很多的鱼。假以时日,就可以赚很多的钱,然后就能买很多的渔船,然后就能成立自己的打渔船队,然后就能拥有自己的渔业公司,就能像我一样成为知名的企业家”渔夫问:“然后呢?”富翁说:“然后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边来度假,享受沙滩和阳光。”渔夫说:“我不是已经在享受

4、沙滩和阳光了吗?”富翁默然。上述材料富有启示意义,善美中学高一(3)班计划以“立志而为与立志不为”为主题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以上四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你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例文:打破陈规,求新求变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规则的保障,我们为人处世就有了准绳,方不致于偏斜。又因为规则是前人或时人经验的积累,所以依规则行事,还可以极大地减小犯错的概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

5、。墨守成规,只会让事态陷入僵局,阻碍事物的发展。所以,只有打破陈规,才能求新求变。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是打破陈规的前提。不可否认,规则一旦形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就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稳定性,我们才能对人事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做出合理合规的判断。但是,这种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不是永恒的稳定。当人事、社会、时代都在变化时,规则生成的“土壤”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规则就必然得跟着做出相应的改变。赵括纸上谈兵以致长平之战惨败,马谡固守兵法条例因而痛失街亭,都是思维僵化的典型,试想一下,二人若是能将兵法谋略与战场实际结合起来,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战争,又怎会那么轻易地留下千古遗恨?另外,

6、打破陈规需要有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虽然规则在制定之初,也是对其他规则的破坏,从规则的形成机制上就可以看出规则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但是当规则真正在全社会中确定下来后,当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尝到这些规则所带来的“甜头”后,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思想意识深处赋予这些规则以真理般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而任何质疑行为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想想基督教,人们信仰耶稣,人们向上帝祷告,不过是为了摆脱现实的苦难,求得内心的安稳。然而,当基督教教义几乎遍布世界,当教会掌握世俗大权时,教义的条条框框越来越成为约束人们心灵和生活的锁链。我们不应该忘记因坚持“日心说”被罗马教廷烧死在鲜花广场上的布鲁诺,这是他挑战“权

7、威”所付出的代价。所以,打破陈规需要勇气和智慧兼具。而且,除此之外,还得有顽强不屈、坚持到底的信念。虽然有些规则不合时宜,但实际上,维护者众而反对者寡,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打破陈规,没有坚定的信念的话,必然会意志动摇,向陈规妥协投降。做人如此,治国亦是如此。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人的改革,乃至晚清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有我们的改革开放,领导者既要有发展变化的观念,还要勇气和智慧兼备,并能一往无前,坚持到底。总而言之,唯有打破陈规,人才能成为新人,国才能成为强国!【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明确提出了写作任务:“对于规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这个题目其实就是话

8、题作文的变形,也就是围绕“规则”进行写作。“规则”的含义材料第一段已经说明,规则最早的意思是准绳,测量物体方圆之用。然后引申出做人做事的标准和规则。这说明规则并不是天生的,也是人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制定出来的。规则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相应的约束力,对人的行为规范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人有了规则,行为步向正轨;社会有了规则,可以良性运转;国家有了规则,方能长治久安。规则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指规章制度;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指法律法规。当然,对规则的思考要辩证地看待。科学的规则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合理的规则恰恰相反,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而且,规则不是一旦形成就永不更改,永远正确;规则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9、但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何履行规则?材料第二段对“规则”作了辩证说明,规则本身就是对其他规则的破坏,这表明“规则”从本质上讲就不是僵死的,而是变化发展的,所以人们在履行规则的时候要持发展变化的观念:合理的规则当然要遵守;但对于不合理的规则,则要有敢于打破的勇气,有“破”才会有“立”,这也是创新的本质性要求。话题具有思辨性,所以,考生在行文之中要围绕“规则”进行辩证地论述,分析清楚“规则”的利与弊,阐述合理的规则的重要意义和不合理的规则的负面影响,进而指出履行规则的正确做法是什么。考生可以写成一般议论文,也可以写成驳论文,还可能写成书信。作文的关键是思考要理性,看问题要全面深刻,思维不要简

10、单化。立意:1.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2.只有敢于打破陈规,才能求得进步。3.好的规则要遵守,坏的规则要破除。4.要用发展的观念去看待并履行规则。2例文:错误,也美丽有人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天是美丽的;有人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天是美丽的;我说,那些在你探索真理,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同样是美丽的。比如北大校长林建华读错字一事,若大家的批评否定促其改正,以求更好,岂不是完成了一个很美好的转化?若错误助其读更多的书认更多的字,最起码类似的错误不会再犯或者少犯,对于校长而言反是大有裨益之事。成功固然美好,我们大都向往一帆风顺的生活,畏惧失败和坎坷,渴

11、望得到鲜花与掌声。但错误导致的磨砺同样美丽,可以说每一次波折都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泰戈尔曾经说:“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朗根尼西也曾说:“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普朗克如是说。由此可见,错误对于我们的成长也很重要,错误并不可怕,它是通向成功的必然经历。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当我们专心钻研某一学术问题时,有可能犯错误,但不要担心,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改正错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会摸索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促进我们的成

12、功。人生在世,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试想,若没有爱迪生思考中出现的错误,而进行多次的实验,哪有他不断改进最终取得的成功?若没有廉颇因嫉妒而犯下的错误,哪有他静心思考反省,最终演绎的“将相和”的佳话?若没有邹忌受蒙蔽的错误哪里会有齐王被讽谏后的醒悟?又怎会有后来的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战胜于朝廷”的良好局面?任何科研成果都离不开一次次错误的累积。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之路并不平坦。她经历了196次的错误、失败,但没有气馁,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所以我们要善待错误,并学会仔细地分析错误,错误有助于我们的成功。正确对待错误,不断去探索,你会拥有“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正确对待错误,从中吸取教训,你会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郑愁予曾经说:“我哒哒的马蹄,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也要说:“我们前行的路上所犯的错误,也是美丽的,它能助我们走向成功。”错误同样美丽,它可以给人以启示,促使人反思,然后彰显人性的清姿丽影。学会反思自省,然后改正并感谢错误吧!让我们身系一份执着,心袭一份灿烂,充满自信地面对错误,善待错误,直达成功的彼岸!【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话题是“路”。材料先指出“走错路”“有意思”,接着指出“走错路”的价值发现新的路,也就是

14、说走错路中孕育着新路。“路”可实指,也可虚指,此处应属虚指。考生要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围绕面对困难、创新、信仰、理想等来立意,找准材料命题的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文化背景,贴近思想实际,才能避免空洞。考生可扣住“走错路”“有意思的事情”“发现新的路”,从“不要怕犯错”“走自己的路”等角度思考,可写“走对和走错”,着眼于错如果能成为经验,那么新的路就有可能在这种经验的积淀中被开拓;也可从正面阐述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倡导积极进取,勇于面对失败的心态,鼓励参与、实践、理性反思的行为等。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从“路”的隐喻性出发,不同的人对待路的态度方式不同,有的人习惯走老路而循规蹈矩,有的人则敢于

15、走新路而曲径通幽,有的人走错路之后却是“柳暗花明”,即在深入理解“路”所具有的内在特征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的成长之路、创业之路,乃至国家民族的探索之路、振兴之路、改革之路、希望之路来谈,展现“走错路”之后的收获,分析“走错路”之后该有的态度。立意:1.错路也有风景。2.人生不要怕错,经历也是一种财富。3.勇于试错,错中求解,歧路也能开花。3例文:大智者若愚,真智者行远庄子天地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它告诉我们真正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人往往是智者。“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莎士比亚如是说,也在提示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恰恰愚昧,而自知者的确是真聪明。所以大家都认识到智

16、者与愚者的不同命运,自智者荒废,知愚者大成。相信每一个人都愿意做一个真正的智者。那么首先要知晓智愚的不同,弄清他们的本质。那么如何找准智愚的区别呢?真正智慧的人是谦逊低调的,往往也是才华横溢的。老子也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智慧的人,表面上就像是愚笨的,不会花言巧语,八面玲珑。因为明智之人往往清楚地认知到自己的不足,自然谦逊低调,毕竟浅水哗响,静水流深。这就是智与愚的一大区别。俗话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越装聪明的人,声音越大,行为也越张扬。自以为聪明的杨修,轻视上级,自作主张,分吃那塞北送来的“一盒酥”,正是因为自露锋芒,为自己的人生埋下隐患,是被聪明所误的典型,他

17、并非真正的智者,终究是智慧修养还不具足,又张扬无忌,人生失败自然成为定局。真正的聪明人永远有自己的人生底线和做事原则。汉朝的杨震身居高位却能廉洁奉公,有人给他送礼,对方说无人知道,恳请收下,杨震拒绝,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真是一位智慧的君子,要想人不不知,除非己莫为。反观红楼梦中的凤姐,一介女流,自恃权势和聪明,践踏道义的底线,把其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甚至谋财害命,难怪“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有些人不惜践踏道义的底线:为官者,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经商者,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只为获得一时的利益,这哪是真聪明,实在是真愚蠢。鼠目寸光,只看眼前,格局如此小,怎会行稳致

18、远?具备道义和原则是成为聪明人的重要条件。不要误认为自己聪明就欺软怕硬,为非作歹。奉劝莫作恶莫欺人,举头三尺有神明,你看苍天饶过谁? 真正的智者贵在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人说,史记中记载的刘邦,说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那怎么办呢(为之奈何)?”是上天让这样无才德的人做了帝王。其实不然,刘邦最终胜者为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19、可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刘邦自知不足,用人之长,可谓是一个聪明的帝王。总之,成为一个智者,要具有真实不虚的本领,谦逊低调的作风,有原则底线的处事风格,有自知识人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不断走向成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该作文题由三则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一选自庄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意思是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并不是最大的迷惑。真正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人往往是智者,身在局中而不迷惑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由此思之,相反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真正的愚蠢。材料二引用了莎士比亚

20、的名言“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从愚者和智者的角度说出截然不同的表现,自以为聪明的人恰恰愚昧,而自知者正是真聪明。材料三提到了生活中智者和愚者不同的人生结局,“自智者荒废”,自以为是往往万事不成,“知愚者大成”,知道自身缺点并貌似愚笨的人反而遇见成功。由此看来因三则材料相互关联,都提到了真正智者的聪慧,材料二材料三愚智对举,分别反映了二者的表现和不同的人生结局,三则材料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出题者对“智和愚”的倾向一目了然。立意必定要抓住如何做一个智者这个核心,论证结构上,由于智和愚的截然不同,一定有正反对比论证的结构安排。论证内容上“什么是真正的智慧”是难点,看考生挖掘的层次和深度

21、,文章的成败就在这一个点上见高下。立意:1.大智若愚,愚者自成。2.清醒自知乃人生大智慧。3.愚者自以为是,智者清醒自知。4.智者不露相,愚者爱张扬。4例文:人生应立志而为,奋斗进取自精彩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人生应立志而为,奋斗进取自精彩”。朱子语类说:“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这是强调人生志向的重要。可是有的人是常立志,立志不为;有的人是立长志,久久为功。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志者终究成功。只要目标明确,持之以恒,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总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有所成就。我欣赏富翁历经风雨之后,享受沙滩和阳光美景的状态,他曾经拼搏奋斗过,努力追

22、求过,有自己的眼界,也有自己的品格,同样的在沙滩享受日光浴,享受人生的云淡风轻,此时的他和渔翁怎么会完全相同呢?渔翁怎么会有富翁那立体人生的体验?怎会有他历经艰辛后对甜蜜的感受?奋斗目标要通过奋斗过程来实现。奋斗本来就是充满荆棘的道路,想要攀上高耸的山峰,就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姜尚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胸怀大志,勤苦学习,钻研探究治国兴邦之道,以期为国效力。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的机遇,终成一代名相。而扶不起的刘阿斗,不思进取,安于享乐,即使有名臣辅佐,还是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千古笑柄。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选择奋斗的人生状态,而不是在始终想象成功的过程中消磨岁月,徒留叹息。奋斗或许不能改

23、变命运,但不奋斗的人生毕竟没有希望,我们年轻人不应怀疑奋斗的意义,躺平的人生会有几多欢喜呢?奋斗的人生最精彩,即使失败也不抱憾终生。泰戈尔说过:“天空未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我相信许多人都喜欢这种人生的存在感。选择安逸,貌似有了现世的安稳,实则让人生少了许多精彩的可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从起点到终点,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就是人生的过程各不相同,谁不期待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事业有成?选择奋斗的人生是一种勇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奋斗又让你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底气,有了更多的期待,人生每一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画卷,只看你会不会去满怀欣喜地打开?漫漫人生路,不断去探求,

24、人生将因此而更加丰盈和饱满。有人认为渔翁淡泊自然、潇洒悠闲,活得通透,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没有阅尽千帆的经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所谓隐逸者的淡然从容。只有阅尽繁华的人,才能有底气说我要回归平凡!立志高远、努力奋斗的激情人生,会让你觉得来到世间,人生值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生活会让你有更强的生活质感和更高的人生厚度。同学们,奋斗起来,记住古人留下的话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选择一种智慧的人生,选择一种奋斗的状态吧,来充分享受生命的热忱和幸福!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是古代蜀鄙二僧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25、。意在表明人生应该立志并奋发有为,而不是躺在志向上不作为。材料二富翁和渔夫的故事,一般对此故事的寓意有两种看法,一是认可富翁拼搏奋斗后的云淡风轻,一种是欣赏渔翁的宁静淡泊。在立意上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可以。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以“立志奋斗”为中心比较容易,考生也比较容易驾驭素材进行论证。 题目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材料,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顶格写称谓语(如: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如:大家好!);正文(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结尾(如: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行文构思时,可以把立志奋斗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开篇分析材料寓意,紧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强调人生志向的重要,同时分析富翁和渔翁二者不同的人生体验,由此得出人生奋斗的必要性,以姜尚和刘禅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选择重在奋斗,即使不成功也不会抱憾终生。深入分析安逸的本质,最后号召同学们选择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追求精彩的人生。立意:1.立志有为,奋斗有成。2.奋斗目标和过程相辅相成。3.安逸和拼搏的人生大不同。4.目标指引方向,奋斗成就人生。答案第10页,共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