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哲理思辨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26967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哲理思辨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哲理思辨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哲理思辨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哲理思辨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哲理思辨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托尔斯泰说:“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个人的片面而已。”有人说,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想象中。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无论是面对写作还是生活、人际、历史,我们都不可避免“片面化”。请你针对这一现象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也可以书写自己的感悟。【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22年4月中旬,王亚平等太空三人组圆满完成任务并顺利返回。这是王亚平第二次到太空。面对记者的采访,王亚平谈及初次到太空时的感受,说:“

2、身处太空,你所见到的世界会让你得到升华在你心中,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东西则变得很大,比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材料二:旧唐书文苑列传载,席豫“性尤谨”,处处谨慎行事,不肯马虎随便;即使写给晚辈的文字,也从不潦草。他认为潦草的字迹给别人看,是对人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不尊重。有人问他,这么细小的事你何必介意?他回答说:“细犹不谨,而况巨耶!”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在现实生

3、活中,我们往往会关注很多有用的东西,而恰恰看不到有些看似无用却实际有用的东西。所以当我们漫不经心地拒绝看似“无用”时,其实是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比如,作为学生,在学校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这些活动对我们的成长有大用;再如重视阅读,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的人生却有潜移默化甚至不可估量的大用。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2020年江苏省共有34.83万考生,白湘菱同学以430分一举获得江苏省文科第一名。然而选修科目

4、政治是A+,历史却考了一个B+。许多名校在江苏招生除了高考分数要求外,还严格要求选修双A+。此事一经公开,立即引发激烈的争论。有人希望名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录取白湘菱;也有人说招生还是要按录取规则,规矩不应视同儿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演讲稿,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第一段是托尔斯泰的名言,意思是说,人都是片面的,主观的,无论他多么伟大。第二段是说,别人总是想象我们的样子,可能他们并不了解我们,这

5、说明他们眼中的我们也是具有片面性的。第三段是说,历史也是被胜利者书写的,也是具有片面性的。由此看来,三句话的共性就是“片面化”。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写作的话题“片面化性”。再看写作任务中所提到的,无论是面对写作、生活、人际、历史,“片面化”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写作任务要求对“片面化”谈看法,写感悟,或提建议。在具体写作时,可以谈对“片面化”的表现,列举“片面化”在各领域的表现;然后再谈这些“片面化”带来的影响;最后谈,如何减少或避免“片面化”的措施等。这样形成一个层进式的结构形式,利于对问题的认识。当然,如果只写对“片面化”的感悟也是可以的。从话题来看,适合写成议论文,但要注意结构思路的安排。

6、立意:1不要被表象蒙蔽双眼。2擦亮眼睛看现实。3透过现象看本质。4感情亲疏决定事物认知。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的重点是王亚平初次到太空时的感言。其中包含的观点是“人生中小与大变化的辩证思考”。第二则材料是旧唐书文苑列传记载的席豫的事情,核心内容是他的回答“细犹不谨,而况巨耶”,意思是说,做小事不谨慎,那么大事更不会做得好。两则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求同”。两则材料都有关于“小”和“大”的辩证思考,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可以找到两则材料的碰撞点,选准角度。同时,两则材料还要“辨异”。如果说“求同”在于确定立意角度,那么“辨异”则

7、在于把握论证方向。虽然同是述说“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但材料一讲述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小”与“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材料二讲述的是做不好小事,处理不好小细节,就很难做大事,成就大事业,而这两个层面都是我们写作论证的方向。因此不能泛泛地去论证“小”“大”之间的关系,或者单纯论“小”或“大”。考生在写作时注意,王亚平为什么在太空会有这种“小”“大”转变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地球与太空之间空间距离遥远的问题,更是人的认识和思想境界有了质的转变的问题。得失之类的东西变得渺小,变得不再重要;而诸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变得“很大”,变得非常重要。席豫所说的“细”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指哪些内容,我们做好这

8、些事,可以有哪些“大”的成效。所以论证一定要注意由果溯因,深剖细析,才能让文章做到“深刻”。立意:1以我之“小”,成就国之“大”。2小大是可以转化的。3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3例文:有无相生,人生精彩庄子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用”“无用”这一辩证话题被无限放大。有的人近乎功利地认为只有完全服务于眼下工作的才是有用的,如一些民众对于数学的质疑、对英语的否定;也有人认为凡是热爱便有价值,选择去做,就有用处。我认为所谓“有用”“无用”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正确看待并妥善协调它们,在“有用”中培养自我,游刃于眼下工作;在“无用”中充盈自我,享受富足的精神生活。“有用”之事主导生活

9、必不可少。它是立身处世之基础,可定义为阶段性的主要任务。身为学生、老师、律师或医生等等,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承担一份本职工作。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提升竞争力,更好地在残酷的社会中立足,生存下去。“有用”之用,是大国工匠、科研人员日复一日、一刻不歇地守在岗位上,精益求精地工作,从而支撑了社会发展;是平凡的人群中,正午烈日下,哨兵纹丝不动的坚毅与身前不远处卖瓜大爷眉目紧锁的辛酸;也是深夜一角,加班的人匆匆回家的憔悴,与家中妻子强忍睡意哄孩子的坚强“有”支撑起个人的社会价值,把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生生不息。当其“有用”,我们为之拼搏、煞费苦心,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

10、用”之事让生活充满色彩、丰富人生。对于学生来说,花费太多时间打篮球,读闲书会被视为做“无用”之事,但打篮球有强健体魄,扩大社交圈,培养自信等多种“用处”;读“闲书”能开眼界,培养思维习惯、开拓格局不仅是学生,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一些心爱的“无用”之事,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没有把更多时间花在“有用”而焦虑。因为我们都有血有肉地活着,只做“有用”之事是机器人的工作,而不是人的生活。正如周国平所说的无用之诗、无用之酒、无用之书与无用之情,吟诗、喝酒、读书、钟情都不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但却能慰藉心灵,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能活得有滋有味。苏格拉底也说过,“你只注意尽力获取金钱,以及名声和荣誉,而

11、不注意思考真理、理智和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感到羞耻吗?”放下功利心,无用之用定有大用。有无相生,各应有限。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适当的体育艺术等业余爱好有益身心,但若不节制,则耗尽精力,耽误学习;努力上进、刻苦读书,能提高成绩,使自己名列前茅,但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抛弃一切“无用”的事情,也绝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反而容易事倍功半。有无相生,妥善平衡“有用”和“无用”,既能收获个人价值,也可洗涤心灵,漫步精彩人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以庄子名言“有用与无用”引入,引出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关注有用的东西,而忽略了看似无用实际有用的东西,随后又以学生为例分析

12、看似无用而实际上有用的事情。由此我们可知,材料包含的就是一个“无用与有用”的话题,并且我们可以理解材料的观点集中表现为:看似无用,其实有用。写作时要分析什么是“有用”,可以列举现实当中“有用”的事情或工作,比如法律、医学、机械制造等,重点分析其现实意义和功利价值,也就是说,需要肯定其“有用”。“无用”之事也需要列举出来,比如对文学、艺术的爱好看似无用,但是实际上它们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关键的时候起到精神支柱的作用。写“无用”后面的“有用”,注意分析要透彻而深刻,这也是写作的重点内容,因为论点主要集中在“无用之用”上。文章结构上可以是对照式,也可以是层进式,但列举一些现实例子应该更有说服力

13、。写作时要注意,不能一味批判“有用”的功利性;当然也不能否定“无用”的无意义和无价值,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此外,也不要只说“有用”或“无用”,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写作。立意:1.“无用”之用,也有大用。2.要学会欣赏和享用“无用”之用。3.要如何平衡“有用”和“无用”。4例文:遵守规则,永筑稳定和谐社会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近日,江苏省文科状元因有一科未达高校招生分数双A要求而与名校擦肩而过,引发网友热议。有人希望名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录取白湘菱。可无规矩不成方圆,岂能因个人好恶而任意妄为?规则就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只有遵守规则,方能构筑稳定和谐社会。规则

14、是阳光,能让我们在公平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理智不能用大小或高低来衡量,而应该用原则来衡量。”我们要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客观对待事物,高考成绩不能代表未来,即使白湘菱有异于他人的优秀。广大网友被她的才华折服,弃规则于不顾,提出“破格录取”的无理要求。今日先破一例,明日再开先河,这无限的黑洞后果应由谁来承担?君可见,社会生活中不守规则法律的人无处不在:瑞幸咖啡20亿,财务造假弃股民利益于不顾;特朗普断供世卫组织,置人类安全于脑后。这种不守规则、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损人不利己,还会让社会不良风气泛滥成灾。所以,我们应该将遵守规矩的种子扎根心底,用理智的思维冷静处事,才能守护社

15、会和谐稳定。规则是风帆,能让我们乘风破浪,一苇以航。“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规矩是前行路上的方向标,规则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原则。若没有了道德准则,那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单车乱停等不文明现象则会影响社会治安和文明发展;若没有了法律准则,那杀人放火、偷盗抢劫则会危害公民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若规矩指东而所行偏往西,则会在前行中迷失自我,甚至让人走上不归路。拿破仑因不懂得失道寡助而兵败滑铁卢,庞涓因骄傲自大、无视规则而被孙膑军队乱箭射死。由此可见,人类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将规则作为成长航行中的风帆,迎风飘扬,勇往直前。 规则是光芒,能让我们在无尽的黑暗中阔步前行。在遵守规则的路上,

16、“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同学们,我们身为新时代青年,应树立大局观念,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即使在迷茫无助时也遵纪守法,即使身处窘境,也不会铤而走险。选择依规行事定不会出错。唯有如此,每一个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方能构建法制社会,共谱华夏和谐篇章。遵守规则,人人有责。遵守规则,从你我做起,让我们携手打造“美美与共”的大同中国!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为记叙类。材料来自2020年7月28日网上有关“江苏文科状元白湘菱高考430分,因选修历史课B+无缘清北”的话题讨论。作文材料中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切中了当今社会一个

17、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好“变通”与“规则”之间的关系。中心事件是名校该不该破格录取白湘菱,材料给出了两种观点,前者倾向于打破规则,后者侧重于要树立好规则意识。考生可以支持其中任何一方观点。若从肯定角度写作,可阐述学会变通,曲径通幽的意义;并指出面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敢于突破常规,才能够让人才脱颖而出,让事情圆满解决。若从否定角度,则应指出破坏规矩,实不可取;我们总是出于好心去做某些事情,最终导致规则破坏,最后人人都受害。不管选择哪种观点,都应结合具体事件展开分析,进而延伸到人生、社会的层面思考。写作时还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以及演讲的对象。立意:1.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2.规则是用来遵守的。3.名校招生,呼唤建立多元评价体系。4.请给名校招生更多自主权。5.重视人才,但更应注重公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