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押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顺****料 文档编号:96301106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押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3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押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押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押题及答案(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考00442教育学(二)押题及答案1.“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A、乌申斯基 B、凯洛夫 C、维果斯基 D、加里宁2.课堂播放教学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演播法和A、现场直播法 B、录制播放法 C、程序法 D、插播法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A、班级上课制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导生制4.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教育的特征的是A、非独立性 B、阶级性 C、商品性 D、民主性5.人格PAC理论的提出者是A、斯金纳 B、柏恩 C、奥苏贝尔 D、班杜拉6.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是A、道尔顿制 B、活动课时制 C、特朗普制 D、导生制7.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向学生系

2、统讲授教材,而是由A、学生分成小组学习 B、学生轮流担任教师讲授教材 C、学生自学和共同完成作业 D、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8.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是A、选择、定向、保持、应用 B、选择、领会、保持、应用 C、定位、分解、保持、应用 D、领会、定位、熟练、应用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出自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10.在德育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有关德育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A、德育规律 B、德育方法 C、德育原则 D、德育任务11.我国班级上课制最早始于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12.核心课程是A、以教师为核心 B、以学生为核心 C、以书本为核

3、心 D、以问题为核心13.按照教学任务,参观可分为A、生产性参观、历史文学性参观、科学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自然和科学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C、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D、生产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14.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牵法 D、实验法1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A、生理基础 B、动力 C、客观条件 D、自然前提条件16.中国分科教学始于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的是A、生产性 B、狭隘性 C、阶级性 D、等级性18.处于生理上的“激变期”的

4、是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1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A、复杂性 B、科学性 C、创造性 D、艺术性20.于1966年正式提出隐性课程的是A、布鲁姆 B、杰克森 C、斯金纳 D、班杜拉21.按练习的内容,练习可分为心理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和A、预备性练习 B、训练性练习 C、创造性练习 D、文明行为习惯练习22.中国分科教学最早始于A、朱熹 B、老子 C、荀子 D、孔子2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的教师的劳动特点是A、复杂性 B、长期性 C、间接性 D、创造性24.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A、“朋友”角色 B、“研究者”角色

5、 C、“教员”角色 D、“父母”角色25.“学科结构论”的提出者是A、杜威 B、布鲁纳 C、康德 D、巴班斯基26.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的技艺类学科是指A、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 B、语文、数学、外语 C、社会科学与体育 D、自然科学与艺术27.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A、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活动 B、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的方式 D、语文、数学、外语28.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A、思想政治素质 B、交往素质 C、生理素质 D、心理素质29.遗传是人的发展的A、动力 B、客观条件 C、主导条件 D、生理前提30.“不陵节而施”这句话所体现的教

6、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31.奖励一般有三种形式,它们是赞许、表扬和A、,颁发奖状 B、授予奖品 C、授予荣誉称号 D、奖赏32.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是A、特朗普制 B、导生制 C、活动课时制 D、培根制33.核心课程是A、以教师为核心 B、以学生为核心 C、以书本为核心 D、以问题为核心34.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素质是A、文化素质 B、生理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交往素质35.最早提出“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是A、马卡连柯 B、克鲁普斯卡娅 C、赞可夫 D、加里宁36.惩罚的形式一般有批评、训导和A

7、、警告 B、记过 C、处分 D、开除学籍37.“学学不躐等”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38.道尔顿制的措施是A、教师系统向学生讲授教材 B、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 C、教师按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 D、学生学习任务和内容相同39.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是A、以社会科学为中心 B、以自然科学为中心 C、以“新三艺”为中心 D、以数学为中心40.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41.隐性课程的最早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杰克森42.学生知识学习要经历的四个

8、阶段是A、选择、定向、保持、应用 B、选择、领会、保持、应用 C、定位、分解、保持,应用 D、领会、定位、熟练、应用43.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A、中介 B、基础 C、依据 D、桥梁44.在德育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有关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A、德育规律 B、德育原则 C、德育方法 D、德育目标4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创造性 B、艺术性 C、复杂性 D、广延性46.于1966年正式提出隐性课程的是A、布鲁姆 B、杰克森 C、斯金纳 D、班杜拉47.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它们是演播法和A、直播法 B、录播法 C、插播法 D、程序法48.处于生理上的“急变期”

9、的是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4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A、创造性 B、艺术性 C、科学性 D、复杂性50.初中阶段被称为A、学龄初期 B、学龄中期 C、学龄晚期 D、学龄后期51.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班级上课制5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A、班级上课制 B、分组教学 C、导生制 D、个别教学53.“一般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A、赞可夫 B、凯洛夫 C、巴班斯基 D、维果获基54.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A、生理素质 B、心理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交往素质55.活动课程

10、是A、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 B、以书本学习为中心 C、以教师活动为中心 D、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中心56.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是A、以“新三艺”为中心 B、以自然科学为中心 C、以社会科学为中心 D、以数学为中心5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上课制,始于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外语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国学堂58.最早提出“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是A、马卡连柯 B、克鲁普斯卡娅 C、赞可夫 D、加里宁59.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A、情感关系 B、非正式关系 C、人际关系 D、工作关系60.“师者,人之模范”这句话所反映的教师的劳动特点是A、示范性 B、复杂性

11、C、广延性 D、协作性61.中国分科教学最早始于A、孔子 B、荀子 C、朱熹 D、老子62.“学科结构论”的提出者是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拉伊63.“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64.课堂播放教学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演播法和A、程序法 B、插播法 C、现场直播法 D、录制播放法65.活动课程是A、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 B、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 C、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中心 D、以书本学习为中心66.核心课程是A、以教学为核心 B、以问题为核心 C、以学生为核心 D、以教材为核心67.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A、定向、分解、保持、应用四个阶段 B、领会

12、、分解、保持、应用四个阶段 C、定向、分解、定位、熟练四个阶段 D、定位、保持、领会、应用四个阶段68.教师与学生之间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关系是A、人际关系 B、工作关系 C、心理关系 D、组织关系69.“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间接性70.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A、德育的问题 B、智育的问题 C、体育的问题 D、素质教育的问题71.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A、直线式与分支式 B、直线式与圆周式 C、圆周式与分支式 D、圆周式与螺旋式72.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A、“领导者”角色 B、“心理医生”角色 C、“教员”角色

13、D、“研究者”角色73.“师者,人之模范”这句话所反映的教师的劳动特点是A、示范性 B、复杂性 C、广延性 D、协作性74.师生之间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是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组织关系 D、心理关系75.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上课制76.“不愤不忘,不悱不发”思想的提出者是A、孟子 B、朱熹 C、孔子 D、荀子77.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A、依据 B、桥梁 C、中介 D、方式78.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是A、教学策略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组织形式7

14、9.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A、桥梁 B、中介 C、依据 D、手段80.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育法规 B、教科书 C、教学大纲 D、教学计划81.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是A、教学策略 B、教学设计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82.建国后,我国对教育目的的第一次明确表述是在A、1950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82年83.中国分科教学最早始于A、朱熹 B、老子 C、荀子 D、孔子84.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教育的特征的是A、非独立性 B、等级性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 D、商品性85.我国中小学最常见的德育方

15、法是A、说服教育 B、陶冶 C、操行评定 D、榜样示范86.初中阶段被称为A、学龄中期 B、学龄初期 C、学龄晚期 D、学龄后期87.我国班级上课制最早始于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88.在西方,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被称为A、“引导术” B、“产婆术” C、“启发术” D、“诱导术”89.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教育与政治相结合 B、教育与文化相结合 C、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90.“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91.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

16、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92.中小学最常见的德育方法是A、锻炼法 B、评价法 C、陶冶法 D、说服法93.品德的基础是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94.“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昆体良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95.“一般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A、赞可夫 B、凯洛夫 C、巴班斯基 D、维果茨基96.按照学科,参观可分为:生产性参观、自然和科学性参观以及A、总结性参观 B、历史文学性参观 C、并行性参观 D、准备性参观97.中国古代学校课程要素的重点是A、认知经验要素 B、道德经验要素 C、审美经验要素 D、健身经验要素98.

17、我国学校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大致上是由A、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组成 B、体育类和艺术类组成 C、语文、数学和外语组成 D、工具类学科、知识类学科和技艺类学科组成99.道尔顿制是A、教师系统向学生讲授教材 B、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 C、教师按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 D、学生学习任务和内容相同100.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是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原则 D、教学设计101.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102.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A、选修课、活

18、动课和社会活动 B、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的方式 D、语文、数学、外语103.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是A、导生制 B、特朗普制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104.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课程改革是A、以“新三艺”为中心 B、以自然科学为中心 C、以社会科学为中心 D、以数学为中心105.品德的基础是A、道德行为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106.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A、“父母”角色 B、“教员”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朋友”角色107.学记中“学不躐等”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

19、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08.在西方,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被称为A、“引导术” B、“产婆术” C、“启发术” D、“诱导术”109.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份是A、语文、数学、外语 B、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的方式 D、德、智、体110.“一般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A、维果茨基 B、麦丁斯基 C、赞可夫 D、凯洛夫111.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A、直线式与分支式 B、直线式与螺旋式 C、圆周式与分支式 D、圆周式与螺旋式112.教育起源于A、无意识的模仿 B、竞争的本能 C、生产劳动 D、生存的本能11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

20、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鸟申斯基 D、第斯多惠114.按照教学任务,参观可分为A、生产性参现、历史文学性参观、科学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自然和科学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C、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D、生产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115.修养的最高境界是A、自我批评 B、立志 C、慎独 D、座右铭116.中小学最常见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法 C、评价法 D、锻炼法117.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是A、教学方法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策略 D、教学原则118.按照教学任务,参观可分为A、生产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

21、参观 B、生产性参观、历史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C、准备性参观、科学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D、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119.直观教学方式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和A、实验直观 B、模型直观 C、图表直观 D、语言直观120.“学科结构论”的提出者是A、杜威 B、拉伊 C、布卢姆 D、布鲁纳121.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是A、文化素质 B、生理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交往素质122.“师者,人之模范”,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长期性 B、复杂性 C、协作性 D、示范性123.中国古代学校课程要素的重点是A、审美经验要素 B、健身经验要素 C、认知经验要素 D

22、、道德经验要素124.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A、定向、分解、保持、应用四个阶段 B、领会、分解、保持、应用四个阶段 C、定向、分解、定位、熟练四个阶段 D、定位、保持、定位、应用四个阶段125.人格PAC理论的提出者是A、伯恩 B、班杜拉 C、奥苏贝尔 D、斯金纳126.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的方法是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读书指导法12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淫,与之俱黑”,这句话所体现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128.处于生理上的“急变期”的是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129.中国

23、古代学校的课程要素A、以道德经验要素为重点 B、以认知经验要素为重点 C、以审美经验要素为重点 D、以健身经验要素为重点130.中小学最常用的德育方法是A、锻炼法 B、榜样示范法 C、评价法 D、说服法131.学记中“学不躐等”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32.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目的和教育环境。A、正确 B、错误13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A、正确 B、错误134.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学科内容和学科方法。A、正确 B、错误135.人的身心

24、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特点。A、正确 B、错误136.品德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A、正确 B、错误137.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主要有:对立型、依赖型、组织型和非正式型。A、正确 B、错误138.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定向、分解、(保持)和熟练四个阶段。A、正确 B、错误139.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主要有:对立型、依赖型、组织型和非正式型。A、正确 B、错误140.学科课程的优点是重视每门学科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A、正确 B、错误141.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有:教师对学生不严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和教学效果良好

25、。A、正确 B、错误142.教学的辅助形式包括作业、辅导、锻炼和实习。A、正确 B、错误143.素质教育的特点有:整体性、基础性、内化性和(单一性)。A、正确 B、错误144.远古教育的原始性具体表现为:非独立性、贫乏性和阶级性。A、正确 B、错误145.隐性课程的特点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和(单一性)。A、正确 B、错误146.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归纳概括和复习。A、正确 B、错误147.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A、正确 B、错误148.学生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锻炼、榜样和示范、讨论、读书指导和演示。A、正确 B、错误149.备课、上课、课后辅

26、导和【归纳概括】构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A、正确 B、错误150.古代教育的特征有:阶级性、等级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A、正确 B、错误151.隐性课程可分为以下三层结构: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和(文化制度类)。A、正确 B、错误15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发展性和科学性)。A、正确 B、错误153.按练习目的,练习可分为预备性练习、训练性练习和【心理技能练习】。A、正确 B、错误154.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技艺类】课四个“板块”组成的。A、正确 B、错误155.一般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有五个步骤,它们是:(备课)、呈现教

27、材、举例说明、归纳概括和布置作业。A、正确 B、错误156.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为选择、领会、保持和【熟练】四个阶段。A、正确 B、错误157.一般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具有五个步骤,它们是: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说明、检查复习和布置作业。A、正确 B、错误158.远古教育的原始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性)、贫乏性和无阶级性。A、正确 B、错误159.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重视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A、正确 B、错误160.惩罚的形式一般分为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两大类。A、正确 B、错误161.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依赖关系和对抗关系。A、正确 B

28、、错误162.隐性课程的三层结构是:物质空间类、组织结构类和文化生理类。A、正确 B、错误163.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作业、辅导、实验和实习。A、正确 B、错误164.一般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具有五个步骤,它们是: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说明、检查与复习和布置作业。A、正确 B、错误165.素质教育的特点有:整体性、基础性、【外化性】和综合性。A、正确 B、错误16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以【儒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A、正确 B、错误167.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A、正确 B、错误168.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有:备课、

29、上课、(归纳概括和复习)。A、正确 B、错误169.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潜在性、非预期性和【单一性】。A、正确 B、错误170.试述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171.试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72.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73.教育目标(名词解释)174.德育(名词解释)175.美育(名词解释)17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77.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178.陶冶法(名词解释)179.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180.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81.学科课程(名词解释)182.试述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183.练习法(名词解释)184.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185.简述影响教

30、育的家庭因素。186.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187.简述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188.教学大纲(名词解释)18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90.教育学(名词解释)191.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192.简述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193.试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94.试述隐性课程的功能。195.课堂教学(名词解释)196.简述青少年儿童发展中的特殊问题。197.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198.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99.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200.智育(名词解释)201.简述家庭教育的功能。202.教学策略(名词解释)203.陶冶法(名词解释)204.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20

31、5.显性课程(名词解释)206.试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207.课程(名词解释)1.答案C解析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2.答案D解析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演播法和插播法两种。3.答案C解析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该种形式。4.答案B解析古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在于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和狭隘性。5.答案B解析柏恩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了人格PAC理论。6.答案C解析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

32、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是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被称为特朗普制。7.答案D解析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8.答案B解析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主要是四个阶段:选择、领会、保持和应用。9.答案B解析学记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强迫或代替学生学。这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10.答案C解析德育原则是在德育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有关德育工作所

33、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德育工作者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反映人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11.答案D解析我国班级上课制最早始于清代。12.答案D解析核心课程多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13.答案C解析参观教学法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准备性参观是在学习某课题前,使学生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从而顺利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参观;并行性参观是在学习某课题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而进行的参观;总结性参观是在完成某一课题之后,帮助学生验证、加深理解、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而进行的参观。14.答案A解析讲授法是一种历史较长、使用范围较广的教学方法。

34、其优点在于,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控制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15.答案B解析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它们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16.答案A解析中国的孔子将奴隶制的文化典籍加以整理编辑,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科,以教弟子,这是分科教学之始。17.答案A解析古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在于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和狭隘性。18.答案B解析初中学生生理发展特点:初中学生处于生理上的“激变期”,主要表现为成长发育迅速:体形巨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开始成熟。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师劳动特点的

35、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面对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只有教师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好的教学结果。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将各种基本教学方法有机综合、使其融汇一体、优化处理。这就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0.答案B解析美国学者杰克森,在1966年正式提出“隐性课程”。21.答案D解析根据练习的内容分类,练习可分为心理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和文明行为习惯

36、练习。22.答案D解析一般认为,中国的孔子将奴隶制文化典籍加以整理编辑,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几方面,称为“六艺”,分别传授给他的弟子,这是最早的分科教学。23.答案D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教师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特点的表现。24.答案C解析教师的“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这是因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并且“教员”角色处于核心的地位。25.答案B解析布鲁纳以自己的结构论思想为指 导,写 作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提出学科结构和发现教学两大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26.答案A解析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的技艺类学科是指:体育、艺术与技能类。27.答案C解析课

37、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的方式是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28.答案C解析生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29.答案D解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30.答案B解析解析 陵,超越。节,限度。“不陵节而施”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31.答案D解析奖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肯定评价的一种鼓励方法,有赞许、表扬和奖赏三种形式。32.答案A解析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是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被称为特朗普制。33.答案D解析核心课程多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故本题选D项。34.答案C解

38、析思想政治素质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着统治的或统帅的地位,对其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的作用。35.答案A解析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最早提出“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集体,依靠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他把这种影响称做“平行教育作用”。36.答案C解析惩罚的形式一般分为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37.答案A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38.答案B解析道尔顿制认为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

39、按月布置和检查效果。39.答案C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以“新三艺”为中心。40.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是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学者。41.答案D解析美国的杰克森于1968年出版了班级生活,其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杰克逊认为,构成班级生活的稳固要素有三个:“群体”、“表扬”、“权利”。42.答案B解析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选择、领会、保持、应用四个阶段。43.答案A解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44.答案B解析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

40、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45.答案A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制三个方面。“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是教学上不断更新的体现,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46.答案B解析美国的杰克逊于1968年出版了班级生活,其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杰克森认为,构成班级生活的稳固要素有三个:“群体”、“表扬”、“权利”。47.答案C解析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演播法和插播法。48.答案B解析初中生的这一时期是中学生生理上的“急变期”,主要表现有身高增长、体重增加、性成熟等。49.答案A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41、“教有法,而无定法”强调的是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教育方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50.答案B解析初中阶段被称为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的阶段。51.答案D解析课堂教学,即班级上课制,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52.答案D解析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该种形式。53.答案A解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一般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赞可夫。54.答案A解析生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55.答案A解析活动课程主张以学习的活动为中心,基本出发点是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56.答案A

42、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就是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思想和新三艺为中心的课程改革。57.答案C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上课制是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的同文馆开始的。这种中国古代个别教学说是值得重新探讨的。58.答案A解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最早提出“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是马卡连柯。59.答案A解析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和关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渗透于一切师生关系之中。心理关系有认知关系方面和情感关系方面的。认知关系是心理关系建立的基本师生之间的正确感知和相互理解是心理关系建立的前提。情感关系是心理关系的重要内容。60.答

43、案A解析“师者,人之模范”这句话所反映的教师的劳动的示范性,其含义是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61.答案A解析一般认为,中国的孔子将奴隶制文化典籍加以整理编辑,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几方面,称为“六艺”,分别传授给他的弟子,这是最早的分科教学。62.答案B解析布鲁纳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理,借鉴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他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这样几个问题,系统阐述了其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观点。63.答案A解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产婆术”的提出者是苏格拉底。64.答案B解析【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课堂播放教学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演播法和插播法。65.答案B解析活动课程主张以学习的活动为中心,基本出发点是学习者的兴趣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