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全国甲卷).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5976548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全国甲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全国甲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全国甲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全国甲卷).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地理试题(2021全国甲卷)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据此完成13题。1.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A.原材料充足 B.市场广阔C.技术先进 D.劳动力价格低2.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A.基础设施 B.商业氛围C

2、.科研实力 D.配套产业3.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C.增加产品产量 D.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1.第1题,由材料“医用注射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可知,原材料并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该公司选择在中国速厂主要是考虑中国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B正确;德国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其规模大,技术比中国技术先进,C错误;中国比德国劳动力价格低,但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 选B。第2题,“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

3、间小镇建生产厂”说明丽水的生态环境更优良,相关配套产业更完善,D正确;相较于成都、无锡等地,丽水地处山间小镇,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商业氛围、科研实力等方面并不具有优势,A、B、C错误。故 选D。第3题,据材料可知,医用注射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说明车间环境质量要保持洁净,净化成本高。而丽水山间小镇生态环境优良,降低了车间环境的净化成本,节约了投资,提高了利润,B正确;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技术本身,A错误;产品产量取决于生产规模,C错误;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取决于技术的提升,与该小镇生态环境关系较小,D错误。故 选B。(2021全国甲卷)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

4、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46题。4.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A.3月 B.6月C.9 月 D.12 月5.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6.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4.第4题,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当电力总需求量等于电力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力总需求

5、量等于电力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9时到凌晨3时,远小于12个小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 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A、C、D错误。故 选B。第5题,读图观察“光伏发电量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与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对比可看出,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大约在3时 到18时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 选C。第6题,根据公 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可知,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夜间若要使用,则需要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就要发展电能储存技术,

6、B错误、D正确;火力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A、C错误。故 选D。(2021全国甲卷)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A.高密度居住区 B.文教区C.低密度居住区 D.工业区8.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7.第7题,根据题干可知,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

7、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B、C、D错误,A正确。故 选A。第8题,根据题意可知,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过境和低压控制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故 选D。(2021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

8、成911题。9.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A.B.(3)C.(D D.10.图中所示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11.西太平洋35小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9.第9题,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潟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

9、环绕潟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以看出,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 错误,C 正确。故 选 C。第 10题,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 5 m 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说明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 m 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 错误,A 正确。故 选 A。第 11题,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

10、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 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主要条件,A 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 错误;北 纬 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 错误。故选Co 12.(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 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 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1)分

11、析 M 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 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3)推 测 M 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本题以英国为背景,考查了农业区位,湿地开发及产生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详解 第(1)题,本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来解答。由图中经纬度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利于农业耕作。该地曾经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第

12、题,由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M 地区是湿地,其开垦需要排水,当地地势低洼,排水对动力要求较高。罗马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动力以人力、畜力为主,人们的排水能力及水平有限,所以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 7 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排水能力得到提升,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湿地得到成片、大规模的开垦。第题,由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该地农业开发早、时间长,土地肥力下降,趋于贫瘠,使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多;长期的排水和农业耕作,使土康表层肥沃土层流失,并随水流淤积在排水沟,阻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长期使用,使水资源、土地资源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答案(1)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

13、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2)M 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 7 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3)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13.(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

14、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一 C,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

15、故磨圆度较差。第题,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第题,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答案J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

16、;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14.【地理选 修3:旅游地理】(2021全国甲卷)地处江西赣州市北部的兴国县,是我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和将军县,拥有苏园、将军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1996年9月,在

17、 兴 国“绕了个弯”的京九铁路正式通车,兴国终于有了第一条直通北京、迈向大江南北的大通道,经济发展实现第一次提速。2019年底,又有一条“绕弯”兴国的铁路昌赣高铁正式通车,“兴国弯”再次成为热点,兴国由此迈入高铁时代(下图)。2020年兴国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左右。分析铁路开通对兴国县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解析 本题主要从交通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来分析。铁路开通主要从招商引资、交通、客源市场等角度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兴国县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区域经济发展较落后,交通不便,缺乏旅游资源开发的交

18、通条件和开发资金。两条铁路的开通,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使旅游投资与营商环境得到优化,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来兴国县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从而解决旅游开发的资金问题。铁路的开通改善了当地的旅游交通条件,缩短了旅游经济距离,使游客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出此地进行旅游活动,同时也扩大了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铁路开通后,必然要增加相关工作岗位,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 材 料“2020年兴国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左右”可知,受铁路开通的影响,当地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如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也发展迅速;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

19、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从而能够更有力地推进经济发展。答案 两条铁路的开通,改善了旅游投资与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者来兴国县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改善了旅游交通条件,便于游客进出,扩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财政收入,促进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力促进经济发展。15.【地理选 修6:环境保护】(2021全国甲卷)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 放1 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下图)。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解析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尤其夏季气温高,林草区容易发生火灾,从而破坏生态环境;投放一定数量的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可以防止枯草落叶自燃而发生火灾;牛粪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覆盖物减少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答案 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