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5943140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详解).pdf(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立竿见影 B.百炼成钢 C.水涨船高 D.滴水成冰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氧化钙、熟石灰、CaO、氧化物B.氯化氢、盐酸、HCK酸C.乙醇、酒精、C2H5OH、碱D.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盐3.“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为节约化石燃料,研究开发氢能源B.为节约和环保,生活垃圾分类回收C.为保持校园整洁,将散落树叶焚烧D.为解决短距离出行困难,“共享单车”投入使用4.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

2、知识。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D.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A.B.C.D.6.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曷7.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B.将C O 2通入N a O H溶

3、液中C.将氢氧化钠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D.将稀硫酸滴入N a C l溶液中8.下列化学用语中,说法正确的是()2 H 2。2 C u S O/::,;M g H eA.中符号前的“2”都表示分子的个数B.都表示的是离子C.中 的“2”都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D.中的符号只能表示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所示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及反应类型对应正确的是()反 皮 后A.反 应 前2 H I +C l2=2 H C 1+12 置换反应B.通电2 H 2。二2 H 2 T+02 T 分解反应C.点燃2 C 0+02 2 C O2化合反应D.2 H C 1+C u O

4、 =C u C l2+H20 复分解反应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第2页,共20页A.A B.B C.C D.D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能与氧气反应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AgN()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C 向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盐酸易挥发D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小灯泡变亮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1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的pH 7,贝 UpH N i Cu;Zn Cu Ni;【查阅资料】小川同学查阅资料可知银是

5、略带黄色的固体,以及部分含镇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和颜色如下表。0H-NOSOj-crNi2+不溶可溶可溶可溶颜色蓝绿色绿色绿色蓝绿色据此,他得出锂能与酸反应。【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厚度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现象】请帮助小川把实验现象填写完整。金属NiZnCu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产生气泡缓慢,金属逐渐溶解产生气泡较快,金属逐渐溶解【得出结论】原 假 设 中(填 序 号)成 立,写出银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银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拓展应用】上述实验选择稀盐酸完成了探究,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再选择另一类

6、别的试剂设计实验,同样也能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你所选择 的 试 剂 是(限 选 三 种 试 剂)。2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第6页,共20页于水。【实验探究】(1)方案一: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醐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 反 应 的 实 质 是。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 能 是(用 化

7、学 方 程 式 表 示)。(2)方案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 _ _ _ _ _ _稀盐酸过量若没有明显现象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反思】(3)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填序号)。A.pH试纸B.铜C.紫色石蕊试液D.硫酸铜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立竿见影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百炼成钢包含着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水涨船高过程没有新

8、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o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D【解析】解:A、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

9、式对应不完全正确。B、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称对应不完全正确。C、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为C2H5OH,不属于碱,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不完全正确。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s,属于盐,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故选:D。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第8页,共20页3.【答案】C【解析】解:A、研究开发氢能源,氢能源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做法符合“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故选项

10、错误。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法符合“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故选项错误。C、将散落树叶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故选项正确。D、“共享单车”投入使用,减少了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了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符合“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故选项错误。故选:Co“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污染物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减少污染、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已成

11、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4.【答案】D【解析】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是利用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12、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答案】B【解析】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菜窖中的菜会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故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13、色,而纸花是干燥的,缺乏水分,故不能生成碳酸,故不会使纸花变红,故错;故选:Bo本题应从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对本题进行分析来解决此题.本题对物质的组成、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酸碱指示剂等方面都有考查,只有熟练记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准确解决.6.【答案】B【解析】解:A.用放大镜聚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可以避免因空气逸出而造成测定经过产生误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因为改动后的实验用到冰水混合物,温度达不到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红磷和白磷均没有燃烧,无法探究燃烧的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由长颈漏斗注入水,当水将长颈漏斗的末端浸没起来后,关闭活塞,继续由长

14、颈漏斗注入水,若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两烧杯中的水的体积相同,加入到溶质的种类与质量相同,只有水的温度不同,可以根据烧杯中的水变蓝色的快慢来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法来分析;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D.根据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的方法来分析。第 10页,共 20页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

15、行分析判断。7.【答案】B【解析】解: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C、将氢氧化钠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没有沉淀、气体生成,没有颜色改变,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

16、反应发生的条件(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碱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还要注意反应无明显现象这一限制条件。8.【答案】B【解析】解:A、中符号前的“2”表示分子的个数,中符号前的“2”表示原子个数;故选项错误;B、都表示的是离子正确,表示硫酸根离子,表示氟离子;故选项正确;C、中 的“2”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没有2;故选项错误;D、中的符号只能表示氨元素和一个氢原子错误,还能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o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

17、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微粒结构示意图。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答案】A【解析】解:A、2 H I +C l2=2 H C 1 +12置换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B、反应物是一种,并且生成物是两种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生成物是一种,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o由图中信息可知,2个分子和1个分子反应生成2个分子和1个分子,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并且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

18、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 0 .【答案】D【解析】解:A、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A g N O 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盐酸,也可能是碳酸盐溶液或氯化钠溶液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向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小灯泡变亮,说明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A

19、g N()3溶液能与碳酸盐溶液、盐酸、含氯离子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形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第12页,共20页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 I.【答案】D【解析】解:A、酸性溶液的pH 7,但pH 7 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氢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B、酸雨呈酸性,但呈酸性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是p

20、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D、碱性溶液能使酚醐溶液变红,能使酚献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A、根据pH C A 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齐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合理即可)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解析】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JC 时 A 的溶解度是3 0 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 30gA 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15g,形成溶液的质量是:50g=15g=6 5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烹 x 100

21、%z 23.1%。65g(2)A、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2C时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JC 时,A、B 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 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落 图oog X 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t j c 时 B 的溶解度大于t2C时C 的溶解度大于t j c 时A 的溶解度,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 A:(3)图 C 是量筒读数,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操作是俯视读数,改正是: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经检测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

22、于9%,可能的原因是: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致使量取的水偏多,造成质量分数偏小等;操 作 D 是蒸发,使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答案为:(1)6 5;2 3.1%;(2)B C A;(3)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合理即可);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1)根据溶解度的含义、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计算;(2)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回答。根据实验的操作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计算。根据蒸发时玻璃棒的应用分析回答。本题难度不大

23、,明确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度曲线的意义、粗盐提纯的原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1 6.【答案】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 2 K M 1 1 O 4 二 K 2 M 1 1 O 4 +M n O z +。2 T E C a C O3+2 H C 1 =C a C l2+H20 +C 0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 明 集 满 a【解析】解:(1)实验室若用高锈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A,该装置有一处不足是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高镒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锌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 K M n C)4 三 K 2 M n C

24、)4 +M n C 2 +。2 T。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收集装置E。(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 a C O3+2 H C 1 =C a C l2+H20 +C 02 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若用F 装置干燥该气体,气体的进气方向是a,除杂气体长进短出。故答案为:(1)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2 K M n O 4 2 K z M n O d +M n O z +O?T;E;(2)C a C O3+2 H C 1 =C a C l2+H20 +C 02?

25、;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a。(1)根据实验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的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2)根据反应的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第16页,共20页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本考点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实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1 7.【答案】试管内液面上升,形成液柱,溶液变为红色 浓 硫 酸F e2+F e2O3+3 H2S O4=F e2(S 04)3+3 H20 除铁锈【解析】解:(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气体减

26、少,内部压强减小,此时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此时液面就上升,而溶液显酸性,所以遇到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就变为红色;故答案为:试管内液面上升,形成液柱,溶液变为红色。(2)浓硫酸稀释避免液体飞溅,需要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所以量筒中是浓硫酸;故答案为:浓硫酸。(3)反应后生成绿色溶液,符合硫酸亚铁溶液的特点,所以此时含有离子为亚铁离子;反应后溶液呈黄色,且是氧化物与硫酸反应产生的该现象,符合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F e 2()3 +3 H2S 04=F e2(S O4)3+3 H2O;氧化铁为铁锈主要成分,因此可以利用硫酸溶解氧化铁的性质进行除

27、铁锈;故答案为:F e2+;F e2O3+3 H2S 04=F e2(S O4)3+3 H2O;除铁锈。(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2)考查浓硫酸的稀释的操作方法;(3)根据常见离子形成溶液的颜色分析回答此题: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特点分析回答此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1 8.【答案】6g【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亚硫酸钙的质量为50 g +50 g-9 4g =6g设亚硫酸钠的质量为xNa 2s O 3+Ca Cl2=Ca S O3 1 +2Na Cl1 26 1 20X6g1 2

28、6 _ x1 20 =6gx=6.3g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V f x 1 0 0%=1 2.6%答:(1)反应前后生成亚硫酸钙沉淀的质量为6g g.(2)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 2.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溶液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亚硫酸钙沉淀,所以可以求算亚硫酸钙的质量,根据亚硫酸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亚硫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 9.【答案】Ni Z n C u 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无明显现象 Ni +2H C1 =Ni Cl2+H 2 T锌片、铜片、硫酸馍溶液【

29、解析】解:【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能为Z n Ni Cu;Z n Cu Ni;Ni Z n Cu。故填:Ni Z n Cu。【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厚度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故填:除去表面的氧化物。【记录现象】金属NiZnCu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产生气泡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产生气泡较快,金属逐渐溶解 无明显现象故填: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由实验现象可知,锌比银活泼,银比铜活泼,原假设中成立,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i +2H Cl =Ni Cl2+H2T,故填:;Ni +2H C1 =Ni Cl2+H2 T【拓展

30、应用】所选择的试剂是锌片、铜片、硫酸锲溶液,实验过程:把锌片、铜片分别伸入硫酸镁溶第18页,共20页液中,锌片表面析出黄色固体,说明锌和硫酸钠能够反应,即锌比银活泼,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不能和硫酸银反应,即银比铜活泼。故填:锌片、铜片、硫酸镇溶液。【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能为Z n Ni Cu;Z n Cu Ni;Ni Z n Cu。【设计实验】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记录现象】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得出结论】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氢气。【拓展应用】把锌片、铜片分别伸入硫酸镁溶液中,锌片表面析出黄色固体,说明锌和硫酸钠能够反应,即锌比银活泼,铜片表面无明显

31、现象,是因为铜不能和硫酸银反应,即银比铜活泼。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0.【答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2Na O H +CO2=Na2CO3+H2O,Na2CO3+2H Cl =2Na Cl +H2O +CO2T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 如果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也没有明显现象AC【解析】解:(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当与盐酸反应时有气泡,气泡很可能是CO?,便可找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N aO H与空气中C O 2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2、,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 N aO H +C 02=N a2C O3+H20,N a2C O3+2 H C 1=2 N aC l +H20+C 02 T;(2)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氢气;(3)向N aO H溶液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没有明显现象,可能是N aO 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或者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4)用p 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若p H =7,则恰好反应,若p H 7,酸有剩余;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检验;如果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如果石蕊试液不变红,说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盐酸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若盐酸过量,也没有明显现象

33、。故答案为:(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2 N aO H +C 02=N a2C O3+出0、N a2 c。3 +2 H C 1=2 N aC l +H20+C 02?;(2)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3)如果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也没有明显现象;(4)A C。(1)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回答;(2)根据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3)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4)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本题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道不错的综合题。第20页,共2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