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860838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乌鸦的埋藏洪为法这已是残年时候了,满布在郊外的,全是“憔悴”的踪迹。一个偌大的郊野,就都被苦 寂吞噬了。一阵两阵的西风过去,在已经凋零不堪的草木上,着上许多的芒刺,它们怕不全 萎缩到土里去;郊野便更觉阔大,苦寂也越觉猖狂了。这时已经走倦了的乌鸦,从灰滞的云翳中飞来,它实在是创伤太多了,只好立在一株枯 树上作最后的安息。苦寂还是苦寂,不会因为它可怜的愿望而改变了的。它惟有扑扑两翅, 失望地转过头去。在它转过头去时,折损的羽翎,斑剥的血迹,格外鲜明起来,一点点迸进它失望的

2、火焰, 末路的悲哀。它原是一只天生的乌鸦,这还有什么方法呢?没有乳燕那么体态的轻盈,没有 黄莺那么歌喉的宛喈,没有鸳鸯那么情怀的妩媚。它只会哑哑的叫唤,尤其是当它见到人间 罪恶的时候,叫得更丑,更不耐听。身上的羽毛,黑到象黑炭,只会给与人以抑郁了。即使 用水漱漱它的口,它叫唤的声音,不能因此而更变;其它鸟雀的毛羽美丽的虽多,即便一根 根移植到它的血肉里,又何足掩盖它全部的丑陋?一一它原是只天生的乌鸦!它因为自己是只天生的乌鸦,看见到人世一切的悲愁与罪恶,都很易的能激动它的哀弦, 哑哑的为他们悲戚,然而人们又从那里知道呢?它记得它飞在空中时,曾为人们热狂的呵叱, 扑扑的几乎从高空颠坠下来。它走遍

3、了南北东西,也没觉到一点立足的所在,人们总认它是 一个负载满悲愁与罪恶的撒旦。它到哪里,哪里便都撒下了不幸的种子。它虽竭力为他们现 在的不幸来哀吊,未来的不幸来警告,而他们不但蒙闭了耳目,更蒙闭了心思,只会始终的 承认,它是一个撒旦,用全力来诅咒它。一天一天,全身已都满着模模糊糊数不清的创伤。在昔,它还想望这创伤痊愈,过后斑 痕却愈变愈多。它的心中,和这外面残冬的郊野一样,充塞满了寥廓与沉滞,即算想悲哀也 无从悲哀起了。在生命的征途上,它只有倦怠。唉唉!我何足博得人之同情,何足为人所了解?如今,我只有悲悯我渺小的运命了! 唉唉!大地!从此我就永归黑暗了罢!在它眼眶里有点模糊起来,心头仅有的热血

4、,被一种由失望与回忆揉合成的愤慨之情逐 着,在通身的回环着,令它感受到酸辣交并的难受。它又扑扑双翅,想再飞去,但是身子已 经松软下去。它所有的全力,早已离去了双翅,正是鼓动它血液,梗塞了它咽喉。这么,它 双翅弹下去了。只不过一瞬间,它就若然从树头上坠下了。片响之后,在死去的乌鸦之旁,正有几个儿童立着。(二)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吉公林徽因二三十年前,每一个老派头旧家族的宅第里面,竟可以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同许多小 孩子既在那中间长大,也就习惯于里面各种错综的安排和纠纷,像一条小鱼在海滩边生长, 毫不以那种戏剧性的集聚为稀奇。但那大部的戏剧此刻却并不在

5、我念中,此刻吸引我回想的 仅是错综的人物中的一个,他是我们的舅公,我们者K叫他“吉公吉公是外曾祖母抱来的孩 子。祖母等人如果讲到吉公小时的情形,必用一点叹息的口气说起这吉公是如何的顽皮,如 何的不爱念书,尤其是对学问是如何的没有兴趣,长大起来,他也始终不能去参加他们认为 光荣的考试。吉公住在一个跨院的旧楼上边。在那楼上,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吸取的知识,许多确非 负责我们教育的大人们所能想象得到的。随便说吧,最主要的就有自鸣钟的机轮的动作、世 界地图、油画的外国军队军舰,以及照相技术的种种,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吉公这个人。吉公 已是中年人了,但是对种种新鲜事情的好奇活像个孩子。在许多人跟前,他被认为是

6、个不读 书、不上进的落魄者,所以在举动上,在人前时,他便习惯于惭愧、谦卑、退让、拘束的神 情,唯独回到他自己的旧楼上,他才恢复过来他种种已生成的性格,与孩子们和蔼天真地接 触。夏天某日,他看我走来便向我招手。他告诉我他私自学会了照相,家里新买到的一架照 相机已交给他尝试。夜里,他点益红灯,冲洗那种旧式玻璃底片,白日里他一张一张有耐性 地晒片子,这还是第一次让我遇到!那时他好脾气地指点给我一个人看,且请我帮忙,两次 带我上楼取东西。平常孩子们太多他没有工夫讲解的道理,此刻慢吞吞地也都和我讲了一些。 “吉公,谁教你怎么修理钟的?”吉公笑了笑,一点不骄傲,却显得更谦虚的样子,努一下嘴, 叹口气说:“

7、谁也没有教过吉公什么这些机器也都是人造出来的,你知道!”他指着自鸣钟, “谁要是喜欢这些东西,尽可拆开来看看,把它弄明白了。”“要是拆开了还不大明白呢?”我 问他。他更沉思地叹息了。“你知道,吉公想大概外国有很多工厂、教习所,教人做这种灵 巧的机器,凭一个人的聪明一定不会做得这样好。”说话时吉公带着无限的怅惘。一次,我那喜欢兵器、武艺的祖父,拿了许多所谓“洋枪”到吉公那里,请他给揩擦上油。吉 公开一瓶橄榄油,扯点破布,来回地把玩那些我们认为颇神秘的洋枪,一边议论着洋船、洋 炮,及其他洋人做的事。吉公所懂得的均是具体知识,他把枪支拿在手里,开开这里,动动 那里,演讲一般指手画脚地讲机器的巧妙,由

8、枪到炮,由炮到船,由船到火车,一件一件。 祖父感到惊讶了,这已经相信维新的老人听到吉公这许多话,相当地敬服起来,微笑凝神地 在那里点头领教。大点的孩子也都闻所未闻地睁大了眼睛,我最深的印象便是那次祖父对吉 公非常愉悦的脸色。一年后,吉公离开我们家,却并不为着机器,而是出乎我们意料地为着一个女人。有一 次有人请他去照相,照相的却是一位未曾出阁的姑娘。这事传到祖母耳里,这住家教谨严的 女人便不大乐意。起前,地觉得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把相片交给一个没有家室的男子手里印洗, 是不名誉、不正当的。并且这女子不是和我们同一省份的,事情尤其要谨慎。在这纠纷中, 我才又听到关于吉公的一段人生悲剧。多少年前他是曾经

9、娶过妻室的,一位年轻美貌的妻子, 并且也生过一个孩子,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母子两人全都死去。现在她是吉公生命里的一个 新转变,在他单调的日月里开出一条路来。不止在人情上,吉公和他人一样需要异性的关心 和安慰,就是在事业的野心上,这姑娘的家人也给吉公以不少的鼓励,至少到上海去看火轮 船的梦是有了担保,本来悠长没有着落的日子,现在骤然地点上了希望。虽然在人前吉公仍 是沉默,到了小院里他却开始愉快地散步,注意到柚子树又开了花,晚上有没有月亮,还买 了几条金鱼养到缸里。在楼上他也哼哼一点调子,把风景照片镶上好看的框子,拿出去托人 代售。有时他还整理旧箱子。多少年他没有心绪翻检的破旧东西,现在有时也拿出来

10、放在床 上、椅背上,小孩子们好奇地问长问短,他也满不在乎了。忽然,他把婚事决定了,也不得 我祖母的同意,便把吉期选好,预备去入赘。祖母生气到默不作声,只退到女人家的眼泪里 去,呜咽她对这弟弟的一切失望。但吉公终于离开那所浪漫的楼屋,去另找他的生活了。 两年前我南下,回到幼年居住的城里去,无意中遇到一位远亲,他告诉我吉公住在城中,境 况非常富裕;子女四人,在各个学校里读书,对科学都非常喜好,尤其是内中一个,特别聪 明,屡得学校奖金等等。于是我也老声老气地发出人事的感慨。如果吉公自己早生三四十年, 我说,我希望他这个儿子所生的时代与环境合适于他的聪明,能给他发展的机会,不再复演 他老子的悲剧。并且

11、在生命的道路上,我祝他早遇到同情的鼓励,敏捷地达到他可能的成功。 这得失且并不仅是吉公个人的,可以算作是我们这老朽的国家的。(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吉公是被抱来的孩子,所以他在家人面前总是谦卑、退让的模样,这与后文吉公在婚事上 的表现形成对比。B.吉公自己学会了照相,他第一次冲洗相片是在“我”的帮助下完成的,还给“我”讲了他平时 没工夫讲的道理。C.吉公拆开机器进行研究,还主动给“我”祖父的洋枪揩擦上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机器的热 爱与对国家自强的渴望。D.祖母对给未曾出阁的姑娘照相一事的看法体现了她思想的狭隘,她的这一观念折射出了当 时特定的社会背景

12、。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笔法散文化,给人一种诉说家常的感觉,祖母眼中的吉公与后文中吉公的形象形 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B.小说在塑造吉公的形象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刻画,又有侧面烘托,如通过祖父的反 应可以看出吉公对机器的了解。C.小说中通过描写吉公回到小院后开始注意到柚子树开花、晚上的月亮等细节变化,表现了 吉公重新获得爱情后的喜悦。D.小说最后一段的插叙揭示了吉公相对圆满的结局,使得对吉公人生的叙述更加完整,同时 也升华了小说的主旨。8.请简要赏析小说以“我”的回忆来进行叙述的妙处。(4分)9,有人在谈及本小说创作的个性及意义时,将其总结为

13、“兼具个体精神与家国情怀,请你结 合小说文本对该评价加以阐释。(6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风雪腊梅路遥她呆呆地立在窗前,叹了一口气,过来在水瓶里取出那枝腊梅花,久久地着着,两颗泪 珠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挂在了脸蛋上。生活啊,生活,你把人逼到了这样一种地步!记得半 年前,她冯玉琴还在那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劳动。当然,生活是苦一些,一年半载,见点白面 星儿都难。可是,精神是自由的、畅快的。她和她幼年时一起长大的康庄哥一块出山劳动, 一块谈天说地,生活有一股子说不出的甜味。现在,整天白米白面、肉上肉下,但她觉得心 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不痛快。她记得,是那件

14、意外的事使她的命运发生了如此的变化。那天,吴所长来到了他们村,说是什么部有个领导人要来这地区检查工作,她亲自出动 来他们这里寻找当地出的一些土特产。结果发现她长得漂亮。于是,她就和他们那里出的土 特产一起被吴所长带回了这个城市。所长说地区招待所是全地区的门面,非得要相貌好的姑 娘来当服务员。当时,她自己对这事倒也不是那么热心。这也不是说不愿意来城里工作,而 主要是觉得利用自己的“好相貌”来参加工作,心里感到很不美气。但她亲爱的康庄哥竭力支 持她来。他对她说:“咱高中毕业,大学考不上,又没靠山和后门,什么出路也没了。你好 不容易碰上这么个机会,千万不敢耽搁了。“康庄哥的话说动了她的心,她就来了,

15、可是不 久,她就明白了,所长这么热心地把她带来当服务员,并不单是要拿她的“好相貌”来为这个 地区“撑门面”,而是给她的儿子找媳妇哩!尽管她和康庄哥从来也没说出过“我爱你”,但他们心里明白他们的事情。再说,话说回 来,即使没有康庄,她也不会爱所长的儿子的。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享受不了这种荣 华富贵。她要是跟了地委书记的儿子,她将是这个家庭和她丈夫的奴隶-尽管物质上她一生 可能会富有,但精神上她肯定将会是一个奴隶。抛开这些不说,她也根本不喜欢所长的儿子 -别看他爸是地委书记!可是这母子俩却不歇心,甚至专门把地委书记拉来看了她一回。所 长还给旁人话言话语说,她的合同期到年度就要满了,能不能转正还

16、是个问题。所长说她“很 急。因为地委最近有了“新精神”,说马上要精简一批合同工哩。她知道这是所长捎话给她 听,威胁她哩。窗外已经听见风的吼叫声了,雪粒像沙子似的敲打着玻璃窗。她仍然站在灯前,脸上挂 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出神地看着那一枝金黄色的、放着凛冽清香的腊梅花。突然,她听见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站起来去开门。随着打开 的门板,风雪裹进了一个人。她定眼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这竟然是她想着和盼着的康 庄哥啊!这的确是康庄,她看见他带着很不自然的笑容站在她的面前,两只手互相局促地搓着。 原来很削瘦的他,现在居然脸盘胖胖的,有点城里人说的发福的样子。头发也理得整整齐齐, 似乎

17、比原来也黑亮了一些。身上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涤卡衣服,新倒是很新,但上面似乎沾着 许多油腻,显得很污脏。“琴,自从你和地委书记的儿子订婚后,你们所长就打发人把我从村里叫上来,给我找 了这么个工作,所长说是你吩咐他们一定要照顾一下我”“骗人!骗人!这完全是骗人! ”她没等他说完,便发疯似的喊起来。“这我很快就知道了,你们实际上还并没订婚哩。”康庄平静地接着说,“可我反复想了, 不论怎样,归根结底,你是不可能和我结合了,你那么漂亮,现在又有工作,又被人家地委 书记的儿子看上了,我是个平民老百姓,怎能争过人家呢?所以后来也就向现实低了头,彻 底低了头。唉!不管怎么说,我现在也算吃上公家一碗饭了。炊事员听

18、起来不高雅,可工资 不少,连补贴下来,一月七十多块钱哩”过了一会儿,康庄抬起头,带着一种哭音拉调,说:“好琴哩!我思来想去,咱可再不 能同咱那穷山沟啊!我再过一个月就要转正哩!说心里话,好不容易吃上公家这碗饭,我樗 不下这工作!实说,我爱你着哩!但一想回去就要受一辈子苦,撑不下来啊”“咦?这寒冬腊月还有开花的东西哩?水瓶里插的那是什么花?还没见过哩!像年画上 画的梅花嘛!叫我看这是真的还是纸做的假花”这个乡巴佬说着便带着惊异而稀罕的神 色,向桌子这边走来。她听见他走近了,猛一转身,大声吼道:“别动!你的手,脏!”他没有着她,像一截木桩似的钉在那里。半天,他才笨拙地转过身子,跌跌撞撞摸到门 口,

19、走了。门外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扑踏扑踏的脚步声渐渐地消失在黑暗的雪夜里现在,她坐在椅子里,目光静静地盯着桌子上的那枝腊梅花,思绪像洪水一样在脑子里 奔涌起来,她此刻明白了吴所长所说的“世界上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了。她谛听着窗外 猛烈的暴风雪的吼叫声,心里想:“这严酷的暴风雪不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吗?它把世界上 多少生机勃勃的绿色的生命都杀死了!但是,它奈何不得梅花啊!亲爱的腊梅花,你就是在 这样的时候,金灿灿地开了!”(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里的物质条件虽然比农村更加优渥,但冯玉琴却更加喜欢农村的自由自在,这表现 出她率性淳朴的

20、性格特点。B.冯玉琴因好相貌被吴所长选中,但她感到很不美气,这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相貌不自 信,而是因为她有自尊。C.门外传来的一声深深的叹息,既是康庄对自己即将失去工作转正机会的唉声叹气,也 是对两人爱情的结束的哀叹。D.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对年轻恋人不同的爱情抉择,并采用插叙的方式让 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完整。7 .关于冯玉琴与康庄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康庄谈及冯玉琴订婚传言时情绪平静,冯玉琴的情绪却在崩溃边缘,对比鲜明。8 .康庄因为冯玉琴的缘故而得到了一份炊事员的工作,他对此感到十分满意。C.康庄虽然说自己仍然爱着冯玉琴,但他这次前来却充当了招待所所长的

21、说客。D.康庄不知道水瓶里腊梅花的真假,这最终触怒了冯玉琴,宣告了两人感情的结束。9 .窗前那枝腊梅花在文中几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10 路遥逝世30周年时,澎湃新闻评价说:“路遥的现实主义中包裹着浪漫主义。”请结 合这篇小说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曹雪芹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 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 事

22、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 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铃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 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 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面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 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她来 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扎,票上批着 数目。众人连忙让坐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

23、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 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 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 一宿无话。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 众人不敢擅入,只在窗外听觑。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 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 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 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24、。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 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 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时举哀, 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 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 灯油、蜡烛、纸扎一一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 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 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

25、盒撑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来 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 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 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 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 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 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弹子、答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 搭、坐褥、毡席

26、、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 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 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 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因见尤氏犯病,贾珍又过于悲哀,不大进饮食, 自己每日从那府中煎了各样细粥,精致小菜,命人送来劝食。贾珍也另外吩咐每日送上等菜 到抱厦内,单与凤姐。那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独在抱厦内起 坐,不与众她婢合群,便有堂客来往也不迎会。

27、(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有删改) 注:前情简介:宁国府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受贾珍之托协理宁国府,料理秦 可卿的丧事,加之凤姐有主事之才能又喜好卖弄才干,便欣然答应,走马上任,迅速对症下 药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凤姐一接受贾珍的邀请就立刻投入工作,而不是“从明天开始”,可见凤姐做事具有 极强的行动力。B.宁国府的治理确实非常混乱,这从宁国府里有下人说,宁国府里也须得凤姐来整治整 治可以看出。C.文中“不在话下”指一般性交代,不必细说,但又要尊重中国读者阅读小说的习惯, 不得不交代一下。D.文末写凤姐十分得意:一是得意于宁国府的人都对她唯命是

28、从,二是得意于她把宁国 府的丧事办得井井有条。6,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描绘了凤姐协理宁国府的一个场面,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众多,人物刻画手法多 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B.文中的凤姐语言泼辣,行动果断,神态威严,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笑语盈盈、粉面 含春的凤姐截然不同。C.从凤姐对葬礼的安排可以看出贵族大家族治丧的繁文缗节和铺张浪费,为后文贾家的 衰落起铺垫作用。D.凤姐的语言没有什么书卷气,却有一肚子生活真气,她的能言善辩都来自生活本身所 包含的信息和智慧。7.选文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塑造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n (

29、本题共4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秦长城上听秦腔张锐强通渭,通向渭水的地方吧?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渭水。虽无出众的景点,从最东 端的老龙头开始,我已走过诸多长城,但以中东部和明长城为主。毕竟时间越近,但我实地 踏勘长城的足迹却得以向西迈出一大步,抵达这个特定行程的最西端。这此年来长城的状态 越好,跟历史事件的关联越紧密,我对实地踏勘的要求也就越迫切。抵达秦腔艺术社已近九点,看不清建筑物的本色,但能感觉到破旧,楼梯间也黑灯瞎火, 得打开手机照亮。这是本地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纯粹民间团体,只有三楼上的一个房进去,说 是在这样的距离上听,才最有味道。间。走到近前,见窗下蹲着一个老汉,头微

30、微低垂,看 不清面目。他常年蹲在那里,从不进去,说实在这样的距离上听,才最有味道。房间局促,但还是有个小小的舞台。一边是武场的鼓,另一边是文场的琴,三把胡琴、一 架扬琴和一把大提琴。文友率先上去唱了一段通渭小曲,应当是暖场之意,这段小曲的内容 虽不懂,但音调确实悦耳,社员王芳以花厅相会接棒后,那个拉胡琴的大哥将气氛真正 点燃,唱的是朱春登放饭。嘶哑、高亢、苍凉,甚至还有一丝悲愤。他摇头晃脑,而台 下那些原本个个摆手拒绝上台的人都在帮腔,整个屋子汇成一场宏大的合唱,就连我都跟着 节奏打拍子。氛围旋即又因观众的增加而迈向高潮。一矮个男子突然起身抢一般要敲鼓,他身穿天蓝色 短袖衬衣,像个保安,一手敲

31、鼓一手打板,动作格外流畅,看得出来无比熟络,也无比自信。 那个瞬间,我突然心生莫名的感动。这是不是艺术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置身其中,满 怀愉悦。我甚至宁愿这不是艺术。“艺术二字,总难免俯视人间的居高临下。我宁愿这就是 他们生活的常态,或者其中一个必然的细节。在一天的心烦、一周的劳累或者一月的奔波之 后。正如长城,虽则今天我们视之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但时人也是那么看吗?显然不会。 在他们眼里,更大程度上还是无尽的苦役,是沉重的负担,无论建设,还是防守。长城遗址自然都在乡下,交通不甚便利。县博物馆的段宏带着我前往榜罗镇张川村。天气 晴朗,阳光强烈,可我似乎依旧沉浸在深夜秦腔的氛围之中,带着阴

32、郁沉重的历史气息,就 像脚下已不明显的长城。它一如预想,是需要仔细辨别的土堆堆,或者说就是大一号的田垄。 黄土高原上的通渭是找不到石头的,只能夯土。遥遥看去,依稀还能找到长城的影子,但真 正踩到脚下,荒草杂树中就难有感觉。所幸前面有个依托长城修筑的古堡,可以略微寄托思 古之情,或可与秦腔的氛围匹配。古堡依托长城,省去了部分墙体的构筑成本,没法直接爬上去,只能先跳下长城,踩着荒 草走到另外一侧的门前。这倒提供了观察长城的新角度。跳下去再看,分层夯筑的痕迹更加 明显。因年久失修,侧边已生出荒草野花。这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花,茎杆修长笔直,没有 完整的花瓣。凑成花朵形状的是密密麻麻、斜射向天的须状物,

33、颜色在红紫之间。夯墙并不 是很厚,看来并非兵营,恐怕是躲避匪乱的民间避难所。进去一看,是规整的方形,边长都 是二三十米的样子。地面很平整,但没有丝毫的建筑遗存,只有没过小腿的萋萋野草,既青 且黄。这长城,这古堡,这黄土,见证过多少人的命运?在其中完整地走上一圈,我已大大落后 于同伴,随即应着远处的高声招呼,匆匆出来,跟了上去。同伴打开手机,播放秦腔孟姜女哭长城。这段苦情戏,可谓既切题又应景。抽噎之中,板结两千年的黄土似乎再度湿润。野花野草隐退,城墙像花草一般生长,直到 恢复我记忆或期望中的长城形象。城墙完整,敌楼高耸,墩台齐备,甚至还有一座雄伟的关 城。这是一般审美意义上的长城。没有这样的景致

34、,无法引来游客。至于我,一个对军事历 史保持着长期兴趣和研究的写作者,当然不会如此奢求。毕竟我的趣味更在纸面甚至纸的背 面。对于这样已经被岁月湮灭的遗址,无论是不是孟姜女哭倒过的,我都像蹲在秦腔艺术社 门外的那个老汉,只远远地欣赏,便已得其味。(选自散文,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将通渭与“渭水“、“长安”关联起来,表现 的是通渭厚重的历史底蕴。B.文章用“破旧“黑灯瞎火”来描写秦腔社,表现其简朴,与下文秦腔演奏时”气氛真正点 燃”“迈向高潮”形成对比。C.文章说”这是不是艺术已不重要我甚至宁愿这不是艺术”表明,

35、作者也认为秦腔不是艺 术,因为秦腔没有“居高临下”。D.文章结尾说”我的趣味更在纸面甚至纸的背面”表明,作者的考古趣味超越了”一般审美 意义二更多关注历史中的人文精神。7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通渭,通向渭水的地方吧? ”开头,告诉读者旅行目的地,使人产生伴随作者探 溯历史的欲望。8 .文章写“身穿天蓝色短袖衬衣心像个保安”模样的男子抢身打鼓,意在强调秦腔受大众喜 爱、接地气的特点。C.文章写古堡”侧边已生出荒草野花”,突出了自然界顽强的生命力,反衬作者对眼前古堡 破败的遗憾之情。D这长城,这古堡,这黄土,见证过多少人的命运? ”作者认为评价历

36、史除了一般功利标 准,还需关注人性。8 .文章画线句说秦腔孟姜女哭长城这段苦情戏,可谓”既切题又应景”,请结合作品简 要分析。(4分)9 .有人认为历史散文应”挖掘历史文化中丰富深厚的内涵,让个体的价值和历史文化精神相 统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啊!死的乌鸦! ”大些的说。“还有血哩!可怜的乌鸦,给不给它埋藏起来呢,你们看? ”另一个说。“不,不,我妈说乌鸦不是好东西,闯祸精,埋藏它做什么。”最小的一个说。“不错,乌鸦是闯祸精,埋藏它做什么? ”还是大的说。说时提起向空中一摔。随着几 滴鲜血滴落之后,依然又跌了下来,跌在一个污泥的塘里。乌鸦跌在泥污里,儿童也分散了去。风

37、依旧在吹动,太阳也不会就出来。郊野还是郊野, 有死和灰色充满着,只在一半天之后,才走近了一位青年,拖着沉重的脚步声。额间有不少 的皱纹,是饱经人世的标识,还是他颓废的象征呢?手中正带着一束文稿,他自承认不论是 每句或是每字中间,都有他心血灌注入的文稿,他又曾红涨着脸,请求人们的同情。但是同 情只不过海上的烟岚,倏忽即逝的;秋空的纤云,飘泊无定的;雨后的残红,憔悴可怜的。 他已尽力去追逐过,却如荒郊深夜的磷火,愈追倒是愈隔离远了。他惟有举起嗡着眼泪失望 的双眼,向远远的磷火的同情叹息。文稿滑溜到地上。唉!模糊了!模糊使他伤心,而伤心更使他心血的模糊:这如何不使他 额间有不少的皱纹呢?皱纹日渐多了

38、,他也正确的被称为与救国爱国无补的颓废者!在郊野上踱了又踱,不是有心寻觅什么,只是心上总象缺少一点什么。无意中他瞥见蜷 卧在污泥中的乌鸦了。他提起来看看:己经死了吗?眼睛还没闭紧哩,他心中的空虚处,一时被感伤的情怀填满:人 世上不必恋恋了!他轻轻的用手将乌鸦的眼帘抹了又抹,使它的双眼再不必有一丝空隙,透视到人世的卑 劣。这么,他凝想了片晌,便从身边取出了小刀,就近掘成一个小穴,将血肉模糊的乌鸦, 裹以他的文稿,是乌鸦永远的衣衾,又将泥土覆上,作一个新冢了。再将他襟上的梅枝,插 好在坟冢上去;末了,又为这可怜的乌鸦祈祷:“乌鸦!可怜的乌鸦!你这遍体的创伤,是人世在愚昧中给与你的,你也莫再悲伤了,

39、你 有热烈的心肠,你有梅蕊的芬芳,如今裹你以我血泪换来的文稿,你们便永永相伴于地下, 长眠也好,再莫重见此世的天日罢! (有删改)【注】洪为法(1899-1970),现代作家。江苏扬州人,幼年家贫,曾参加创造社。此文 写于1926年,发表在创造社刊物洪水上。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描写了一幅万物肃杀的残冬景象,为全文奠定了悲愁、苦寂的基调,有力地烘托 出乌鸦的悲哀和绝望。B.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展现了乌鸦临时前的心理活动,以其细腻而丰富的内心独白,表现 乌鸦的委屈、痛苦、悲伤和绝望。C.天真纯洁的儿童认为乌鸦是“闯祸精”,随手把乌鸦的尸体摔到一个污

40、泥塘里,这更 是正面衬托出乌鸦不被理解的悲哀的深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教师版(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乌鸦的埋藏洪为法这已是残年时候了,满布在郊外的,全是“憔悴”的踪迹。一个偌大的郊野,就都被苦 寂吞噬了。一阵两阵的西风过去,在已经凋零不堪的草木上,着上许多的芒刺,它们怕不全 萎缩到土里去;郊野便更觉阔大,苦寂也越觉猖狂了。这时已经走倦了的乌鸦,从灰滞的云翳中飞来,它实在是创伤太多了,只好立在一株枯 树上作最后的安息。苦寂还是苦寂,不会因为它可怜的愿望而改变了的。它惟有扑扑两翅, 失望地转过头去。在它转过头去时,折损的羽翎,斑剥的血迹,格外

41、鲜明起来,一点点迸进它失望的火焰, 末路的悲哀。它原是一只天生的乌鸦,这还有什么方法呢?没有乳燕那么体态的轻盈,没有 黄莺那么歌喉的宛唠,没有鸳鸯那么情怀的妩媚。它只会哑哑的叫唤,尤其是当它见到人间 罪恶的时候,叫得更丑,更不耐听。身上的羽毛,黑到象黑炭,只会给与人以抑郁了。即使 用水漱漱它的口,它叫唤的声音,不能因此而更变;其它鸟雀的毛羽美丽的虽多,即便一根 根移植到它的血肉里,又何足掩盖它全部的丑陋?一一它原是只天生的乌鸦!它因为自己是只天生的乌鸦,看见到人世一切的悲愁与罪恶,都很易的能激动它的哀弦, 哑哑的为他们悲戚,然而人们又从那里知道呢?它记得它飞在空中时,曾为人们热狂的呵叱, 扑扑

42、的几乎从高空颠坠下来。它走遍了南北东西,也没觉到一点立足的所在,人们总认它是 一个负载满悲愁与罪恶的撒旦。它到哪里,哪里便都撒下了不幸的种子。它虽竭力为他们现 在的不幸来哀吊,未来的不幸来警告,而他们不但蒙闭了耳目,更蒙闭了心思,只会始终的 承认,它是一个撒旦,用全力来诅咒它。一天一天,全身已都满着模模糊糊数不清的创伤。在昔,它还想望这创伤痊愈,过后斑 痕却愈变愈多。它的心中,和这外面残冬的郊野一样,充塞满了寥廓与沉滞,即算想悲哀也 无从悲哀起了。在生命的征途上,它只有倦怠。唉唉!我何足博得人之同情,何足为人所了解?如今,我只有悲悯我渺小的运命了! 唉唉!大地!从此我就永归黑暗了罢!在它眼眶里

43、有点模糊起来,心头仅有的热血,被一种由失望与回忆揉合成的愤慨之情逐 着,在通身的回环着,令它感受到酸辣交并的难受。它又扑扑双翅,想再飞去,但是身子已 经松软下去。它所有的全力,早已离去了双翅,正是鼓动它血液,梗塞了它咽喉。这么,它 双翅弹下去了。只不过一瞬间,它就害然从树头上坠下了。片响之后,在死去的乌鸦之旁,正有几个儿童立着。“啊!死的乌鸦!”大些的说。“还有血哩!可怜的乌鸦,给不给它埋藏起来呢,你们看? ”另一个说。“不,不,我妈说乌鸦不是好东西,闯祸精,埋藏它做什么。”最小的一个说。“不错,乌鸦是闯祸精,埋藏它做什么? ”还是大的说。说时提起向空中一摔。随着几 滴鲜血滴落之后,依然又跌了

44、下来,跌在一个污泥的塘里。乌鸦跌在泥污里,儿童也分散了去。风依旧在吹动,太阳也不会就出来。郊野还是郊野, 有死和灰色充满着,只在一半天之后,才走近了一位青年,拖着沉重的脚步声。额间有不少 的皱纹,是饱经人世的标识,还是他颓废的象征呢?手中正带着一束文稿,他自承认不论是 每句或是每字中间,都有他心血灌注入的文稿,他又曾红涨着脸,请求人们的同情。但是同 情只不过海上的烟岚,倏忽即逝的;秋空的纤云,飘泊无定的;雨后的残红,憔悴可怜的。 他已尽力去追逐过,却如荒郊深夜的磷火,愈追倒是愈隔离远了。他惟有举起嗡着眼泪失望 的双眼,向远远的磷火的同情叹息。文稿滑溜到地上。唉!模糊了!模糊使他伤心,而伤心更使

45、他心血的模糊:这如何不使他 额间有不少的皱纹呢?皱纹日渐多了,他也正确的被称为与救国爱国无补的颓废者!在郊野上踱了又踱,不是有心寻觅什么,只是心上总象缺少一点什么。无意中他瞥见蜷 卧在污泥中的乌鸦了。他提起来看看:已经死了吗?眼睛还没闭紧哩,他心中的空虚处,一时被感伤的情怀填满:人 世上不必恋恋了!他轻轻的用手将乌鸦的眼帘抹了又抹,使它的双眼再不必有一丝空隙,透视到人世的卑 劣。这么,他凝想了片晌,便从身边取出了小刀,就近掘成一个小穴,将血肉模糊的乌鸦, 裹以他的文稿,是乌鸦永远的衣衾,又将泥土覆上,作一个新冢了。再将他襟上的梅枝,插 好在坟冢上去;末了,又为这可怜的乌鸦祈祷:“乌鸦!可怜的乌

46、鸦!你这遍体的创伤,是人世在愚味中给与你的,你也莫再悲伤了,你 有热烈的心肠,你有梅蕊的芬芳,如今裹你以我血泪换来的文稿,你们便永永相伴于地下, 长眠也好,再莫重见此世的天日罢! (有删改)【注】洪为法(1899-1970),现代作家。江苏扬州人,幼年家贫,曾参加创造社。此文 写于1926年,发表在创造社刊物洪水上。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描写了一幅万物肃杀的残冬景象,为全文奠定了悲愁、苦寂的基调,有力地烘托 出乌鸦的悲哀和绝望。B.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展现了乌鸦临时前的心理活动,以其细腻而丰富的内心独白,表现 乌鸦的委屈、痛苦、悲伤和绝望。C.天

47、真纯洁的儿童认为乌鸦是“闯祸精”,随手把乌鸦的尸体摔到一个污泥塘里,这更 是正面衬托出乌鸦不被理解的悲哀的深切。D.文章形象地写出一只在生命之途上已经走倦了的乌鸦,他受到了太多的创伤,而这些 创伤是人们对乌鸦的认识偏差造成的。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取材“苍蝇之微”,用一只乌鸦与世俗抗争而无助死去的故事,来隐喻知识青年 在黑暗时代的无助、挫败,让人耳目一新。B.将乌鸦与乳燕、黄莺、鸳鸯等进行比较,表现出乌鸦注定与生俱来就是一个不讨人喜 欢的悲剧角色,更何况他总是报忧不报喜。C.人们诅咒乌鸦,认为他是负载满悲愁与罪恶的撒旦,怕乌鸦叫出祸来,表现了底层人 们总是

48、在悲苦的人生中勇敢地活下来。D.他因为有“曾涨红着脸,请求人们的同情”的经历,与乌鸦同病相怜,下文才出现了 以自己的血泪文字裹以乌鸦的尸体作一新冢的情节。8 .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人们对待乌鸦的态度有何不同。(6分)9 .本文与卡夫卡变形记有诸多相似之处,请从时代背景、主人公生存境况、命运及表现 手法等任选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6. (3分)C ( “正面”应为“侧面”)7. (3分)C (错在“说明底层人们总是在悲苦的人生中勇敢地活下来。”此处是讥讽世人)8. (6分)世俗的人们:误解、叱责、诅咒乌鸦。儿童:有的持有纯真的善良和悲悯, 有的延续上一辈的态度,厌恶乌鸦。青年:和乌鸦同病相怜,悲悯、同情乌鸦。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赋分。9. (6分)时代背景相似:变形记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工业时代,乌鸦的埋藏是含 蓄地批判那个压抑、遏制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黑暗社会。人物命运相似:格里高利变成丑陋的甲虫遭到家人与社会的厌弃,悲惨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