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754542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 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 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 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 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

2、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 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 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 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 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 “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 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枝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 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

3、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 “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 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忏,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 衡与正常的证明。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 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 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 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 悲苦的正视与

4、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 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 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 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 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 9.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关心士兵。在看到大壮痛哭的时候,为了不让大壮有心理压力,说自己也是新 来的,安慰大壮,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关心爱护下属的可贵品质。不怕困

5、难,艰苦奋斗,足智多谋。在山 上没法做饭的艰难的情况下,和战士们一起研究排烟灶的问题,最终解决了排烟灶的问题。热爱祖国, 意志顽强,信念坚定。面对恶劣的斗争和生存环境,始终不屈服,和敌军在冰天雪地里周旋了 7年多,即 使陷入绝境,战斗至只剩最后一人,也绝不向侵略者投降。【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文本一中大壮是小说叙述者”说法错误。文本一中大壮不是小说的叙事者,而是小说中描写的一个人 物;“赞美了大壮有谋略的形象”言过其实,这一情节是为了突出杨靖宇将军能够发动广大战士集思广益, 解决在与日军斗争中出现的问题。故选B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

6、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炊烟缭绕”是小说的线索,这一线索贯穿小说全文,因为“炊烟缭绕”,战士们受到敌人围攻,战友们 的牺牲,让大壮感到悲痛与自责,“前几天,大壮做饭的炊烟被山下的敌人发现。敌人立刻追踪过来,围 剿了毫无防备的一个班,最终牺牲了三名战友,还包括对大壮最好的炊事班班长老高。这刻痕是最深刻 最惨痛的教训,是战友们鲜活的生命啊!都是我的错,都是我无用!想到老高和另两名战友,大壮失声痛 哭起来”。然后包括大壮在内的战士们想方设法解决“炊烟”问题,“高个子和老吴带领大壮及炊事班的 战士成功研究出地下烟灶。也就是在地窖子里挖出三个坑洞,上面砌好锅灶,又顺着坑洞砌上一条排烟道, 或者接上挖空

7、的木槽”。最后借“炊烟缭绕”诱敌歼敌,“那天晴空万里他和炊事班的战士们第一次 大大方方点燃了灶火。从山下望去,密林之上,炊烟缭绕,颇为醒目” “山下的鬼子见了,立刻集合队伍, 很快围拢过来。高个子和老吴见敌人钻进了包围圈,一声令下,枪炮齐鸣,彻底给敌人包了饺子”。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结构上,“炊烟缭绕”在文中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小说的开头,“前几天,大壮做饭的炊 烟被山下的敌人发现。敌人立刻追踪过来,围剿了毫无防备的一个班,最终牺牲了三名战友,还包括 对大壮最好的炊事班班长老高”,此处写因“炊烟缭绕”牺牲了几名战士;而在小说的结尾,“他和炊事 班的战士们第一次大大方方点燃了灶火。从

8、山下望去,密林之上,炊烟缭绕,颇为醒目”“山下的鬼子见 了,立刻集合队伍,很快围拢过来。高个子和老吴见敌人钻进了包围圈,一声令下,枪炮齐鸣,彻底给敌 人包了饺子”,写因为“炊烟缭绕”让敌军陷入包围圈,打了胜仗。这样就照应了开头,形成了首尾 呼应之势,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通过解决“炊烟缭绕”易被敌人发现的问题,塑造了顽强智慧的抗日将士的形象。从小说中“高个子和老 吴带领大壮及炊事班的战士成功研究出地下烟灶。也就是在地窖子里挖出三个坑洞,上面砌好锅灶,又顺 着坑洞砌上一条排烟道,或者接上挖空的木槽。蜿蜒几百米,每隔一段留一个排烟孔。做饭时,灶烟就会 顺着排烟道里的排烟孔分散冒出去。远远望去就像大山

9、里的雾气一样,再也看不见那缭绕的炊烟了”“有 的战士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还研究出青松灶。青松灶就是挖空松树的下端,让做饭的烟气留在树肚子里 慢慢消化。这种青松灶用起来更加便捷,更有利于队伍打游击”等内容可以看出,将士们克服困难,运用 智慧与敌人周旋,把“炊烟缭绕”变成了 “山里的雾气”,巧妙地隐藏了部队的行踪。“炊烟缭绕”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抗日联军战士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抗联战 士们没有退缩,没有屈服,他们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就像“炊烟缭绕”,怀着必胜的信心,坚决抗击 着日本侵略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文本一中“小同志,你哭啥?你是新兵

10、吧,想家了还是怕鬼子? ”“高个子冲老吴一摆手,笑着说:我 姓张,刚过来,也算是个新兵嘛,来,咱们坐下来谈谈。”等内容可以看出,杨靖宇不摆架子,安慰大 壮,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关心爱护下属的可贵品质,从中可以看出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关心士兵的可贵 品质。从文本一 “高个子说:眼下敌人实行封山集屯政策,就是想困住我们的队伍,断了我们的粮食。这密林 莽莽苍苍,有树皮野菜,有野果子,更有老百姓的支持,想困死我们,那是敌人的妄想!“半个月后, 高个子和老吴带领大壮及炊事班的战士成功研究出地下烟灶”等内容可以看出,杨靖宇不怕困难,艰苦奋 斗,足智多谋,及时解决了抗联所遇到的困难。从文本二“在极端艰难的条件

11、下,他以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 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模范”“杨靖宇生前和死后都受 到了日军的极大敬畏。他陷入绝境后,日军曾派叛徒向他劝降,杨靖宇说:我是中国人,是不能向日本 侵略者投降的! ”“他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点粮食, 在场的日本人看到后无不感到震撼”等内容可以看出,面对恶劣的斗争和生存环境,杨靖宇始终不屈服, 体现出他热爱祖国,意志顽强,信念坚定。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日:“大王勿忧,臣请

12、东借救于齐。”颜率至 齐,谓齐王日:“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去查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 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日:“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日:“周赖大 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齐王日:“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日:“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日:“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日:“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 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日:“寡人终何途

13、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日:“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 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鸟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 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日:“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日:“不敢欺 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酶壶酱甄:醋瓶子或酱罐子。漓然:流动的样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B.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

14、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C.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D.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是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九州。B. “致”,意为“运到”,与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中的“致”不同。C.弊邑,破败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期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D.殷,商朝盘庚迁都于殷,商亦称 “殷”,后世称之为“殷商”。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索要九鼎的要求

15、,周君忧心忡忡,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主动请求为周君去齐 国借兵救援。B.颜率为了让齐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权衡再三后,派遣五万大军救助东周,秦 兵果然撤退。C.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要九鼎,让东周兑现诺言时,周君忧心忡,颜率再次请求出使齐国,并为周君解 除了忧患。D.颜率见到齐王之后,先表示东周甘愿把九鼎献给齐王,然后又极力陈说运送九鼎的难处,最终打消了 齐王的念头。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答案】10.B11.C 12. B13. (1)保全面临危亡的

16、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 (2)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 策,我们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也”,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其后应断开,排除AD;名词“内”作动词“画计”的状语,“内自画计”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其后应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正确。运到;招致

17、,招纳。句意: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用来招纳 天下的优秀人才。C. “文中因东周时期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错误,弊邑是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 称。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8. “齐王权衡再三后”错误。文中“大悦” 一词,说明齐王非常高兴,马上同意了派兵救援。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 “存”,保全;“厚”,尊贵的;“愿”,希望;“图”,考虑。(2) “纵”,即使;“何途之从”为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从何途”; “窃”,私下里。参考译文:秦国

18、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将这件事告诉 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教。”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 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我们认 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 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 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 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

19、”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 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 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 ”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 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 国,必然不会再运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 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不会再运出 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 件事忧虑。

20、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 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 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搬运工具和被服 粮饷等条件都具备才能完成此事。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 忧这事啊。”齐王说:“您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 ”颜率赶紧解释说:“我怎敢欺骗贵 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们东周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 的念头。(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21、。浣溪沙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当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秋日晴空、天水相连、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B.上阕勾勒的图景虽明丽壮阔,实则以乐景衬哀情,与“澹烟衰草” 一起传达出词人感伤的心境。C.下阕抒写词人对烽火遍地的中原的无尽担忧,尾句中“挥泪向悲风”更是突出了词人的悲愤。D.本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豪放派的词风。15 .这首词和

22、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浊酒”这一意象,它在三首诗歌中表达的情 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15.杜甫登高中“潦倒新停浊酒杯”表现的是万方多难、老病缠身的感伤;范仲淹渔家做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则是突出战争中的思念家人而乂归家无计的感慨; 本词中“一尊浊酒成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抒发的则是中原沦陷、烽火连年、失地难收的悲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D. “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错误。“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整首词抒发的是词人无法收复失地的悲伤之情。故选Do

23、【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杜甫的登高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 “难”“苦”“恨”, 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因万方多难而而导致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而除了为国事和时局 担忧之外,诗中还有作者“繁霜鬓”,年老体弱又多病,连借酒浇愁都不可能的伤感。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 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展现了思念家人的情感;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 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从而表达了归家无计的感伤。本词中说“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

24、阑挥泪向悲风”,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 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这其间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北望中 原,山河破碎,连年战火,无限感慨,欲借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 向风挥泪。(三)情景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阐明了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正是由于他们善于学 习、借助外物的道理。(2)自古以来,中国诗人一直钟情于“明月”,形成了一条绵延不断的“咏月”文脉。在诗人的笔 下,“明月”既可以寄托怀乡别远的无尽愁思,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 也可以用来烘托离别时的孤独凄凉心境如“,(白居易琵

25、琶行)。(3)在师说中,韩愈以“道”为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生”“茫”。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政治制度,宁可牺牲一段时间的经济,也要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中国人民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共战疫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感叹,由于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而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实际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偏见一直都在。只不过这次突然暴发的

26、疫情,给了他们一个 的新机会。不过,这一次他们被整个中国模式给震撼了,14亿人同时戴口罩,可以一起宅在家里渡过这个 难关,一批一批的医务人员、解放军、志愿者冲到前线,这在西方是 的。其实今天的世界经济早已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湖北是全球汽车供应的关 键区域,因为新冠疫情,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了一场停产危机,从日产到韩国,现在都因为中国供应的零 部件短缺而受重创。德国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遇到供货问题,连美国的药品供应也出现了危机。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抗疫模式,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这和美国那种美国优先、极 端自私、零和博弈的模式截然不同。从短期来看,中国模式意味着中国一国承

27、担更多的责任 和代价。但中国人相信“天下为公二中国推动着对整个人类负责的抗 疫模式,必将赢得更多的朋友与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俄罗斯政治学者马尔科夫说,从中国的表现可以看 出,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它独自承受了打击,保护了全人类。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集腋成裘趁火打劫不可思议引咎自责B.集腋成裘落井下石不堪设想以邻为壑C.众志成城落井下石不可思议以邻为壑D.众志成城趁火打劫不堪设想引咎自责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所以也为国际社会对抗疫情制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B.中国不是为国际社会对抗疫

28、情制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而是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C.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更是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D.中国不仅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也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2000年,阿根廷的马拉多纳被国际足联评选为“世纪球王”。B.南京本地有句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C.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命的时间用“度日”来概括。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答案】17.C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

29、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众志成城”: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地牢固,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此处的语境 是指中国人民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团结一致共战疫情,所以应该用成语“众志成城”。第二空,“落井下石”:也说落井投石、投井下石。比喻乘人危难时加以陷害。“趁火打劫”:趁人家 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结合语境“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偏 见一直都在”,此处是说这次突然暴发的疫情,给了西方国家一个污蔑中国的新机会,使用“落井下 石”合适。第三空,“不可思议”

30、: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 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此处根据具体语境应强调难以理解和想象,所以使用“不可思议”合适。第四空,“以邻为壑”:原义是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到邻国去;后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 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引咎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由前面的“美国 优先、极端自私”可知,此处是在说美国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应该选择“以邻为壑,O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是不合逻辑,“由于而”逻辑混乱,两个分句之间应为递进关系,可以用关联词“不仅 也”;且

31、两个分句主语相同,“不仅”要放在“中国”后面;二是语序不当,“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谈中国举措对世界抗击疫情提 供的短期帮助,意义相对较小;而“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谈中国举措对世界防疫事也起到的 典范作用,意义相对较大,应该放在后句。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天下为公”的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A.表特定称谓。B.表直接引用。C.表强调突出。D.表反语讽刺。故选Bo(二)语言文字运用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o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 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冰灯宫

32、殿里了。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哈尔滨,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望着惟妙惟肖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 冰琢的梅花,内心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用来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 它面前黯然失色。谁看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九级玲珑塔,插云仙女峰,月儿初上, 那上面的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迷离的光。呵,冰灯, 冰灯!你就是一首冬天的芭蕾,一朵开在心上的昙花,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浪漫曲!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33、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21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答案】20.哈尔滨严冬的冰灯 足以温存(或温暖)人们心灵的东西 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 仙女峰?21 .反复:“冰灯,冰灯! ”强调作者对冰灯的喜爱;呼告:“你”,加强感染力;比喻: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冰灯的优美神奇;排比:句式铿锵有力,节奏感强。【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冰灯宫殿里了。冬天也能 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哈尔滨,冰与那个肃杀的

34、冷字绝缘了” 可知,讲的是迷失在哈尔滨的冰灯宫殿里,可见我想的是“哈尔滨的冰灯”,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哈尔 滨严冬的冰灯”。第二空,结合后文“望着惟妙惟肖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内心 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可知,冰雕小鹿有热烘烘的心脏,冰琢的梅花内心也暖融融的,这 些冰灯是足以温存(或温暖)人们心灵的东西,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足以温存(或温暖)人们心灵的东 西”。第三空,结合后文“九级玲珑塔,插云仙女峰”可知,“九级玲珑塔”对应上文中的“谁看见过水晶砌 成的九级玲珑塔”,那么“插云仙女峰”就应该对应要填的内容,根据问号可知,句式应该跟上句“谁 看见过水晶砌

35、成的九级玲珑塔” 一样,所以应该填写“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呵,冰灯,冰灯!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冰灯”的反复,强调作者对冰灯的喜爱;“你就是一首冬天的芭蕾”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你”,加强感染力;“你就是一首冬天的芭蕾,一朵开在心上的昙花,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浪漫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连用三个比喻“是一首冬天的芭蕾,一朵开在心上的昙花,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浪漫曲”,形象生动地 表现出冰灯的优美神奇;“你就是一首冬天的芭蕾”“一朵开在心上的昙花”“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浪漫曲”运用排比的修辞手 法,句式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四、作文22

3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群群快递小哥,每天做着将包裹交到用户手上的小事,却织就了年逾400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 网;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整”的骄人成绩;海岛边境,一队队生龙活虎的青年战士,每天都重复走着巡 边、巡岛的路,却是在尽忠职守地守卫近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 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

37、为” “戏 赠” “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2 .下列对原文论

38、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3 .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

39、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答案】1.B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 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 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 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

40、法 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 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奋斗的青春是时代最好的注脚千万快递小哥们尽心尽责,织起了世界最大的快递网络;千万青年科学家撑起中国科技的未来;年轻 的边防战士守卫着14亿人民的平安生活在伟大时代建设中,青年建设者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汗 水,用奋斗拼搏,给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脚。青春是美好的,但是,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

41、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 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 则国兴。任何一个伟大时代的背后,必然有一群富有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的青年,他们用行动阐释 着时代的伟大。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负责,将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好。送快递看 似没有技术含量,但是需要体力、记忆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快递小哥们顶烈日冒严寒,有时还要面对客 户的冷言冷语,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把苦累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幸福留给用户。那些年复一年在铁道上 检修铁轨线路的年轻人,用青春的坚守、认真负责的态度,呵护着火车的安全,他们燃烧

42、青春,把舒适和 安全留给乘客。谁说平凡的岗位就一定是平凡的工作,这些默默无闻的青年们,用一份份坚守执着、认真负责诠释着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平凡的工作,因为呵护了他人的幸福安宁而伟岸,虽默默无闻却充满力量。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能在岗位上坚守,怀一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报国心。老一辈人总担心一代不如一代,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些被上一代称为“垮掉的一代”,正在撑起祖 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厦。探月工程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三岁,而他们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工业的中流砥 柱;扫雷英雄杜富国为国排雷,舍己为人,彰显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英雄本色。海军飞行员张超,为强我 国防,高强度练习飞行技术,即使在最

43、后关头,还想着为祖国保护战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怀报国之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用坚守和汗水,实现中国的飞天梦,用生 命守卫着祖国的安全,为美好幸福中国保驾护航。他们奋斗的身影、他们淋漓的汗水,都是这个伟大时代 最好的注脚。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需要很多代人的共同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人。我辈青 年,只有做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爱国奉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 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为时代激扬青春!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十分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 但在它划过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

44、让我们肩负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讲述了青年快递员、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守边战士谱写中国故事和中国成就的艰辛付出,说 明伟大中国故事的背后其实是一代代青春工作者的脚步和汗水,宏大中国大厦的支撑者就是这一群群普 通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年轻人。正如快递小哥织就世界第一大快递网;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向高新 技术发起冲锋;青年战士巡逻队守卫着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等等。材料的重点在于讴歌中国成就、中国 故事背后的青年姿态。“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

45、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 撑”,这句话引导考生必须从青年的责任、担当、使命等角度来谈其与祖国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我辈青 年要从中汲取一种勇于担当的力量,指引自己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写作时,考生必须紧紧围绕青年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中国故事、中国成就等角度探讨青年的职责与使 命,号召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年意识到时代与个人的紧密联系,培养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正文部分应综 合运用正反对比和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说理。可列举陆鸿、杨宁、宋玺等事例,论证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人应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助力中华民族之崛起。立意:1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 .青春汗水讲述中国故事。

46、3 .用青春撑起中国大厦。4 .忠于职守,撑起时代风帆。5 .奋斗的青春是时代最好的注脚。6 .用青春汗水丈量中国复兴路。余裕”。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 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要扣住题干要点结合原文逐项判断。A项,“杜 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 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第二段“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47、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 化” “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 可见杜甫七言律诗上并不谨守传统。C项,“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 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 方式的欣赏和肯定。故选D。【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 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 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记者: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小说,它被置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甚至与民族的文化自信联系在一 起,您认为呢?张庆善: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名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增强 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力有着重要作用。曹雪芹与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文学史上,红楼 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共同矗立在世界文学的顶峰。红楼梦为人们 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贾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