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情景默写大全.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710795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必修下册情景默写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必修下册情景默写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必修下册情景默写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必修下册情景默写大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必修下册情景默写大全部编版必修下册情景默写大全17.谏太宗十思疏(下册)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 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 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3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 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简能而 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4 .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 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

2、 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而在动用 惩罚时应做到“则思无因怒而滥开,要赏罚得当。5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 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6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 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7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 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8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 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A 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9

3、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 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 斜矗。10 桂枝香金陵怀古“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两句, 其中两个短语对仗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印成 趣。11 桂枝香金陵怀古“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两句,化 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 者不以历史为鉴,覆灭相继。25.念奴娇过洞庭湖1 .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 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尽挹西 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2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 上上下下,里里外

4、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素月分辉,明 河共影,表里俱澄澈。3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 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4 .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词句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5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 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应念岭表经年, 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6 .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 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 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7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

5、不能做到居 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斯亦 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 美好的。8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 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0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 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经 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不利于国家的稳定。18.阿房宫赋1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

6、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 .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 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 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 .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 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 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4 .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 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5 .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 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

7、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 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6 .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 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锚铢, 用之如泥沙?7 .文章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 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8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 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 人而复哀后人也。”结句精警,扣人心弦

8、。10 10.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11 11.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2 .阿房宫赋用16个字“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 怜焦土!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 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13 .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 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4 .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 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六王毕,

9、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15 .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9.六国论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 灭的根本原因。2 .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中 便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3 .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 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 方寝食难安。4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 宋朝的苏

10、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5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 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因此,杜牧 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 .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苟以天下之 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7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 底的句子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 .六国论中记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思厥先祖 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前人箪路蓝缕,辛苦创下 的

11、基业,后人却不珍惜。9 .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 所胁迫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 .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 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唇亡齿寒,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20.答司马谏议书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 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 之至两句聊表敬意。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例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 当面对着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依然坚守自我,“盘庚不为怨者故 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3 .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侵官、生事、

12、征利、拒谏”,而王安石则 认为自己有理有据,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某则以谓受命于人 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 不为拒谏。” 一一作答,自觉问心无愧。4 .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 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一句揭示当时士大夫长久以来 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附和世俗、讨好众人的面貌,这也是他潜心 变法的重要原因。5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一句概括了司马光对自 己的指责,一一作出解释。6 .在答司马谏议书

13、中,王安石认为如果司马光指责他“如君 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他 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如果叫他秉承祖法,无所作为,那他就不敢苟同了。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 .文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 弟子毫无顾虑地说了各自志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 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 .文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镖;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 .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 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端章甫,愿为

14、小相焉。”4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 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5 .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 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着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语句是: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o6 .文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 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幺 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7 .文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夫子哂之” 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8 .文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9 .文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

15、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0 .文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率尔而对”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 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非曰 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对话可以 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 神态中可以看出。22 .谏逐客书1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 目的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2 .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3 .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

16、国历史上四位善 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 的后果可能是: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4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 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 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 乎人民也”这样的不良印象。5 .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6 .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 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7 .谏逐客书中,李斯用泰山和河海的例子说明君王应重视 民众的力量的句子

17、是:“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择细流,故能就其深。”23 .登岳阳楼记1 .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 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苴 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2 .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 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3 .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 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 哀痛之心、愤怨之情。4 .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 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 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24.桂枝香金陵怀古1 .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银河”的充满想象力的句子,如王安 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 足。”2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 子:“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