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古诗词情景默写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7622341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古诗词情景默写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古诗词情景默写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古诗词情景默写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古诗词情景默写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古诗词情景默写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 短歌行曹操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6、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

2、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的诗句是:“,。,”。 7、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8、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9、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10、短歌行中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的诗句是:“,。,” 归园田居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官场对作者的束缚,表达

3、出渴望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_,_。 2.请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渴望摆脱官场,向往回归田园的比喻句:_,_。 3.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 4.归园田居中透过“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5.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 6.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

4、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7.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8.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

5、“,”。 登高 1、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2、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6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7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8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

6、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9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10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琵琶行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 2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宾主话别,眼前景色惨淡,月影朦胧: ,。 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羞答答的极其传神巧妙出场的诗句是:“ ,。 5.琵琶女的演技高超,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却无不合乎节拍,各种手法娴熟,诗人用“”、“”两句描绘其娴熟精到,弹技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6琵琶女在弹奏时,每根弦都发出低沉

7、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思的诗句是,。 7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 8.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弹奏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 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9.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听众的反应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 10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 念奴娇.赤壁怀古 1.【2

8、015年全国卷】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全国I卷】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新课标III卷】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祭奠江月,流露出有志为国却怀才不遇的情绪的诗句是:_,_。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展现周瑜指挥若定,轻松胜敌的句子是:_,_。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7

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永遇乐 1.【2016年全国I卷】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 3.永遇乐中辛弃疾以“_,_”两句,将自己和名将比,表达了勇武不减当年的雄心壮志。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10、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6.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7.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

11、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8.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9.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声声慢 1.声声慢从动作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悲凉心态的诗句:,。 2.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 3.

12、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的诗句:,、! 4.声声慢中,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情感融入落花中的诗句:,? 5.声声慢中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诗句:,、。 6.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诗句:,! 7.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8.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代之。 9.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10.声声慢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13、的诗句:,。 劝学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劝学中“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劝学中“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劝学中“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 5.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 6.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

14、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7.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思想。 8.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须“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的君子,就要“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 10.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_,_。 11.劝学中以雕

15、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 1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13.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观点相同。 1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 15.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 1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 17.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16、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 18.荀子.劝学中“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师说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择师的标准,不应该看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应该看年龄的长幼,正面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韩愈在师说中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其中总结全文,并点明写作师说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_,_。 4.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的观点是相同的。 5.在师说中,士大夫

17、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 6.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 7.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_!_! 8.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_。 9.师说中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 10.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说明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1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 12.师说中,韩愈把为子择师和自身耻于从师两种情形进行对比之后,表明自己态度的句子是“_,_。” 13.师说一文,论证思路严密,语言简洁生动,“_

18、,_”两句简练地概括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荒谬心态。 14.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圣益圣,愚益愚”。 15.师说中,韩愈表明自己写作本文的缘由的句子是:_,_。 赤壁赋默写 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的光色与天相接的句子是:_,_。 2.赤壁赋中,描写曹军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况的句子是:_,_。 3.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 4.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是: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19、的句子是:_,_。 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 7.赤壁赋中,“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8.赤壁赋中,苏轼用“_,_”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9.赤壁赋中,“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10.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 1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 1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

20、,_;_,_”的观点。 13.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 1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句子是:_,_。 15.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状的句子是:_,_。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静女默写 1.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2.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

21、子是,。 涉江采芙蓉默写 1.涉江采芙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营造清幽、高雅意境的句子是:,。 2.涉江采芙蓉写两个相思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是:,。 虞美人默写 1.虞美人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斜下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是:,。 2.虞美人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3.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之多的句子是:,. 鹊桥仙默写 1.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不同的意象,如秦观鹊桥仙中的:,。 2.鹊桥仙一词中,写依依惜别之情,欢会的短暂,临别的依恋与怅惘的句子是:,

22、。 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答案 短歌行曹操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7.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8.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9.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归园田居默写答案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谢公宿处今

23、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6.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7.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登高 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

24、行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6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9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0.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念奴娇.赤壁怀古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惊涛拍岸,

25、卷起千堆雪。 7.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8.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永遇乐 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8.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9.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声声慢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26、滴滴。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劝学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学不可以已 7.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学不可以已 13.青,取之于蓝,而

27、青于蓝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师说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事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15.余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