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银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5629500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DF 页数:157 大小:2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银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2019年银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银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银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15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银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注: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第1题:(0 8 东北四校联考)(2 0 分)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 浅 绿(g)为显性,大 籽(B)对 小 籽(b)为显性,红 瓢(R)对 黄 驯(r)为显性,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己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 n=2 2,请根据图M 所示的几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注:甲为绿皮黄蒯小籽,乙为白皮红瓢大籽,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a(1)通过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时用到的试剂1 是,该试剂发挥生理作用的特点是 o(2)过程

2、常用的试剂2是,而后通过过程得到的无子西 瓜 果 实 的 基 因 型 和 表 现 型 分 别为O(3)若甲乙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件,宿相互授粉得到F 2,在 F 2 中三对性状均为显性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经过过程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种体细 胞,该过程需要用到的酶是,过 程 的 原 理是,过 程 所 示 的 技 术 手 段 称为。(4)经由过程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中拥有的染色体数是,为确定其染色体数目,应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细胞的最佳分裂时期是(5)经 由 过 程 得 到 的 种 子 中 胚 乳 细 胞 基 因 型 可 能 为,若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则产生的B基因型共有 种。【答 案】答案:(1)

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2)秋水仙素;G G gR r r B b b;绿皮红驯大子(3)2 7/6 4;纤维素酶,果胶酶;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4)有丝分裂中期第 2题: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 或 注射法 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 饲喂法”补 充 的 是()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性激素.A.B.C.D.【答 案】C【考点】动物激素的应用.【分析】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小分子物质,有的是大分子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大分子物质的激素如果通过“饲喂法 进行人为补充,则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生长激素属于多肽物质、胰岛素属

4、于蛋白质类,所以它们都不可以用 饲喂法 补充.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解答】解: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胰岛素是蛋白质,性激素是脂质,蛋白质类的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只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是小分子物质,用 饲喂法”补充不会经过消化道被分解.因此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故选:C.第3题: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 c t-3/4、S o x 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变成一个多功能i P S细 胞(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柒色体打开原 偏 基

5、 因 抑 痛 基 因C正在冽亡的细胞卜 表达Ort-3/4D.癌细胞A类似胚胎F细胞B多功傕iPS细胞(1)若图中高度分化的细胞是性腺细胞,则合成性激素的场所是_ _ _ _ _ _ _ _(填数字符号);若该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所起的作用是 O(2)原癌基因在细胞中的功能是,细胞凋亡是在图中F a s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 过程。(3)利用体细胞诱导形成的i P S细胞,可进一步诱导获得多种组织细胞,i P S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为。A细胞到B细胞过程细胞全能性(填“增大”或“减小”)。(4)下列关于I)细胞叙述错误的是(填数字符号)。形态与正常细胞不同遗传物质D N A与A细胞不同表面的所有

6、蛋白质一定减少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答案】(1).(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及发送(3).调控细胞正常分裂周期,控制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进程(4).编程性死亡(5).细胞分化(6).减小(7).【分析】题图中是细胞膜,是高尔基体,是细胞核,是线粒体,是内质网,是细胞质基质,是核糖体,是中心体。【详解】(1)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所以合成性激素的场所是内质网()。若该细胞是胰腺细胞,高尔基体()所起的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及发送。(2)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由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

7、在图中F as 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因此,i PS 细胞可诱导获得多种组织细胞的过程为细胞分化。A 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B 细胞为多功能i PS 细胞,多功能i PS 细胞的分化程度高于胚胎干细胞。由于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所以A 细胞到B 细胞过程细胞全能性减小。(4)D 细胞是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例如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现梭形,癌变后呈现球形,正确;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癌细胞的遗传物质与正

8、常细胞不同,正确;癌细胞的糖蛋白减少,但甲胎蛋白等会增加,错误;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无限增殖,错误。第 4题:图表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图中D n as e 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 N A 形成D N A片段;C as p as e 是一类蛋白水解酶,能够选择性地切割某些蛋白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结合 激活糊亡诱导因子 膜 受 体 一 凋亡信号-凋亡相关基因-合成吞噬细胞吞噬分解凋亡细胞-Dnase、Caspase 高秆抗病 矮秆抗病mII花药离体培养F2 倭秆植病1 倭秆抗病口请分析回答:(1)A组 由B获 得F2的方法是,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i、n、i

9、 n 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3)A、B、c 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4)通过矮秆抗病n获 得 矮 秆 抗 病 小 麦 新 品 种 的 方 法 是。获得的矮秆抗病 植 株 中 能 稳 定 遗 传 的 占。(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 秆 性 状 出 现 的 可 能 原 因(简 要 写 出 所 用 方 法、结 果 和 结 论)。【答案】答案:(1)自 交 2/3(2)I I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 0 0%(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

10、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 :1 (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第 1 8 题:(0 8 重庆一中一模)(2 2 分)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 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靶细胞(1)胰岛A细胞能分泌,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刺激Y可能是。(2)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一f一胰岛A细胞,属于,其中结构称为,结构位于。(3)图 示 激 素

11、主 要 作 用 于,其 引 起 的 主 要 代 谢 变 化 是.(4)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结构基础是,结构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5)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细密I 血管 缠 起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B.细 胞1分泌物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若 细 胞1是下丘脑细胞,则细胞2是垂体细胞D.若 细 胞1是垂体细胞,则细胞2是胰岛B细胞【答案】答案:(1)胰高血糖素 血糖含量降低 胰 岛 素(分泌增加)(2)非条件反射 传出神经(纤维)下丘脑(3)肝 脏(肝细胞)强烈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

12、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4)糖被(糖蛋白)神经递质第1 9题:(1 2分)褐色脂肪组织(B A 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人员以常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 A 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T 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回答下列问题:组别环境温度()实验结果B A T含量(g /1 0 0 g 体重)下丘脑中T RH含量(p g /m g)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n g /m L)2 40.3 38 6.7 30.5 540.2 76 3.9 40 7 6(1)脂肪是常爪沙鼠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1 g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1 g糖原释 放 的 能 量

13、要,这些能量的一部分转移到 中,供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其余能量以 形式散失,利于维持体温。(2)常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当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 后.通过 发送信息,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肌肉和肝脏等产热。(3)实验表明,常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增加脂肪消耗量来维持体温,该过程中,能 直 接 提 高 褐 色 脂 肪 细 胞 代 谢 速 率 增 加 产 热 的 激 素 是。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组 常 爪 沙 鼠 血 浆 中 促 甲 状 腺 激 素 的 含 量 比 组。实验结果显示,组常爪沙鼠下丘脑中T RH含量比组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答案】储 能

14、 多A T P热能(2)由 正 变 负 神 经 一 体 液 收 缩 增 多(3)甲状腺激素 高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将T RH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加快(2分)【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解析:(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中含有的H元素比糖原多,所以等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的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多;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而少数的用于A I P的合成;因为生命活动所利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 T P(2)静息时膜外电位是正电位,兴奋使膜外电位是负电位,所以兴奋时膜电位的变化是由正变负;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

15、息,寒冷时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即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加(3)根据题意分析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全身所有细胞,促进细胞的代谢活动从而使得机体产热增加;根据图中数据分析,组常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组高。实验结果显示,组常爪沙鼠下丘脑中T R I I含量比组低,其中涉及的因素主要与温度有关所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将T R H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加快【思路点拨】本题以材料信息的形式考查了糖类与脂肪的区别,以及体温调节的相关信息,重点是学生如何将所学内容与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典型总结】体温调节重点知识点:炎热环境下的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的。机体可通

16、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不自主的颤抖,),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的调节。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体液次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是体温感觉中枢感受器:皮 肤 中 的(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及内脏感受器,热量的产生:新陈代谢产热,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 液 调 节 神 经 一 体 液 调 节传入神经效应器冷剌激 一冷觉感受叁传出神经神经是枢-减 少 散 热骨骼肌、立毛肌收缩一|籽上腺素、甲 状 腺 素 卜 一增加产热热 剌 激 一 *温觉感受骞F丘脑增多、代谢加强r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皮 肤

17、 由 管 仁汗腺分泌体温调节,有神经调节:如血管,骨骼肌的收缩有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有神经-体液调节:如肾上腺素的分泌。第20题:某同学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试管号试管12 1 325 2 633445566本尼迪特试剂2 m L2 m L2 m L2 m L2 m L2 m L本尼迪特试剂2 m L2 m L2 m L2 m L2 m L2 m L1%淀粉溶液3 m L3 m L3 m L现淀粉溶液3 m L3 m L3 m L2%蔗糖溶液3 m L3 m L3 m L新鲜唾液1 m L1 m L蔗糖酶溶液1 m L1 m L实验

18、结果蓝色蓝色红黄色蓝色浅红黄色红黄色(1)本实验的原理之一是: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同时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但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原 理 之 二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实验过程中,试 管 1 和 试 管 2 的 作 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9、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3)有同学认为,实验的指示剂也可以用I-K I 溶液,请你写出说服他不能用I-K I 溶液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表中试管5的颜

20、色为浅红黄色,请你说出两个可能的原因:;o(5 )若该同学还想验 证 唾 液 淀 粉 酶 的 本 质 为 蛋 白 质,他应选择的指示剂是,,【答案】(1)淀粉和蔗糖水解后产生还原性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在沸水加热后产生红黄色沉淀。(2)确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原先不存在还原性糖。(3)I-K I 溶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分解。(4)淀粉中含有蔗糖,蔗糖酶中含有淀粉酶。第2 1题:为了探究不同遮光和温度处理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A品种水稻均分为6组并置于人工气室中培养。1组模拟田间环境(对照组),另5组分别如下表处理(实验组),在维持C O,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

21、时间。测定各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注:A品种水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 5 C,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 5 C)实验编号对照组实睑组一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睑组四实枝组五实验处理遮光比例不遮光不遮光遮光30%遽宪30%遮光50%遮光50%湿度 C2530253025%实验结果净光合速率/mgCOj-dmh-111259.1224.9021.5013.5110.40回答下列问题:(D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对水稻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一,其依据是_ O(2)在实验中,为使实验组三的水稻光合强度升高,可 考 虑 的 措 施 是 适 当 提 高(填“光照强度”、“C O,浓度”、“温度”)

22、。(3)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在遮光比例相同时,温度由2 5 c升高到3 0 c时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_ _ _ _。(4)某小组研究弱光胁迫水稻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的影响情况,做了如下实验:在灌浆期,当对照组、实验组二、实验组四的水稻叶片分别固定等量的“C O,后,在2 4 h内对三组水稻的等量叶片和籽粒进行放射性强度检测,结果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二、实验四相比,叶片放射性强度低、籽粒放射性强度高。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答案】(1),光照强度(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遮光比例净光合速率变化较大(3).C 0,浓度(4).光合作用速率(强度)减弱,呼吸作用速率(强度)增强(5).弱

23、光(遮光)胁迫水稻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减弱【解 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可知,对照组、实蛉组二、实睑组四的自变量是遮光程度,实将一、三、五的自变量是遮光程度,根据实蛉结果可知,相同的湿度下,不同的遮光程度,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不同3对照组与实蜡组一、实蜡组二与实蛉组三、实物组四与实物组五,这三组的目变量是相对湿度,可以发现相同的遮光程度,相对湿度越大,水稻净光合速率越小。(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湿度条件下,水稻净光合速率随相对遮光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而且变化明显;但遮光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湿度时,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随湿度变化而变化不明显,由此可推知可:对水稻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2

24、)比较实验组二、三可知,为使实验组三的水稻光合强度升高,可以降低湿度;对照实验一、三、五,可以推知:为使实验组三的水稻光合强度升高,不能提高光照强度和降低光照强度;由于水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 5 C,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 5 C,因此可以降低温度。综合推知:在实验组中,若为使实验组三的水稻光合强度升高,可考虑适当提高三氧化碳浓度。(3)在遮光比例相同时,水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 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 5,温度由2 5 c升 高 到3 0 C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光合作用速率(强度)减弱,呼吸作用 速 率(强度)增强,因此净光合速率降低。(4)对照组、实验组二、实验组四都是在相同的

25、湿度环境下,只是遮光程度不同,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二、实验四相比,叶片放射性强度低、籽粒放射性强度高.对照组是不遮光,“C O被固定后,被转运到籽粒放射性强度高.也就是说弱光(遮光)胁迫水稻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减弱,因此叶片放射性强度高、籽粒放射性强度低。第2 2题:酶促反应在细胞中往往不是独立发生的,酶促反应的序列性使得不同的醒促反应彼此按一定顺序相互联系,如图为啥咤核甘酸的合成过程图,请分析下列有关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型I Sil 险3 旅4 町5:天冬氮戢、中间体A 7*中间体8、中间体 中间体DX额 枝 情A.若控制图中某种酶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则一定无法合成啥咤核昔酸B.若喀咤核甘酸的

26、数量过多,则“?”代表抑制酶1的活性C.天冬氨酸和嗜噬核苜酸均可以与酶1结合,但效果不同D.1-5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答案】A由图可知由天冬氨酸合成喀咤核甘酸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如图中的某种酶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可能合成的酶不变,还能合成喀淀核甘酸,A错误。如果喀咤核甘酸的数量过多,可能会抑制酶1的活性,这是机体的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由图可知天冬氨酸和喀咤核甘酸均可以与酶1结合,但前者是促进合成中间体A,而后者是抑制中间体A的合成,C正确。酶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甚至是体外发挥作用,D正确。第23题:半叶法 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其基本过程是:如图将植

27、物对称叶片的一部 分(A)剪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B)则留在植株上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分别烘干称重,然后再计算出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强 度(单位:mg/dmz?h).实验步骤:(1)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植物叶片若干片并编号.(2)叶子基部处理:为了确保选定叶片的 无法外运也不能运入,但又不影响 的供应,必须采用环割等破坏叶柄的输导组织.(3)剪取样品:按编号分别剪下对称叶片的A部 分(不剪下主叶脉),置于湿润黑喑处.5 h后再依次剪下B部分,同样按编号置于湿润光照环境中.(在实验过程中,两次剪叶的速度应尽量保持一致.)(4)称重比较:将各同号叶片A、B两部

28、分按对应部位叠在一起,切下两个等大的方形叶 块(如图中虚线部分),分别烘干至恒重,称 重(分别记为W.、W6)记录.请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假设实验选定的叶片为4片)(5)A W=WB-wA,则a w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答案】(2)有机物 水分和无机盐(4)光合作用产量记录表(得分点W.、W“、A W,平均值)(5)光照下的叶片被截取部分在5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叶片编号wAw9w(W,-wa)1234平均值【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本实验属于一组对照实验.A部分由于遮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B部分不做处理,因此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

29、此可通过两部分叶片重量的变化计算出呼吸作用量和净光合作用量,而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解答】解:(2)要探究光合作用植物叶片必须有活性,所以为了确保选定叶片的有机物无法外运,也不能运入,但又不影响无机盐和水分的供应,必须采用环割等方法处理叶柄的输导组织.(4)叶片的重量分别记为W“和WB,它们之间的差值是该时间段内的真正光合作用,因为每组有4片,要取其平均值更科学些,详细见答案.(5)假设原来叶片为X,X-W“代 表5h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而W,-X代 表5h内净光合作用,W,-WA代表的是光照下的叶片被截取部分在5小时内光合作用长城的有机物总量.故答案为:(2)有机物 水分

30、和无机盐(4)光合作用产量记录表(得分点W,、W,、A W,平均值)叶片编号WAwBw(wB-WJ1234平均值(5)光照下的叶片被截取部分在5 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第 2 4 题: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生理活动调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相关激素。请分析图示,回答问题:(1)图中激素8为,促 进 其 分 泌 的 刺 激 是 血 浆 渗 透 压(填“升高”或 降 低 激 素 8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原因是,(2)甲状腺分泌激素C的多少受 的分级调节。若食物中缺碘,体内激素A、C含 量 的 变 化 分 别 是、o(3)下 丘 脑 中 的 某 些 神 经 细 胞 可 通 过 分 泌(填

31、信号分子)调节胰岛分泌激素D,此 时 的 胰 岛 属 于 反 射 弧 结 构 中 的。【答 案】(1)抗利尿激素 升高 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上存在接受激素13的受体(2)下 丘 脑 和 垂 体 增 加 减 少(3)神 经 递 质 效 应 器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激 素13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可确定 激 素8为抗利尿激素。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最终引起垂体释放激素该激素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上存在接受该激素的受体。(2)激 素C为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

32、的原料,若食物中缺碘,则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将减少,此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多。(3)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可通过分泌神经递质调节胰岛分泌激素D,此时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备注】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第2 5题:如图所示,图乙细胞是将图甲细胞放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结果,图丙是将另外一种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 o l/L的蔗糖溶液和lm o l/L的硝酸钾溶液中,原生质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细胞中,全透性的结构是_ _ _ _ _ _(填编号)。图乙细胞中原生质层由 构

33、成(填编号)。(2)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处充满了。图 丙 的A、B、C三曲线中,表示细胞在蒸储水、0.3 m o l/L的蔗糖溶液、l m o l/L的硝酸钾溶液的分别是。(4)出现b e段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 案】(1).(2).?(3).蔗糖溶液(4).A C B (5).硝酸根离子与钾离子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分析】甲图中:是细胞液,是细胞壁,是细胞核,是液泡膜,是细胞膜,是细胞质。乙图中:是细胞液,是细胞外的液体,是细胞壁,是细胞核,?是液泡膜,?是

34、细胞质,?是细胞膜。【详解】(1)图甲细胞中,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即乙细胞中?、?、?o(2)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是细胞外的液体,此处充满了蔗糖溶液。(3)丙图中A曲线表示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先变大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水,则细胞浸于蒸偏水中。B曲线表示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先变小后恢复原状,说明细胞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恢复,则细胞浸于l m o l/L的硝酸钾溶液中。C曲线表示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先变小,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则细胞浸于0.3m o l/L的蔗糖溶液中。(4)丙图中b e段细胞的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不断增大,

35、是由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的体积不断增大。第26题:请根据有丝分裂中核内D N A变化曲线和分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 )a b表 示.期,与 它 对 应 的 分 裂 图 像是(2)b c表示像期,依 次 对 应 于 分 裂 图(3)c d 表示,期,该 时 期 参 与 活 动 的 细 胞 器为.【答案】(1)分裂问(2)前、中、后第 27题: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如图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三聚富胺特异性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rB*eiaK答:产三JKMK抗体的东支 X J B tt(1)单克隆抗体的制

36、备过程中要用到 和 技术.(2)由于三聚鼠胺分子量过小,不足以激活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因此在制备抗体前必须对其进行过程,下列物质中不适合作扩容”抗原分子的是_ _ _ _ _ _ _A.蛋白质 B.多糖 C.磷脂 D.核甘酸(3)过程会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 的B 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基于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5)过 程 动 物 细 胞 特 有 的 促 融 方 法 是 用,过程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会使 的细胞死亡;选出的杂交瘤细 胞 还 需 进 行,才能获得产三聚鼠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制备的三聚鼠胺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乳制品中存在的微量

37、三聚飘胺,说明三聚鼠胺单克隆抗体具有 特征.【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2)D(3)抗 体 体 液(4)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5)灭活的病毒 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6)灵敏度高(或“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分析】1、分析题图:该图是制备三聚氧胺特异性抗体的过程.由于三聚氧胺分子量过小,不足以激活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制备抗体前必须对三聚鼠胺分子进行有效“扩容”.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1)对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2)得到相应的B淋巴细胞;(3)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38、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4)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这种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5)对上述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6)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这样,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解答】解:(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2)抗原具有大分子性,要想使三聚鼠胺 扩容”为抗原分子,所选物质的分子量必须足够大.A、蛋白质是大分

39、子物质,符合题意,A正确;B、多糖是大分子物质,符合题意,B正确;C、磷脂分子量较大,也能满足要求,C正确;D、核昔酸为有机小分子,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D.(3)过 程会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基于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每 一 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5)过程动物细胞特有的促融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过程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会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死亡;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产三聚氟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制备的三聚鼠胺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乳制品中存

40、在的微量三聚氟胺,说明三聚鼠胺单克隆抗体具有灵敏度高(或“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征.第2 8题:(08南昌一中、南昌十中、新建二中联考)(6分)A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动态变化,B图表示该生物细胞处于某一分裂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1)A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 结束。(2)从B图可以判断该生物属于动物还是植物?.,判断的依据是.;B图所示细胞分裂的时期相当于A图中的 阶段。(3)B图细胞在A图b e和cd段 的 时 期 中 姐 妹 染 色 单 体 比 例 是。(4)如C图所示,a b为间期,b e为前期,cd为中期,de为后期和末期。请给纵坐标取名称:。【答案】答案:

41、(1)e 至!I j(2)动物;有中心体无细胞壁:b e或g h(3)8 :0第 29 题: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制造食物的场所是,产生能量的场所是,控制细胞内外交流的场所是。第 30题:(1 0分)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引起皮肤血管,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3)胃黏

42、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填“特 异 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胰高血糖素 肝 糖 原(元)(3)非特异性【点评】本题考查体外调节、血糖调节、酸碱平衡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考点】E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E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寒冷环境一皮肤冷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 少 散 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f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

43、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3、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答】解:(1)位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可感受到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经处理后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细胞代谢加快,机体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根据题意,冷水刺激使血糖水平升高,说明该刺激可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3)胃黏膜属于免疫系统

44、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答案为:(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胰高血糖素 肝 糖 原(元)(3)非特异性第3 1题: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显性性状是.(2)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3)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棕色.若取F,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 蓝 色 花 粉 和 呈 棕 色 花 粉 的 比 例 约 为.(4)F,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E中,糯性水稻的比例是.P 非糯性X糯性_L_I F,非懦性 糖性1n

45、隹F2非 播 性 耗 性 X【答案】(1)非糯性(2)性状分离(3)1:1(4)5/8【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是由于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解答】解:(1)由题图知,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非糯性基因型为A a,糯性基因型为aa.(2)F,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3)杂 合F,在产生配子时控制糯性的基因

46、和控制非糯性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了 2中类型的比例,且 是1:1,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如 果F,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黑色花粉和呈橙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1:1,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第32题:尊麻草雌雄异株,其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基 因A控制雄蕊分化,B控制雌分化,当A和B同时存在时,A和B互相排斥,与aabb遗传效应一样,雌雄蕊都不能分化,形成无花蕊植株而败育(不能形成配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尊 麻 草 天 然 植 株 中 雌 株 和 雄 株 的 基 因 型 分 别 为、。(2)若用尊麻草天然植株杂

47、交,F i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F i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研究者采用单倍体育种得到大量雄株,其 基 因 型 为,将此雄株与天然雌株杂交,子 代 表 现 型 及 比 例 为。【答 案】第33题:(07广西三校联考)回答下列有关植物代谢的问题:(-)(10分,每 空2分)下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24h期间其CO?的吸收净量及释放净量,试分析回答:(1)在(时 间),该植物既没有CO?的净吸收,也没有CO?的净释放。(2)假 设 该 植 物 在2 4 h期 间 呼 吸 速 率 不 变,则 该 植 物 每 小 时 的 呼 吸 速 率为,最高光合作用速率为(用C02的 量 表 示)

48、。(3 )列 出 该 植 物 在 一 昼 夜 中 有 机 物 积 累 的 代 数 式(用C O?吸 收 量 表(4 )中 午 12时 左 右,与 曲 线 最 高 点 时 期 相 比,该 植 物 叶 绿 体 内 C s 的含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选 填“减少”或“增加”)(二)(1 2 分,每空3分)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0 2 吸收量和C O?释放量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氧浓度在1 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2)该器官的C O?释放与Q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

49、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进 行 此 种 呼 吸 方 式 所 用 的 底 物 是。(3)当外界氧浓度为4 5%时,该器官C O?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 5 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倍。【答案】答案:()(1)18:0 0、6:0 0(2)12m g/h 88m g/h A.+A i-B(4)增加(二)(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有 氧 呼 吸 葡 萄 糖第34题: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 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

50、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 _ _ _ _ _ _ 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 _ _ _ _ _(答出两点即可)。(3)若 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偏落数分别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