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贞丰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5627405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DF 页数:151 大小:2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贞丰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2019年贞丰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贞丰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贞丰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1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贞丰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注: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应 对 高 考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第 1 题:(8 分)安徽省丘陵地区树种单一的人工松林易发生松毛虫害。由于人们通过保护鸟类等措施(如保护省鸟灰喜鹊),使松毛虫大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自然情况下,松毛虫还会招来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松毛虫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松毛虫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松毛虫,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松毛虫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你对“森林有虫不成灾”的理解

2、是。在自然情况上人工松林会变成杂木林,此过程属于群落的 类型。(2)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为;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松毛虫,对松毛虫种群的生存(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松毛虫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 具有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反馈调节,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中(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营养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答案合理给分。)(2 分);次生演替(2)捕食和竞争;有利;小鸟在捕食该松毛虫的同时也捕食了松毛虫的天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 分

3、)(3)种间关系解析:(1)与人工树林相比,森林的物种更丰富,营养结构更复杂。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反馈调节,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从人工松林变成杂木林,物种更丰富,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小鸟和小蜂均以松毛虫为食物,二者为竞争关系,小鸟在捕食松毛虫时,将其体内的小蜂幼虫一并捕食,故二者之间又存在捕食关系。松毛虫的疯狂摇摆引来小鸟捕食松毛虫,同时可将其体内的小蜂幼虫一并捕食,可减少小蜂的种群数量,减少小蜂对松毛虫种群中其他个体的捕食,对松毛虫种群中其他个体的生存有利,客观上促进了种群的发展。(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

4、统的稳定。第 2题:D N A序列D 能在基因A 表达的转移酶作用下,从序列D 所在染色体的某个位置转移到其他位置,或随机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这一原理来构建稳定遗传的大豆突变体库。(1)科研人员分别将序列D 和基因A 作为,插入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T-D N A上,利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筛选得到转D 植株和转A 植株。(2)将得到的转D植株或转A 植株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中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占则判断该植株为T-D N A单拷贝插入。继续种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种子,长成植株后进行自交,若 某 植 株 所 结 种 子,可获得纯合的转D 植株或转A 植株。(3)科研人员将纯合的转D 植株

5、与转A 植株杂交,并根据转入两种植株中的D N A序列的差异,用 P C R 方法确定杂交是否成功,结果如下图所示。3 4 5 6 7 X 4 1 0 I II:纯 企 的 植 样2:纯介的HA柚植3-1 1:仆同杂交组的F J 自 株据图可知,F,植株编号为 的杂交组是杂交成功的,分析其他杂交组杂交不成功的原因是 o(4)对杂交成功的所有F 植株进行序列D 检测,发现其位置均没有发生转移,推测序列 D的 转 移 只 发 生 在(填“体细胞”或“配子”)中,按照这种推测,如果让杂交成功的F,植株自交,理论上F.植株中序列D 发生了位置转移的最多可占(5)序列D随机转移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

6、从而可以在F,植株中筛选得到多种突变体。让 F 植株自交,应在R中筛选出序列D 和基因A 为 的植株用作构建突变体库,原因是这种植株。【答案】(1).目的基因(2).3/4(3).全部具有卡那霉素抗性(4).35、79、11(5).作为母本的花在去雄前就已经完成了自花受粉(6).配子(7).7/16(8).没有基因A且序列D纯合(9).没有基因A不会发生新的序列D位置转移,序列D纯合使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试题分析】本题以构建稳定遗传的大豆突变体库为媒介设置新的情境,考查基因工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根据从题干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将转基因生物的

7、遗传与遗传定律结合起来,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1)可分别将序列D和基因A作为目的基因,插入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上,再利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筛选得到转D植株和转A植株。(2)根 据(1)小题可知,T-DNA上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若将T-DNA单拷贝插入植物的染色体上,则该转D植株或转A植株相当于关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杂合子,其自交所结种子中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占3/4;继续种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种子,长成植株后进行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全部具有卡那霉素抗性,可获得纯合的转D植株或转A植株。(3)将纯合的转D植株与转A植株杂交,F植株中应同时含有序列D和基因A o据图可知,F中编号为35

8、、79、11的植株同时含有序列D和基因A,说明这些植株的杂交组是杂交成功的;其他杂交组(6、10)或者只含序列D,或者只含基因A,杂交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是作为母本的花在去雄前就已经完成了自花受粉。(4)已知序列D能在基因A表达的转移酶作用下,从序列D所在染色体的某个位置转移到其他位置,或随机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而对杂交成功的所有F植株进行序列D检测,发现其位置均没有发生转移,可推测序列D的转移只发生在配子中;按照这种推测,杂交成功的F,植株(同时含有序列D和基因A)产生的配子中序列D发生了位置转移的配子(同时含有序列D和基因A)最多占1/4,则序列D没有发生位置转移的配子占3/4。如果让杂交成功

9、的F,植株自交,理论上R植株中序列D发生了位置转移的最多可占1一3/4X3/4=7/16。第3题:(08启东市一调)(7分)下图中甲表示某一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其分裂状态对应图乙中的时期是;c细胞的名称是,其处于乙图中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区段;(2)正常情况下,C细 胞 分 裂 产 生 的 子 细 胞 基 因 组 成 可 能 是。(3)请在右边方框内画出正常情况下A 细胞经过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A b 卵细胞的减1 后期图像,并注明基因。【答 案】答案:(1)有丝

10、分裂 c 一d 极体 h 一i(2)A B A b a B a b第 4题: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典型的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布着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植物的这种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中自上而下这种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一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O(2)当森林遭受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林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这种现象反映出。(3)为调查该森林中金丝猴的种群密度,第一年捕获3 0 只猴,其中金丝猴5只,做标记后原地放回,第二年又捕获了 3 0 只猴,其中有标记的金丝猴2只,没有标

11、记的6只。在不考虑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情况下,此地区金丝猴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一 只。【答案】(1).垂直(2).物种丰富度(3).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4).2 0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标记重捕法的注意点: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志物不能过于

12、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小重捕中标记个体数。1)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2)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说喷亥森林生杰系统的抵抗力确定性较强。(3)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此地区金丝猴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5 X 8 +2=2 0 只。第 5题:请回答下列有关

13、光合作用的问题。I(8分)一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封闭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氧金三里/107IRO1(1)在 0 5 分钟之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3)在 5 2 0 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4 )加 入 少 量 的 N a HC 0 3 溶 液 后,氧 气 产 生 量 呈 直 线 上 升,这 是 因 为I I(6分)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

14、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A为开关H为被璃钟双C为转单收作物。为 疑 杯 叫 装 NaHCn.tiNuOH溶液)J:为红小水滴F为直尺乙装於.实验步骤(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甲 乙 两 装 置 的D中都,装置乙作对照组(校正)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并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3 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刻度。(2)(3).实验分析:实 验3 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测定植物呼吸作用甲装置_(填左或右移)L5厘米乙装置右 移0.5厘米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甲装置(填左或右移)4.5厘米

15、乙装置右 移0.5厘米假 设 红 墨 水 滴 每 移 动1 cm,植 物 体 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g/小 时。白 天 光 照1 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 (不考虑昼夜温差影 响)【答 案】(I)(8分每空2分(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3)光合作用使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小,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N aI I C()3溶液释放的二氧化碳使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I I)(6)(每 空1分(1)放 入N aO H溶 液,遮 光 处 理。(2)左移 右移第6题: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

16、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能产生A TP的 场 所 有(编 号)。图 中D N A储存和转录的场所有_ _ _ _ _ _ _ _(编号)。(3)该 细 胞 可 含 有 色 素 的 结 构 是(编 号)。蓝藻细胞与该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二 者 共 有 的 细 胞 器 是 (编号)。该 细 胞 可 作 为 下 列 哪 些 生 物 实 验 的 材 料 (不止一个选项)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C.观察蛋白质的合成 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答案】第 7 题:某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将黑色美西蜘的胚胎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嫄的去核卵母细胞中

17、,得到黑色美西嫄;将白色美西螺的胚胎细胞核移植到黑色美西嫄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得到白色美西蜘。实验二:将白面雌绵羊甲的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乙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培育成的小羊是白面雌绵羊。(1)美西螺的皮肤颜色、绵羊的性别及面部毛色都是受 控制的。(2)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细胞核移植之前,需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目的是(3)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中要得到小绵羊还需要将重组细胞移入发育培养液中培养到适宜阶段后,经过最后一道“工序”,即将发育到适宜阶段的早期胚胎移入或经过 处理的雌绵羊的子宫内,最 后 一 道“工序”称为。(4)细胞核移植可以分为 和体细胞核移植,实验二属于后者。由于,因此体细

18、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前者。【答案】(1).细胞核(2).为使核移植的胚胎或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体细胞(3).黑面绵羊乙(4).同期发情(5).胚胎移植(6).胚胎细胞核移植(7).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作答。(1)实验一的结果显示:得到的美西嫄的皮肤颜色与提供细胞核的亲代相同,说明美西蜘的皮肤颜色由细胞核控制。在实验二中,将白面雌绵羊甲的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植到黑面绵羊乙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培育成的小羊是白面雌绵羊,即培育成的小羊的性别及面部毛色均

19、与提供细胞核的白面雌绵羊甲一致,说明绵羊的性别及面部毛色也是受细胞核控制的。(2)细胞核移植之前,需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其目的是:为使核移植的胚胎或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体细胞。(3)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中要将重组细胞移入发育培养液中培养到适宜阶段后,再将发育到适宜阶段的早期胚胎移入黑面绵羊乙或经过同期发情处理的雌绵羊的子宫内。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第8题: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且结实率大大降低的现象,因而称之为“恶苗病”.科学家用赤霉菌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处理无病水稻,出现了与恶苗病同样的症状.这说明赤霉菌中有

20、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后来科学家们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命名为赤霉素。(1)1 9 3 5年科学家从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此时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填“是”或“否”)。(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此外还能促进(3)赤霉菌中有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这是生物之间相互适应 的结果。(4)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 C a C l和赤霉素对大豆种子胚芽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不考虑加入外源物质后对植物自身激素合成的影响),先加入C a C L溶液,后 在b时间加入赤霉素,结果

21、如图所示:据图说明一定浓度的C a C L溶液对胚芽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 作 用(填“促进”或“抑制”),b点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律 GC1懵液b 时间【答 案】1)否(2)种 子 萌 发 果 实 发 育(3)共同进化(4)抑制赤霉素消除了 C a Q的影响,促进细胞壁的伸长(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而该题中的赤霉素是由赤霉菌分泌的,不是植物体合成的,因此不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此外还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2、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叫做共同进化。赤霉菌中有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这正是生物之间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结果。(4)加入一定浓度的CaCL溶液后,大豆种子胚芽生长速率下降,说明一定浓度的Cad溶液对胚芽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在 b 时间加入赤霉素后,大豆种子胚芽生长速率逐渐加快,说 明 b 点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赤霉素消除了 C a J 的影响,促进细胞壁的伸长。【考点定位】植物额激素调节【名师点睛】几种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产生部位生理作用生长素幼根、幼叶,幼芽及发育中的种子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生根赤霉素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促进细胞生长,引起植株

23、长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如幼嫩根尖)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乙烯植物各部位,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根冠、萎篇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与脱落第 9题: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图甲表示其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 f代表。或 C O-图乙为用C O,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 O: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据图回答:j f 2 4 6 81012141618202224甲 乙 一天内(1)物质b 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 结合,生成大量的能

24、量。(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H 0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f 所代表的物质应是。当植物处于图乙F 点时,其叶肉细胞内a f 代表过程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3)图乙中影响B C 段 和 GH 段玻璃罩内CO:浓度变化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为。DF段 玻 璃 罩 内 C O,浓 度 降 低 的 原 因(4)图 乙 中 表 示 光 合 速 率 与 呼 吸 速 率 相 等 的 点 是。若 在 G 点增加对玻璃罩的光照强度,则G点会向(上、下)移动。(5 )在上述条件下,该植物一昼夜有机物含量(增多、减少)【答案】第 10 题:(15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泡菜、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和计数乳

25、酸菌的数量.(1)永州泡菜鲜美可口,而且开胃、增加食欲,泡菜开胃增加食欲的原因是泡菜中含有促进开胃增加食欲的物质是.(2)取泡菜的汤汁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制作泡菜选用的菌种是如图的所示的生物.(3)尽管泡菜鲜美可口但不能多吃,还是多吃新鲜的蔬菜为佳,因为新鲜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比泡菜.(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过程中,在泡菜提取的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铝的作用是.(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每克泡菜原汁的乳酸菌的含量,泡菜原汁取样于同一时间同一坛泡菜,分别在10、10、10 三种稀释倍数下,各种稀释倍数下均涂布了四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种0.1m L 稀释菌液,在无氧、适温条件下培养的实验结果如表

26、: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每克泡菜原汁中乳酸菌数目大约为一个.稀释10 借稀释10 倍稀释10,倍平 板(A)中的菌落数平 板(B)中的菌落数平 板(C)中的菌落数A,A,B,B,B,B.C,C,C,C.3 4 13 0 3 2 8 3 3 5 0 3 0 8 2 4 5 2 5 12 8 42 13 33 919(6)最近湘雅医院抢救了一例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据苏教授说亚硝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正常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使患者的变性失活,出现缺氧症状.(7)在人体消化道的微生物作用下,亚硝酸盐可转化成具有致癌作用的.【答案】(1)乳酸(2)D(3)低(4)使泡菜提取滤液变得无色透明(5)2.6 X

27、1 0 个(6)血红蛋白(7)亚硝胺【考点】K 8:制作泡莱;K 9: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分析】泡菜制作的原理: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泡菜制作过程会产生亚硝酸盐,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然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泡菜制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亚硝酸盐含量,以把握最佳取食泡菜的时间;人体如果摄入少量亚硝酸盐,可以随尿排出,在过多摄入亚硝酸盐会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甚至会引发死亡;体内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微生物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解答】解:(1)由泡菜制作的原理可知,泡菜开胃增加食欲的

28、原因是泡菜中含有促进开胃增加食欲的物质是乳酸.(2)取泡菜的汤汁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制作泡菜选用的菌种是乳酸菌,A是酵母菌,B是醋酸菌,C是毛霉,D是乳酸菌.(3)因为新鲜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比泡菜低,所以尽管泡菜鲜美可口但不能多吃,还是多吃新鲜的蔬菜为佳.(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过程中,在泡菜提取的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铝的作用是使泡菜提取滤液变得无色透明.(5)计算样品中的菌落数应选择30300之间的平板,计算公式是C+VXM,C是平均菌落数,V 是涂布的体积,M 是稀释倍数,因此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每克泡菜原汁中乳酸菌数目大约为(245+251+284)+3+0.1X 10=2.6 X

29、10”个.(6)亚硝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正常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变性失活,出现缺氧症状.(7)在人体消化道的微生物作用下,亚硝酸盐可转化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故答案为:乳 酸(2)D(3)低(4)使泡菜提取滤液变得无色透明(5)2.6X 10个(6)血红蛋白(7)亚硝胺【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泡菜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第 1 1 题: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表示出生率,表示死亡 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

30、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2)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 生 物 的 种 群 密 度 将 会 (填 增大、不变 或 减小 ).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问内,数 量 增 长 模 型 为,乙图中 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3)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 _ _ _ _ _ _ _ _ _值,对 应 在 乙 图 上 的 时 间 点 为.(4)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 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甲图的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 个 种

31、 群 在 各 自 生 态 系 统 的 适 应 性 高 低 可 描 述 为.【答案】(1)迁入和迁出(2)增大 J 型 ab(3)最 大(K)c(4)b 种群的适应性高于的种群【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表示出生率,(2)表示死亡率),可见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种群为增长型,且为J 型增长.分析图乙:a,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a-b 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b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b-c 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c 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

32、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解答】解:(1)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为定值,故数量增长模型为J 型,乙图中ab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3)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发生重合,增长率为0,数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c.第 1 2 题:科研人员建构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模型,图 1 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2是猎物的数量变化曲线;图3 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三=懿左#

33、乜案N,N,N,班物种群数AH N)图1 图 1 显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一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一猎物种群数量减少一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一猎物种群数量增加一再次循环,能够维持猎物与捕食者相对稳定,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 调节。(2)图1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的K值 的 数 据 分 别 为、0请在图2中绘出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图3中若鸟类从草中直接获得的能量占其获得总能量的20%,则鸟类的同化量增加10J时,至少需要草的同化量增加 J。【答案】(1)负反馈(3)210解析:(1)猎物种群数量增加一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一猎物种群数量减少一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一猎物种群数

34、量增加一再次循环,能够维持猎物与捕食者相对稳定,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2)捕食者数量在P:处上下波动,猎物数量在N,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的K值为N”捕食者的K值为P”捕食者与猎物在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猎物,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猎物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能量占其获得总能量的20%,则鸟类的同化量增加10 J,至少需要草的同化量增加2+20%+8+20%+20%=210(J)。第13题:如图为江西X生态园的食物网。请回答:兔子一二老鹰。-蛇.蜥蜴30(1)香蕉果实

35、中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可转变为可溶性糖,一部分积累在果肉细胞的(填细胞器名称),使果实变甜;一部分参与有氧呼吸,在此过程中,(填物质名称)反应生成c o.(2)香蕉成熟过程中,人们认为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图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是.(3)据图分析,要延迟香蕉果实的成熟,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乙烯的生成;另一方面可以采取 措施,以达到目的.(4)该实验结果能否验证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会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请判断并说明理由【答 案】(1)液泡 丙酮酸和水(2)乙烯峰值先于呼吸高峰出现(或在果实中乙烯含量的增加和呼吸速率上升的时间进程同步)(3)充入氮气和二氧化碳(4)不能,该实验选择香蕉作为实验对

36、象,只能得出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呼吸高峰,而不能得到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考点】3 0: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香蕉在成熟之后,乙烯含量剧增,乙烯含量剧增影响呼吸作用,产生呼吸跃变现象,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解答】解:(1)香蕉果实中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可转变为可溶性糖,一部分积累在果肉细胞的液泡中,使果实变甜;根据有氧呼吸过程可知,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该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2)根据题意可知,“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果实达到成熟可食的程度”,而在呼吸高峰出现之前乙

37、烯含量急剧上升,由此说明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3)若通过控制贮存环境中的气体含量以达到目的,通常选用低0;高C 0.气体环境贮存,低氧气的条件能够抑制无氧呼吸,同时高三氧化碳又能够抑制有氧呼吸,所以可以采取充入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措施,以达到延迟香蕉果实成熟的目的.(4)该实验选择香蕉作为实验对象,只能得出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呼吸高峰,而不能得到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故答案为:(1)液泡 丙酮酸和水(2)乙烯峰值先于呼吸高峰出现(或在果实中乙烯含量的增加和呼吸速率上升的时间进程同步)(3)充入氮气和二氧化碳(4)不能,该实验选择香蕉作为实验对象,只能得出香蕉在果实成

38、熟过程中会出现呼吸高峰,而不能得到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第1 6题:下 图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三种动物细胞器中的有机物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分批蛋白钿胞回供能_ _乙 丙 细 胞 器 种 类图2物质X 蛋白质含母a脂质含量 核酸含温(1)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图 2中甲表示的细胞器是,细胞器乙可用图中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L 填字母)来 表 示。(2)研 究 图 1 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该过程中分泌蛋白分泌出细胞的时(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3)若 图 1 过程中合成了一条含两个天冬氨酸

39、(R基为一C H O N)、分子式为C x Hy O zN S的多肽链,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 2 6,则该多肽链形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质量最大为【答 案】第 1 7 题:(1 2 分)在研究细胞周期时,可以用Br d U 进行标记。将细胞置于含有Br d U的某种培养基中培养,当细胞的D N A复制时,Br d U 可替代胸腺喀咤脱氧核甘酸掺入到D N A的子链中。将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进行常规制片,经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由于掺入Br d U 的情况不同,着色的深浅也不同:在染色单体中,若:D N 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 d U,则着色深;

40、若 D N 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 d U,使 D N A双链螺旋程度降低,从而着色浅。请分析回答:(1)若观察到置于含有Br d U 的某种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着色深,则该细胞正处于第 个细胞周期的中期。(2)若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深、一条着色浅,则该细胞正处于第 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判断的理由是 o(3)科学研究表明,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部分交换。若用显微镜观察,如何判断姐妹染色单体已发生了部分交换?。(4)皮肤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大于、小于或等于)正常皮肤生发层细胞。(5)当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将可能有

41、以下三种变化:继续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暂停分裂,但保留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癌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填序号)o【答 案】(1)一(2)-这时细胞内的所有染色体中,一条染色蛋体的D N A分子只有一条单链含有Br d U,另一条染色单体的D N A分子则两条单链都含有Br d U(3)染色体上着色深的染色单体中含有着色浅色单体片段,着色浅的染色单体中含有着色深的染色单体片段(4)小于第1 8题: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

42、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自交得E,F,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 植 物 的 花 色 遗 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两 亲 本 的 基 因 型 为 一;F,中A A b b个体的表现型与F的表现型(填“相同”或“不相同”)。(3)用F,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一种表现型。(4)E中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的顺序,数量比例为。(5)某农场种植了数亩该植物,有一株植物的花散发令人愉悦的香味,若要判断该变异性状是否能够遗传,最为简便的方法是 o【答 案】遵循 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相同 3 1:4:6:4 让植物自交

43、,观察后代的花是否有散发香味的【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题意,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开白花,其他基因型个体均开红花,且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两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自交得F”F2中有白花植株(aabb)和4种红花植株,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F,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1)根据题意,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题意,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

44、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开白花,其他基因型个体均开红花,且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两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自交 得F”E中有白花植株(aabb)和4种红花植株,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F,的基因型为AaBb,R中Aabb个体与F,均含有两个显性基因,所以其表现型与F,相同。(3)用 E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即 AaBbxaabb-AaBb:Aabb:aaBb:aabb=l:1:l:l,根据题意,则测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4)R中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的顺序,数量比例为F,

45、的基因型为A aB b,自交后代中 1AABB:(2AABb+2AaBB):(!AAbb+laaBB+4AaBb):(2Aabb+2aaBb):laabb=l:4:6:4:1 o(5)变异主要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类。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若要判断该变异性状是否能够遗传,最为简便的方法是让植物自交,观察后代的花是否有散发香味的。【点睛】第1 9题:(08广 东 五 市 联 考)(1 6分)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

46、移的情况下分析。在上午10时移走 在下午4时移走 在 晚 1:10时杵上的叫圆片Mx R)的叶照片y(y g)的叫图片z(z g)(1)叶圆片Y比叶圆片X(轻 或 重),原因是。(2)(Y-X)g 可代表A.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量 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3)如果从上午1 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温度不变,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与下午4时至晚上1 0时呼吸速率相同),则这段时间里制造的有机物为 g o(4)某同学将该植物叶片横切,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后,判断该植物为G植物,他判断的理由是(5)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

47、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出: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植物的特点。其 光 合 作 用 固 定C 0,形 成 的 最 初 的 化 合 物 有 一 种,即【答案】答案:(1)重 经过光照后叶片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重量增加(2)C(3)2 Y-X-Z(4)叶肉细胞与维管束鞘细胞排列呈“花环型”,维管束鞘细胞有叶绿体第20题:已知2 0 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 2 8。图 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 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 个水分子形成,这 种 结 合 方 式

48、叫 做,图 1所 示 的 蛋 白 质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如果核昔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 0 0,则指 导 该 蛋 白 质 合 成 的 基 因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最 小 为。(2)图 2中有 种 R 基,肽键是(填 序 号);该肽链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竣基。(3)虽然高温没有破坏蛋白质的 键,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4)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 x I I y O z N m S 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的氨基酸有 个。【答案】(1)1 2 3 脱水缩合 1 3 6 5 2 2 8 4 2 4 4(2)3 3(3)二硫键和肽第 2 1 题:2 0

49、 1 6 年 1 2 月 1日,美国C e l l 杂志发表了 K u b i c e k 研究小组与诺和诺德小组合作的一项突破性研究,青蒿素能够让产生胰高血糖素的胰岛A 细胞“变身”为产生胰岛素的胰岛B 细胞,这一研究成果有望成功治愈I 型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直接感受 含量的变化而发挥作用外,还可受 发出的神经信号的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2)某研究小组验证青蒿素药理作用的实验思路如下:实验步骤实验处理甲组乙组丙组 含适量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适量胰岛A 细胞_+与甲组等量的胰岛A 细胞_+与甲组等量的胰岛B 细胞二将甲、乙、丙三种菌子于3 7 恒温水浴烧

50、杯中继续培养三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表中的“?”表示的是;设 置 丙 组 的 目 的 是。预期的实验结果是,实验结论是 o(3)I 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能的致病原因是胰岛B 细胞中的谷氨酸脱竣酶的氨基酸序列与柯萨奇B 病毒中的 的氨基酸序列类似,柯萨奇B 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胰岛B 细胞损伤,进而使患者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显著(填“高于”或“低于”)正常生理水平,同时在患者体内可检测出抗谷氨酸脱竣酶或柯萨奇B 病毒的抗体。【答案】(1).血糖(2).下丘脑(3).不含青蒿素且与甲组等量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作为对照(4).用以说明胰岛是由胰岛B 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