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562538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0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2024 学年度(上)省六校高三年级期初考试语文试题20232024 学年度(上)省六校高三年级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梁晓声写完长篇小说人世间 之后,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给梁晓声寄了一部厚重的哈尔滨市大事记,书中记载了当年哈尔滨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所做贡献和牺牲的故事。梁晓声被这段历史传奇打动,遂动笔创作了父父子子,并发出感叹:“名下有此书,身为中国作家,又去一憾也!”书写哈尔滨的历史传奇书写哈尔滨的历史传奇高佳馨:父父

2、子子的创作初衷是什么?您为什么想写这样一个故事?梁晓声:在我们这一代哈尔滨人心中有一种“英雄崇拜”或者是“英雄敬意”情结,哈尔滨市有“一曼大街”,“靖宇大街”,还有“靖宇电影院”“兆麟公园”“兆麟大街”。走在哈尔滨市里,往往会有人告诉你当时赵一曼就在这里执行过任务,或在哪一个医院治疗过,这些实物就在我们面前。最初,我们经过兆麟大街的时候,会看到李兆麟将军遇害的楼的外窗台下还有一块黑匾李兆麟将军遇害处,也曾唱过李兆麟写词的抗日联军军歌(露营之歌):“铁岭绝岩,林木丛生”这些都让我们心底慢慢形成了对抗日英雄的敬意。高佳馨:父父子子全书 45 万字,将高家、孙家、赵家四代人物的命运串联起来,囊括了很

3、多重大历史事件,您是怎么找到小说结构的?梁晓声:我写长篇时会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通过写作证明自己是有技巧的,是一个技巧大师。写作时总是老老实实地想,要表达的人物有多少,最主要的是哪几位,要把人物凸显出来,用最好的也是最传统的那种方式。在父父子子中,前边一部分是以作家客观的视角,后面再换一种妻子的视角、儿子的视角,这样结构了整部小说。我觉得换一下视角有利于这些人物本身的呈现。比如说写妻子,只写丈夫眼中的妻子或者作者眼中的妻子,还不如让妻子自己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形象,或者让儿子出来表达。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效果还不错,我对自己用这样一种写作技巧也比较满意。高佳馨:书中的高坤父子以及纽约赵氏家族,他

4、们在现实当中是否有人物原型?梁晓声:在哈尔滨市有各种各样的参加抗日的人,但哈尔滨市的商界在当年究竞有没有一个像高鹏举这样具体的原型人物,资料中和老人的回忆中,都没有得到印证。还有一点就是纽约唐人街,唐人街是具象的,实际上它代表了所有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离我们比较近的,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侨力量,他们是比较直接地来援助中国抗日的。当年在唐人街的华人,他们虽然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对中国抗战所遭遇的这种苦难和危亡不会没有感觉。苦难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苦难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佳馨:在小说中,您为什么会安排这么多的苦难在主人公高坤这一个人身上?梁晓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母死在自己面前,亲人被侵略者

5、杀害实际上高坤所经历的苦难不是个案,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这种苦难是全国性的。所以,我是想要通过这样一个人物呈现那样的一种历史状态。我认为,只有像这本书里所写的高坤这样的孩子们,他们经历过的那种生活才能称为苦难。我一直强调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苦难,但不能忘记苦难,因为它是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佳馨:人世间里面描写的是小人物的温情和烟火气,父父子子描写的是民族大义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和家国情怀,主人公们在精神层面有哪些共通之处?梁晓声:我在谈人世间 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写周秉昆和他的哥们儿,有什么必要写这些人物?如果有战乱,中国会有很多像周家孩子和他的

6、那些哥们儿一样的年轻人,甘愿为我们的民族抛头颅洒鲜血。史料上记载的大多是有名有姓的烈士,但是在这些名字背后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这些人物实际上也是一个民族家国情怀的传承。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它实际上是史外之史,在小说中会被记录下来,记录有虚构的成分,但它源于生活。全世界的文学和文化都格外强调家国情怀。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 中浓彩重墨地描写了那些贵族子弟在俄法战争中保家卫国的精神,雨果在悲惨世界 中也写到英法战争时,法国的一位中尉在阵地失守时,用自己的最后一口气举着法国国旗。高佳馨:您的很多作品都被称为是“好人文学”,您自己也提出过这一概念。父父子子算是一部好人文学吗?梁晓声:父父

7、子子 不能仅仅算“好人文学”。和平时期,我们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但国难当头、国将不国、家将不家的情况下,仅仅做一般好人是不够的。托尔斯泰为什么写战争与和平?他在战争与和平 中安排了很多有头衔的贵族,比如安德烈公爵、比埃尔男爵等上前线作战。每个人要对自己有要求,要有筋骨,这个筋骨就是做好人的前提,不是软塌塌的、无事生非的。当家国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候,有筋骨、有温度的好人们自然而然地成了保家卫国的人。因为年代背景的不同,他们“好”的表现也不同,人世间的“好”更多地表现在情义,父父子子里的“好”更多的是家国情怀。(摘编自高佳馨梁晓声:用展现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抗争史)材料二以地方性来展现独特性,以民俗文

8、化的描写彰显文化色彩,以方言俚语的大量使用体现艺术个性,这种地方叙事的写作风格,成为作家不谋而合的共同选择。王跃文的家山 把方言直接带入叙述语言中,而不只运用在人物对话里。无论读者是否直接理解语言的含义,作家都从不做任何“旁白式”的注解,而是通过反复使用让读者去领悟和感知,这样的句式布满全篇,俯拾皆是。人物对话甚至叙述语言上的“土得掉渣”,不仅突出民俗和地域风情,而且还体现出某种现代性转化的艺术自觉。葛亮的燕食记 夹杂着不少粤语方言,半懂不懂间自有妙处,它们造成一种陌生而奇异的效果,有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岭南色彩。付秀莹 野望 的荷花淀风味,林白北流的南国味道,蔡崇达命运的闽南腔调,霍香结日冕的

9、梅山气质,各具特色,都具有标识度很高的地域风格。这几年,小说家们有意识强化地方性,这种地方性至少具有两种功能:在突出地方性的同时强调故乡感。所谓“地方性”,其实是作家本人的某种故乡情结。很多这样的以地理名称作为小说名的作品集中推出,这些地理所指,有大也有小,有古也有今,有虚构也有实指。比如,北流 苏州河 白洋淀上 仪凤之门等。(摘编自阎晶明地方叙事、精神故乡与时代变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访谈开头引用梁晓声的感叹,既表现了梁晓声对父父子子的青睐及自豪之情,又折射出作家的历史责任感,彰显了一位作家的创作情怀。B.材料一中“兆麟公园”“兆麟大街”“兆麟遇

10、害处”“兆麟的露营之歌”等词语反复提到“兆麟”,是为了突出李兆麟对哈尔滨的巨大影响。C.父父子子将高家、孙家、赵家几代人的命运串联起来,以高坤等人的形象塑造来反映哈尔滨的传奇历史,再现民族的奋斗史和抗争史。D.王跃文的家山和葛亮的燕食记将“土得掉渣”的方言直接用于叙述和人物的对话之中,使得作品极具地方色彩和民俗色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文体各异,表述重心不同,但都有以“地方叙事”再现民族苦难的特点。B.人世间与父父子子主人公形象不同,但所承载的作者的情感趋向有共通之处。C.高坤的苦难与周秉昆们的遭际不同、故事各异,场景不一,但都传承了家国情怀。D

11、.材料中例举战争与和平 悲惨世界,用来说明家国情怀在文学文化上具有普遍性。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A.贾平凹的秦腔使用“披红”“马勺”等地域色彩很强的词语,陕西以外的读者初读到这些词语会有陌生感。B.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硬核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小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纷繁多变的意象呈现出多重的迷人色彩。C.沈从文在边城中,写天保和傩送通过赛歌的形式在爱情上公平地一决胜负,展现了湘西世界独特的婚恋习俗。D.孙谦评论赵树理的语言:“他的作品保持了极浓厚的地方色彩描绘得维妙维肖,刻画得入骨三分。”4.梁晓声说:“中国太多的作品强调他人皆地狱,中国太需要好人文学了

12、。”对“好人文学”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以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为例简要说明。(4 分)5.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文学创作怎样才能做好“地方叙事”。(4 分)(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8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门缝里看戏门缝里看戏 卞毓方闲来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五柳先生的想象力使我豁然开朗,我没有跟他“舍船,从口入”,而是折回头,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那年头,我五岁半。祖父带我看过一出京戏失空斩。几年后才知道,演的是三国演义 的失街亭 空城计 斩马谡。当时却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

13、“戏”,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装腔作势,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一切都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很想再看一次。那是另一个世界,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相貌齐楚,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是在天国,绝不是我们所在的人间正因此,要看就得付费;正因此,票再贵也有人争着买。平日瞅那些看过戏的,逢人就得意扬扬地炫耀,似乎打剧场坐一坐,自己也成了舞台人物。祖父啥时再看戏呢,天晓得。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戏票分三等,我记住了,最便宜的是五分钱。对于穷人,五分钱是什么概念?不清楚。我也不觉得我们家特别穷,左

14、邻右舍,看上去都差不多。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屋后小洋河的码头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不给我就不走,一直站着磨。母亲是疼我的,每当我和大姐、二姐闹别扭,母亲不问青红皂白,总是站在我这一边。这天,母亲洗完衣服,却头也不回,径自走了。断念,知道这戏票是买不成了。午后,我到底不死心,又一个人跑去剧场。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带一个小孩,所以已经有一帮小孩在门口混,诀窍是见人就堵,一个劲地喊“爷爷”“伯伯”,然后扯着人家的胳膊,大摇大摆闯进去。瞅着眼热,但学不来。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

15、棒喝。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拃长,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身后是处土院,堆着柴禾,码得整整齐齐,再过去是人家的东门,半敞着,也许有人正从门后监视,我不敢随便搬动柴禾。剧场南边临河,我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扭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的是盐城淮剧团,

16、演的是西厢记。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难怪那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因为缝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人物面对观众,于我仅是个侧影。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是说把人看小了,或者扁平化了。我倒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更聚焦,更诡秘。往小了说,有点像把两掌并拢,从掌缝里瞧风景;往大了说,仿佛从两壁夹峙的缝隙觑探蓝天。无论如何,这是

17、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视角,你要是没经历过,就很难理解什么叫山阻水隔的世外桃源,什么叫让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干扰也有,中途有一位观众,大概是后排的,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清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好吗?”那人立马移开了。秦香莲 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打从抱在母亲怀里起,到蹒跚学步听邻家妇女拉呱,到夏夜乘凉听大人讲故事。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秦香莲扶老携幼,到京城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是日我看

18、完全场,尽兴而归。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挣了钱,要买头排的票,把他们剧场的戏挨个看完;如果钱有富余,就买好多张票,送给那些穷人的孩子。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掏。我掏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我”在

19、南门被当头棒喝到“门眼”又被挡住,体现出“我”看戏的过程曲折与执着。B“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表明“我”从小就受到了戏曲文化的滋养与熏陶。C具体介绍秦香莲剧情,说明“我”对此记忆犹新。也体现了“我”爱憎分明的性格。D看戏后“我”尽兴而归、心花怒放,是因为看到陈世美受到了惩罚,正义得到了伸张。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文由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写起,既是为了借此“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自然引出下文,也为后文抒发情感张本。B看秦香莲,文中提到“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这一细节既照应了前文,又使下文顺利看戏的情节合乎情理。C 文中对祖父着墨不多,

20、但这一人物不可或缺,是他把“我”带进了戏曲文化的天地,使“我”后来陶醉其中甚至影响了学业。D在整个看戏的过程中,有多处主人公“我”通过独白的方式,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增强了文章表现力。8本文题目为“门缝里看戏”,文中对幼年时门缝里看戏的经历已记叙完整,为什么还要增加最后一段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 分)9散文与小说本是两种文学体裁,但小说可以散文化,散文也可以小说化。这篇散文具有了哪些小说的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

21、言文,完成 1014 题。文本一: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吉。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文本二: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

22、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

23、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字母。(3分)齐A王B大C悦D发E师F五G万H人I使J陈K臣L思M将N以O救P周Q而R秦S兵T罢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楚子伐陆浑之戎”的“伐

24、”是讨伐,征伐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的“伐”字含义相同。B“德之休明”的“休”是美好,美善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永保无疆之休”的“休”字含义不同。C九鼎,相传夏禹用九州的青铜铸成九个鼎,夏商周三代奉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周代列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D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其中“危”与蜀道难中“危乎高哉”的“危”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面对楚王的询问,王孙满由鼎引申阐述朝代兴衰的道理,表现了他的睿智忠诚。B颜率在秦国发兵索取九鼎时,向齐国求救,用献鼎为诱,巧妙地借兵,退秦救国。C颜率回顾了当

25、初武王获九鼎,运输耗费的人力和物资都非常大,为此替齐王担忧。D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4 分)(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4 分)14 文本一中王孙满的回答,是为了让楚国放弃索鼎,王孙满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1516 题。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李 端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熊寒方入树,鱼乐

26、稍离船。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注】谢朓,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题中“早春”“雪夜”点明了时节、地点,“寄”体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牵挂。B首联用典,写出友人们追寻谢朓的生活情致,寄情山水,在春夜里宿于前川。C颈联用“熊”入树、“鱼”离船写出了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D尾联借一“愁”字,写出诗人的孤独,羁旅漂泊的愁思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16 有人认为,李端的部分诗句“缺乏千锤百炼”,请结合颔联谈谈你的看法。(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27、部分(1)蜀相 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_ ,”,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借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他在书愤中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2)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_,_ ”是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3)小刚写了一本网络小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其中主人公在明朝灭亡之后,伤心流泪,想着自己已日暮途穷,听闻鸟儿声声鸣叫,不禁想起前人的诗句“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1(本

28、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1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小题。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以期 ,净化行业生态。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就是 了。如果任由这种“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的倾向泛滥,将导致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如果横行,影

29、视剧集生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一味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量和收益,仅仅满足感官刺激而忽视观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以 的心态进行创作生产,只会助长粗制滥造、畸形审美之风,长此以往,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逻辑必然会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4 分)20.“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

30、2 题。随着手环和微信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刷步数”,每天达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有氧训练。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在微信朋友圈晒的步数大多是指手机记录的步数,通常来自手机、手环上的内置传感器。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这样的步数是有欺骗性的,。只凭借步数不一定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我们通常理解的每天一万步,。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运动对健康的增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运动强度的。如果你步行的强度很低,并不能引起身体良性的应激反应。一般而言,走一万步消耗的热量大约在 240 至 300 千卡路里。这一万步的数字看起来很美,能不

31、能达到实际热量的消耗却不一定。一般来说,要不间断行走 30分钟以上,对健身才更有效。因此,步行和其他运动一样,才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他是散文大家,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B.李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醒大家不要打瞌睡。C.作为大家闺秀,早年的李清照生活无忧无虑。D.大家要坚定信念,一定能够战胜疫情。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天花板”是 2022 年年

32、度十大热词之一。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这个词语,如“社交天花板”“学习天花板”“篮球天花板”天花板代表着“最高”“最不可替代”,同时也意味着“瓶颈”“限制”。以上材料能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是为了突出李兆麟对哈尔滨的巨大影响”错,文本中出现关于“兆麟”的词语,意在表明“我”作为哈尔滨人的英雄情结及哈尔滨的英雄传奇历史。故选 B。2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

33、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都有以地方叙事再现民族苦难的特点”错,材料二没有涉及民族苦难。故选 A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以地方性来展现独特性,以民俗文化的描写形显文化色彩,以方言俚语的大 量使用体现艺术个性”。A.以地方性来展现独特性;B.谈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地方叙事的特点;C.是以民俗文化的描写形显地域色彩;D.以“浓厚的地方色彩”展现地方性。故选 B。4和平年代,有筋骨,有温度,有人间情义。例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时村民对他的“背叛”表现出宽广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有温度,有情义。战争年代

34、,国家有难敢于挺身而出,表现出家国情怀。例如红岩中的江姐,在国家有难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即使被捕入狱,受尽酷刑,江姐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家国情怀。(每点 2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和平时期,我们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每个人要对自己有要求,要有筋骨,这个筋骨就是做好人的前提,不是软塌塌的、无事生非的”“有筋骨、有温度的好人们”,可知,和平年代,有筋骨,有温度,有人间情义。例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

35、门户观念的。他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慷慨捐资助学,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根据“当家国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候,有筋骨、有温度的好人们自然而然地成了保家卫国的人”“父父子子里的好更多的是家国情怀”可知,战争年代,国家有难敢于挺身而出,表现出家国情怀。例如红岩中的江姐,学生时代便积极投身革命,后来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急欲获取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36、最终壮烈牺牲,她的身上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5.全面把握、深入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杂取种种塑造形象,呈现地方历史、文化。突出故乡情结、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叙事。(每点 1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梁晓声写完长篇小说人世间之后,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给梁晓声寄了一部厚重的哈尔滨市大事记,书中记载了当年哈尔滨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所做贡献和牺牲的故事。梁晓声被这段历史传奇打动,遂动笔创作了父父子子”可知,全面把握、深入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根据“书中记载了当年哈尔滨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所做贡献和牺牲的故事。梁晓声被这段历史传奇打

37、动,遂动笔创作了父父子子”“在哈尔滨市有各种各样的参加抗日的人,但哈尔滨市的商界在当年究竟有没有一个像高鹂举这样具体的原型人物,资料中和老人的回忆中,都没有得到印证”可知,杂取种种塑造形象,呈现地方历史、文化。根据“这几年,小说家们有意识强化地方性,这种地方性至少具有两种功能:在突出地方性的同时强调故乡感。所谓地方性,其实是作家本人的某种故乡情结”“父父子子描写的是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可知,突出故乡情结、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根据“王跃文的家山把方言直接带入叙述语言中,而不只运用在人物对话里。无论读者是否直接理解语言的含义,作家都从不做任何旁白式的注解,而是通过反复使用让读者去领悟和感知,这样的

38、句式布满全篇,俯拾皆是”可知,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叙事。6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我尽兴而归、心花怒放,是因为看到陈世美受到了惩罚”错误,“我”尽兴而归、心花怒放是因为终于可以完整地看完一场戏。故选 D。7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甚至影响了学业”错误。从“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可知,并没有影响学业。故选 C.。8内容上:尾段记叙半个世纪后重看淮戏,强调了儿时门缝看戏对我的影响和我对戏曲的挚爱之情;结构上:照应开头重温桃花源记的内容,使文章结构圆满,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主旨上:将对戏曲的热爱上

39、升到对盐阜大地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作者浓郁的乡愁,升华了文章主旨。(每点 2 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根据“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掏。我掏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可知,尾段记叙半个世纪后重看淮戏,强调了儿时门缝看戏对我的影响和我对戏曲的挚爱之情根据结尾“半个世纪后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开头“闲来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知,照应开头重温桃花源记的内容,使文章结构圆满,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根据“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

40、分”可知,将对戏曲的热爱上升到对盐阜大地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作者浓郁的乡愁,升华了文章主旨。9重视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本文比较完整地记述了“我”幼年看戏的曲折经历。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文章将“我”热爱戏曲、执着追求的个性特点刻画得十分生动。大量运用描写手法。如母亲摸口袋的动作描写,第一次从门眼看戏的细节描写,尽兴看戏后的心理描写等。(每点 2 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根据“那年头,我五岁半。祖父带我看过一出京戏失空斩”“午后,我到底不死心,又一个人跑去剧场”“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可知,重视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

41、。本文比较完整地记述了“我”幼年看戏的曲折经历。根据“很想再看一次”“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不给我就不走,一直站着磨”“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可知,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文章将“我”热爱戏曲、执着追求的个性特点刻画得十分生动。根据“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挣了钱,要买头排的票,把他们剧场的戏挨个看完;如果钱有

42、富余,就买好多张票,送给那些穷人的孩子”可知,大量运用描写手法。如母亲摸口袋的动作描写,第一次从门眼看戏的细节描写,尽兴看戏后的心理描写等。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0DIQ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齐王大悦”中“齐王”作主语,“悦”作谓语,结构完整,在 D 处断开;“发师五万人”是省略了主语齐王的主谓宾结构,独立成句,在 I 处断开;“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且前面句子的主语都是“齐王”,后面句子的主语是“秦兵”,所以在 Q 处断开。故选 DIQ。(每点 1 分)11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

43、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 力。A.两个“伐”都是讨伐,征伐的意思。句意: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B.“休字含义不同”错误,含义相同,都是吉庆、美好、美善的意思。句意:德行美好光明。/永远保持无尽的美善。C.说法正确。D.前一个“危”是危险的意思,后一个“危”是高的意思。“危乎高哉”句意:多么高峻伟岸!故选 B。12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为此替齐王担忧”错误,结合原文“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以及“不敢欺大国以待命。齐王乃止”可知,颜率并非真正替齐王担忧,而是为了保卫本国的利益。通过陈

44、述运鼎难题让齐王知难而退,巧妙地让齐王主动放弃“求九鼎”。故选 C。13(1)我东周君臣内部寻思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2)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请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敝国将把鼎迁出,随时待命运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内”,内部;“画计”,谋划对策;“不若”,不如;“归”,送。(2)“欺”,欺骗;“疾”,迅速,尽快;“弊邑”,“弊”通“敝”,这里指周国;“迁”,迁出。(1 点 1 分)14国家的强盛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动摇。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1 点 1 分。2 点 3 分)结合“楚子问

45、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可概括出,国家的强盛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结合“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可概括出,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动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文本一: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到达洛水边,在周王的疆界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王室)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说:“(国家的强盛)决定于君主的道德而不在于鼎的本身。往昔夏朝正当有德的时候,远方的人将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像(献给夏朝),将金作为贡品交给九州的长官,

46、(夏朝)将远方所画的奇异之物铸在鼎上,百物因此都具备了,使人民(通过铸在鼎上的图像)知道神异妖怪。因此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祥的东西。魑魅魍魉,这类鬼怪都不会遇到。因而能与天地和协,以接受上天的保佑。桀德行昏聩惑乱,于是鼎迁到商朝,持续了六百年。商纣王残暴肆虐,鼎迁移到周。(如果君王)德行美好光明,鼎虽小,分量很重;如果德行奸邪昏乱,鼎虽大,分量很轻。上天赐福给明德的君王,不会变动。成王把鼎安顿在郏鄏,占卜的预言说可传三十代,享年七百年,这是天意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文本二:秦国发兵逼近周境索取周的九鼎,周君为此忧惧不安,将此事告诉了颜

47、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我愿东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不讲道义,想发兵夺取周的九鼎。我东周君臣内部谋划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保存濒危的国家,是美名;得到九鼎,是很实在的利益。希望大王考虑一下。”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取九鼎时,周君又一次忧虑不安。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我愿到东方解决此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周国上下得以保全,因此甘愿将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从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

48、行。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脚下,沙海边上反复策划,日子已经很久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在叶庭中密谋,时间也很长了。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周王室也正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九鼎,并不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瞬息就可到达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

49、万人,而辅助的兵卒和器具,数量与此略等。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但)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齐王说:“你屡次前来,无非不愿把鼎给与齐国罢了。”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请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敝国将把鼎迁出,随时待命运走。”齐王只好作罢。1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项“写出了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错误。此处表现的是友人们尽兴游玩的场景,而非描写诗人。故选 C。16颔联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1)意象选择、意境营造上:精心选择竹、云、地、僧、月、田等意象,营造清寂、辽阔的意境,与夜宿山川浑然一体。(2)词语锤炼上:“垂

50、”“满”富有表现力。“垂”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云的动态美;“满”写出了月光笼罩田野的优美意境。(3)情感表达上:“看竹”“寻僧”,寻常动作却写出了作者的意趣追求,表达了对友人的歆羡之情。(每点 2 分,没有观点扣 1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评价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当针对人们的评论,指出自己是否认可,然后给出自己的理由。本诗首联写友人们追寻谢朓的生活情致,寄情山水,在春夜里宿于前川。而他们宿于前川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了呢?诗歌于颔联“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中紧随其后加以说明。作者在这里写了友人们在云雾垂地时欣赏苍苍竹林,在月色洒满大地时寻僧畅叙,精心选择竹、云、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