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56631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 3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机读卡上及答卷的密封区内。2 .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它答案,请保持机读卡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3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和机读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

2、 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 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 际影响的文化体验。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 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遁变。近年来,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 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 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 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

3、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 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 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 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 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 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 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

4、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 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从“那里地势较高,背后有一个平缓的山坡,山坡上长着稀疏的樟子松。而坡下,也就是墓园四周却是 一大片清一色的落叶松,它们全都直直地卧在丰盈的白雪之上,是一片十分年轻的树木”可知,第(4) 段详细描写了墓园景色,突显了墓园宁静、幽美的特点;从“再过百年,这些树木蔚为壮观的时候可能会使墓园看上去十分古老,它们的环绕将使灵魂越来越宁 静”可知,作者通过对墓园景色的描绘,寄托了 “我”对父亲的深切哀思;同时,墓园景色与(为)下文母亲去过之后的反应“目光又充满了活力”“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是

5、因 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看来父亲从他咽气的时候起就不肯一个人去山上的墓园睡觉,所以他才藏在母 亲的眼睛里,直到母亲亲自把他送到住处,他才安心留在那里。窗外的大雪无声而疯狂地漫卷着”“母 亲温和地转过身来问我们”相呼应(做铺垫),衬托母亲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从“全家人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她了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 们非常害怕” “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的时候她的眼 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我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可知,年关前夕,母亲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 楚当中,眼中的红豆就是

6、悲伤过度的结果,体现了母亲对父亲深切的哀思。而从孩子的视角来看,“红 豆”是父亲的灵魂藏在母亲的眼睛里,写出父亲对妻子儿女的深深依恋,这份生离死别的情感是凄切动 人的。可见,这些体现了凄切的哀思。从小说的结尾“这时我才吃惊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是因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看来父亲从他 咽气的时候起就不肯一个人去山上的墓园睡觉,所以他才藏在母亲的眼睛里,直到母亲亲自把他送到住 处,他才安心留在那里,写母亲眼中的“红豆”消失了,母亲的眼睛清澈逼人,是因为母亲终于见到 了父亲的墓园,她亲自把亲人的灵魂送到了墓园,让他得以安息;从“他那里真好。母亲有些迷醉 地说,“有那么多树环绕着,他可真会找地方。

7、春天时,那里不知怎么好看呢。”可知,墓园幽美的 环境,也让母亲感到宽慰;从“我忽然明白母亲是那般富有,她的感情积蓄将使回忆在她的余生中像炉 火一样经久不息”可知,和父亲共同生活的丰富回忆,让她幸福知足。这些都给了母亲积极乐观、勇敢 豁达面对生活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感染启迪着孩子们,它是温暖人心的。可见,这些体现了温暖的力 量。综上所述,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至亲至爱的人离我们而去,是“凄切”的,但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美好 的回忆,总能给人以“温暖”和活下去的勇气。“温暖”之下是“凄切”的现实人生,“凄切”的现实 中又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情感力量。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史记高祖本纪片段,完

8、成下列各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职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日:“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 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日: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 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 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 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日:“仓粟多,

9、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 走,是以兵大败。高祖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 何?”高起、王陵对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 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 家,抚百姓,给魏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

10、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B.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C.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 恐/D.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 恐/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11、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符:古代朝廷封官、传命或调遣兵将的凭证,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以便验证真伪。B.弃市:古代将受刑罚的人在街市示众,让民众共同鄙弃之。文中的“弃市”指死刑。C.飨:名词,美食。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土卒,为我击破沛公军”中的“飨”不同。D.爱:动词,怜爱、爱护。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我非爱其材而易之以羊”中的“爱”不同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的军队比其他诸侯的军队先行抵达霸上,秦王子婴降低身份乘白车白马前往迎战。B.沛公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后西人咸阳,因樊哙、张良的劝谏,未能停留在秦宫中休息。C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

12、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D.高起、王陵的回答具有辩证思维:高祖虽然傲慢且喜欢侮辱人,但是能与人同享利益。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日:“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4 .文末高祖说的那番话,揭示出什么道理?高祖这样说的意图是什么?【答案】10.C11.C 12.A13. (1)有的将领说应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楚怀王派我攻打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 而且人家已经投降,还要杀掉他,这不吉利。”(2)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14. (1)

13、道理:为政者须善用人才;(2)意图:说明自己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更为重要的原因;同时表 明自己的谦虚和对各位人才的感激之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 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 怕!“杀人者”是主语,谓语是“死”,指判死刑,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秦法”做“除去”的宾语,在“秦法”后断开,排除B o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中实词意义的能力。C.错误,两句中的“飨”意义相同,都作

14、动词,都译为“犒劳”。“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句意:(秦地的百姓)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句意: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D.正确。两句中的“爱”意义不同。“项羽仁而爱人”,句意: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爱”,动词,怜爱、爱护。“我非爱其材而易之以羊”,句意:我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爱”,动词,吝啬。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A. “秦王子婴降低身份乘白车白马前往迎战”错误,根据原文“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 玺符节,降职道旁”可见,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并非前往迎战,而是去投降。故选Ao

15、【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或”,有的人;“固”,本来;“以”,认为;“且”,况且,再说;“祥”,吉利。(2) “所以”,表原因,意为“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变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重要句子、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根据原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镰馔,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 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分析、高祖把自己与张良、萧何、韩信进行对 比,说明自己虽然才能不如他们,但却能够善

16、用他们的才能,所以才能获得天下;又把自己善用人才得 天下与项羽不能善用人才而失天下进行对比,说明当政者不一定要才能惊人,最重要的是必须善用人 才。这番话有两个意图,一是对自己所提问题“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的解答,他认 为诸将回答的只是表面,而这里面还蕴含有更为深刻的缘由,就是能否善用人才。二是在回答该问题 时,并没有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自己,而是承认“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张良的功劳,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馔,不绝粮道”是萧何的功劳,“战必胜,攻必取”是韩信的功劳,而自己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够善用这些人才,体现出谦虚的态度以及对辅佐自己得天下的人才的感激之情。参考译

17、文:汉元年(公元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 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轨道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 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 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 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 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

18、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 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 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 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 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 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 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五年(公元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

19、决战。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 溃。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 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 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 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 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 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

20、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 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 我却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 擒获的原因。”(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篇写词人触景生愁,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

21、借酒浇愁。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词人心迹。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是在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D.上片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片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16.词下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答案】15. C16.“抛”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红” “绿”形容词 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 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思想内容分析艺术特

22、色的能力。C. “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错误。不是“实写”。“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 字香烧”,是词人想象回家后的情景,属于虚写。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从内容上看,大意是说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其次从思想内涵或情感态度上分析,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 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 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最后从修辞手法或表达效果上看,乐景写哀情。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

23、浅绿变 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使用拟人手法,把 人的行为动作“抛”赋予自然物,借“红”“绿”颜色之转变,表达时光流逝之快,感叹青春或美好时 光不常在。(三)名篇名句默写17.默写。(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2)登岳阳楼中,杜甫用“ , ”表达了和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相似的孤独病痛之感。(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把水天融 一 体,旷远而清新,雄健而壮阔。【答案】.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

24、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礼、孤、鹭。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温暖的家长里短和丰富的风土人情,游 子因方言对于乡土有的眷念。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 “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 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的 部分。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在2021 年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

25、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的 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世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身后是一方水土的桑梓之情, 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体会。过去的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了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 气十足了。更多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可能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 同。亿万人的“小家乡”汇成国人的“大家乡”,这份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益处良多。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横线句子若改为“人们对方言的态度转变,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

26、、对人生来源的坚定自信和强 烈认同”,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一些?好在哪里?请简要说明。20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B.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D.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答案】18.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牵肠挂肚;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穷乡僻壤/穷山恶水/不 毛之地19.原句的表达更好。“更多人”能够显示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的人在数量上的变化,“更坚定自 信”“更强烈认同”中的“更”字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程度的加深。“可能”表猜测、推断,原句中使用“可能”表示后文的

27、结论属于作者的推测,增强了表达的严谨性。20. 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此处是说方言给游子带来的眷恋感,突出更强烈的牵挂,可用“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刻骨 铭心” “牵肠挂肚” 一类的成语。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 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处,文中强调“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的重要性,已经成为“Z世代”日常社交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可 以填“必不可少”或“不可或缺”。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 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处,语境中强调贫穷,对应后文的“丰衣足食”,可

28、以填“穷乡僻壤” “不毛之地”或“穷山恶水” 一类的成语。穷乡僻壤:指贫穷落后、荒远偏僻的地方。穷山恶水: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 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改句将“更多人”改成了 “人们”,“人们”是一个更普遍的概念,不存在前后的变化;而“更多 人”表明“对方言的态度转变”的人在数量上有所变化,比以往要多,从而证明方言的重要性在增强。将“可能意味着”改成了 “意味着”,“可能”表示一种推测,原句中使用“可能”表示后文 结论属 于作者的推测,是作者的推断,而不是客观事实,“可能”

29、一词的加入,让文章的表达更加严谨。将“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同”改成了 “对人生来源的坚定自信和强烈认同”,原句中 的“更”字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程度的加深,是通过与过去的对比来表达如今人们对方言态度的变化,从 而突出了方言所蕴含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原句的表达效果要更好一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原句用“水土”“桑梓”代指家乡,运用了借代手法。A.比喻,把月光比作流霜。B.比拟,“瘦蛟舞”指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一个“舞”字把瘦蛟赋予了人的行为。C.夸张,意思是: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其中的“连天”“向天横

30、”“拔五岳”“掩赤城”是夸张。D.借代,“铁衣”代指戍卒,“玉著”代指思妇。与原句修辞手法相同。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籍是对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它蕴藏着国人的精神密码,成为文明传承的载体。古籍修复是一项 ,它的神奇,在于“挽救”文物,赋予残损不堪的珍贵文献“第二次生命”;它的伟大,在 于连绵千年的技艺传承,不曾丢失对分寸、火候等的把控,用时间、手艺、技术对抗古籍的自然衰老和 岁月摧残。酸,被认为是纸张的“第一杀手”,也是纸质类文献古籍保护的世界性难题。纤维素是纸张 的主要成分,亦是其强度的主要来源。,纤维素容易发生水解,促使纸张老化。木材、竹 子、稻草等造纸原

31、料,有的本身具有酸性物质,有的通过长期氧化、水解产生酸性物质,同时,环境污 染加速了纸张酸化。“脱酸”是馆藏古籍保护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不过,对古籍保护行业来说,“脱酸”绝不是其面临的唯一挑战。人为保护的速度赶不上自然损毁 的速度,人才的缺乏也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文保行业需要“新鲜力量”是文保行业不争的事实。 可喜的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人才短缺的难题O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22 .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21.神奇而伟大的职业在酸性条件下正在慢慢得到解决22 .引号作用表特殊

32、含义。“第一杀手”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强调酸对纸张的巨大破坏力,词语不是 字面意思,有了特殊含义。也有强调意味。【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处是领起句,结合后文“它的神奇,在于它的伟大,在于”可知此处说古籍修复的神奇和 伟大,可填“神奇而伟大的职业”。前文说,酸,被认为是纸张的“第一杀手”,则“纤维素容易发生水解,促使纸张老化”应是“在酸 性条件下”。“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应该是使人才短缺的难题得以解决,可填人才短缺的难题“正在慢慢得到解 决”。【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酸,被认为是纸张的第一杀手,此处把酸比喻为杀手,赋予其人的特点

33、,兼用了拟人修辞,生 动形象表明酸对纸张的腐蚀破坏作用,故此处引号作用为表特殊含义。同时“第一杀手”有强调突出意味。四、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关于中小学生使用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将大幅增加的消息引发各 方关注。整个小学六个年级共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约20篇,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面对此 种情况,社会上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人点赞,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就需要从中小学生抓起;有人质疑, 认为有些古诗文晦涩难懂,中小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强行背诵,也给人囱囹吞枣的感觉; 还有人认为,这样做的初衷很好,接下来还应注重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创新

34、平台和方式去传承和表 达,让中小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之美,为推动传统文化归位培养更多新力量。你对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做法有何个人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要求选选 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传承文化,我们责无旁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 繁荣为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芨 伟大复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里的“文化”就包括从远古走来的营养了数代人、传承了几千年 的民族文化。与之相应的是今年刚入学的

35、中小学生使用的部编语文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篇目的事情,这是一 件利在当代、功在未来的好事。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淘洗,能够流传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为后世留下的精神财富,这里有规 范、授导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语录、有描写祖园美好江山的诗词歌赋、有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唐宋文 章。阅读读它们,仿佛与一位位古人对话,从他们留下来的字里行间中,我们感知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 热爱、对人生的依恋,对社会的感悟;阅读它们,仿佛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精巧、精美和 博大精深;阅读它们,就是汲取丰富的古代文化养料,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操。能准确、生动、形象地使用中华民族的语言

36、文字,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掌握并且必须掌握的能 力。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诗文以骈骊对仗、韵律工整、言辞优美、寓意深刻成为中华历史文化的瑰 宝。当然,也可能有人认为先秦诸子的文章能够教我们如何做人,唐诗宋词能够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那一般的文言文还有什么用途,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中已经不需要这些文言词语了。但我们不能忽略的 是,文化本身有一个继承和传递的过程,更值得一提的是文言文无论在意境的营造上,写作的形式上、 音韵的处理上都有着与白话文不同的特殊美感,恰恰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以历史为基石的古诗文,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新的时代背景

37、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 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 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 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 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 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

38、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 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 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 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 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 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 者都对西方文

39、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 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 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 整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 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 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

40、之类。中国文化的真 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 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 “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 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 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 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 代社会相

41、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 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的篇目,怡恰能够让青少年从小就能够收到经典古诗文的道德熏陶、思想感 染和精神启迪,能够让他们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上有更多的能动性,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以此实现中华 民伟大的复兴之梦。【解析】【详解】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主要介绍了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事 情。材料先介绍了部编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在小学的篇目和每个年级的平均篇目,然后列举了人们对教材 增加古诗文的三类看法:一是肯定这种做法,认为传统文化就要从中小学生抓起;二是疑惑,认为中

42、小 学生未必懂得古诗文内涵,强行背诵没有真正的收获;三是指出做法,即肯定古诗文增加是一件好事, 但重要的还有要注重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中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篇目 态度有赞美、肯定,也有否定、疑问,同时 也有从做法方面提出自己见解的。那么,审题立意时,就可以根据这些观点来确定自己的观点,可以赞 同其中的任何一个观点,也可以把三个观点糅合在一起,讨论中小学如何对待教材中的古诗文增多问 题,可以从如何教、如何学的角度论述等。不管赞同哪一个观点,在论述教程中,都要考虑其不足之 处,并且应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或纠正这种缺陷。这样文章立意更具有全面性,

43、论述更具有辩 证性。参考立意:(1)新编教材增加古诗文可喜可贺(2)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的积极意义(是一种进步)(3)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4)学校如何应对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5)增强文化自信,夯实国家根基可用素材:1 .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曾明确提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 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2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古往今来,无论历代教育制度发生怎样变化,也无论时光如何飞逝,传统 文化的脉都不应该断了,这是维系教育的根本。”3 .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教授薛永武说,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不仅仅是让学生多背几篇文言文,语文教育

44、 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基本能力,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 提高和拓展丰富的想象力,而 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又特别重要。4 .在英国,莎士比亚作品是中小学生必读的内容,因为莎士比亚是他们的大文豪,是崇拜的对象,每个 英国人必须能大段背诵莎士比亚作品。而创作于16世纪的莎士比亚作品,使用的是古典英语,相当于中 国的古典文学。5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之后,为贯彻落实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 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而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节目以“赏 中华诗

45、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 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行文结构:传承文化,我们责无旁贷一文开篇引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观点,表达党和国家对 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关注,接着文章讨论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吉诗文篇目体现的意义。在讨论语文 教材增加古诗文篇目时,文章先解说古诗文的文化特征以及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意义,然后讨论作为中华 民族的一员的中小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更是责无旁贷的。随后,作者宕开一笔,写有些人的错误认 识,即为何要学习一些古文的问题,然后从古文蕴含的

46、意义入手,讨论古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的关系以 及古文体现的文化特征等,再次证明自己的观点。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 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 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 中国” “理论中的中国” “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 “开放中的中 国” “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中国”。(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发挥宏大

47、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 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 的经济效益。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 牌。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2 .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 借助数字技术。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

48、兰为例,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 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 里。论证方法丰富。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 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3 .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 表现形式。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 相同。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