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6371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表面形态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一一地貌,要求的重 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 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 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 员会将地形和地貌合为地貌(也称地形)。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 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

2、和变化。普通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 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 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普通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 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普通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 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 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向来 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 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形成高山、盆地等

3、大地形),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架 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 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者 外力)。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者各 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 加以分析。(2)教学重点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评价的标准是看 这种改变是否使自然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 和生存。例如不合理地开挖地表,使地表失去平衡,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这种 对

4、地表的改变就是不合理的。【课堂小结】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运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的 共同作用下,形成为了地球上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活 动在受到地表形态的制约和限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地表形态。四、板书提纲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应用:板块交界处米裂区 渴上海洋、海岭(生长边界户陆上一裂谷、断层相撞挤压区(消亡边界尸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海上一海沟 交界处岛孤 陆上一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叫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外力作用(二)外

5、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3)教学目标 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说出内、 外力作用的关系。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从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及其边界,并用板块构 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 说出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举例说明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判断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 合理性。(4)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二、知识结构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结构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一一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源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表现为 、. 等。

6、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 的.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 和 O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主要观点:(1)地球表层的 并非完整一块,而是被 分割成 板块、板夬板块、.板夬板块、M块等六大板块。()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边界)和相邻板块的彼此分离(边 界)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大影响。在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峻的 和巨大的。如_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以及 与之相伴的 或者。如美洲西岸的 和亚洲东部的。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如 的形成)或者海洋(如海的形成)(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概念:由 运动留下的“痕迹”。褶皱概 念:强

7、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基本形态:普通地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中间向下凹陷的叫,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成谷地,而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比 较,抗能力较强,反而形成山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形态来识别背斜和向斜,而因根据岩层 的新老关系来确定背斜和向斜,背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 越,向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 O断层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 产生显著的 0形式: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的突起的部份叫,常形成陡峻 的。中间部份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 构造,常形成或者 0(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岩浆喷出地表即

8、为,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往往形成、等多 种火山地貌。大地由于 而快速震动称为,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和 O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和作用。(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流水侵蚀作用:如山地山高谷深,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O流水堆积作用:如许多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往往形成开阔的和 O风力沉积作用:如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讲过,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三大类岩石的相互 转化,构成为了地壳物质循环,这也正说明了地壳是在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 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据地质学家考证: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

9、。在此期间, 地球(壳)表面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海洋和陆地在不 断地发生变化。海洋可以变为陆地,如登山队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古生物化 石;陆地也可以变为海洋,如台湾岛在很早以前是和大陆连在一块的,后来由 于中间地 段地层发生陷落,便形成为了今天的台湾海峡。【提问】是什么因素造成地壳及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呢?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板书)【阅读、分析】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填表:内、外力作用比较表分 类能量来源主要表 现形式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内 力 作 用来自地球本 身,主要是 放射性元素 衰变产生的 热量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10、、 地震等形成高山或者盆地,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在空间是相系,在时 间上同时进 行。在一定的 时间和地点, 往往是某一 作用占优势, 内力作用对 地壳的发展 起主导作用外 力 作 用来自地球外 部,太阳辐 射能和重力 能风化、侵蚀、搬运、固结成岩等 作用把高山削 低、把盆地 填平,使地 表趋于平【总结点评】注意:内、外力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总是同时在改变着地表形态,但它们总是从相反的方面改变 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使高低不平的地 表不断趋于平整。因此,今天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外力作用的相互依存和相

11、互作用,是不断推动地壳发展变化的动力。在广阔 的地表形态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或者在同一地点的不同 时期,往往表现为某一种地质作用占优势。无非普通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 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为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并 且由此分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例如,在海陆两大地貌单元的基础 上,全球便有了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分化;陆地表面从高山、高原、丘陵、 平原、盆地的分布格局,到阴坡、阳坡的差异,又在不同尺度上引起地理环境 进一步分化,从而使地理环境更加丰富多彩。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

12、说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读课本P36P38页,结合图和活动归纳板块构造 学说的主要观点,并完成活动题。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板书)()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讯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 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读图)。大的板块又可分为小板块。注意点:板块是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单元,而不是地壳的单元, 也不是硅铝层的单元。六大板块的范围与大洲、大洋的范围不一致。除了太平 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的板块都包括了海洋和陆地。板块不是大洲、大陆 或者大洋,只是借用了大洲、大陆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板块的边界有生

13、长边 界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图中紫线)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沟或 者造山带;生长边界(图中红线)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岭 或者断层。()板块飘荡在“软流层”这上,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壤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多 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板块相对挪移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者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 观地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如喜马 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安第斯山 脉、台湾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等。两大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者

14、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等。(陆地内部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点评】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 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板块交界处张襄区 海上海洋、海岭(生长边界)(陆上裂谷、断层相撞挤压区(消亡边界尸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海上海沟 交界处岛弧 陆上一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I(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板书)(教师引导)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 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什么叫褶皱、断层呢?(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一一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 力方向)受地壳运动的

15、作用,当岩层受到来自水平方向的强大挤压力时,便会发生弯 曲变形,这叫做褶皱;当岩层或者岩体受到来自垂直方向上的强大压力或者张力 时,岩体便会破裂,两侧的岩块会发生上下摆布的错动、位移,这种现象叫做 断层。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什么是背斜、向斜呢?(教师在黑板上用板笔绘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并标出受力方向)【提问】同学们子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从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普通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普通是向下 弯曲的。(教师)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者盆地。但这只是 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教师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份,把向斜

16、上部用粉笔添绘上一部份, 变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态,类似课文中图2- 14、2- 15图的情况)(引导)大家请看!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 地变成为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略【点评】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 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 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 为山岭。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普通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区、矿山等地带是可以看 到的。(过渡)由于岩层的受力方向

17、不同,表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当来自水平方向 的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是褶皱;而当岩层受到来自垂直方向的压 力或者张力时,岩块会发生破裂、位移或者错动,这就叫断层。(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出断层示意图)从断层两侧岩块的相对挪移方向(可 能一侧上升或者一侧下沉)可看出,相对上升的岩块,在地貌上常形成块状山地 或者 高地,如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西峰)、峨嵋山万佛顶、江西庐山等 名山,都属于上升的岩块;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构造盆地或者谷地 (低地),如我国吐鲁番盆地、陕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等。【总结】形式从形 态上 看从岩层新 老关系上 看对地貌 的影响原因褶皱

18、背 斜向上拱起岩层中心 老、两翼 新普通成 山岩层向上拱起有时成谷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向下弯曲岩层中心 新、两翼 老普通成谷岩层向下弯曲有时成 山向斜槽部受挤压, 物质不易被侵蚀 反而成山岭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 山地,如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 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板书)【提问】什么是火山喷发、地震?对地形各有什么影响?【总结】火山喷发其熔岩物质堆积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地震的结果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承转】内力作用的结果是使地表面变得高低起

19、伏,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 坯”,那末,外力作用怎么样呢?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板书)(一)外力作用【提问】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点评】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使高低不平的地表不断趋 于平整。在侵蚀一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一一堆积地形。(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板书)【提问】分别例举出侵蚀、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总结】侵蚀作用为主: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沉积作用为主:大河中下游地区基底下沉、泥沙沉积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干旱地区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风速减小、沙粒沉积一沙丘【点评】内外力作用同时进行共同作用。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板书)【阅读、分析】怎样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合理的?怎样的活动是 不合理的?(指导学生完成P42页活动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