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都江堰》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18026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2《都江堰》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B2《都江堰》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2《都江堰》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2《都江堰》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都江堰微课程设计方案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姓名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能力维度口学情分析 J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口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口多媒体教学环境 J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课题名称都江堰选题意图了解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其中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具有典型的代 表意义,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教学对象21级教学目标了解都江堰的概况和治水原理,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教学用途课前预习J课中教学 口课后巩固 口其他结合教学内容和重难点,通过微视频丰富的图片和视频,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加 直接、形象地

2、深入了解都江堰的历史和治水原理。知识类型J理论讲授型口推理演算型口技能训练型口实验操作型 口答疑解惑型口情感感悟型口其他制作方式口拍摄J录屏口动画口其他 (可多选)预计时长6分钟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景区概况介绍都江堰修建的历史背景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得罚则得楚,楚亡, 则天下定矣”的军事主张,先灭蜀,但在灭楚时, 遇到水路与陆路没有衔接,粮草、兵援的运输不及 时,导致战争受挫。蜀郡太守李冰经过两年的思索,提出在岷江上 修建既能引水又能防洪的水利工程一一都江堰,使 岷江改道,经过成都,使成都成为秦国最大的粮仓, 秦国百万大军从成都顺岷江而下,势如破竹i举灭 楚,并在两年后统一全国,

3、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 集权的封建帝国。二、介绍治水原理引出都江堰如何解决泄洪和排沙的问题?都江堰的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图片和短视频以及讲解,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都江堰的产生原因和主持者,并 生动形象地展示都江堰防洪、排沙的原理。学习任务单:学生进一步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历史和主要工程 及作用。案例选取: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全世 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存留、以无坝引水为特征 的宏大水利工程,科学解决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 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内容编排呈现:部分,共同对水进行处理。1 .泄洪:鱼嘴将江水分流

4、成内江和外江。宝瓶口和飞沙堰起到二次分洪的作用。2 .排沙:内江成凹面、外江成凸面,表层水流流向内江, 底层流沙量大的水流流向外江;在内江冲击弯道形成旋流冲力,将多余的泥沙 飞沙堰排出。三、总结都江堰蕴含精湛的水利原理,充满人民的智 慧,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典范之作。部分,共同对水进行处理。3 .泄洪:鱼嘴将江水分流成内江和外江。宝瓶口和飞沙堰起到二次分洪的作用。4 .排沙:内江成凹面、外江成凸面,表层水流流向内江, 底层流沙量大的水流流向外江;在内江冲击弯道形成旋流冲力,将多余的泥沙 飞沙堰排出。三、总结都江堰蕴含精湛的水利原理,充满人民的智 慧,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典范之作。主要从都江堰的建造历史和治水原理两大部 分,通过历史事件的还原和泄洪、排沙的原理图生动 形象地呈现知识点。互动设计:通过提问等形式,引出学生的思考和关注。技术运用:利用芦笋软件进行视频的录制,再进行希沃白 板进行播放。自评等级 口优秀口合格不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