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250324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0到52页“熟悉厘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受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展测量,进展空间观念。 4、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力量,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看过

2、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你最喜爱动画片里的哪只羊? (出示课件):喜羊羊听说同学们都很喜爱她,可快乐了,她想和我们一起学习呢。瞧,她在看着我们哪,喜羊羊很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样的,举起来给他看看好吗?喜羊羊还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长。你们能用自己的工具量一量告知她吗? (学生操作:选用橡皮、小刀、硬币等量出“数学书”的长度) 师:谁情愿大声告知喜羊羊数学书有多长?喜羊羊有点惊奇了,同样的“数学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由于我们选用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不一样。 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假如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学生尺) 二、熟悉厘米 1.熟

3、悉尺子 师:下面咱们就来熟悉尺子。现在请把你们的尺子举起来给教师看看。虽然每个同学的尺子长得不一样,但是教师知道每个人的尺子上都有一样的地方,信任吗?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教师知道什么。看哪个小组猜得准。 同学们猜得真准。教师这儿也有一把直尺(课件出示),你们觉得教师这把尺子缺少什么?依据学生答复课件出示竖线、数字。 闪动刻度线: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这些有长有短的竖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板书)闪动数字:你们发觉这些数字都喜爱什么样的刻度线在一起呀?哦,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拟长的刻度线,你能把这些数字从小到大读一遍吗?这里最小的数是几?(0),你知道0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0表示起点,我们

4、就把和0对齐的这条刻度叫做刻度0。把这条刻度叫做刻度1,后面的呢?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后面还有吗? 小朋友们已经发觉了尺子的第一个神秘,那就是每把尺子上都有刻度线和数字。快乐吗?有的小朋友的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小朋友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这个字母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熟悉厘米。 2、熟悉1厘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个刻度0很重要,(闪)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头。假如一只小蚂蚁从0刻度动身,爬到刻度1的地方停下来,我们就说小蚂蚁爬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5、板书:1厘米。 是不是尺子上只有从0到1才表示1厘米呢?我们发觉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对呀!我们又发觉尺子的其次个神秘了!由于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的时候才有了统一的标准。看来,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探究神秘的高手啊!想不想连续探究下去呢? 刚刚我们是看屏幕学习的,其实屏幕上看1厘米的长度是不准的,由于它是放大了的。现在拿出自己的直尺,在你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大家先用眼睛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再来看一看教师是怎么比画1厘米的。就是两个指尖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你们也能学着教师的样子比画出1厘米吗?举起来给教师看看,真不错!用一只眼睛瞄一

6、瞄,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的确 很短。把手放下。现在你能不用尺子,用手很快比画出1厘米有多长吗?你们比画得特别棒! 现在,教师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留意听清晰,这个*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食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3.熟悉几厘米 小朋友们真有数学的眼光,能找到这么多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假如教师让你在尺子上找到3厘米你也能找到吗?你怎么数得那么快的?数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吗? 4、量线段 (1)刚刚小朋友们已经会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会不会量长度吗?拿出教师发给你们的小数学本,用手比画看看它的短边,有几厘

7、米长?再量量看 (2)这个短边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来量一量。 (3)得出是几厘米?6厘米,你量得真准!你能到前面来量给大家看看吗?生演示。 (4)课件演示量法。我们在量长度的时候,要把物体的一端和刻度0对齐,再看另一端指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你们都是这样量的吗?你们都很棒! (5)动画片里的懒羊羊也用尺子量了长度,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量的:出示两种错误的量法。(没对准0刻度;尺子放斜了。) 把你们量长度的秘诀告知懒羊羊吧,他下次就不会量错啦!你们现在是他的教师啦! 5、画线段 小朋友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

8、?学生演示。 课件显示画线段的方法:从刻度0开头,画到刻度4的地方。 喜羊羊也想画一条线段,可是他的尺子坏了,他还能画出长4厘米的线段吗?(0刻度还在) 他的尺子另一端也坏了,这可怎么画呢,喜羊羊(从刻度2开头,画到刻度6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头,画到刻度9的地方)你们的方法真多呀! 用你喜爱的方法在作业纸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看谁画得又快又准!同桌量一量,看看你画得是不是精确。 课件出示:教师也画了两条线段,这一条你看是5厘米吗?哦,比5厘米多一些,再看这条线段,是5厘米吗?比5厘米少一些,虽然都不是5厘米,但是都很接近5厘米,我们可以把这两条线段的长度说成大约5厘米。 拿起数学书,找到

9、封面上比拟短的那条边,用手摸一摸,估量这条短边大约有长?再量一量,看你估量得是否精确。 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不但会量线段的长度,还会画线段,估量力量也很强,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综合练习 小朋友们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视力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嬉戏。名字叫“谁的视力好”,既然是考视力,那就不能用尺子量了,想玩的小朋友把尺子收起来。 第一个物体,-橡皮。你们估量对了吗? 其次个物体固体胶。方法同上。 第三个物体铅笔。方法同上。 用尺子验证学生估量的对错。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喜羊羊和懒羊羊跟你一样也学会了好多东西,他们回家后,用一把长尺子量了量围巾的长度,大家看看是多长呢?哦

10、,刚好是100厘米。真长啊,10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这个学问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课外作业: 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爱的物体的长度。 熟悉厘米的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简说 “熟悉厘米”是学生熟悉长度单位的开头,也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根底。本课以儿童感兴趣的测量数学书的宽度开头,动态地呈现了在测量活动中问题的产生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索,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尺,懂得比拟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观看、估量、读数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二、教学目标 1.结

11、合生活实际,经受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通过想象、估测等活动,进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事实。 三、教学流程 一、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1.情境引入:想给数学书包个封面,但不知道书本的宽度,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体量一量数学书的宽度吗? 2.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一本书的宽,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啊? 3.小结:测量的标准不一样,测出的结果和数据也就不一样,要使测出的结果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就必需选择统一的标准。 二

12、、统一工具,熟悉直尺 1.利用小立方体,熟悉1厘米 2.观看直尺,找共同点 (1)一条一条的线,有长有短这就是“刻度线”(板书) (2)数字,0、1、2这就是“刻度” (3)尺上有cm这是厘米的国际单位。 三、观看操作,形成概念(一)熟悉1厘米 1.明确1厘米概念 (1)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的长度。 ()直尺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都是厘米。 2.找尺上的1厘米 请你在尺上找到这个1厘米。你能跟教师一样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吗?在尺上,你还能找出其它的1厘米吗? 3.表达1厘米,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厘米。 (二)熟悉几厘米 1.选择感兴趣的*说长度 2.估量几厘米四、练习稳固,内化概

13、念四、教学思索(一)感知经受概念的发生 概念引入的关键是建立感性阅历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这种关系是概念学习的起点。因此在厘米的引入教学时,我利用给数学书量宽度进展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什么同样一本书,量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这一冲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借此契机,组织学生观看直尺,熟悉“刻度线”、“刻度”和厘米的国际符号cm,并提醒课题“熟悉厘米”。 (二)突破经受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详细事物的感知、区分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中心环节。因此,在课堂中我盼望能在“静”与“动”的转化中把握厘米的本质,

14、让学生在“详细”与“抽象”的转化中加深厘米的理解,在“数”与“形”的结合中突破厘米表象认知,在“异”与“同”的比照中凸显概念本质。 (三)升华经受概念的应用 在经受了概念的发生和形成后,还要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概念融会贯穿到生活中、问题解决中,这样才能够让这些数学概念不再板着一张张严厉的科学面孔,让我们的课堂上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我设计了3个星级的题目,让学生在学问整合中寻求数学力量的形成,同时三个不同层次的题目,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力求将所学学问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系起来。 熟悉厘米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15、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受的制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预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选出身高不同的两个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看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

16、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出例如1情境*。) 观看这些*,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沟通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指名答复。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

17、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展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一样的标准进展测量。 教师小结:由于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熟悉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熟悉厘米。 1.观看尺子,熟悉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预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拟一下,观看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呢?(学生可能答复: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拟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

18、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熟悉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头。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觉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

19、都是1厘米。)由于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的确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钉的长度。 3、熟悉几厘米。 师:刚刚同学们熟悉了1厘米,那现在教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预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沟通。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

20、长度就是几厘米。提示学生留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假如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拟短的那条边,估量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量得是否精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

21、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需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熟悉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熟悉厘米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沟通引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小木块作单位来量一量学具中纸条的长度。 教师: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量贴在黑板上的这张

22、纸条,让学生来量。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小木块在黑板上放不住,测量起来很不便利。) 教师说明:在测量这两张纸条的过程中,我们采纳了同样小木块,虽然得出了结果,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便利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精确、便利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便利的工具? 生: 师:为了精确、便利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创造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局部。(课件演示) 设计意*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拟便利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熟悉尺子。

23、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认真观看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学问。 (2)全班进展沟通。教师小结结题:刚刚,你们对刻度尺的熟悉还真不少,今日就让这把尺子帮忙我们熟悉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熟悉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沟通,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熟悉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课件演示) 设计意*学生现有的数学阅历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

24、是探究、建构新学问的“支架”,介绍熟悉尺子提高学生的学问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熟悉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预备。 2、熟悉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沟通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沟通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沟通后,课件演

25、示) (3)熟悉几厘米。 师:你还有什么发觉? 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设计意*采纳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通过多种形式,稳固1厘米的表象,帮忙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亮表象。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究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根底。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

26、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 (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设计意*通过学生的探究、沟通、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头测量的优势,并且能依据实际的状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亲身经受学习数学学问的过程。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便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推断题。(课件演示) 设计意*学生在各种实践

27、活动中进一步稳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培育了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学生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需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根底之上。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足吗?假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答复)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拟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熟悉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熟悉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量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纳自主思索、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胜利的把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胜利的欢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

28、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积极回答下列问题,好吗? 设计意*通过学生谈收获,在一次体验学习的欢乐。教师最终的小结,不仅重申了本节课学习重点内容,同时鼓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加,享受胜利的欢乐。 熟悉厘米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概念。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是线段? 二、新授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 现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小结:为了更加精确,我

29、们在一般状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熟悉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熟悉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说明白:量比拟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熟悉厘米 ()观看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知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局部,它上面一个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说明刻度由此开头,从到是厘米,从到也是厘米每个这么长就是厘米。 ()看刻度尺答复: 、“”在哪儿? 、到的长度是几厘米?到是几厘米?到呢?从刻度到这么长是几厘米?从到呢? ()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厘米也许有多长。 ()请每位学生观看一下厘米、厘米各有多

30、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厘米。 三、稳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页“想想做做”第题。 、“想想做做”第题。 先让学生*完成,再组织沟通。 、“想想做做”第题。 先让学生*完成,再组织沟通。 、“想想做做”第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核对。 、“想想做做”第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展全班沟通。 、“想想做做”第题。 做题时,可利用已有的各种表象作为参照来估量,估量的长度与实际长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认学生的估量。 、“想想做做”第题。 让学生画一条厘米长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对方所画的线段的长

31、。 熟悉厘米的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用蜡笔估测铅笔的长的活动,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课桌长,通过沟通使学生体会到测量五题的长度有不同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争论沟通“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从而使学生熟悉到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最终引导学生观看直尺,熟悉厘米,学习用直尺测量以及用厘米为单元进展估量,在练习活动中,让学生估量和测量学习用品的长度。学生对物体的长短有了初步熟悉,但对物体的详细长度是多少并不了解,在生活中关于测量的学问知道的很少,更少参与测量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熟悉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看和操作中,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把握用学生尺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预备:学生每人一把尺子,一块新橡皮,一支新铅笔,教师预备课件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自己选择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质疑:为什么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测量所用的工具不同) 小结:对了,假如要使量的结果一样,我们就需要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你知道这种工具是

33、什么吗?(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尺来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一)熟悉尺 1、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教师投影一把尺子)请大家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介绍。(投影出示:尺子) (1)很多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是按什么挨次排列的? (从小到大)都从几开头?(0)这里的0表示什么呢?(起点) (2)刻度线: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者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拟短的物体。 3、揭题:今日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熟悉厘米。(

34、板书:厘米cm) (二)熟悉厘米 1熟悉1厘米 (1)师:你们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指出:0到1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从1到2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从2到3这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呢? (2)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有多长。 (1)认真观看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再记在脑子里。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学生举例) 师课件展现书上三个例子。 (2)亲身体验: 谈话:刚刚我们都比画了1厘米的长度。那2厘米怎样比画呢? 请学生说一说。(从0刻度开头,到2刻度)学生举给教师看。 师:那5厘米

35、你能找出来吗?(学生自己找) 1名学生演示,并说是怎么表示出来的。(从0开头,到5刻度) (三)用尺子量 1、师:下面有两个小朋友在量铅笔刀和一条线段的长度,你能帮他们看一看吗?(出示书上例2*) 提问:铅笔刀有多长?(7厘米) 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讲清晰从0刻度开头,到7刻度就是7厘米) 师:说得真好,那线段呢?2-3名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出来的。 师:我们在用尺子量长度的时候都是怎样测量的啊? (从0刻度开头,到什么刻度就是几厘米) 这两个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是这样量的(出示想1的两种不正确的方法) 问:你觉得他们量出来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2、动手测量 师:刚刚看了他们的测量,你想自己动手

36、量一量吗? 课件出示蓝和红两条线段。学生自己动手测量。 师提示:*段的上面标上长度。(展现2-3名学生的测量结果) 提问: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示小朋友留意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自己总结了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从0刻度开头,尺子放正。看另一端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3、估量和测量 (1)师:刚刚我们量的物体都正好是几厘米,有的时候我们量的物体不是正好几厘米。就像这样的两条线段。(多媒体出示两条线段) 让学生先看*答复。师指出大约的意思。 (2)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手掌宽和食指长大约多少厘米。 出示课件,学生看*填空。集体沟通核对。 (3)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食指

37、的长度大约是5厘米,你能估量一下你的中指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吗?(2-3名汇报)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物体(铅笔或橡皮)进展估量,然后再测量出它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每组一种) 学生*完成,同桌相互比拟沟通。再汇报。 三、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那在测量的时候要留意什么?(从0刻度开头)画的时候留意什么呢? 假如我们用今日学的厘米单位去测量教室的长,你觉得便利吗?厘米一般是用来测量比拟短的物体,而测量比拟长的物体我们学习大的单位才行。 作业设计:用直尺测量家中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操作,争论沟通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熟悉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

38、过观看、测量等活动,把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但学生在测量时有两个问题,一是动作太慢,二是操作不标准,还要加强练习。 熟悉厘米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觉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适宜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育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帮忙学生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学具预备: 学具名称、1角硬币、三角形学具、回形针、小刀、小方快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爱听故

39、事吗?今日教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认真听,看能不能帮忙他。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打算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答复:“一拃多一点点。”小南到商店选择了双美丽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仔细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肯定适宜。小南快乐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可是当妈妈翻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惊奇的问:“这鞋子这么小,究竟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

40、。”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观看操作,探究新知 谈话:同学们,今日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教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忙教师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_小精灵儿童网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 留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学具名称测量结果(数学书的

41、宽)个得出结论 1角硬币7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展测量,量的结果不同。 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应当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展测量。 三角形学具4 回形针5 小刀3 小方块15 4、小组争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展测量的学生,展现他们的测量结果。 如:每组中都选用“回形针”量的同学,他们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6、启发学生思索:在量数学课本的宽时,想要得出一样的结果应当怎样办?得出结论2 其次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二)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爱的方法量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封面*片(课

42、前预备)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察。 2、全班汇报沟通,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依据汇报结果提出问题。 生: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为5个“回形针”长,而铅笔盒封面*片也是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争论。 得出结论: 由于选用不同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测量时,应当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设计意*: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忙学生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表达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稳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看*,并说明*意:有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这5个,让学生看*直观推断出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学生*完成,在沟通。 【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