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145541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含答案)顺义区2023 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总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本试卷共7页,五大部分,22 小题。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班级和教育ID号。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题。 材料一 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数字化战略布局,抢占未来农业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敏锐抓

2、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设数字农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 略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数字农业是指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它强调新兴互联网 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它代表了现代农业产业 的新现象、新模式。对于数字农业而言,其本质内容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技术,以 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过程的全面调控,使得数字技术能够在农业生产、经营各个

3、环节、程序中充分应用,并有效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与信息化技术之间的深度、紧密融合,促 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引导传统农业产业逐步迈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环境基础。 数字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有 效策略,它是数字经济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深入实践,可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有 效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突出特征就是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 络化、服务便捷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农业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应 用场景,其中智慧农田成为重要

4、应用领域。通过智慧农田建设,对水、土壤、光热、微生物 等农业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促进科学保护与利用,提高农业数字化生产效率。此外,精准 农业、无人农机装备、机器学习、原位连续监测、智慧农业生产决策、基因工程等都将是未 来智慧农田的运用领域。(取材于党立斌、李青芮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数字农业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是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农业数字化是数 字农业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就必然要以数字化农业生产模式全 面替代传统的手工劳作。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全面改 变农业生产场景。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识别与分类、遥感估产

5、、农业灾害遥感监测等领域,遥感大数据更是农业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但目前遥感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管理、遥感 解译等三个主要环节分别面临着计算量大、存储冗余和访问效率低以及地物类型多、自动解 译难等业务痛点,而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有助于遥感数据 更好地与农业实践相结合,从而释放遥感技术更强大的服务能力和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某科技企业打造的“耕地保护智能监测服务平台”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获取海量数据,基于昇思 MindSpore AI 框架快速训练耕地变化检测算法模型,集成昇腾强大 AI 算力,满足自然

6、资源 和农业管理的准确性、大范围、高频次、业务化等监测需求,为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制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不仅发生在重大项目、重要科研领域,田间地头,也能 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 无人驾驶谷物收割机利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和昇腾 AI 边缘计算平台及人工智能算法, 自动分析和计算作业过程中含杂和破碎率,后期可以根据该参数动态地调节作业速度降低含 杂和破碎率。这种新的作业技术既可以减轻机手作业强度,又可以自动分析作业环境,收割、脱粒、清选、秸秆打碎还田等环节一气呵成,不仅节省了农民的体力、时间和成本,与传统 农机相比,其作业效率也大幅提高,平均日作业量可达 800

7、余亩。 (取材于陈阳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数字农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B.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等环节。 C.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D.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现已取得巨大成功。 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决定了数字农业水平的高低。 B.数字农业的兴起会促进农业发展,有助农民增收。 C.数字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覆盖度是农业转型的重要指标。 D.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将会改变传统农业生产。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于使用无人驾驶谷物收割机,理解推断不正确

8、的一项是 (3 分) A.提高收割庄稼作业效率。 B.不必依仗农民收割经验。 C.可大幅解放农村劳动力。 D.提升了农产品额外价值。 4.根据材料一、二,下列对“智慧农田”的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运用领域不局限于作物种植。 B.能解决遥感技术的业务痛点。 C.需要借助科技企业助力。 D.可以提升农田管理水平。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发展数字农业的意义。 (6 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 18 分)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

9、,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 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

10、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 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

11、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夫子亟称之 亟:极力地 B.要在于不可易也 易:容易 C.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恃:依仗 D.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卒:始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每不为夫子之所悦_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 B.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 乱天下者 C.于其师之道_ 然后知李斯之

12、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 D.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 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人有所不能尽也 圣人也有不能完全做到的 B.岂必其言之云尔哉 难道一定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 C.独能奋而不顾 只有他奋发有为不顾阻碍 D.以自是其愚 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认为孔子言必先王,心忧天下,言论文章道理平易并不深奥。 B.苏轼认为后人即使做不到孔子所说内容,也可以成为少犯错的人。 C.李斯所作所为都是依照老师荀子言论做的,苏轼认为不值得奇怪。 D.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对比效果明显,增强了文章的说

13、服力度。 10.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对荀子的评价。(6 分) 11.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 10分)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为政)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泰伯)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阳货)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 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1】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2】 以为知者,恶不孙【3】 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阳货) 注释:【1】窒,固执。【2】徼,抄袭。【3

14、】孙,同“逊”。 (1)解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2) 结合上述语段,概括孔子、子贡对“勇”的认识。(4 分) (3)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回目是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晴雯病补雀金裘之“勇”的理解。(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贺新郎【1】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2】,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3】。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

15、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 岂识浊醪【4】妙理?回首叫、云 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作者创作此词时已被闲置多年。【2】停云,停云堂。词中的停云诗,指陶潜作停云 诗,其诗序:“停云,思亲友也。”【3】本句借用论语 述而中“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一句,原句表达孔子恢复周礼的愿望终究落空的失望之情。【4】浊醪,浊酒。 12.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有对园亭题咏的惯例,见到停云堂周围风景优美,故作此词。 B.“问何物”两句,作者自问自答,

16、因青山多姿将它赋予审美意识。 C.作者认为陶渊明创作停云时所饮浊酒,与作者所饮风味相同。 D.结句“知我者”回扣强调开篇作者“交游零落,只今馀几”之感。 13.下列对作品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发空垂三千丈”借用李白“白发三千丈”诗句,表达作者情绪。 B.“空垂”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都是“白白地”意思。 C.“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意在暗示南宋边塞危机四起。 D.“二三子”化用了论语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凸显作者才情。 14.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归纳本词蕴含的作者情感。(6 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 (1)杜甫登岳阳楼第二联“

17、, ”,将洞庭湖水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描绘出来。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 ,表里俱澄澈”三句,描绘了明月光辉四射,银河、明月一同映入洞庭湖水之中的场景。 (2)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介绍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即“面对面社群”。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 ”两句说他日常接触的总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 用脚步声来辨别来者是谁。 (3) 有人将自己的书屋命名为“锲斋”,其出处为荀子劝学 “ , ”。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 题。 根的生长 大地之上,凡草木植物皆有根,有根方活,根壮方茂,根深方硕。 植物莫不向上生长,朝着天空和太阳的方向伸展,并且各呈其姿,以绿

18、色为主色调,开出的花朵绚丽多彩,构成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景致。而植物的根恰恰相反,它隐藏在地表下,努力向下生长,将肢体向黑暗处延伸。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倘若不小心弄反了,根部朝上,放心好了,它会拐个弯儿依旧向下扎去。向下生长,就是根的方向。 根隐于地下,平时看不到,招致忽略、遗忘也是常情。然而根是草木的一部分,有时会以“出土”的方式袒露真容,显示它的存在,并和日常生活发生种种紧密关联。看不见的根和看见的根,其实它都在那里。我最初对根的认识源自去地里拔草,拔草的难易取决于草根深浅。有些草如狗尾巴草、马齿苋等,根短且浅,一薅即出。有些草如牛筋草、蒺藜等,茎叶紧紧贴伏地面,根长且深,抓地极牢,费大劲儿拔

19、,忽地一下带出一块泥土,地上凹一个小坑。故而用镰刀割草比手拔省劲儿,但欲“斩草除根”就难了,留着根就是留着草的命,故大地之上总是芳草萋萋。毫不起眼儿的草根,其坚韧顽强真叫人不敢小觑。 不只是草,田里的庄稼如麦子、高粱、玉米,以及菜畦里的茄子、西红柿等,根都很坚挺。尤其是棉花柴最难拔,秋后的土地少雨干燥,棉花柴的根深扎于地下,与板结的土地紧密地抱成一团,要将其连根拔出,一条壮汉都极难做到,因此拔棉花柴有一个专门的工具叫夹子,夹住根部利用杠杆原理将其撬出。麦子、高粱、玉米等收割之后,地里留下的根叫茬子,这些茬子看似是田野里的废弃物,其实是比秸秆更禁烧的柴火。在缺煤少炭的年代,这些庄稼的根充当了燃料

20、。 小时候最喜欢的植物是洋姜,既可食又可观赏。它的学名叫菊芋,种在院子角落,一人来高,绿蓬蓬一片,黄色小花与菊花相似,给小院平添了一份妩媚。洋姜的根属于宿根,生命力强韧,枝枯叶萎后,根还活着,而且地下活动能力超强,四处乱串。因此,种洋姜最省事,一次种植后就不用管了,每年这块地都会自动噌噌蹿出洋姜苗,只待秋后收获就是了。菊花、芍药等植物的根都是宿根。古人常以“宿根”喻前世的根基。所谓天资聪慧,大抵也是说有宿根吧。 对于树木而言,见到树根的机会甚少,除了植树时可看到树苗的毛毛根,再就是刨树的时候了。早年间奶奶去世的时候,家里没钱买棺材,就把场院里的一棵榆树锯掉了,榆木木质坚硬,也算是上好的板材。这

21、棵榆树高大粗壮,锯掉后留下了一个硕大的树根,由于碍事,过了一段时间就刨了。刨树根比锯树干费事得多,沿着根部往下挖,竟然挖了偌大的一个坑,树根在地下盘根错节,有粗有细,纠缠纷杂,织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网络,而且你都无法知道根的终端在哪里,到底有多长。伐掉一棵树容易,倘若想彻底“根除”它的根,不啻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刨出来的榆树根,人称“榆木疙瘩”,坚实顽韧无比,被人扣了一顶“顽固愚笨”的帽子。在地表很少能看到树根,那年在澳大利亚的热带雨林却令我大开眼界,我 在那里一睹从未见过的奇异景象:许多树根隆出地面,仿佛条条大蟒弓着脊背,又像苍老的手臂青筋暴露;而寄生植物、藤本植物所生的气根在空中悬吊,向下

22、寻找土地,扎入地下,密密麻麻,让人难以分清根和茎。因为温度恒高,雨量充沛,根系太强大了,才有了热带雨林的莽莽苍苍,密不通风。 根是草木植物的生命之源,无本之木必死无疑,此谓之根本。明人叶子奇草木子云:“枝叶之枯,必在根本。”鲁迅野草谓:“根本不深,花叶不美。”“本”字是指事字,木下那一横,指土地,穿越土地之下即谓本,也就是根。俗话说“树大根深”,树大者根必深,反之根深树必大。据说,一棵大树的根在地下蔓延的宽度是树冠的几倍。道理很简单,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根系越发达,植物得到的养料越充足,就越壮硕。根还负责支撑,向下扎得越深,地面上的植物就越牢固。道德经中说:“是谓深根固柢,

23、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也认为根使树木获得生命,而蔓延繁密的根系使树木得以维持生命。成语“根深蒂固”即由此而来。二位大哲借树根喻道,阐明俭啬修身是治国的根本,如此才能长久永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对竹子的咏叹,更是对根的赞美。在山崖上我们也时常看到有孤松长在岩石间,几无泥土,稍有缝隙根便深扎其间,生命的顽韧令人惊叹。通常,我们欣赏一棵树,吟咏一朵花,是其所呈现出的绰约风姿和馥郁芬芳,令人赏心悦目。而它的根由于隐身地下而常被无视,而且即使现出真身也是土头土脑、色彩暗淡、形貌丑陋,端的是见不得天日。然而,根就像一位母亲,无意荣宠,不惧黑暗,

24、一门心思向下生长,朝深处远处拓展,默默地输送、供养,换取植物向上部分的更高、更壮、更牢。向下与向上看似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却是那样浑然一体、和谐统一。根有多重要看看这些词汇就知道:根本、根据、根基假如一棵树一味向上发展,不屑向下扎根,也可能风光一时,最终的结局一定是被风吹倒或枯萎死掉。 向下生长,终是为了向上的枝繁叶茂。 (取材于刘江滨同名散文) 16.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时会以“出土”的方式袒露真容_袒露:显现 B.故大地之.上总是芳草萋萋_ 萋萋:荒芜 C.其坚韧顽强真叫人不敢小觑_ 小觑:轻视 D.是其所呈现出的绰约风姿和馥郁芬芳 馥郁:香气浓郁

25、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于棉花柴的根深扎于地下,特别难拔,因此作者厌恶棉花柴。 B.作者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热带雨林树根的奇异景象。 C.作者在二、八两段中将花与根做对比,但其写作意图并不相同。 D.本文灵活运用口语、书面语,具备通俗明了和典雅大方的特色。 18.第三段中作者说根会与“日常生活发生种种紧密关联”,请结合全文,简述“紧密关联” 的体现。(6分) 19.本文题目是“根的生长”,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呈现根“生长”的内容。(6分) 五、本大题共3 小题,共 66 分。 20.语言基础运用 (6分) 今年2月1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

26、息化局正式发布了2022 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据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北京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48家,占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总量的29%。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 4万人,占全国的60%。我国已有24 家企业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其中 10 家企业总部在北京。北京核心区域的产业集聚能力较强,已经形成了全栈式的人工智能产业链。白皮书表示,今年北京将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协同攻关,持续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中的“了”字可以删除。 B.句中“截至

27、”应为“截止”。 C.句对调位置,不影响原意。 D.句中的“等”字不可删除。 (2) 不改变句意,请用“得益于”改写句,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1.微写作 (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 近日,一些印着“清华妈妈语录”的墙贴、挂画走红网络。如“妈妈为什么逼你学习?是为了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等。这些语录传递的观念大多与“钱”有关。对此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150 字左右。 (2)临近高考,班级将举行“复习有法”主题班会,请你为大家介绍整理语文学科笔记的经验。要求:语言简练,条理清晰。150 字左右

28、。 (3)请以“学习的滋味”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 150 字左右。 22.作文 (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青年是祖国的前途、 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新时代的社会平台需要充满澎湃活力的青春力量勇挑大梁,新青年们应当敢于肩负使命。 请以“挑大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在成长路上,我们离不开榜样的引领、他人的鼓励。有时甚至一本书、一种动物都可能给予我们相应启示,成为我们成长途中的导师。 请以“我的成长

29、导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顺义区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23.4) 1.D_ 2.A_ 3.D_ 4.B 5.【参考】 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2分) 农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1分)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1分) 国家: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体现;(1 分) 可以为粮食安全提供精确服务,确保国家安全。 (1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6.B_ 7.D_ 8.C_ 9.C 10.示例:荀子在儒学层面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 (1 分) 是值得肯定的。 (1 分

30、) 但其喜欢“放言高论” (1 分) ,苏轼不认同荀子追求标新立异的举止。 (1 分) 同时作者认为荀子为人刚愎自用且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 (1分) ,并不认可他否定先 贤的做法。 (1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1. (1) 参考:不是自己应当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他,这是谄媚。 (3 分) (2) 孔子赞同见义勇为。 (1 分) 认为“勇”应与“义”结合在一起,需要用“义”来节 制。 (1 分) 孔子认为一味好勇,而厌恶贫穷,容易犯上作乱。(1 分) 孔子、子贡认为“勇” 也要用“礼”来节制。 (1 分) (3)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2.C 13.C 14.【示例】:作者使用述而的典故

31、,表明作者与孔子处境相似,暗示自己的政治主张 不能实现,抒发自己无奈的慨叹。 (2分) 作品中几处词句表达作者知己不多,同道者少,抒发自己的孤单落寞之情。 (1 分) 作 者借用“停云”典故,表达渴求陶渊明式的知己之情。 (1 分) “江左”两句则表达作者对当下统治者的不满。 (1 分) 。因愤懑,只能移情山水的无 奈之情。 (1 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15. (1)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2)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句一分,该句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16.B_ 17.A 18.【参考】:因拔草对根产生了初步认识,认识到根的坚韧。(1分) 在

32、缺煤少炭的年代,可以充当燃料。(1分) 由洋姜、榆树等植物的根,深化了作者对“宿根”和“榆木疙瘩”的认识。(2 分) 由前人借根喻道、诗词文对根阐发,加深了作者对根重要性的认识。 (2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19.【参考】:根生长的方向,永远向下。 (1 分) 根生长的形态,大多隐于地下,土头土脑,形貌丑陋,色彩暗淡。 (1分) 根生长的品质,坚韧顽强,默默奉献,无意荣宠。 (2 分) 根生长的意义,输送养料,支撑地表部分,达到枝繁叶茂。 (2 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20. (1) B (2) 示例:全栈式的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形成得益于北京核心区域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 或:得益于较强的产业集聚

33、能力,北京核心区域已形成全栈式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21.略 22.略 【参考译文】 我曾读孔子世家,看孔子的言论文章,没有不循规蹈矩的, (他) 不敢放肆高论, 而且说话一定要谈到先王,我这才知道孔子作为圣人对天下的忧虑之深啊。 (他说的一些道 理,) 好像茫茫无边,但其实并不遥远;好像浩瀚浑厚,没有边际,但其实并不深奥。他说 的那些事情,普通人都知道;而他所做的事情,圣人也有不能完全做到的。唉!能做到这样 就足够了。假使后世有能完全理解我所说的话的人,即使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如果 不能做到,也会成为一个少犯错误的人啊。 勇敢的子路,巧辩的子贡,智谋的冉有,这三个人,都是天下人认为难能可

34、贵的人。但 是这三个人,却经常不被孔子喜欢。颜渊沉默寡言,看不出他的才能,好像没有与众不同的 地方,但是孔子极力地称赞他。向圣人学习,难道一定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 也要观察 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孔子认为后世必定会有人不能执行他的学说,也必定会有人曲解他 的学说而做不义的事。所以他的话通俗易懂,直来直去,而不敢做一些不同寻常而又值得炫 耀的高论,主要是为了让后人不好随便篡改。 过去我常感到奇怪,李斯师从荀卿,后来他又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完全改变了古代 先圣先王的法度,对他的老师的理论主张,无异于当强盗、仇敌来看待。如今再来看荀卿的 著作,然后就会明白李斯要到秦国做官,都是因为老师荀卿,这就

35、不足为怪了。 荀卿这个人,喜欢标新立异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他的话,愚蠢的人听了 为之震惊,品行不好的人听了为之欣喜。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卿 认为:“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如此众多;天下的仁人义士,也如 此众多。只有荀卿说:“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 舜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种伪装。 ”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 赞扬自己太过分。那位弟子李斯,在这方面又特别严重。 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 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

36、、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 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那个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 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度,这种 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就更认准了自己 那种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 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如此惨烈的灾难。 如果做父亲的杀人报仇,他的儿子必定会行凶打劫。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 而李斯却利用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孔、 孟的言论,没有标新立异,但天下始终没有人赶得上他们。如果天下真没有人赶得上他们, 那么哪里用得着追求标新立异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