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100668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8.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pdf(7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分别

2、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自然区域:如V 经 济 区 域;如行 政 区 域:如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长江三角洲热带工业区经济特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

3、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一一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一一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 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活 动 1:(课文第3页活动第1 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

4、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大屏幕显示)X X省(自治区)X X县(自治县、市)X X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X X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大屏幕显示)X X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X X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X X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大屏幕显示)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举例:(大屏幕显示)北 温 带 我 国 的 温 度 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 原 气 候 区活 动 2:(

5、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

6、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 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活动题目参考答案:1 .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 0 0 n u n 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2 .界线B大致与1 月 0 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大致与8

7、 0 0 m m 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秦岭一淮河。3 .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知识要点与检测、一 个 邂 里 区 域 _ _ _ _ _ 兼有多重身份。根据_

8、_ _ _ 划分f 堀 里 区 域 E 卬八 反馈练习1.填空(1)北 方 地 区 与 南 方 地 区 的 分 界 线 大 致 与 (山脉)、(河流)一致。(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 m m 等降水量线一致。(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2.判断(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X)(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X)(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X)(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J)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西

9、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北京 西北地区上海 青藏地区4.填 图(图见课本)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 板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划分3 H1aL一 个 地 理 区 域 可 以 兼 有 多 重“身 份”地 理 区 域 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不同的需要一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年级:姓名 班级 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说明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重难点】重点 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自主学习】【北方地区

10、的自然特征】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 以南、内 蒙 古 高 原 以 南,以东,东临 海、南临 海。2.地形:。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西部以 和 为主,东 部 有 交 错 分 布 的、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一和 O3.气候:纬度较低,一月气温在 以上,降水量在 以上,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o4.土壤:人们常把南方地区称为“5.植被类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北方地区的农业】6.南 方 地 区 的 耕 地 类 型 为。主 要 种 植、也种植等。盛产、.带、亚热带水果。以及、香蕉、菠萝等热【课堂检测】7.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在书中做标注)1.南方地区东临

11、()A:渤海B:东海C:黄海D:琼州海峡2.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3.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A:平原面积大 B:水热条件优越)C:降水偏少D :耕地集中连片4.下列属于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5.下列不属于南方地区主要作物的是()A甘蔗 B茶叶 C苹果 D水稻6 .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温暧,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影响7.读图完成。我国南方地区略图(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脉:A,它是江西省与 的分界山脉;C;D;地形区:,有”之称;,有 之称;,其特

12、点是 o(2)河流是;濒临海洋G,H;岛屿o(3)本区气候,耕地多为,粮食作物以 为主,经济作物有、(例举三种即可)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二次审核人:环节活动内容我的教案集备反思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学习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学习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难点(-)创 设 情境,明确任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3、。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课(-)自 主 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读图析图1.读图6-2-1 东北三省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堂图6-2-1东北三省的地形(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2.读图6-2-2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习(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 以 看 出 东 北 三 三 省 气 温 的 分 布 规 律 是,原因是。

14、图中一4匕 等 温 线 中 部 向 南 弯 曲 的 原 因 是。(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 的 降 水 分 布 规 律 是,原因是。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 毫米,为什么降水多?。(3)气 候 特 征:东 北 三 省 气 候。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 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1,夏季。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一季,冬季降雪较多。(三)展示交流,自 主 构建(1)疑点、难点、分歧点探 究 思考读图6-2-3 “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图6-2-3东北三省始期、终期和雪期的分布(1)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

15、化规律(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知识归纳总结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 .说出东北三省名称的含义(1)“白山黑水”(2)“林海雪原”(3)“北大仓”2.东北林区3.范围4 .地形(1)地 形(2)地形区(3)山脉(4)界河(5)地形特征5 .气候(1)气候类型(2)气候特征(3)影响(四)巩固训练,拓 展 提高探究一、单项选择题

16、二、综合题【拓展创新】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本课 的 图6-2-1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地理素养的培养。第 七 章 第 二 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年级:姓名 班级 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2.了解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文化。【重难点】重点1.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2.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难点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主学习】【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2.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 省北部地区。3.位置:位于 的下

17、游地区,濒临 和 o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 为主。地势,河网 ,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S成都平原被称为a”4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 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 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5 .气候:属于 气候,气候特征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6 .目前,长江三角 洲 地 区 是 我 国 城 市 分 布 最、经济发展水平 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7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 作用。【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8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

18、著名的旅游景点。(在书中做标注)5.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9.了解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传统的文化。(在书中做标注)【课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江苏省 B:上海市 C:安徽省省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D:浙江A:水稻 B:棉花 C:淡水鱼甜菜D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城市的是()A:北京 B:上海 C:杭州4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D :深圳A.苏州园林 B.明十三陵 C.秦始皇兵马俑宫D.布达拉A能源丰富 B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 C劳动力充足 D科技力量雄厚6.读“长江三角洲”图完成。(

19、2)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范围:主要包括B、A南部和C北部地区;(2)河流、海域:D,有和 之称;E,F;岛屿:G,面积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为我国第三大岛。(3)这里以(地形)为主,是我国重要的 产区;这里湖泊众多,图中湖泊H,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4)本区是全国最重要的 工业基地。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要求1.明确秦岭一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4.

20、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结构分析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2.本节教材对应 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

21、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2 课时。【引入新课】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

22、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2 .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 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 0 的“东北林海雪原”、图 5.H 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3 .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23、。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 表格。4 .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5 .由气候的特点引导到对

24、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首先分析“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然后继续分析区域内部植被的区别,又突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差异明显的特征。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6.总结归纳,继续完成活动2的讨论,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所以,活 动 1 的表格中可以多设计凡行让学生填写。【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 .阅读比较图5.1 2 和图5.1 3 可以

25、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体现出来。这实际上是八年级上册有关我国农业部分的知识的再现,学生通过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再通过两张素描图的比较体现出来。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3.组织学生探究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的原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二 孰-八、一年二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其他不同因,完 成 活 动1:上要形成原因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气候主要农作物气候作物熟制气候传统运输方式地形传统民居气候其他不同4.通过区域比较

26、研究归纳区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别通过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说明两个区域的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归纳每个区域的特征,对于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完成活动1之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的教育.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重点

27、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一、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读图】P5的 5.5 图、5.7 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

28、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 0 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学生读图:5.1 4,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 漠 草 原、荒漠。西北地区降

29、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小结】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通过“干旱”这一主导因素,逐层分析区内其他因素、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布置作业完成P 1 4的活动题板书设计第 三 节 西 北 地 区 和 青 藏 地 区一、干 旱 的 西 北 地 区1.地形2.气候3.自然特征第 四 节 青 藏 地 区第 一 课 时教 学 目 标

30、1.能 制 作 青 藏 地 区 简 易 地 形 模 型,并 说 出 该 地 区 的 位 置 和 范围。2.能 通 过 模 型 制 作 及 计 算 分 析 出 该 地 区 地 高 天 寒 的 自 然 特 征。3.能 根 据 自 然 特 征,结 合 地 图 和 模 型 说 出 该 地 区 河 湖、人 口、种 植 业、畜 牧 业 的 分 布 特 征。教 学 重 点高 寒 环 境 中 形 成 许 多 奇 特 的 自 然 景 观。教 学 难 点分 析 高 寒 环 境 对 气 候、水 文、人 口、农 业 和 牧 业 的 影 响。教 学 方 法发 现 法。教学媒体中国地形图、青藏地区地形图(学生每组一幅),

31、实 验 托 盘(学生每组两个)、已经调匀的812腻 子 粉(学生每组一盆),空白小旗(学生每组若干)、景观图片、投影片、录像资料。板书设计第四节青藏地区冰川河湖交通运输巨大变化河谷农业地广人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两幅景观图一一长江中下游景观及青藏高原景观。展 示“中国地形图”,在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青藏高原贴A、B两个纸片。【设问】这两幅景观图哪个是A地景观?哪个是B 地景观?【设问】B地是在什么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讲授新课】【板书】第四节青藏地区【设问】为什么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景观相差如此之大?(海拔差异大)【设问】请你们读“中国地形图”估计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平

32、均海拔。学生讨论、回答。【启发】请各组同学按照每厘米代表1 0 0 米的垂直比例尺在两个托盘里用8 2 1 腻子粉分别堆放两个土堆代表这两个地形区。学生动手感知两地高度差。【设问】你们感觉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设问】海拔每升高1 0 0 米气温下降0.6,请大家计算两地的气温差。学生计算并回答。【设问】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板书】在“中国地形图”上 把 C、D两个纸片分别贴在经度相同的塔里木盆地和乞拉朋齐。展示塔里木盆地和乞拉朋齐两地典型景观之图片。【设问】这两幅景观图哪个是C地景观?哪 个 是D地景观?【设问】为什么经度相同的两地景观会如此不同?(青藏高

33、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设问】青藏大部分地区的降水状况会如何?(旱)【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青藏高原的位置: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那么青藏地区的范围如何呢?【启发】请你们把刚才堆的青藏地区的模型再加工一下,即根据地形图在模型上制作出耸立在青藏地区周围的主要山脉,并把写有山脉名称的小旗插在对应的山脉上。学生动手操作。【板图】青藏地区主要山脉。【启发】请读第7 8页 图1 1.4 7,识别青藏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请把写上省级行政区名称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应位置上。【投影】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3020252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440551【设问】该表格说明青藏地

34、区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地广人稀,高寒)【设问】这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同胞有哪些生活习惯与高寒的环境相适应?(简介藏族服装与日较差大的关系及藏族舞蹈动作幅度小与高原缺氧的关系)【设问】请你们读手中青藏地区地形图,据图分析这占全国1%的人口会选择居住在哪里?为什么?请各组同学讨论之后在模型上你们选择的地方插上小旗。学生分组讨论、画图,各组间交流、讨论。【小结】青藏地区的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涅水谷地。【指导】请你们在模型上开挖出雅鲁藏布江、黄河及涅水的河道。【板书】地广人稀【过渡】请你 们 读 书 第7 8页 图1 1.4 7,看看青藏地区

35、还有哪些重要的河、湖,请你们在模型上开挖出来。【板图】重要河、湖【设问】青藏地区的河湖有什么特点?(世界河源,多咸水湖)【设问】为什么青藏地区能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冰川纵横,固体水库)【设问】为什么多咸水湖?【板书】冰雪河湖录像展示青海湖景观。【设问】青藏高原能否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能。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投影】水稻、小麦、青棵、豌豆等作物习性比较表。【设问】青藏高原适于种植哪些作物?(简介青裸)【设问】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你们觉得这些作物应该种植在哪些地方?请你们把画有小麦、青棵、豌豆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应位 置。各组讨论、组间交流

36、。【板书】河谷农业【讲解】这些作物有两个特点:即喜温凉和优质高产。在青藏地区培育出的黄瓜能有小孩胳膊粗。【设问】为什么青藏地区作物单产高?学生讨论。【投影】农作物单产高白 天光合作用强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制造营养物质多长夜晚呼吸作用弱气温 低消耗营养物质少全 年生育期长气温低积累营养物质多【设问】青藏地区农作物的分布也具有垂直分布规律,请你们把下列右侧的三纸签贴在左侧示意图的对应位置上。学生讨论,贴纸签。【过渡】青藏地区适于发展种植业的地方不多,其它的地方适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畜牧业)【设问】青藏地区分布最广的三大畜种有:耗牛、藏绵羊、藏山羊。请同学们看课本第79页 图11.48和 图

37、11.49耗牛和藏绵羊的图片。这些畜种有哪些特点与高寒环境相适应?请学生读第79页“读一读”,(-)耗牛。【板书】高寒牧业【课堂小结】指板书小结本区奇特的自然景观,并简述高寒环境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牧业的影响。【课堂练习】(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该区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能分析出该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交通运输)及发展方向。3.能根据地图在自制模型上标出该区主要公路、铁路、城市和柴达木盆地。4.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开发青藏,维护统一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分析该地区发展经济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启

38、发式。教学媒体上节课自制模型(每组一个)、空白小旗(每组若干)、中国地形 图(每组一张)、投影片。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什么?【导入新课】对于人类来说青藏高原的环境是十分恶劣的。我们是否应该放弃开发这块土地?如果不放弃,我们应该怎样开发这块土地呢?【设问】青藏地区有哪些资源可供人们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矿产资源、科研旅游资源等)【板书】资源宝库【设问】青藏高原有哪些无污染的洁净能源?【设问】为什么青藏地区气温低、太阳能却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投影】上海与拉萨的纬度、海拔、日照时数比较表格(见教参 第84页)。【设问】为什么青藏

39、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位于板块交界处)【引导】请 读 课 本 第8 0页 图1 1.5 0,找到目前我国最大的蒸气田羊八井,并且把写有 羊八井”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应位置处。【讲解】羊八井已建成地热发电站(见书彩图42)。地热是一种洁净能源、新能源。在勘探羊八井地热田的时候,曾有一口钻井打下去,竟能喷出热气柱高达800多米,热水柱高达50多米。【设问】柴达木盆地为什么叫作“聚宝盆”?(矿藏丰富,煤、石油、铅锌矿、盐都在开采利用。)【引导】读 第78页 图1L 4 7,找到柴达木盆地和盆地里的察尔汗盐湖。制作两个小旗,然后插在模型的相应位置处。【讲解】柴达木蒙语“盐泽”的意思。察尔汗湖的盐是多成分的

40、,有钾、镁、硼、硝等,我国在这里建设了最大的钾肥厂。察尔汗盐湖内光是食用盐就可供世界人口吃2000年。这里的铁路、公路都建在盐盖上,修补公路时用盐水浇灌路面即可;在这里炒菜用不着买盐,住房用盐块砌墙,吹来的风都带有咸味。所以,这里被称 为“盐的世界”(彩 图44)。【提问】为什么青藏地区水能丰富?【提问】为什么说这里是科研、旅游的宝地?【过渡】由于青藏地区有这么丰富的资源,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开发这块宝地。我们开发利用青藏地区时应从哪里入手呢?【设问】一个瓶子里的东西能不能拿出来取决于瓶子的哪个部位 呢?(瓶 颈)【设问】那么,青藏地区发展的瓶颈首先是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交通运输)【板书】交通

41、运输【讲解】介绍青藏过去的交通运输状况。介 绍 溜 索(课 本 第81页 图1 1.5 2,教 参 第96页文字介绍)。(请学生看课本第82页“读一读”。)【设问】首先,我们要修四条公路,请你们观察 中国地形图,各组讨论,你认为这四条公路的起迄点分别应该在哪里?大致路线应如何?请在地形图上用铅笔勾绘出来。学生分组讨论、绘制。【引导】请你们看书第8 1页 图1 1.5 3,在图上描出川藏、青藏、新藏和滇藏四条公路,并对比验证修改你们的设计。请同学们把这四条公路刻在你们自己做的模型上。【讲解】另外,我们还修建了拉萨通往尼泊尔的公路。【引导】高原上第一条铁路是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请你们对照

42、第81页 图11.53,把这条铁路线刻在模型上。【设问】为什么高原上第一条铁路选择修建在这里?(为了加速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讲解】介绍青藏航空事业的发展。介绍解放军和筑路工人为青藏交通建设付出的代价。【设问】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后,根据本区的资源情况,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学生阅读第83页“读一读二)【板书】巨大变化【设问】极少数人认为西藏应该从祖国分离出去,形成独立的国家。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堂小结】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是相互关联的。【投影】青藏高原世界巅,雪山冰川大河源。高原湖泊如棋布,湖边草肥湖水咸。日照强、温差大,高原之上

43、千且寒。农 业 区 在“三谷地”,小麦青棵最盛产。耗 牛 号 称“高原舟”,负重能越云中山。(摘 自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课堂练习】展示北京、上海、兰州、拉萨四地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请学生识别其所属地区(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并扼要说明判断的主要依据。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

44、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略)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 个,省 23个,自治区5 个,特别行政区

45、2 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X X 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学生介绍。(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一一北京 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 “北京市略图”和 图 6.3 “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46、。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1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 .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儿个省区相邻?3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5 .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6 .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儿条?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 题,3、4 组讨论3、4 题等)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板书:一、北京概况位置、面积、人口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 5 0 k 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

47、0 N,1 1 6 Eo北京市面积1.6 8 万 k m:现有人口 1 3 8 2 万 人(2 0 0 0 年)。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L地 形(板书)指 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 环 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儿条东北一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 3 0 3 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北京的东南是华

48、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板书:2.北京的气候(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 9 m m o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 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板书:3.北京的河流讲述:北京市的河

49、流属海 河 水 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一京广、京包一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 1 5

50、0 千米。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提问,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儿方面: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