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038389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第一单元 (课)课题2.回延安教学目标(三维)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重难点1.掌握“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的修辞手法。2.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 需 2 课时,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上课老师填写) 教 学 过 程二次个备(手写)学习目标(课时)1.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2.了解“信天游”的文学知识。一、导入同学们,周末到了,当你踏上你离别多时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

2、么样的感想呢? 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2、 作者简介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3、 背景链接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

3、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回延安。4、 拓展延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其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起兴、比喻。5、 字词积累羊羔 糜子 窑 黍类 柳林铺 盏 喘 搂 白羊肚毛巾 畔 眶6、 整体感知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5个小节的主要内容。(1)要

4、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 (2)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明确:(1)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喜悦(2)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感激、怀念(3)话延安描绘热闹场景真挚、兴奋(4)看延安记录崭新面貌欣喜、豪迈(5)祝延安歌颂光辉历史 憧憬美好征程赞美、热爱板书设计回延安 贺敬之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作业设计背诵课文教学反思教案年级八科目

5、语文主备人郑亚萍审核人杨庆丽第一 单元(课)课题2.回延安教学目标(三维)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重难点1.掌握“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的修辞手法。2.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 需 2 课时,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上课老师填写) 教 学 过 程二次个备(手写)学习目标(课时)1.了解“信天游”的相关知识2.感受作者浓郁的故乡亲情。1、 课文精讲朗读第一小节指出这一节是写作者回到延安是的激动心情。在读的过程

6、中点出“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读出情感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1.这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明确: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2. 体会作者在

7、这一节中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明确: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3. 朗读第二小节找出文中的“比兴”句。明确: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亲山亲水有亲人”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一个“亲”字,

8、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第二节通过对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党的培育之恩、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着三方面的描写,写出了作者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4. 朗读第三小节作者通过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特别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描写亲人见面的场景,突出了亲人欢聚一堂时的热烈。5. 朗读第四小节作者运用夸张、排比、拟人的修辞写出延安10年的变化,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6. 朗读第

9、五小节体会作者对延安辉煌历史的歌颂和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2、 深入探究1.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乡感情的线索是什么?明确: 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2.概括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抒发感情的?明确: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在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

10、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3、 课堂小结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及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还有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板书设计回延安 贺敬之回延安抒写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忆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话延安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景 热爱之情看延安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祝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作业设计查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积累一两个优美的信天游歌词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