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pt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888213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pt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 学 短 评 文学短评的写作 高考: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及表现,赏析艺术手法,浅谈构思技巧,并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一、短评写作常见失误1.漫无边际 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脱离了作家创作的目的和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脱离了作品实际,对作品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甚至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进行无限夸大。2.有失客观 不能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不能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方法,不能结合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进行评价,而是根据个人之见,无限拔高或贬低文章的思想和观点。3.述评分离 或者照搬文中词句,罗列堆砌,不做评析;或者脱离文本,单纯评析;或者引述的词句不能恰当地来支撑评析。4.人云亦云

2、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没有表现出针对文本的独立评判,而是盲目引述某些“通用”的评价用语,企图“放之四海而皆准”。二、写作方法与过程:1.读懂作品。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阅读作品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

3、;通过分析研究,把握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准确的判断。2.选准角度。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那么,到底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写作角度的选择问题。要想写好文学短评,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也就是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一定要扬长避短,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文学短评题可能有3道,分别就作

4、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设题,考生任选其中之一来写。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能结合作品来谈、最能作深入的阐述的题目来写。3.安排好结构。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4.采用叙议结合、评析

5、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与论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与论点的关系。我们知道,在议论文中,材料与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则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引出来的。5.表达要准确、简洁,要有一定的文采。写文学短评不仅是

6、对考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的检测,也是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因此,考生要将文学短评当作一篇小作文来写,不仅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有力,而且还要讲究行文构思,适当引用原文精彩的语句,要有一定的文采。三、各种主要文体鉴赏要点:1.散文的鉴赏。散文是一种形式小巧而又知微见著,笔法灵活而又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鉴赏散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辨析类型,明确主旨;(2)找出文眼,抓住线索;(3)领会构思、表现技巧;(4)揣摩词句,品味语言。2.小说的鉴赏。小说是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和完整的情节,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鉴赏小说要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2)把握作品

7、的主题;(3)分析作品主要人物的形象;(4)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技巧。3.古诗的鉴赏。诗歌是一种内容高度概括、感情强烈、语言精练的文学体裁。鉴赏古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2)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品主题;(3)领悟作品意境,体会作者情感;(4)分析品味赋、比、兴,联想、想像、象征,夸张、对比、衬托,用典、讽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等艺术手法的作用。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琵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

8、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四、写作角度与常用术语: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可以从主题切入 作者

9、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献辞中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小王子这本书初看很浅显,确实连小孩子都看得懂。但是,长大后才发现里面包含着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成人世界里的愚昧和荒唐,也试图把仓皇的成年人拉回到淡定的童年,让他们回归纯真,拥有爱与责任。也许,很多人也曾是小王子,只是在后来的成长中,遗失了太多本真的东西,再也无法成为小王子。然而,他们却从未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了自己曾经所认为奇怪的大人了。希望在未来,不论世事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在内心留出一个空间,让“小王子”入住。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

10、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书本的人物切入 活着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非常坎坷和困顿的时光,可谓是命途多舛。福贵少时纨绔,后因赌博败光家产,连累全家老小,致使全家从地主变成了贫苦农民。这样的大起大落,个中滋味,也只有福贵自己知道了,旁人很难体会。福贵生平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真真正正的变成了一个农民,从龙二手里要了五亩地,开始干农活,体会到庄稼人的不容易,也终于知道心疼自己的妻子,关照自己的老娘。当所有人离去,福贵没有抱怨,每天与老牛

11、相伴,犁地,耕田。苦难笼罩着老人,坚韧伴随着老人。都说苦难会造就不屈的灵魂,支撑着福贵的,是“活着”。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

12、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可以从艺术特点切入 白鲸这部作品广泛使用象征手法,主要角色的象征意义复杂,深刻,令人回味无穷。主要角色的象征意义是作品的灵魂,每个角色所象征的意义都散发着光芒,始终贯穿整个作品。主要角色白鲸莫比迪克,亚哈,捕鲸船裴阔德象征了人类在冷漠,残酷,甚至敌视的宇宙中痛苦挣扎,最终毁灭的过程。这种从多重象征的互补中折射出来的深刻性,无疑使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得到了充实和升华。4.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

13、、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可以从写作内容切入 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就是一个爱情神话:女主人公青丘女君白浅与男主人公天族太子夜华辗转三生三世而真情不改,历经苦难折磨才终得相守。一世里,被擎苍封印了记忆化作凡人素素的白浅因误会夜华另有所爱而跳了诛仙台,尸骨无存;一世里,下凡历劫的夜华因白浅的一句许诺

14、空等一生,相思成疾、英年早逝;一世里,太子夜华与青丘白浅总算拜堂成亲、结为夫妻,夜华却为保护白浅生祭了东皇钟,白浅痴心等候夜华复生,数百载时光倏忽而过这种可为之生、可为之死,可为之天地倾覆的爱情神话,绝非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所独有,与此同时的女性向玄幻修仙小说大抵遵循着相似的套路。撑破天地的爱情神话就如同一张华丽而脆弱的皮,包裹着的是价值的虚无与空洞。或者反过来说:恰恰是由于整体性的价值体系的崩解,唐七公子等作者既无法秉持着某种自己坚信的价值标准进行创作,也缺乏对于道德、意义进行质疑、思辨的野心,爱情就成为了她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段段看似惊心动魄、大起大幅的故事实则不过依附着这根纤弱稻草攀援

15、而上。5.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语言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可以从语言特色切入 一部甄嬛传,犹如一部小红楼梦。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浸染的作者吴雪岚,在有了小说的整体框架后,对文字进行精巧安排,并巧妙借用古代典籍、唐诗宋词等加以润色,整部书的语言风格和文风都是在向红楼梦致敬。人物的语言、形貌、性格、饮食、生活起居等,时时处处都引用意蕴丰厚的古典诗词将其烘托表现得

16、温润通透。殿选时,甄嬛向皇帝解释姓名时缓缓吟道的:“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倚梅园中,甄嬛默默许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夙愿,又轻轻喃叹道自己的心境:“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碎玉轩中甄嬛思念皇帝沉吟道:“我有所思在远道,一如不见兮,我心悄悄。”甄嬛自请出宫修行时向皇帝跪拜道别时含泪吟道:“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决!”甄嬛与玄清小别三十多天,俩人诗笺往还,从一张机写到九张机,更是言辞精妙、情意缠绵。不单是主角甄嬛,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文学功底和古典文化底蕴都不容小觑。评论写作评论写作“三步法三步法”细致地阅读作品,

17、形成自己的观点。找准切入口,切入点的选择尽可能小,文学评论忌泛泛而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切入点太大往往会导致谈得不够深入。整洁、分段、逻辑感,是基本要求;漂亮的字体则是锦上添花撰写书评之前,首先要构思一下书评角度撰写书评之前,首先要构思一下书评角度 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选择好角度,切题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要小。写文学短评常规上可以从。写文学短评常规上可以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构思!构思!构思!重要的话说三遍!其实文学

18、评论最重要的就是构思 南宋岳珂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太多。但是明代杨慎却说“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你认同谁的说法?请有理有据地说明原因,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实战演练范例分析 范例1:我更认同岳珂的观点,这首词用典太多。诗词的根本目的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很好地传递情感,那么诗歌本身就也失去了其价值。永遇乐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典故,刘义隆的典故中还包含了霍去病的典故。其中刘裕、刘义隆、拓跋焘的典故相对较为偏僻,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这些繁多的典故让人望而生畏进而却步。文义尚且无法理解,更何况体会作者的情感呢?杨慎说谓用事多者不解词味。然而解

19、词味者就一定能喜爱这首词吗?用典太多削减了诗味。子曰:“过犹不及”。的确,少量的典故能为诗词增添文化历史底蕴,然而大量的用典却会在词中堆砌,有卖弄之嫌,也让人读而无趣,掩盖了整个词作的文采与豪情。这也就是为何辛词会被评价为“掉书袋”的缘故了。范例分析 范例2:我更赞同杨慎的说法。首先典故虽繁多,却能紧扣题目。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四位历史人物都和京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京口想到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自然合理,最后以廉颇自喻收尾,首尾圆合。五个典故之间不可分割,浑然一体。其次,用典可使情感和思想表达地更含蓄。永遇乐用典不是展示作者知识的丰富,而是源于作者表达复杂情感的需要。辛弃疾不是简单地

20、抒发抗金豪情,面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他忧心忡忡。鉴于他是“归正人”的身份,得不到南宋朝廷的真正信任,所以很多事情不便明说,只能通过典故将自己壮志豪情和爱国忧心隐晦地表达出来。最后典故虽多,但全词语言表达却简洁疏朗。如刘裕的典故采用眼前之实和想象之虚结合的手法写出,简洁自然。所以典故虽多,却并不晦涩,言有尽而意无穷,更有玩味之处。综上,我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典故虽然多,但却运用得很精到,体现了辛弃疾高超的艺术技巧。写法总结 1.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作品。2.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并且做到观点鲜明。3.结构要清晰,注意层次间的逻辑性。4.表达方式上做到叙议结合。5.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请注意文学评论与读后感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