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857842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生疏“陈、曼、联、缸”等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理解词意。2.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懂本文表达的故事。3.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贵重品质。【教学重点】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读懂本文表达的故事。【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贵重品质。【教学策略】在字词教学方面,承受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强调、精讲点 拨的策略;在文本阅读方面,承受自读、沟通、争辩、总结阅读方 法的方式。【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1.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粗瓷大碗的相关信息。(1) 出示一

2、个粗瓷大碗图片,指名学生自由说说它的样子以及用途。板书:一个粗瓷大碗(2) 出示课文第 1 自然段中的内容,了解它与寻常使用的碗有何不同。课件出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设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当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由于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学生自由争辩。教师总结。陈设位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外形特征:粗瓷,大使用状况: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当团政治委员时仅仅用过一次板书:赵一曼2. 引导学生阅读赵一曼的介绍,了解人物。1出示赵一曼的相关资料。课件出示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

3、科中山大学。1935 年担当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5 年 11 月在与日寇作战时被俘,1936 年 8 月就义。2023 年 9 月 10 日被评为“100 位为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典范人物”之一。(2) 提问:课前大家还收集了有关赵一曼的哪些故事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到的?学生沟通收集的资料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共享赵一曼的其他事迹。初步体会人物形象。【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线索“一个粗瓷大碗”的观看,再与现在的生活作比照,初步体会一个粗瓷大碗的意义;通过对赵一曼相关资料的了解,初步体会人物形象。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引导识记生字。(1) 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相机

4、正音。课件出示陈 曼 联 缸 粱 顿 侦形近字作比较识记。如:“陈”和“阵”作比照,“曼”和“慢”作比照。同音字作比较识记。如:“联”和“连”作比照,“梁”和“粱”作比照。(2) 联系课文内容,指导认读多音字“还”。指名学生用多音字的两个音说句子。2. 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纲。课件出示问题可分解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谁为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3. 引导学生沟通课文主要内容。小组争辩,然后指名答复。【设计意图】该板块在初步识记生字后,扫清了朗读障碍,再让学生依据问题默读课文,在弄清楚问题的同时,可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具有引导性。板块三再读课文,探究解疑1.

5、 再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2.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后,沟通课文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深受感动。(1) 课件出示第 24 自然段,沟通争辩。从第 2 自然段中的“早就”“始终”“好不简洁”“赶忙”这些词中可以知道赵一曼将自己的碗送给了战士,自己始终没有碗。所以通讯员找到碗后赶忙给她送过来。板书:送碗朗读第 3、4 自然段中赵一曼和通讯员的对话,感受赵一曼语气的坚决, 她以为这个碗是从别的同志那里得到的,所以让通讯员还回去。板书:还碗(2) 课件出示第 58 自然段,沟通争辩。第 5 自然段中“盛了满满一碗”透露出通讯员对赵一曼同志的爱戴,从“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里“该”这个

6、字,可以看出,赵一曼始终都没有吃饱,也可以看出当时条件的困难。板书:盛饭第 6 自然段中“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也表现了当时条件的困难和同志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第 7 自然段中“轻轻走进”“趁人不留意”“倒”“盛”,描写了赵一曼静静倒回高粱饭的过程。板书:倒饭第 8 自然段通过对老李的神态描写“眼里却含着泪花”,可以看出老李内心的感动,也从侧面衬托出赵一曼的高尚品质。2课件出示第 911 自然段,沟通争辩。朗读小通讯员和赵一曼的对话,感受小通讯员“直叫”中的焦急和关心,以及赵一曼“笑”中的期盼。板书:直叫 笑理解赵一曼

7、说的话“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思考:碗是真的丢了吗?什么时候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呢?指导:联系课文第 11 自然段知道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由于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故事,在细节中体会人物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品读感悟的力量。板块四总结课文,感情升华1. 引导学生沟通从这些关键词句中能看出赵一曼怎样的品质。提炼故事情节:把瓷碗给公用。把高粱米饭倒回锅里,自己吃野菜粥。笑着答复通讯员的埋怨。总结:感受赵一曼困难奋斗、无私奉献、关心他人的品质。板书:困难奋斗无私奉献关心他人

8、2. 依据板书,学生再次表达课文中的故事。3. 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像赵一曼这样的人?【设计意图】叙事文章最重要的是呈现事情背后的精神品质,此环节引导学生提炼故事情节,从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并进展其他人物的迁移拓展,让学生加深对这种精神品质的理解。【板书设计】送碗还碗盛饭倒饭27 一个粗瓷大碗关心战士,以身作则【课后反思】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 27 课一个粗瓷大碗,是落实“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的。在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方式,完成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通过共享沟通,准确、充分地把握故事情节;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体会主旨,通过共享沟通,深刻感受赵一曼高尚的精神品质;最终引导学生回味学习过程,总结阅读方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积存学问和形成力量,而力量是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的,因此在进展本课教学时,我特别留意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课堂实践练习的设计是对课堂学习的稳固和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