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_.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8855861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_.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3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_.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_.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_.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程标准1.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学习目标1.结合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和制度创新。2.结合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对西藏和东北的治理,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了解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荷兰侵占台湾等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自主学习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背景(1) 年,朱元璋称帝,定都 ,国号大明。(2)明

2、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表现(1)明太祖:废除 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2)明成祖:选拔文官到 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主要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3)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3.结果:明朝中后期出现了 的局面。 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 和控制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 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红海沿岸。 (3)影响2.沿海危机(1)东南沿海的“倭患”

3、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靠近日本。原因: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 盛行。结果:明廷派 等人平倭,连续重创倭寇。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早期欧洲殖民者先后骚扰中国明朝中后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了在 的租住权。领土主权仍属于中国。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的边疆管理(1)对蒙古:时战时和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5) 年,清朝多尔衮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2.清朝建立(

4、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 逐步统一各部。(2)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3)1636年, 称帝,改国号为“大清”。(4)明末农民起义中, 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明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 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2)对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 、王等称号,并设立 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 ,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自主检测1.明故宫是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现

5、在,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右图判断,该遗址位于()A.北京市 B.上海市C.西安市 D.南京市解析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于应天府,即今天的南京。并结合图片文字“南京市人民政府立”,因此,答案选D。答案D2.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的目的是()A.强化封建皇权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C.监视官民 D.控制国家兵权解析材料中朱元璋祖训内容是不许设立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强化皇权,因此A项正确。答案A3.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

6、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C.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答案A4.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军机处效率低下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 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解析明朝时宦官专权的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君主专制加强,因此A项正确。答案A5.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历史名词“鉴真、玄奘、郑和下西洋”等。这些材料体现的主题是()A.唐朝的经济繁荣 B.明朝的科技成就

7、C.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D.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答案C6.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 D.殖民扩张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明成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所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A。故选A。答案A7.“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他抗击的侵略者是()A.沙俄 B.英国 C.荷兰 D.日本答案D8.1624年,一群殖民者手捧白银对当地居民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后

8、来,这群殖民者不但没有走,反而占领了这里。“这里”是指()A.澳门 B.盛京C.台湾 D.应天府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故C项正确。答案C9.1571年,某位少数民族首领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基本维持了边疆的和平局面。该少数民族首领是()A.阿骨打 B.俺答汗C.努尔哈赤 D.皇太极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鞑靼的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与明朝订立和议。答案B10.在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间,清朝崛起。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建立在中国的统治是在()A.1616年 B.1636年 C.1644年 D.1668年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统治中

9、国。答案C能力提升11.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解析根据材料“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可知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因为大臣专权所致,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

10、是因为()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自翰林院解析纵观明代政治,内阁地位举足轻重,故A项错误;内阁本身就是皇权膨胀的产物,且材料中明代官修史书没有把内阁单列章目,其原因与皇帝权力膨胀无关,故B项错误;内阁地位举足轻重,但却始终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既无实际决策权,也无行政权,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1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

11、现象说明()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解析材料信息中大臣面对皇帝由坐到站到跪着说话,表明君臣关系逐渐变得如主仆一般,皇权不断加强,因此B项正确。答案B14.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A. B.C. D.解

12、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正确排序。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唐朝;选项,秦朝;选项,三国;选项,宋朝;选项,明朝;选项,元朝。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故选B。答案B15.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解析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图1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图2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图3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图4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所以图片最恰当的主题是中外交往,故选D项。答案D1

1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同欧洲航海家远航列表比较如下: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伽马范围下“西洋”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 800人1 0001 500人160人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计百余艘)17艘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120吨、100吨、50吨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材料三2013

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5年来,作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积极成果。摘自人民日报(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2)阅读材料二通过比较,指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3)阅读材料三,什么是“一带一路”?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融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潮流?答案(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西游记。(2)规模大、次数多。(或时间早、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3)“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张骞。(4)重视科技,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制定防范风险的政策,趋利避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加强合作,迎接挑战,坚持改革开放;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等。(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