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8855493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3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重温考纲要求内容索引基础自查排查考点夯实基础热点梳理突破热点梳理关键基础自查排查考点夯实基础自建知识体系答案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物种组成(丰富度)水平结构“S”次生1.与种群有关的正误判断与种群有关的正误判断(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

2、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6)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7)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自查知识缺漏答案2.与群落有关的正误判断与群落有关的正误判断(1)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6)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7)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

3、一()(8)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答案返回热点梳理突破热点梳理关键一、“独具个性”的生物种群二、“我不孤独”的生物群落返回1.(2016全国甲,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计算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算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析一、

4、“独具个性”的生物种群 真题回放112342.(2012新课标全国,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12343.(2013新课标全国,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

5、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中个体的数量无关。解析12344.(2015全国,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个体数726

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1234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解解析析根据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可以把种群分成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该种群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比例是111,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因此为稳定型,数量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7、。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保持稳定解析答案1234(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解析解析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解析解析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具有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答案活动能力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悟规律12341.种群密度调查中的几点提醒种群密度调查中的几点提醒(1)样方法:该方法用于植物、昆虫卵或一些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的动物(如蚯蚓等)种群密度的调查;随机取样,排除人为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非

8、条形调查区域采用五点取样法,条形调查区域采用等距取样法;样方的大小要根据调查对象的个体大小确定。(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的生物,主要是一些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注意标记物不能影响调查对象的生存,不要太醒目,要牢固。答案 核心提炼2小弱大强答案2.区分种群增长的区分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类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_ _ _现实状态:_ _增长模型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答案增长率和增长速率K值_无K值有K值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大误区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大误区(1)误以为“”就是增长率。指种群数量是一年

9、前种群数量的倍数(Nt/Nt1)。根据NtN0t,可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1Nt/Nt1Nt1/Nt11。(2)误以为增长率就是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目,增长率是一个比值。题型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题型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1.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

10、增长型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解析 题型突破3123456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123456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

11、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解析123456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B.C.D.解解析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在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10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B正确。解析12

12、3456技法提炼技法提炼1.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1)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标志物易脱落:可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志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式N总初捕数重捕数/重捕中标记数推知,重捕中标记数若减小则N总会比真实值偏大。被捕获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相同,即比真实值偏大。123456(2)统计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标志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更易被捕捉: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应偏小。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死亡或迁出,则统计值将偏小;反之则导致统计值偏大。2.样方法误差归纳样方法误差归纳(1

13、)未做到“随机”取样。(2)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3)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4)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123456题型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分析题型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分析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由于天敌、有限的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导致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减少D.如果

14、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解析1234565.自然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K表示环境容纳量,N表示增长曲线上对应点的种群数量。根据表中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5点D.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解析曲线上的点种群数量(N)(KN)/KS1200.90S2500.75S31000.50S41500.25S51800.101234566.下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23456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B.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解解析析图乙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D错误。解析返回1234561.(2015全国,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

16、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二、“我不孤独”的生物群落 真题回放11232.(2014新课标全国,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解解析析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解析1233.(20

17、14新课标全国,30)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答案在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123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

18、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解解析析“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50年”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5万年”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故人的作用会加快演替的速度。人类活动导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与“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变快未发生改变悟规律123解析答案1.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答案 核心提炼2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现象常呈分布决定因素植物:阳光动物:和条件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

19、度、盐碱度的差异及不同;生物因素:生物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栖息空间食物分层镶嵌光照强度自身生长特点答案2.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是演替;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是演替。(2)从时间、速度上: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演替。初生次生初生次生 题型突破3123456题型一群落的结构分析题型一群落的结构分析1.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2

20、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1234562.(2014海南,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

21、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123456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群落结构的群落结构的2个易错点个易错点(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以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阳光)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123456题型二群落的演替题型二群落的演替3.研究人员对一块弃耕农田中种群密度及

22、生物种类进行了长达60年的跟踪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先增加后减少,而群落中植物的种类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演替的初期群落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B.该农田经历了从初生演替到次生演替的过程C.该群落演替最终一定发展到森林阶段D.光照是影响狗尾草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解析1234564.右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B.曲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C.M、N点物种组成不会发生改变D.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类型解析123456易错警示易错警示与群落演替有关的与群落演替有关的2个误区个误区(1)演替不

23、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2)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123456题型三物种丰富度的调查题型三物种丰富度的调查5.右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

24、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123456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研究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采取分层定量采集B.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解析123456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1)未能给予最适的“诱捕”条件,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动物“趋湿”“避光”特性,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减少。(2)未做到土壤类型、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致而导致计数误差。(3)对“不知名”的动物不予计数而导致误差(正确做法是:记为“待鉴定”,并记下其特征。)返回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