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8854093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8.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9生物的变异、育种 与进化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重温考纲要求内容索引基础自查排查考点夯实基础热点梳理突破热点梳理关键基础自查排查考点夯实基础自建知识体系答案所有生物减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染色体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1.有关生物变异的正误判断有关生物变异的正误判断(1)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2)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

2、的变化()(3)低温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4)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5)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自查知识缺漏答案2.有关生物育种的正误判断有关生物育种的正误判断(1)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2)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3)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分裂)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4)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答案3

3、.有关生物进化的正误判断有关生物进化的正误判断(1)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2)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4)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5)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6)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7)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8)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9)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答案返回热点梳理突破热点梳理关键一、“千变万化”的生物变异二、“学以致用”的遗传育种返回三、“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1.(201

4、5海南,19)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解析解析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可以产生多种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素,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B错误;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三种情况,C选项属于替换,D选项属于增添,C、D正确。一、“千变万化”的生物变异 真题回放1123解析解析2.(2015全国,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

5、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解解析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A正确,B、C、D错误。123解析答案3.(2016全国丙,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解解析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染色体变异往往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所以与基因突变相比,后者所涉及的碱基对数目更多。少123解析答案(2)在染

6、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为单位的变异。解解析析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染色体123(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子;最早在子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子。答案解析一二三二悟规律123解解析析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后基

7、因型变为Aa,而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后基因型也变为Aa,该种植物自花受粉,所以不论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子一代为Aa时在子二代中的基因型都有AA、Aa和aa三种,故最早可在子一代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A_);最早在子二代中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aa);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均出现于子二代,且隐性纯合子一旦出现,即可确认为纯合,从而可直接分离出来,而显性纯合子的分离,却需再令其自交一代至子三代,若不发生性状分离方可认定为纯合子,进而分离出来。悟规律1231.突破生物变异的突破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大问题(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 ,参与互换的基因为

8、;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 。(2)关 于“缺 失”问 题:DNA分 子 上 若 干“基 因”的 缺 失 属 于 ;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 。答案 核心提炼2基因重组等位基因易位等位基因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答案(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 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是细胞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的“某片段”的改变,这一片段可能含有若干个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故常用分生组织制片观察的方法确认是否发生了 。(4)涉及基因“质”和“量”的变化问题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 (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 。基因重组 基因的质

9、,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的组合搭配方式及改变基因型(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 ,但会改变基因的 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答案2.“两看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单倍体二倍多倍题型一由细胞分裂图判断变异类型题型一由细胞分裂图判断变异类型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

10、B.C.D.解析 题型突破3123452.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 突变或基因重组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 属于基因重组,后者属于染色 体结构变异D.丙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解析12345技法提炼技法提炼根据染色体图示判定变异类型根据染色体图示判定变异类型(1)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若两条子染色体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2)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若两条子染色体(同白或同黑)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3)如果是减数第二次

11、分裂后期图,若两条子染色体(颜色不一致)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的结果。12345题型二生物变异类型的分析题型二生物变异类型的分析3.如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解析123454.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 突变B.

12、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D.该细胞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解析12345解析5.脆性X染色体是由于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出现过量的CGG/GCC重复序列,导致DNA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缢沟”,染色体易于从“缢沟”处断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脆性X染色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脆性X染色体更易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C.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出现X染色体“缢沟”的概率不同D.由于存在较多的GC重复序列,脆性X染色体结构更稳定返回123451.(2014新课标全国,3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

13、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解解析析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抗病与矮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解析答案 真题回放112二、“学以致用”的遗传育种抗病矮秆(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14、_。解解析析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每对基因单独考虑时符合分离定律。解析答案 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12(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_。解解析析测交是指用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故应先用纯合的抗病高秆植株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得到F1,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将纯合的抗病高秆植株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解析答案122.(2015浙江,32)某自

15、花且闭花受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合子。解解析析已知该植物为自花且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是自交过程,一般都是纯合子。解析答案纯12(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解解析析诱变育种主要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因为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稀有性和多方

16、向性,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稀有性、多方向性解析答案12答案(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_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解析选择纯合化年限越长矮茎中茎高茎96112解析答案(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解析解析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遗传图解见答案。答案答

17、案遗传图解如图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悟规律121.据图理清据图理清“5”种生物育种种生物育种 核心提炼2答案杂交单倍体诱变多倍体基因工程答案2.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育种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育种的方法(1)若要培育 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 育种方法。(4)若实验植物为 繁殖类如马铃薯、甘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 育种。(6)若要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可利用 育种。隐性自交单倍体营养诱变基因工程题型一育种的原理、过程及特

18、点题型一育种的原理、过程及特点1.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下图所示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B.粉红棉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C.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为D.粉红棉M自交产生白色棉N的概率为解析 题型突破312342.如图为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 染色体组,共7条染色体B.将配子直接培养成单倍体的过 程称为单倍体育种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均能通过 自交产生可育种子D.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解析1234技法提炼技法提炼育种方案

19、的选择育种方案的选择(1)欲获得从未有过的性状诱变育种,如对从不抗旱的玉米诱变处理获得抗旱品种。(2)欲将分散于不同品系的性状集中在一起(优势组合)杂交育种,如利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和抗锈病不抗倒伏的小麦培育出既抗锈病、又抗倒伏的“双抗”品系。(3)欲增大原品种效应(如增加产量、增加营养物质含量等)多倍体育种,如用二倍体西瓜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四倍体”,进而与二倍体杂交培育成“三倍体无子西瓜”。1234题型二育种方案的设计题型二育种方案的设计3.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

20、养,诱导成_幼苗。解析解析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其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单倍体解析答案1234(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解解析析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幼苗易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符合生产的新类型;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抗除草剂。解析答案抗该除草剂能力使幼苗产生突变1234(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获得纯合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解解析析取该部分绿

21、色组织再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纯合的抗该除草剂植物。解析答案数目加倍抗性植株1234(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杂交,如果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解解析析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敏感型植株杂交,如果后代全部为敏感型植株,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表明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才表现为抗性,其他基因型表现为敏感型。解析答案敏感型植株F1个体全为敏感型植株 该

22、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且两对基因均隐性纯合时,植株表现为抗性,其余表现为敏感型12344.草鱼(2n48)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草鱼因其能迅速清除水体各种草类而被称为“拓荒者”。多倍体鱼类与相同的二倍体鱼类相比,其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及耐寒性强,可以通过人工方法诱导多倍体鱼类形成。多倍体鱼类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a、b、c为成熟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育种方法称为_,原理是_。解析解析上述育种方法称为多倍体育种,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解析答案1234(2)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成熟个体a为_倍体;通过“方法三”获得的草鱼个体体细胞中含_条染色体。解解

23、析析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成熟个体a、b为三倍体,成熟个体c为四倍体;通过“方法三”获得的草鱼个体为四倍体,其体细胞中含24496条染色体。(3)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_。解解析析秋水仙素可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三96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解析答案使染色体数目加倍1234(4)草鱼虽可控制杂草生长,但其天然繁殖能力强,易对水生植物造成严重损坏,因此可以通过方法_(填写图中方法的序号)培育不育的草鱼解决该问题。解解析析草鱼虽可控制杂草生长,但其天然繁殖能力强,易对水生植物造成严重损坏,因此可以通过方法一、二培育不育的草鱼(三倍体)解决该问题。一、二解析答案

24、返回12341.(2014四川,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解析 真题回放112三、“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2.(2015全国,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

25、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的基因频率为_。答案解析111210.512(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解析析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AA基因型个体死亡。且Aa和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1/3)、a(2/3),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AA为1/9、Aa为4/9、aa为4/9,其中A

26、A个体死亡,Aa和aa的比例为11。解析答案A基因纯合致死11悟规律121.理清生物进化脉络理清生物进化脉络答案 核心提炼2种群基因频率地理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物种2.明确隔离、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明确隔离、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答案(1)(2)基因频率生殖隔离基因交流答案(3)(4)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地理隔离题型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分析题型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分析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C.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D.生物变异的有利性是相对的,

27、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 题型突破31234562.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合的是()A.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形成的B.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 增强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解析123456易错警示易错警示1.隔离、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隔离、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

28、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1234562.“新物种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2)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均不可称为“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另类物种。123456题型二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题型二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3.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如果因为环境的变

29、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约为()A.45.5%B.20%C.18.2%D.15.6%解析1234564.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8%B.92%、8%C.78%、92%D.8%、92%解析1234565.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每2 500人就有一个患者。一对健康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另一个健康的男性再婚,这对再婚的夫妇生一个患此

30、病的孩子的概率约为()解析123456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的F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 增加(1/2)n1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 频率始终相等解析123456技法提炼技法提炼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2)基因位置法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则:123456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若A%p,a%q,则:AA%p2,aa%q2,Aa%2pq。返回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