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学习教程.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8429170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法学习教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艾灸法学习教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灸法学习教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法学习教程.pptx(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了解历史发展第二部分掌握艾灸的概念第三部分掌握艾灸操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1页/共41页起 源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可追溯到石器时代。艾灸图 宋 李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2页/共41页概 念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3页/共41页艾 百百草草之之王王

2、气味芳香气味芳香火力温和火力温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4页/共41页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5页/共41页操作方法护理目标适应症常用灸法操作要点意外情况及预防临床应用评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6页/共41页护理目标 p缓解或解除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p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 散寒、回阳救逆、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广州中医药大

3、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7页/共41页适用症温经散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保健强身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痛经、经闭、胃脘痛等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如遗尿、崩漏、带下、久泄等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炎)调理亚健康状态。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8页/共41页常常用用灸灸法法艾灸其他灸法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直接灸间接灸悬起灸实按灸天灸瘢痕灸 无瘢痕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温和灸雀啄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天灸回旋灸第9页/共41页艾条灸悬起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分为悬起灸、实按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

4、学第三附属医院第10页/共41页温和灸注意: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操作者要将食指、中指分开后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操作者的手指来测量患者局部的受热温度,以利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掌握施灸的时间,防止灼伤。距离:23cm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时间:每穴灸57min度:皮肤出现红晕手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11页/共41页 艾条器灸第12页/共41页 特 点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疼痛局部灸疗。相关知识:相关知识:*温和灸促进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以温和灸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min,有效

5、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肛门水肿等并发症,能促进术后创面愈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13页/共41页雀啄灸手法距离:25cm,似鸟雀啄米状时间:每穴灸5min特点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穴位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因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痛和内脏疾病。相关知识相关知识*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 取穴:足三里取穴:足三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14页/共41页回旋灸手法距离:3cm,平行往复回旋施灸时间:2030min特点温度呈渐凉渐温,除对局部病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痛有一定

6、的治疗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15页/共41页实按灸 将点燃的艾条隔布或棉纸数层实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16页/共41页艾条灸法的补泻手法 补补 法法|采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3-5分钟左右|起到促进生理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的作用|艾条宜小而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17页/共41页艾条灸法的补泻手法 泻泻 法法|采用雀啄灸|每穴每次5-7分钟左右,约60-100下,并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时间或增加灸的强度|起到镇静、缓解、制止

7、、促进正常的抑制作用|艾条宜大而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18页/共41页灸法的补泻实际上就是一个调节与控制刺激量的操作过程,通过调控施灸的刺激量,达到“虚者灸之正气得扶,实者灸之邪气得祛”的预期效果的。第19页/共41页操作要点-评分细则素质要求(共10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20页/共41页评分细则操作前准备(共25分)第21页/共41页221.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体质辨证情况、有无感觉迟钝/障碍2.患者体质及实施艾灸处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态及对热的敏感和耐受程度评估操作前准备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颜面部、大血

8、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关节活动部位也不宜使用直接灸 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禁忌评分细则第22页/共41页操作前准备评分细则第23页/共41页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烧灼、热烫的感觉或烫伤、水泡等情况2.艾条点燃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告知1.根据取穴选择合适的体位,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者应采用卧位。2.暴露施灸部位,注意遮挡和保暖。体位操作前准备核对1.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2.医嘱、诊断、施灸部位、时间评分细则第24页/共41页 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病人或小儿等,操作者可将食

9、、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通过操作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病人局部的受热程度。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及时弹去艾灰,如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施灸后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局部出现小水疱,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操作流程(共35分)评分细则第25页/共41页1.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施灸局部皮肤情况2.艾灸时间3.患者的反应及病情变化4.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及效果操作后(共15分)评分细则第26页/共41页 意外情况及预防1、晕灸:参照晕针处理,轻度晕灸应迅速停

10、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2、烫伤:按烫伤处理。3、过敏:艾条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对症处理。4、口干: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会出现口干,甚者有咳嗽、痰中带血丝。轻者可无须理会,适应后症状消失。重者即停止艾灸。5、长期在艾灸环境工作的医护人员出现口咽干燥、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尤其是夏秋季,多喝水。第27页/共41页注:1.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2

11、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技能(共15分)15评分细则第28页/共41页29艾灸的临床应用 四肢痿软四肢痿软1)中医证型:虚证、寒湿证(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头部胸背,后腹部四肢)*虚证: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面浮而色不华,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细。*寒湿证:肢体困重,痿软无力,或兼有微肿麻木,以下肢为常见,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濡缓。2)选穴 上肢:合谷、曲池 下肢:足三里|第29页/共41页30 胃脘痛胃脘痛1)中医证型:脾胃虚寒(凡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湿热中阻者不宜施灸)*脾胃虚寒证:胃脘剧痛,得温痛减,伴有呕吐清水,四肢厥冷,面色青白,舌淡,苔薄白,脉沉

12、迟。2)选穴:中脘穴(脐上4寸)、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艾灸的临床应用第30页/共41页31 拔除尿管后的小便淋沥拔除尿管后的小便淋沥1)中医证型:一般适用于所有中医证型,尤以寒湿证、虚证效果好。*寒湿证:小便不利,面浮足肿,患者下肢先肿,按之凹陷,兼有胸闷纳少,肢冷神疲,身重腰酸,便溏,舌胖大,苔白,脉沉迟弱。*虚证:小便不利,兼有腰膝酸软无力,四肢不温,面色晄白,舌质淡嫩,脉沉细弱。2)选穴:关元(脐下3寸)、气海(脐下1.5寸)、中极(脐下4寸)艾灸的临床应用|第31页/共41页32 膀胱痉挛(膀胱刺激征)膀胱痉挛(膀胱刺激征)1)中医证型:一般适用于所有中

13、医证型,尤其以肾阳虚衰、中气不足更为显效。*肾阳虚衰、中气不足证:尿频、尿急,尿道涩痛,伴见腰膝酸软,面色晄白,舌淡胖苔白,脉弱。2)选穴:关元(脐下3寸)、气海(脐下1.5寸)艾灸的临床应用|第32页/共41页33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1)中医证型:虚证、寒湿症*虚证:呕吐,饮食稍多即吐,时吐时止,兼有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脉濡。*寒湿证:呕吐兼有恶心,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者。2)选穴: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艾灸的临床应用|第33页/共41页34 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1)中医证型:虚证(温和灸5min7min)2)选穴: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

14、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艾灸的临床应用|第34页/共41页35 眩晕眩晕1)中医证型:气血亏虚、风痰上扰证(凡属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者不宜施灸)*气血亏虚证:眩晕,动则尤甚,或突然站立则眼黑欲倒,兼有气短乏力,面色晄白,舌淡,脉细弱。*风痰上扰证:头晕耳鸣,首重如蒙,胸闷恶心,纳少,痰多易咳,舌苔白腻,脉濡滑。2)选穴:百会(头顶正中心,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艾灸的临床应用|第35页/共41页36 崩漏崩漏1)中医证型:所有中医证型,尤其以脾虚型更为显效。*脾虚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

15、,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2):选穴:隐白,大敦(灸隐白醒脾益气,统摄血行;灸大敦疏肝达木,调节血量)(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艾灸的临床应用|第36页/共41页 部位:部位:先灸头部、腰背部,后灸胸腹、四肢。先灸头部、腰背部,后灸胸腹、四肢。方法:方法:遵医嘱或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灸法。遵医嘱或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灸法。时间:时间:每穴灸时间根据不同施灸方法有不同每穴灸时间根据不同施灸方法有不同灸疗时间,一般采用每日灸或隔日灸。灸疗时间,一般采用每日灸或隔日灸。知识点第37页/共41页38 患者患者/

16、家属对解释和操作表示家属对解释和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理解和满意。取穴准确,取穴准确,正确正确运用各种手法。运用各种手法。艾灸过程艾灸过程安全安全,无发生意外情况。,无发生意外情况。起到一定的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起到一定的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作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种虚寒证的临床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种虚寒证的临床症状。状。影响艾条灸成效的因素:影响艾条灸成效的因素:施灸体位、部位施灸体位、部位 施灸方法施灸方法 施灸时间、施灸药物施灸时间、施灸药物成效标准第38页/共41页 艾艾灸是中医养生中

17、的经典,因为它的物理和药理同具的疗效灸是中医养生中的经典,因为它的物理和药理同具的疗效和非侵入性、操作方便更适合现代人养生。艾灸疗法使用艾绒熏灸和非侵入性、操作方便更适合现代人养生。艾灸疗法使用艾绒熏灸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体内的阴气被驱除,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体内的阴气被驱除,自然由阳气来进行补充,身体也会因为阳气的恢复而更加健康起来,自然由阳气来进行补充,身体也会因为阳气的恢复而更加健康起来,艾灸疗法的使用将会成为现代人艾灸疗法的使用将会成为现代人健康养生的关键健康养生的关键。养养 生生 之之 艾艾第39页/共41页谢谢 谢谢第40页/共4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1页/共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