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灸法学学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23042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法灸法学学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针法灸法学学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法灸法学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法灸法学学习.ppt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灸法和拔罐法 第1页/共22页第一节第一节 艾灸法艾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以温热性刺激及药物作用,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以温热性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第2页/共22页一、艾灸材料一、艾灸材料(一)艾叶与艾绒(一)艾叶与艾绒1 1、艾叶化学成分:含纤维较多,水分少,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艾叶化学成分:含纤维较多,水分少,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是理想是理想 的灸疗材料。的灸疗

2、材料。2 2、艾叶的性能:、艾叶的性能: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经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便于搓捏成大小不经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同的艾 炷,易于燃烧;炷,易于燃烧;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体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表深部;产地广泛,易于采集,价格低廉。产地广泛,易于采集,价格低廉。所以由古到今艾叶一直是最常用的灸料。所以由古到今艾叶一直是最常用的灸料。3 3、艾叶的制备、艾叶的制备4 4、艾叶的贮藏、艾叶的贮藏第3页/共22页(二)艾绒制品(二)艾绒制品1 1、艾炷:以艾绒施灸时,所

3、燃烧的圆锥体艾绒团,称为艾炷。、艾炷:以艾绒施灸时,所燃烧的圆锥体艾绒团,称为艾炷。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1 1壮。壮。小炷:如麦粒大,用于直接灸。小炷:如麦粒大,用于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常用于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常用于间接灸。大炷:如半截橄榄大,炷高大炷:如半截橄榄大,炷高1cm1cm、炷底、炷底1cm1cm,可燃烧,可燃烧3 35 5 分钟,常用于间接灸法。分钟,常用于间接灸法。第4页/共22页2 2 2 2、艾条(艾卷):、艾条(艾卷):、艾条(艾卷):、艾条(艾卷):纯艾条纯艾条纯艾条纯艾条 常用药艾条常用药艾条常用药艾条常用药艾条 药艾条药艾条药艾条药艾

4、条 太乙针灸太乙针灸太乙针灸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雷火针灸雷火针灸雷火针灸第5页/共22页二、艾炷灸法二、艾炷灸法有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有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一)直接灸(一)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皮肤上烧灼的方法,称谓直接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皮肤上烧灼的方法,称谓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化脓灸。根据灸后有无化脓 化脓灸(瘢痕灸)化脓灸(瘢痕灸)非化脓灸(非瘢痕灸非化脓灸(非瘢痕灸第6页/共22页1、化脓灸:、化脓灸:用小炷或中炷直接放置腧穴上进行用小炷或中炷直接放置腧穴上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施灸后,产生无菌性施灸,局部组织经施灸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又称灸化脓现象的灸法。又称灸 疮,因

5、灸疮愈疮,因灸疮愈合后形成瘢痕,又称瘢痕灸。合后形成瘢痕,又称瘢痕灸。第7页/共22页(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u体位体位 u艾炷中可放一些芳香性药物。艾炷中可放一些芳香性药物。u先在腧穴上涂些蒜汁,以增加黏附性和刺激性,点燃艾炷。先在腧穴上涂些蒜汁,以增加黏附性和刺激性,点燃艾炷。u当艾炷燃尽后,除去灰烬,再从新更换另一炷,一般灸当艾炷燃尽后,除去灰烬,再从新更换另一炷,一般灸57壮。壮。u灸满壮数后,在灸穴上敷贴淡膏药,每天更换灸满壮数后,在灸穴上敷贴淡膏药,每天更换1次。次。u灸后灸后5-7天逐渐出现化脓现象,形成灸疮。天逐渐出现化脓现象,形成灸疮。30-40天灸疮愈合形成瘢痕。天灸疮

6、愈合形成瘢痕。(2)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系统顽固病症而又)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系统顽固病症而又 适于灸法者。适于灸法者。(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第8页/共22页2 2 2 2、非化脓法、非化脓法、非化脓法、非化脓法 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灸后不引起化脓。灸后不引起化脓。灸后不引起化脓。(1 1 1 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病人有温

7、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病人有温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病人有温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病人有温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3-73-73-73-7壮壮壮壮 。本法灼痛时间短,。本法灼痛时间短,。本法灼痛时间短,。本法灼痛时间短,约约约约20202020秒钟左右。秒钟左右。秒钟左右。秒钟左右。(2 2 2 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症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症适用于气血虚

8、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症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症。第9页/共22页(二)间接灸法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在艾炷和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在艾炷和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方法。施灸的方法。1、隔姜灸、隔姜灸 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灸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灸5-10壮。具有温中、壮。具有温中、祛寒、止呕、解表的作用。用于外感风寒、呕吐、腹痛、泻泄及祛寒、止呕、解表的作用。用于外感风寒、呕吐、腹痛、泻泄及风寒湿痹等。风寒湿痹等。2、隔蒜灸、隔蒜灸 每穴每次宜灸足每穴每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壮,以灸处泛红为度。具有消肿、拔毒、散结、止痛的作用

9、。用于痈、具有消肿、拔毒、散结、止痛的作用。用于痈、疽、疖的未溃者、腹中积块等。疽、疖的未溃者、腹中积块等。第10页/共22页3 3、隔盐灸、隔盐灸 一般灸一般灸3-73-7壮,急性病可多灸,不限制壮数。壮,急性病可多灸,不限制壮数。具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用于急性腹痛、吐具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脱证等。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脱证等。4 4、隔附子灸、隔附子灸 灸至肌肤内温热,局部肌肤红晕为度。附子性灸至肌肤内温热,局部肌肤红晕为度。附子性味辛温大热,具有温肾壮阳的作用,用于各种阳虚味辛温大热,具有温肾壮阳的作用,用于各种阳虚症,如阳痿、早泄、遗精、疮

10、疡久溃不敛等证。症,如阳痿、早泄、遗精、疮疡久溃不敛等证。第11页/共22页三、艾条灸三、艾条灸(一)悬起灸(一)悬起灸1、温和灸、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后,距穴位或患处皮肤将艾条点燃后,距穴位或患处皮肤2-3 cm,进,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 10-15分钟,使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分钟,使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第12页/共22页2 2、回旋灸、回旋灸、回旋灸、回旋灸 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3cm 3cm 高处反复高处反复高处反复高处反复旋转施灸,使皮

11、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灸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灸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灸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灸10-1510-15分钟,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瘫痪的病人。分钟,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瘫痪的病人。分钟,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瘫痪的病人。分钟,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瘫痪的病人。3 3、雀啄灸、雀啄灸、雀啄灸、雀啄灸 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3cm 3cm 高处,艾高处,艾高处,艾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如鸟雀啄食样。一般灸条一起一落,如鸟雀啄食样。一般灸条一起一落,如鸟雀啄食样。一般灸条一起一落

12、,如鸟雀啄食样。一般灸5 5分钟,多分钟,多分钟,多分钟,多用于昏厥、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用于昏厥、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用于昏厥、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用于昏厥、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第13页/共22页(二)实按灸(二)实按灸 用加药艾条施灸,将艾条直接按在穴位上施灸,犹如针刺。用加药艾条施灸,将艾条直接按在穴位上施灸,犹如针刺。雷火神针雷火神针 分为分为 太乙神针太乙神针 百发神针百发神针 1、操作方法:将施灸部位铺上、操作方法:将施灸部位铺上6-7层绵纸或布,把点燃的艾条直按其上,层绵纸或布,把点燃的艾条直按其上,稍停稍停1-2秒钟,使热气透达深部,每次每穴灸秒钟,使热

13、气透达深部,每次每穴灸5-7下,至皮肤红晕。下,至皮肤红晕。2、临床应用:适用于风寒湿痹、痿症及虚寒症。、临床应用:适用于风寒湿痹、痿症及虚寒症。第14页/共22页四、温针灸四、温针灸 温针灸是温针灸是针刺针刺与与艾灸艾灸结合应用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即需要留针而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即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五、温灸器灸五、温灸器灸 利用器具施灸的方法。利用器具施灸的方法。第15页/共22页第二节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应用艾灸法的临床应用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1 1、温经通络: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温经通络:寒凝血

14、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经闭、寒疝、腹痛等。经闭、寒疝、腹痛等。2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之、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之呕呕 吐、胃痛、泄泻。吐、胃痛、泄泻。3 3、温肾健脾:脾肾阳虚的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温肾健脾:脾肾阳虚的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泄。第16页/共22页4 4、回阳固脱:阳气虚脱的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回阳固脱:阳气虚脱的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5 5、益气升阳:气虚下陷的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益气升阳:气虚下陷的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 久不愈等。久不愈等。6 6、消瘀散结

15、、拔毒泄热:疮疡、痈疽初期,疖肿未化脓;、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疮疡、痈疽初期,疖肿未化脓;瘰疠及疮疡未溃后久不愈合者。瘰疠及疮疡未溃后久不愈合者。7 7、防病保健:有强身壮体之效。、防病保健:有强身壮体之效。第17页/共22页二、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1、体位选择:应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体位选择:应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能 坚持施灸治疗的全过程。坚持施灸治疗的全过程。2、施灸顺序:一般宜、施灸顺序:一般宜“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四肢、先阳经后阴经”。第18页/共22页

16、(二)施灸禁忌及注意事项(二)施灸禁忌及注意事项1 1、禁忌证、禁忌证(1 1)禁灸病症:)禁灸病症:无论外感或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禁灸;高热、无论外感或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禁灸;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2 2)禁灸部位:)禁灸部位: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位,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位,妊娠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妊娠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颜面部不宜直接灸,关节处不能瘢痕灸。颜面部不宜直接灸,关节处不能瘢痕灸。2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若

17、需瘢痕灸,必须征得患者同意。)若需瘢痕灸,必须征得患者同意。(2 2)施灸过程中,要防止艾火燃烧衣物、被褥等。施)施灸过程中,要防止艾火燃烧衣物、被褥等。施灸完毕后,必须将艾炷或艾条熄灭,以防止发生火灾。灸完毕后,必须将艾炷或艾条熄灭,以防止发生火灾。第19页/共22页第三节第三节 灯火灸灯火灸 灯火灸是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焠灯火灸是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焠烫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烫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方法。1、操作方法:选择穴位后,取、操作方法:选择穴位后,取10-15 cm 长的灯长的灯心草一根,蘸少许麻油,点燃一端,迅速在穴位皮心草一根,蘸少许麻油,点燃一端,迅速在穴位皮肤上焠烫,发出肤上焠烫,发出“叭叭”的一响即可。此法被称为的一响即可。此法被称为幼科第一捷法幼科第一捷法“。2、主治:小儿惊风、脐风、抽搐、主治:小儿惊风、脐风、抽搐、昏迷、腮腺炎、扁桃体炎等。昏迷、腮腺炎、扁桃体炎等。第20页/共22页第21页/共2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2页/共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