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灸法学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6382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灸法学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特种灸法学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灸法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灸法学习.pptx(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一)炼脐法炼脐法 炼脐法炼脐法,是艾炷隔物灸法是艾炷隔物灸法的一种用于脐部的特殊施灸的一种用于脐部的特殊施灸方法。方法。第1页/共58页 (1)(1)制药备用制药备用:取生五灵脂24g、生青盐15g、乳香3g、没药3g、夜明砂6g(微炒)、地鼠粪9g(微炒)、木通9g、葱头6g、麝香少许,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第2页/共58页 (2)(2)施灸施灸时,取麦粉适量,用水调和成团;将面粉做团圈置于脐上,并取上药末6g放入脐内;用槐树皮剪成一个圆币形,将脐上药末盖好;上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围面圈围面圈围面圈围面圈置艾炷置艾炷置艾炷置艾炷填药粉填药粉填药粉填药粉盖槐皮盖槐皮盖槐皮盖槐皮置脐上置脐上置

2、脐上置脐上点燃艾炷点燃艾炷点燃艾炷点燃艾炷第3页/共58页炼脐法示意图炼脐法示意图炼脐法示意图炼脐法示意图第4页/共58页(3)(3)灸量灸量:施灸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即随年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或每季度可灸一次。第5页/共58页 本法可强健脾胃、益肾培元,适用于体质虚弱者和老年人的防病保健。第6页/共58页(二)温脐种子灸法(二)温脐种子灸法 温脐种子灸是艾炷隔物温脐种子灸是艾炷隔物灸法中的一种用于脐部的特灸法中的一种用于脐部的特殊施灸方法。殊施灸方法。第7页/共58页 (1)取五灵脂、白芷、青盐各6g,麝香0.3g,共研为末;(2)用荞麦粉和水制成条圈,围于脐上;(3)将以上药末填入

3、圈内,上置艾炷,用火点燃灸之。连续灸5-7壮。第8页/共58页温脐种子灸法示意图温脐种子灸法示意图温脐种子灸法示意图温脐种子灸法示意图第9页/共58页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妇女脐腹结冷、下元虚寒不孕、气虚崩漏、血寒经闭等证。第10页/共58页(三)长蛇灸法(三)长蛇灸法 长蛇灸长蛇灸是艾炷隔蒜灸是艾炷隔蒜灸的一种特殊施灸方法,因的一种特殊施灸方法,因施灸时须沿脊椎骨铺敷蒜施灸时须沿脊椎骨铺敷蒜泥,形似长蛇故名。泥,形似长蛇故名。第11页/共58页 1.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制艾炷制艾炷:制作中艾炷(半个枣核大)制作中艾炷(半个枣核大)200-300200-300个备用。个备用。制蒜泥制蒜泥:取大蒜

4、取大蒜500g500g,去净蒜皮捣,去净蒜皮捣烂如泥。烂如泥。体位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因施灸时间患者取俯卧位,因施灸时间较长,胸腹部宜垫高,使患者感觉较长,胸腹部宜垫高,使患者感觉舒适。舒适。第12页/共58页2.2.敷蒜泥敷蒜泥:将蒜泥敷于第将蒜泥敷于第6 6颈椎至尾闾之间颈椎至尾闾之间(背部正中线部位),蒜泥厚约(背部正中线部位),蒜泥厚约0.7cm0.7cm,宽,宽7cm7cm,蒜泥周围用面皮纸,蒜泥周围用面皮纸封固。封固。第13页/共58页5.5.施灸施灸:分别将艾炷置于大椎与腰分别将艾炷置于大椎与腰俞上点燃施灸。不计壮数,直到患俞上点燃施灸。不计壮数,直到患者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者口

5、鼻中有蒜味时停灸。6.6.灸后灸后:用温开水渗湿棉皮纸周围,用温开水渗湿棉皮纸周围,除去蒜泥。灸后因蒜泥和火热刺灸,除去蒜泥。灸后因蒜泥和火热刺灸,背部正中多起水泡。灸后须调养休背部正中多起水泡。灸后须调养休息息2 2周。周。第14页/共58页长蛇灸长蛇灸示意图示意图第15页/共58页 本法多用于灸治结核病、顽固性痹证等慢性病。第16页/共58页(四)铺灸法(四)铺灸法 铺灸法铺灸法为隔蒜灸法的一种为隔蒜灸法的一种特殊施灸方法,与长蛇灸法相特殊施灸方法,与长蛇灸法相似,但使用的艾炷为长形艾炷。似,但使用的艾炷为长形艾炷。因将蒜泥与艾炷铺于脊背正中,因将蒜泥与艾炷铺于脊背正中,故称铺灸法,也有称

6、为长蛇灸故称铺灸法,也有称为长蛇灸法的。法的。第17页/共58页 1.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制药粉制药粉:先制斑麝粉(麝香粉先制斑麝粉(麝香粉50%50%、斑蝥粉斑蝥粉20%20%、丁香粉、丁香粉15%15%、肉桂粉、肉桂粉15%15%)贮罐备用。)贮罐备用。制蒜泥制蒜泥:取大蒜取大蒜1500g1500g,去皮捣烂如,去皮捣烂如泥状。泥状。体位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腹部宜垫高,患者取俯卧位,胸腹部宜垫高,使患者感觉舒适。使患者感觉舒适。第18页/共58页2.2.从大椎穴至腰俞,沿脊背正中从大椎穴至腰俞,沿脊背正中线上敷斑麝粉线上敷斑麝粉1.8g1.8g,再于斑麝粉,再于斑麝粉上铺底宽上铺底宽5

7、cm5cm、高、高2.5cm2.5cm的三角形的三角形艾炷一条,然后用火将两头与中艾炷一条,然后用火将两头与中间点燃施灸,使整条艾炷慢慢地间点燃施灸,使整条艾炷慢慢地燃尽,每次可灸燃尽,每次可灸1-31-3壮。壮。第19页/共58页3.3.灸后灸后 灸后皮肤潮红,起水泡,灸后皮肤潮红,起水泡,3 3日后引流水泡。日后引流水泡。谨防感染,灸后忌生冷辛谨防感染,灸后忌生冷辛辣及肥甘厚味,注意调养休息,辣及肥甘厚味,注意调养休息,忌房事。忌房事。第20页/共58页 本法多于夏伏天施灸,用于灸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胸椎、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哮喘,慢性肝炎及慢性胃肠病等。第21页/共

8、58页铺灸法铺灸法示意图示意图第22页/共58页(五)大灸法(五)大灸法 大灸法大灸法,属艾炷隔物灸,属艾炷隔物灸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本法施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本法施灸范围广泛,遍及背部与腹部,灸范围广泛,遍及背部与腹部,又治大病,故名。又治大病,故名。第23页/共58页 大灸法,古书未见记载,为大灸法,古书未见记载,为唐山丰润高怀先生家传秘法。高唐山丰润高怀先生家传秘法。高氏精通针灸医术,能起大症,声氏精通针灸医术,能起大症,声誉遍及数县。已故著名中医学家誉遍及数县。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岳美中先生19501950年悬壶于唐山时,年悬壶于唐山时,亲得其传,并验之于临床,果有亲得其传,并验

9、之于临床,果有奇效,遂记本法及验案(见奇效,遂记本法及验案(见中中医杂志医杂志:1961:1961),以期流传),以期流传海内外。海内外。第24页/共58页 1.1.施灸前准备:施灸前准备:本法操作需2-3人,艾绒250g,咸红萝卜或咸绿萝卜2000-2500g,大蒜500-750g,大号镊子3把,酒精灯1盏。第25页/共58页灸前,将艾绒全部做成大艾炷,将咸萝卜切成同身寸见方,厚约0.3cm的小片,大蒜捣烂如泥,于每片咸萝卜片上,放置栗子大蒜泥一团,摊平均匀后,中间用手按一凹陷即可。施灸时,先灸背部,后灸腹部。第26页/共58页2.2.背部灸法:背部灸法:(1)患者取俯卧位,用硬纸板1条,从

10、大椎穴顺脊柱铺至长强穴,宽约3cm,这条带上不灸。(2)将做好的咸萝卜片先放在两侧大杼穴各1片,再沿硬纸板宽的两侧依次下排至秩边穴。其间无论排多少片,以排满为止。第27页/共58页3.然后在第1排的外侧,沿着其外缘再排第2行,此行比第1行少排1片,上下端各空半片。4.将咸萝卜片排好后,用镊子夹住做好的艾炷在酒精灯上点燃,放在咸萝卜片上的蒜凹中,逐个放好,放齐。5.每个艾炷将熄时接上另一炷,不是火力中断,每片约灸3-5壮。第28页/共58页背部灸示意图背部灸示意图第29页/共58页2.2.腹部灸法:腹部灸法:背部灸毕,让患者休息片刻再灸腹部。1.先在膻中穴膻中穴部放1片咸萝卜片,以此为中心,上下

11、左右放8片,即形成9片的大方形。第30页/共58页2.在鸠尾、神阙穴各放1片不着蒜泥的咸萝卜片,此2片要比其他片上下短1/3,不灸。此2片之间排列咸萝卜片6片,神阙穴至曲骨穴之间排列6片。若是妇女,则石门穴处不灸。第31页/共58页3.然后沿正中1行的两侧再各排1行,每行7片,沿第2行两侧再排6片,上端与中脘穴平齐,咸萝卜片放好后开始施灸,方法同背部灸法。第32页/共58页胸部灸示意图胸部灸示意图第33页/共58页4.4.灸后:灸后:灸毕务必用三棱针点刺十宣穴出血,针刺三阴交,用泻法。第34页/共58页 本法有较强的温阳补虚功效,为一般灸法所不及,可治一切虚寒衰弱久病不起的病证。第35页/共5

12、8页 1.急症、新证、热证、实证禁用。2.在施灸的程度上,各灸点要求接近一致,应注意防止出现灸疮,如有的部位未见红晕,则影响疗效。第36页/共58页3.本法灸点较多,若照顾不到,容易造成烧伤,增加患者痛苦,应特别加以注意。4.灸后必须于十宣穴刺血、针泻三阴交,否则会影响疗效,并产生副作用。第37页/共58页(六)隔核桃壳灸法(六)隔核桃壳灸法第38页/共58页1.1.特制眼镜架:特制眼镜架:用铁丝制成一副眼镜架,镜框两侧外方用钢丝向内前各弯一个钩形,高和长约2cm,以备施灸时插艾条用。第39页/共58页2.2.菊花液浸泡核桃壳:菊花液浸泡核桃壳:取核桃壳1个从中线劈开,去仁,留壳备用(壳有裂缝

13、者不可用),灸前将核桃壳放于菊花液中浸泡3-5分钟。第40页/共58页3.3.燃艾施灸:燃艾施灸:取出核桃壳套在患眼侧的镜框内。并于患眼侧的弯钩上插一艾条,将艾条点燃,戴上镜架施灸。每次灸1-3壮,每日灸1-2次,12次为1疗程,休息3-5天后再灸。第41页/共58页第42页/共58页 本法适用于灸治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白内障、近视、外直肌麻痹等。第43页/共58页(七)骑竹马灸法(七)骑竹马灸法 骑竹马灸法,是让病人骑竹马灸法,是让病人骑跨于竹杠之上进行施灸的方骑跨于竹杠之上进行施灸的方法。法。第44页/共58页 本法首见于宋代本法首见于宋代卫济宝书卫济宝书中,称中,称“骑竹马量灸法

14、骑竹马量灸法”。记。记载本法较为全面而详细者,当属载本法较为全面而详细者,当属宋代孙炬卿重刊同代闻人耆年的宋代孙炬卿重刊同代闻人耆年的备急救法备急救法一书。一书。其后历代针灸、外科等医籍其后历代针灸、外科等医籍多有收载,名称大同小异,或称多有收载,名称大同小异,或称“骑竹马法骑竹马法”,或称,或称“竹马灸竹马灸”,或称,或称“骑竹马灸穴法骑竹马灸穴法”等。等。第45页/共58页 1.先令病人曲肘,于肘外侧肘横纹处点一标记点,即曲池穴。再令病人前臂伸直,用竹篾自标记点处量至中指尖端(不量指甲)截断。第46页/共58页第47页/共58页2.再令病人屈中指,用竹篾 量取中节两横纹之间的长度,此为一寸

15、,即所谓同身寸。第48页/共58页3.3.跨竹杠:跨竹杠:取竹杠或圆木棒1根,将其两端用桌子或椅子背扛起(可在竹杠与桌面之间衬垫一些棉织品,使杠不易滚动)。然后让病人脱去上衣,解开腰带,骑跨于竹杠之上,并使尾闾骨端抵住竹杠。也可以不用桌椅,让病人骑跨于竹杠之上后,前后用两人扛起。第49页/共58页骑竹马灸法示意图骑竹马灸法示意图骑竹马灸法示意图骑竹马灸法示意图第50页/共58页骑竹马骑竹马骑竹马骑竹马灸法示灸法示灸法示灸法示意图意图意图意图第51页/共58页4.4.取灸穴:取灸穴:让病人在竹杠上挺起腰背,双足离地做下垂状。将前所量从曲池穴至中指尖端的竹篾,自尾骨端沿脊背正中向上量,在竹篾上端用

16、笔作一标记(此点不是灸穴)。再将前所量中指同身寸长度,以此点为中心向两旁各量一寸,有笔点下,此两点便是本法灸穴。第52页/共58页5.5.施灸:施灸:在两灸穴处,先涂以蒜汁,再将蚕豆大小的艾炷立即粘附于穴上,用火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灼痛时,术者用手不断拍打灸处周围以减轻疼痛,直至艾炷燃尽。除去艾灰,再涂以蒜汁,另换一炷点燃。如此每穴各3壮,或5-7壮,不可多灸。第53页/共58页 发背,脑疽,肠痈、牙痈,四发背,脑疽,肠痈、牙痈,四肢下部一切痈疽,疔疮,鱼脐,肢下部一切痈疽,疔疮,鱼脐,或胸腹不测,肿瘤,坚硬赤肿,或胸腹不测,肿瘤,坚硬赤肿,恶核瘰疬,乳痈等。恶核瘰疬,乳痈等。第54页/共58

17、页 本法具有消瘀散结、解毒生本法具有消瘀散结、解毒生肌、通络止痛等功效,多应用于肌、通络止痛等功效,多应用于外科病证,可治疗多种疮疡。外科病证,可治疗多种疮疡。据据备急救法备急救法所载,本法所载,本法应用于疮疡疾患应用于疮疡疾患“可以起死救危,可以起死救危,有非常之功,累试累验有非常之功,累试累验”。第55页/共58页 1.1.本法定穴时,必须另病人挺直腰背,本法定穴时,必须另病人挺直腰背,以免取穴不准,影响疗效。以免取穴不准,影响疗效。2.2.本法由于使病人骑跨于竹杠之上,两本法由于使病人骑跨于竹杠之上,两侧应用人扶持,避免施灸时摔下竹杠。侧应用人扶持,避免施灸时摔下竹杠。3.3.本法会使病

18、人产生较剧烈的烧灼疼痛,本法会使病人产生较剧烈的烧灼疼痛,对于严重心脏病人或身体特别虚弱不对于严重心脏病人或身体特别虚弱不能忍受者,不宜应用。能忍受者,不宜应用。第56页/共58页4.4.灸后一个月内须忌辛辣食物,或房事,灸后一个月内须忌辛辣食物,或房事,并注意休息。若灸后出现咽喉干燥,并注意休息。若灸后出现咽喉干燥,小便偏涩,四肢微汗,略觉烦躁等症小便偏涩,四肢微汗,略觉烦躁等症状,这是由于艾火流通所致,可服乳状,这是由于艾火流通所致,可服乳香绿豆托里散两匙许。处方:绿豆粉香绿豆托里散两匙许。处方:绿豆粉30g30g,乳香,乳香15g15g,研末和匀,用生甘草,研末和匀,用生甘草水调服。水调服。5.5.本法属艾炷瘢痕灸法。灸疮须妥善处本法属艾炷瘢痕灸法。灸疮须妥善处理。理。第57页/共5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8页/共5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