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客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07056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客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客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客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客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鲍 照知作者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些小官。后卷入王室斗争,为乱兵所害。导晓背景魏晋南北朝的文人社会 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

2、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导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多言“仕路艰难及离别伤感之意”。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名。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后人评价说拟行路难思想内容和原题妙合无垠。此诗是第四首。解题目导客至客至唐杜甫 唐肃宗上元二

3、年(唐肃宗上元二年(761761)春天,杜甫五)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成都西郊浣花溪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在诗人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下来。在诗人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崔明府来访,诗人心情高兴,于是创作客人崔明府来访,诗人心情高兴,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了这首诗。导1.结结合合课课上所学回上所学回顾顾旧知,准确旧知,准确识记鲍识记鲍照、杜甫的相关照、杜甫的相关文常,了解文常,了解诗诗歌的写作背景。歌的

4、写作背景。2.结结合合课课本本诗诗文分析及工具文分析及工具书书,能将,能将诗诗歌歌转转化化为为散文化散文化的的语语言并准确理解背言并准确理解背诵诵默写。默写。3.读读拟拟行路行路难难,抓住,抓住诗诗眼,概括眼,概括诗诗人思想情感人思想情感变变化,化,并能分析并能分析诗诗中比中比兴兴手法托物寓意的运用。手法托物寓意的运用。4.读读客至,体会客至,体会诗诗人真人真挚挚的情感,的情感,鉴赏鉴赏并学并学习习通通过过细细微之微之处处表表现现心境或形象的方法。心境或形象的方法。学习目标导学完成导学案并记录疑惑。学 思合作辨析一、讨论疑难二、请梳理两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自 由 展这两句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

5、有怎样的作用?这两句诗运用了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兴比兴手法。手法。诗人诗人用平地上的水向不同的方向流淌,比喻人因门第不同,命用平地上的水向不同的方向流淌,比喻人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引出运也不同。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抨击了不合理的门阀制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抨击了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度。1 1、愁什么、愁什么?2 2、如何解愁、如何解愁?3 3、愁的结果、愁的结果?“人生亦有命”(南北朝时期被门阀士族操控的“九品中正制”选士)饮酒,悲歌。“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展乍读之下,似乎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反讽讽

6、的笔法来抨击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作者用反问句“安能行叹复坐愁”,表现了他面对因门阀不同而不能受到重用的人生态度:不哀叹,不忧愁。此两句描形达情不可谓不精妙,请作简要赏析,并总结这两句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诗人借酒来慰藉失去平衡的心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而“断绝”了。(2)运用细节描写,“酌酒”“举杯”“歌路难”等动作描写,以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3)一语双关,“断绝”既指表面上作者因饮酒无法歌唱行路难,也指作者已然醒悟,一味的哀叹命运,抱怨眼前“行路难”的处境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远不如“举杯”更能慰藉

7、作者内心,浇灭作者愁绪。表达作者对现实境遇无能为力的苦闷。(4)在此基础之上,与后文“吞声”“不敢言”相呼应。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展写出了什么感情?(1)第七句作者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2)然而第八句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这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

8、越是深沉。(3)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评梳理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认命不认命认命 抨击 悲愤 无奈作者情感由作者情感由“屈从屈从”到到“不平不平”再再到到“认命认命”到到“借酒浇借酒浇愁,唱歌断愁愁,唱歌断愁”再到再到“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整首诗塑造了一位。整首诗塑造了一位满满怀郁结,举杯消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怆难抑怀郁结,举杯消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怆难抑的的诗人形象。诗人形象。评客至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舍南舍北皆皆春水,春水,但但见群鸥见群鸥日日

9、日日来来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皆皆”字写出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皆春水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秀丽可爱。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秀丽可爱。鸥鸟性好猜疑,如人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心机,有心机,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因此“群鸥日日来群鸥日日来”。“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但见”含弦

10、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不仅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真率忘俗;同时;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闲逸的生的生活不免有一丝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单调、寂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皆”字、“但”字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诗句赏析: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客扫”,为了客人而打扫,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茅屋的门。客至的意外惊喜对仗、互文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

11、有主人不轻易请客意,今日“君”来,更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真切。由外转内,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客至”,用与,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不曾不曾”“”“今始今始”,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喜出望外。体现。体现“空谷足音之喜空谷足音之喜”。“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旧醅

12、”,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暗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竭诚待客的盛情:能拿出来的都拿了。力不从心的歉疚:菜不多,酒不好。主客之间的情谊:频频劝饮,情比酒浓。体现贫家真率之趣待客何其简单关系何其亲密诗句赏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邀邻喝酒”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尽余杯”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可见酒兴之浓,气氛欢快。这一细节别开生面,别有情趣,表现了诗人淳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细节描写 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来了

13、没有呢?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第三,表明感情之深。如果友情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邀邻陪酒呢?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第五,构思奇特绝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既见不凡之人,又见不俗之情。这首诗前一层写诗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这首诗前一层写诗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来访,表达了来访,表达了喜出望外之情喜出望外之情;后一层写诗人仓促中;后一层写诗人仓促中只能以简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邻翁来陪饮,以尽只能以简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邻翁来陪饮,以尽宾主之欢,表现了宾主之欢,表现了诚朴、率真诚朴、率真的态度,可见

14、双方友的态度,可见双方友情之深。情之深。(居处景(居处景家常话家常话故人情故人情)这首洋溢着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是一首至情至,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情感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对比)(四)主题归纳展背诵5.5.鲍照拟行路难中,以比喻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鲍照拟行路难中,以比喻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6.6.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理的门阀制度,而

15、是以“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7.7.在拟行在拟行路难中,路难中,“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是诗人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是诗人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感之流开始奔涌8.8.拟行路难(其四)中,拟行路难(其四)中,“心非木石岂无感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慷慨激昂,一句慷慨激昂,“吞声踯躅不敢言吞声踯躅不敢言”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忍辱负重。3.客

16、至中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秀丽可爱;“但见群鸥日日来但见群鸥日日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4.客至中,客至中,“但见群鸥日日来但见群鸥日日来”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5.客至中,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的描述的诗句是:客至中,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的描述的诗句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蓬门今始为君开。6.客至中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客至中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7.客至中,诗人以客至中,诗人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检宋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