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一单元-部四上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9058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一单元-部四上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一单元-部四上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一单元-部四上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一单元-部四上第一单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1观潮【教学目标】.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正确读写“笼 罩、屹立、假设隐假设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2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3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正确读写“笼 罩、屹立、假设隐假设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1 .正确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教学难点】.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1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1 .同学们,宋代潘间写的酒泉子.长忆观潮中,这样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 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 钱塘江观潮。2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二、自主读文识字1 .自由

3、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 .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3 .课件出示会认生字,指名读。“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ong),防止读成(pdng), “震” “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易错字指导:“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4 .理解词义。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

4、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假设隐假设现:假设,好像,彷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 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三、初设情境,共同探讨.说一说。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

5、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师:谁来说一说。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儿道工序,而 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 用滑石粉抛光。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1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a.小组内交流。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生: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生: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生:工

6、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生:人们的生活垃圾。2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四、动手实践,从我做起。1 .师引入:保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 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2 .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预设: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1)看见垃圾,主动捡起扔在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2)要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

7、洗菜水.洗衣服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在或只有几个人的话,要把电灯关上。(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拒绝食用野生动物。(5)随身携带环保袋,多使用筷子。因为一个塑料袋要200年来解化,少使用一次性碗筷。(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桶可分为“PI 收”和“不I可收”两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的观念,只 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加整洁。(7)要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9)少开

8、车,多骑车。(10)保护环境。家中的死鸡死鸭可以密封,然后拿到垃圾场,让清洁工人处理掉。千万不能丢到河中,因为这 样会污染河水。五、全班汇报,点评鼓励.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1 .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 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 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学反思】.在口语交际进程中,

9、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能围绕环境问 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1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少数学生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态度还不够自然大方,老师在以后的教 学过程中,要对这局部学生多加关注。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目标】.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提供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 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1 .能用普通话和同学们交谈,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提供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 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课

10、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的社会交通便利,我们出行非常方便,那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 的地方?比方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 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提供吗? 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今天,我们来共同完成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二、明确目标.师: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喜欢的地方也就会不同,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 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

11、案。1 .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 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2 .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a.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 方的特点来写。3 .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b.这个地方在哪里?c.有什么特别之处?三、学习例如。1 .翻开课本12页,认真读一读。推荐一个古镇。这个古镇很美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师:你来说说从例如的描述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生:1.要按一定顺序写了; 2

12、.抓住特点进行描写;3.重点局部需要详写;4.要把自己对这个 地方喜欢之情写出来。三、回顾课文。师:回忆一下我们刚学过的课文,那篇文章是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小组讨论后回答。生:观潮就是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 作者观察仔细,语言生动,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如同身临其境。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观察的写作顺序。四、写作提纲师生讨论并归纳:L可先写景物的总特点。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然后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详细写,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分写)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

13、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展开合理想象。2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细致描写。3 .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总写)(板书:结尾 感受)五、动笔练习.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1 .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提供你的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送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2 .修改习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 改自己的文章。例文: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地方,它就是

14、我的家乡一一云霄。云霄位于福建省南部沿 海,是漳州文明的发祥地,素有“开漳圣地”之称。云霄的景点有很多:七星山、乌山、将军山、红树林、佳洲岛那里个个风景如画,美不 胜收。最美云霄我最喜欢红树林了! 一艘艘游船,像水蛇一样在林中穿梭自如,不管多窄的地方都可以平稳 穿过,速度极快,还可以作急转弯呢!我坐在船上悠闲地欣赏两旁的风景。只见白鹭一会儿 展翅高飞,一会儿冲向水面叼起水中的作文小鱼飞走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云霄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云霄的特产有很多:枇杷、下河杨桃、列屿巴非蛤、竹塔泥螃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 开春第一果的枇杷了!云霄可是枇杷之乡。这里的枇杷品种众多:有解

15、放钟、森尾早生、早 钟6号这里的人们可厉害了!还培育出了新品种一一白枇杷。白枇杷不但汁多,而且味道甜美,使回味无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云霄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 放矢。我充分照顾到不同阶层学生的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 到预期目的。1 .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乏之处,比方,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 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 中运

16、用,更好地表达。1 .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2 .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3 .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4 .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 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亳不做作。 【教学重点】.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 中运用,更好地表达。1 .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2 .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

17、成语的运用。【教学难点】.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1 .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 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 水,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 小组讨论后发言。生: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抖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我仿 佛

18、看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生:课文走月亮在作者的描述下,我不仅能想象画面,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 虫的鸣叫声生:有些文章,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似乎能“闻”美食的味道了。二、词句段运用。板块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读一读。1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 的景象。震耳欲聋:欲: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低

19、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2 .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生:切切私语我能想到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板块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风 烟花 等町顿时犁缪雷雨小狗过了二会二会儿工夫 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比照不同。生: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

20、组长一些。3 .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FI常生活。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容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我家的小猫二合L功夫就把一盘鱼吃完了。(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三、书写提示。1 .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2 .练习书写。四、日积月累。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 .朗读这首诗。2 .简介作者(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一、二句

21、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3 .展开想象,感悟诗情。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 .学生读读背背.测试学生背诵情况。【教学反思】.语文的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练习的“词句段运用”和 “写字提示”都有写字教学方面的涉及。所以我加大了词句、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 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 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 生写字的

22、积极性。1 .教学鹿柴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反复诵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孩 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有的问题其实已经解决,有的问题没有价值。带有夸张的意味。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5.朗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自主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用铅笔做批注。四、展示资料,理清顺序1 .同学们在课前都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各个小组展示交流,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 奇观?2 .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

23、后”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五、布置作业1 .朗读课文。2 .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出示词语: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满天卷地.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二、理解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1 .齐读第1自然段。2 .说说这一段说了什么意思。生: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也是这篇文章的总起段。学习第2自然段。1 .

24、自由朗读这一段。2 .思考:观潮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农历八月十八是观察的日子。生:观潮的人人山人海,人们昂首东王,等着,盼着。学习第35自然段。1 .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3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 “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 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2 .学生边默读,边做批注。工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4 .全班汇报交流。5 .课件出示,并体会以下的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25、。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重点体会:人声鼎沸风平浪静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重点体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臼色城墙,描写了浪潮的形态。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横。比拟体会句子。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教师引导: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小结:是啊,不管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思考:大潮过后还能成为奇观吗?生:当然得成为奇

26、观,因为潮过后,还是漫天涓滴、封号狼吼,还是很壮观。二、扮演导游,拓展延伸教师:为让更多的天下人领略钱江潮的“天下奇观”,请大家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介绍给更多的人。小组讨论介绍的顺序、要点、组织语言的方法。组长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学生。小结:刚才介绍太精彩了,相信定会有更多的人去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认识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江面上风平浪静拉长白色城墙飞奔而来潮来前江面上风平浪静拉长白色城墙飞奔而来拉长白色城墙飞奔而来拉长白色城墙飞奔而来潮来的一条白竣 横贯江面 齐头并正潮来后 余波 平第潮来后 余波 平第潮来后 余波

27、 平第涨水【教学反思】1 .观潮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 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 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见其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 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本节课缺少课堂练笔的机会,语文应该是习得的,这样的机会在课堂不应缺失。2走月亮【教学目标】.学会认“鹅、卵、俗、跃、穗” 5个生字,正确书写“牵、鹅、卵”等11个字。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诵

28、课文第4段。2 .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3 .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认“鹅、卵、俗、跃、穗” 5个生字,正确书写“牵、鹅、卵”等11个字。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诵课文第4段。【教学难点】L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2 .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

29、的习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1 .教师朗读课文。2 .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 点名分段阅读课文,到达全班师生集体正音。)3 .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4 .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5 .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出示带生字的新

30、词,让学生认读。鹅卵石、风俗、跃出、稻穗穗: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hui”;6 .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出示会写字:牵鹅卵哦填庄稼俗跃葡萄重点指导生字:鹅:“鹅” “哦”都是单韵母音节,有相同部件“我卵:“卵”和“卯”是形近字,不要读成,百o”;葡萄:在词语中“Id。”读轻声;填:读二声,不要读成一声;跃:“跃”和“跨”是形近字,不要读成“kud”;“哦、填、稼、俗、跃”都属于“左窄右宽”;“牵、葡、萄”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小下大;“庄” 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鹅、卵”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要匀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

31、是什么意思?2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描述了 “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3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月亮船这首歌曲,引出课文。2 .听完歌曲,你有什么体会?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 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走月亮)二、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 的感受。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 .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

32、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让 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 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 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 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第六、七

33、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 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杳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作者都嗅到了野花 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2 .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 下美

34、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 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 泄出来。)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 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

35、个性化的朗读。)第七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 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 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3 .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1 .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2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

36、,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 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四、整体回顾1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 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2 .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五、小练笔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 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板书设计】走月亮

37、即照亮 月光柔和走过,溪岸桥果园(“我”和阿妈)看到,山 树草花 星星闪烁 美好景色浓浓亲情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地【教学反思】1.走月亮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里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排比 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林间的大道和小路”“走过月 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不仅增强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 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在教学本文时,我想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想象,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意境的美,还 感悟到亲情的真。开始我设计的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发挥想象,让画

38、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2.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能够感受 到了妈妈浓浓的爱,读的动情,还有一局部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整堂课缺乏之处 值得改进。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2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3 .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

39、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一一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 .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巢(ch6o)2 .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3 .读这首诗,讨论诗意。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

40、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4 .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5 .读这首诗,讨论诗意。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6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三、小结: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板书设计】晚秋的江上:归鸟斜阳芦苇一美景花牛歌:睡觉 有趣【教学反思】

41、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 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 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清楚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4繁星【教学目标】L学会认“昧、坠、怀” 3个生字。2 .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42、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 主要内容。3 .学习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4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学会认“昧、坠、怀” 3个生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一一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

43、作有新生、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媒体出示)萤(萤火虫)荧(荧光屏)莹(晶莹)模模型、楷模mu模样、模具2 .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半明半味一一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密密麻麻一一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3 .分小节读课文。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1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多媒体出示)时间 地点 看到的感受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 .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

44、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 及与星的知心之情。)3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4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1 .请你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多媒体出示)例:星群密布()()()2 .复习词语:(多媒

45、体出示)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板书设计】繁星热爱大自然从前 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向往美好生活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如今 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教学反思】1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 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2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儿小节,写了作者

46、几次看繁星?而后通 过比照,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 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 的机会较少。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2 .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 做起,做环保卫士。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 语表达能力。【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 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梢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我看到这样一那么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那么是废旧的 暖壶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