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3376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士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 们说乡下人士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 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 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 的单位是村落,从三

2、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 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 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 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 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 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

3、是因为在一 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 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 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 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 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 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 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 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

4、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 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 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 文化特征,蕴含着无穷的战术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如“过河卒子,横竖都行” “过河 卒子只进不退” “过河卒子顶大车” “过河卒子成大器”。“过河卒子,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5、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 C2. D 3. B 4.乡土社会缺少流动孤立、隔膜人与人的关系5. 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孤立与隔膜),妨碍了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乡土社会尊崇的是 礼俗,它与现代社会尊崇的法理精神不符。乡土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只限于个别关联, 影响对抽象的普遍原则(真理)的追求。【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因为不同村落间的人互相孤立、隔膜,所以村落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而产 生,土气小错误。应该是因为“村落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所以“同村落间的人互 相孤立、隔膜 选项因果倒置。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和理解文本观点的能力

6、。D.“它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有误。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 的阻碍”,意思与选项恰恰相反。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错误。原文相关信息有“乡 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 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 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可见礼俗不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原则,更不是目 的与手段之间的普遍联系。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

7、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 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可知,第一空应填“乡土社会依据“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可 知,第二空可填“缺少流动”。依据“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儿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 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可知,第三空可填“孤立、隔膜”。依据“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 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可知, 熟人社会中除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人与人的关系”。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依据文章第二段,“

8、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可概括为: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孤立与隔膜),妨碍了现在社会的流动性。依据文章第六段,“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 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可概括为:乡土社会 尊崇的是礼俗,它与现代社会尊崇的法理精神不符。依据文章第七段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贝广可概括为: 乡土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只限于个别关联,影响对抽象的普遍原则(真理)的追求。3 . D7. C 8.给米吨的葫芦刻了他母亲的像,抱在怀里暖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商 家把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也可以),宣扬了孝敬父母的

9、道德规范。给牛二的葫芦刻了蛇神牛首,暂时减轻了牛二的痛苦,又惩治了钱多、牛二两人, 宣扬了对恶人的惩治。文章末尾给牛二和钱多的葫芦解除了他们的痛苦。钱多的葫芦上站着他的父亲,身 后是泗州百姓,劝告钱多要孝敬父母,敬爱父老乡亲;牛二的葫芦上刻着母亲和一尊 佛,劝他要顾念母亲,心存善念,举头三尺有神明。9.认同。前人说,超乎常理 的言论文章,大多是流传抄录时出了差错,不一定都是凭空想象的。本文语境中葫 芦先生是真实存在的,但泗州人对他的讨论就有明显的变形,如说他睡在葫芦里,说 有一条蟒蛇日夜守着葫芦等。葫芦上刻佛、刻父母像、刻惩恶劝善图案都是真实存 在的情况,葫芦先生的广大神通是真实之上的夸张传说

10、,是增强劝勉力度的手段。事 实上,人们也喜欢听这些夸大的传说。小说发生的地点“泗州”是真实存在的地名, 不是凭空想象出的“幻设语”。不认同。前人说,超乎常理的言论文章,大多是流传抄录时出了差错,不一定都是 凭空想象的。本文虽有较强的现实色彩,却是明显的虚构创作。本文的人物是虚构 的,葫芦先生、米吨、钱多、牛二等都是根据需要塑造的人物,名姓不详,来路不知。 本文的人物行为和事件是虚构的。葫芦先生可以预知天象灾变,葫芦雕画可以惩治 恶人,种种神通都不是现实中可以存在的。小说的时代未知,地点模糊。泗州”虽 是真实存在的古地名,但所辖地域及所用名称一直在变,小说不知发生于何时何地, 就是虚构“幻设语”

11、的明证。【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这个外号源于他住在东城墙根结满葫芦的葫芦树下”错,根据“还有人说葫芦先生 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可知,他住着葫芦树下只是传说,被称为“葫芦先生” 是因为他只在葫芦上雕刻;B.“刻进去”的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 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至于米 粒和大蛇怎么来的,文章并未交代;C.“专门安排地痞牛二在酒后去找葫芦先生的麻烦”错,文中没有写牛二是钱多安排的, 只是说“地痞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

12、的分析鉴赏能力。C.”这展现了小说的因果报应思想“错,文章借此表达了要孝敬父母的主题。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 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 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可知, 给米吨的葫芦刻了他母亲的像,抱在怀里暖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商家把父母的像刻在 葫芦上也可以),宣扬了孝敬父母的道德规范。结合牛二让葫芦先生在他的衣服上刻蟒蛇,结果“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 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

13、用手攥着他的心”“找钱多,抱着。 葫芦先生将一个刻有蛇身牛头的葫芦递给牛二。牛二听话地将葫芦抱在怀里,果然舒 服多了”“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却放不下葫芦,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芦先生的 话,他找到钱多,一把将其搂在怀里,心疼好多了。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 被条蛇缠着“可知,给牛二的葫芦刻了蛇神牛首,暂时减轻了牛二的痛苦,又惩治了 钱多、牛二两人,宣扬了对恶人的惩治。结合“葫芦先生递过两个葫芦说,回家敬着吧,转身走了。钱多手捧的葫芦上站着他 的父亲,身后是泗州百姓。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身后立着一尊佛。钱多 望了眼牛二,发现他的横脸舒展了许多。牛二悄悄告诉他,心疼好多了”可知,文

14、章 末尾给牛二和钱多的葫芦解除了他们的痛苦。钱多的葫芦上站着他的父亲,身后是泗 州百姓,劝告钱多要孝敬父母,敬爱父老乡亲;牛二的葫芦上刻着母亲和一尊佛,劝 他要顾念母亲,心存善念,举头三尺有神明。7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个性化解答的能力。首先理解题干中“凡变异之谈,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的意思,这句话是说, 前人说,超乎常理的言论文章,大多是流传抄录时出了差错,不一定都是凭空想象的。 然后亮明观点,结合文本内容给出理由。认同:本文中的主人公葫芦先生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如写他会雕刻,在香花门花鸟市场摆 摊做生意,这就是一个手艺人的形象;而文中对他的传言却有明显的变形,如“泗州 人说,葫

15、芦先生的刻刀一转,热闹的香花门,突然就安静下来,连市场上比赛唱歌的 画眉也挂在笼边,一动不动了”“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 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 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说他一动刻刀,连画 眉鸟也一动不动,说他睡在葫芦里,说有一条蟒蛇日夜守着葫芦等。文中说葫芦先生常刻的图案有父母的像,佛、刻惩恶劝善图案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 的情况;但说他的葫芦有神奇的力量,如“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 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 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

16、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 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 却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葫芦里能倒出米粒,葫芦上刻上父母的像 供着就能让生意变好,甚至葫芦先生能够预言六月飞雪等,葫芦先生的广大神通是真 实之上的夸张传说,是增强劝勉力度的手段。事实上,人们也喜欢听这些夸大的传说, 原文有“泗州人乐于讲,大家更喜欢听”。小说发生的地点“泗州”是真实存在的地名,不是凭空想象出的“幻设语”。不认同:本文虽有较强的现实色彩,却是明显的虚构创作。本文中的人物是虚构的,如“葫芦先生只是一个绰号,他姓甚名谁文中并未交代,明 显是

17、虚构的人物;还有米商米吨、开当铺的钱多、地痞牛二,这些姓名具有明显的杜 撰痕迹,与他们的职业和性格有关,而且这些人全部都名姓不详,来路不知。本文的人物行为和事件是虚构的。如“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 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夏 日飞雪。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葫芦先生可以预知天 象灾变;还有“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 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 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煞白,兜里的银子也被

18、 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葫芦雕画可以惩恶扬善,种种神通都不是现实中可以存在的。 小说中没有具体的时间,时代未知;地点也模糊,“泗州”虽是真实存在的古地名,但 所辖地域及所用名称一直在变。小说不知发生于何时何地,就是虚构“幻设语”的明证。 10. Bll. A 12. A 13. (1)大概江慎修先生的学问,自汉代经学大师郑康成之 后,很少有人能与他匹敌(相比的)。(2)让百姓自己相互补救,最终没有了官吏的侵扰,这是先生善于替乡民谋划的事。14.自身年事已高;京师故交不在;自己淡泊名利。【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士兵全部从农民中产生,那么农民本来一直存在,哪里用得着多

19、次变更征 兵的制度呢?古代所说的子弟,就是精壮的士兵;所说的父兄,就是年老的士兵。他 们都是一直(向来)名列在军册中的人,并不是指全国的父老或子弟(这些人)。“若军尽出于农”是状语后置句,“于农”为“出”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安乎”非也”所谓者都是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疏是对注的注解,如读太宗十思疏”错误,读太宗十思疏的“疏”是封建时 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看到大学衍义补一书,感到奇特,就向藏书家求得这本书”错。原文:“见 明丘氏大学 衍义补之书,内

20、征引周礼,奇之,求诸积书家,得写周礼 正文,朝夕讽诵”,“奇”的对象是周礼,“这本书非”大学衍义补”,是“周 礼”,选项张冠李戴。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盖,大概;学, 学问;“罕”,少;“傅匹”,匹敌、相比。(2)“卒,最终;“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官吏;“扰”,侵扰;“谋谋划; “此先生善于为乡之人谋者, 判断句。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先生自顾颓然就老,谓无复可用”可概括出“自身年事已高;结合“又昔至京师,所与游皆无在者”可概括出“京师故交不在”;结合“驰逐名场非素心”可概括出“自己淡泊名利”。参考译文:先生

21、姓江,名永,字慎修,婺源县江湾乡人。年少时离家求学于老师,和同里中的童 生攻读社会上的热门学说。有一天,江永看到明代丘浚(著的)大学衍义补一书, 其中引用周礼,他感到奇特,就向藏书家借周礼,因此能够抄写周礼全 文,日夜朗读背诵,从此就专心致志研读前人合刊编辑的十三经注疏,而且对三 礼尤其研究深入。江先生读书喜爱深入思考, 擅长比照验证(考据),对测量计算、音乐音律、声调 音韵尤其通晓。先秦汉语音韵从吴才老开始研究,而昆山人顾氏炎武考证尤其精深广 博。江先生认为顾氏考证古韵的造诣深厚,而审定古音的功夫浅显,因此纠正顾氏的 考证并分为十部作出注解。后代读书人都认为古代养兵于农,井田制废弃从而士兵和

22、 农民才区分开。江先生说:“考证春秋时期,士兵和农民固然已经分开。如果士兵全 部从农民中产生,那么农民本来一直存在,哪里用得着多次变更征兵的制度呢?古代 所说的子弟,就是精壮的士兵;所说的父兄,就是年老的士兵。他们都是一直(向来) 名列在军册中的人,并不是指全国的父老或子弟(这些人)。“对经传中的历代 法规风俗和事物名称样貌,江先生一定要找到广泛的考证证据拿来和它进行比较。大 概江先生在这方面的学问,从汉代经学大师郑康成以后,很少有人能与他相匹敌(相 比的)。江先生曾经有一次游历京城,因为同郡人任编修的程恂邀请而到京城。三礼馆总裁桐 城人任侍郎叫方苞的一向依仗自己高超的才学,等到听说江先生到了

23、京城,希望能够 拜见,见面后就拿自己感到困惑的土冠礼、士婚礼中几件事向先生请教,江先生从容 不迫的解答,方苞非常信服。而荆溪人任编修的吴纵从年少时对古代礼仪研究造诣深 厚,等到和江先生交往,拿周礼中的疑难之处询问,江先生因此撰写了周礼疑 义举要一书。后来几年,程、吴几位君子已经去世,江先生沉静的在家闲居。正值(适逢)皇上当 时推崇奖励务实经世的学说,命令大臣举荐精通经书的儒学之士。当时婺源县陈知县 有个儿子在朝廷里担任显贵的官职,想要替江先生进献他的著作给皇上,从而起用江 先生。江先生自己觉得非常衰老年迈,认为不再可以被任用;又因为以前到过京城, 那些京城故交都不在世上,更加感慨悲伤,就推辞了

24、。并且给戴震的书信上说:“在 名利场中奔走追逐并非我的本心。”最终不能被强行起用。江先生家境以前(本来)就贫穷,他居住在乡里时,曾经引用春秋传“丰年补败” 的道理告诉乡里人,于此一齐都按照实际田亩缴纳粮食,设置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 实行了将近三十年,全乡的百姓,从不知有饥荒。自古以来储备粮食的方法,没有什 么方法比藏粮于民更好的,也没有什么方法比藏粮于官仓更不好的。让老百姓相互补 助救济,最终没有了各类小官吏的侵扰,这是江先生善于替乡民谋划的 事。江先生在乾隆壬午年三月十三日去世。遗留下来二十多种著作,抄写并装订成册,收 藏在他家里。15. B16.内容上:寄托了诗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悲,

25、诗人经逢乱世,唐朝 衰弱,亲人离散。手法上:写景状物,皆着悲色,以哀景写哀情;援引典故,叙写 离乱的时代悲哀;与燕、鸥作比,衬托离乱的感伤;直抒胸臆,表达伤感的情怀。【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 “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错误。本诗抒发的是离乱之感,无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内容上:“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由于诗人家人离散,四处逃亡,自然 触景生情,发出感慨:燕窝被取,众燕离散,沙鸥击水,何时能歇?诗人用燕子和鸥 鹭来自比,诉说了自己遭遇的家国不幸。“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韦庄一生历

26、经乱世,背井离乡,怀才不遇,命 运坎坷,昔日的家园如今已是断瓦残垣,沧海桑田,无人看见,横笛悠扬,仪仗催发, 诗人禁不住老泪纵横。手法上:“夕阳衰草杜陵秋”此处写景,“衰草”和“杜陵秋”无疑说明了创作的季节是秋 季。当时时值秋天,樊川的秋景在韦庄眼里是一片凄凉萧条,写景状物,皆着悲色, 以哀景写哀情。“应刘去后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诗人以魏晋文人应场、刘桢、嵇康、阮籍自比, 极言人去楼空,苍苔入阁,老大归来,华发满头,援引典故,叙写离乱的时代悲哀。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诗人家人离散,四处逃亡,自然触景生情,发 出感慨:燕窝被取,众燕离散,沙鸥击水,何时能歇?诗人用燕子和鸥鹭

27、来自比,诉 说了自己遭遇的家国不幸,衬托离乱的感伤“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沧海桑田,无人看见,横笛悠扬,仪仗催发, 昔日的家园如今已是断瓦残垣,诗人禁不住老泪纵横,直抒胸臆,表达了伤感的情怀。 17.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月明星 稀 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星垂 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术、攻、舫、唯、鹊。18 .一厢情愿随心所欲拍案而起19.他的批评往往从叙述开始,简洁、清晰地将作品的故事拎出来,然后 在叙事环节观察、分析、判断。20. (1)括号

28、应置于第二个“事”后面,(2) 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或“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顿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3) 问号应置于“呀”后面。【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上下文“巧合太多,刻意设计,必要的转折点欠缺细节,叙事支点靠不 住”“说服力弱了”,此处是说没有考虑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可以用“一厢情愿”。“一厢 情愿Z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第二空,结合下文“但也要尊重事实”来看,此处与下文构成转折关系,再结合上文“自 然是个人的事”,此处是说可以听凭自己的心意做事,可以用“随心所欲”。“随心所欲 指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第

29、三空,结合下文“怒问,此处可以用“拍案而起”。拍案而起:一拍桌子愤然站起 来,形容非常愤慨。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语序不当,要把“简洁、清晰地”放到“将作品”之前;二、语序不当,要把“判断、分析、观察”改为“观察、分析、判断”。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第句,括号内的“物”,是对前文“事理”的“事”的补充说明,应置于第二个“事”即“事 理,的“事,的后面。第句,“小说家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其所在的句子是陈述句,所 以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或“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顿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句,引号中的问句是独立完整的句子,

30、问号应置于引号内,放在“呀字的后面。 21.野草推荐理由:一部优美的散文诗,深刻细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 和心路历程。22.第一句,说明了我们的知识的涉及面要广,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这 样才能真正的有收获,不能只在一个区域采集信息,要多方面的去收集整理,那样才 能有实际的收获。第二句就是一个词,坚持到底,即使是落后了,也不能轻言放弃, 即使失败,也要坚持着走下去,不管我们的过程怎样,只要坚持着,就能胜利!【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推荐语的能力。这是一次“鲁迅读书月”活动,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 这种活动主要是 把读书、作家与我们自己联系起来,以读书的形式走近鲁迅,从而

31、学习作家的思想和 精神,来指引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鲁迅先生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 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 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从中选择 自己熟悉的一部,推荐理由可以从作品语言风格、人物塑造或是精彩故事情节等入手, 写出理由即可。推荐语注意语言简洁生动,有表现力。22 .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第一句中要抓住“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关键句来分析,这是通过蜜蜂采花的形象比喻来说明读书须博览群书的道理。 第二句要抓住两个“纵令”和“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

32、标”来理解,这是说明做事贵 在坚持的道理。在理解两句话的基础上,再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即可。23 .例文:过河卒子成大器中国象棋,方寸之间蕴含着无穷的战术和为人处事的智慧,并由此衍生出诸多让我们 耳熟能详的俗语。其中我最欣赏的一句是:过河卒子成大器。卒子是中国象棋里的土 兵,在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但过了河之后横竖都行,威力巨大,还 能吃掉车马炮,甚至吃掉对方的老将。这过河前后的天渊之别,很值得我们玩味和琢 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绝大多数人在人生的棋盘中都是无名小卒,那么我们如何在这 激烈的博弈中成为那可以成大器的过河卒子呢?忍耐蛰伏,积蓄力量。微不足道的卒子在过河前,只可前进

33、,不可后退,颇为局促,但仍努力寻找一切可以 过河的机会,只为河对岸的那场绚丽绽放。人在旅途,亦必有这样一个负重前行、积 蓄力量的艰辛过程,方能一展宏图I,大放异彩。苏秦面对家人冷漠疏离,悬梁刺股, 刻苦攻读,终挂六国相印,荣归故里。伍子胥背负父兄血海深仇,亡命天涯,苦过韶 关,终辅佐明主,一雪前耻。韩信忍受市井羞辱欺负,发愤图强,韬光养晦,终一飞 冲天,扬眉吐气。他们,曾经亦为小卒,却能忍一时所不能忍,在狭小艰难的生存环 境中,忍辱负重,成功过河,完成蜕变。目标远大,心无旁鹫。卒子虽毫不起眼,却并不妄自菲薄,河这边的蛰伏只为河那边的左冲右突,目标远大 而明确。人生在世,虽不免平凡,但切不可目光

34、短浅,而要胸怀大志,日拱一卒,向着目标咬 定青山不放松,亦可搅弄风云,超凡脱群。墨子身在庶民,心忧天下,提出了“兼爱 非攻”的主张,率弟子救世济民,开创墨家显学。姜尚出身贫寒,胸有丘壑,秉持着“太 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耐心,佐文王强周灭商,到底大器晚成。陈胜身份卑微,志 向远大,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与吴广率众起兵,建立张楚政权。他们, 虽是小卒,却不甘平庸,在平淡无奇的人生起点上,早立鸿图,矢志不渝,终成大器。 人生如棋,卒行棋局,大智若愚:未过河,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过河,必是 身在尘埃,眼望苍穹。二者得兼,方可过河。可是,历经千难万险,过得河来,亦是 万事俱备,尚欠东风。

35、冲过河来的卒子,必得抓住时机,厚积薄发,锐意进取,大展 拳脚,才是功德圆满,方可早成大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卒子”旧指兵士,意味着没有深厚的背景,没有超强的能力,平平常常。象棋中“卒 子”在没有过河之前,留在面前的只有一条前进一步的出路,而且没有退路。然而过 了河的“卒子,却横竖都行、顶大车、成大器。人生如棋,当我们看到平凡的他人时,不要去嘲笑,而要去尊重;当我们自己面对平 淡或者困苦的生活时,不要丧失信心,而要去努力。去寻找那过河的机会,努力去成 为一个过河的“卒子到那个时候,你就已经成功了。写作时建议写成层进式结构,由象棋中的“卒子”过河前和

36、过河后的对比,引出人生感 悟。过河前应当怎么办,一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处境;二要有忍耐、蛰伏、负 重前行的心态;三要有敢于拼命、敢于过河的精神;四要有过河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 的远大理想。过河后应当怎么办,不骄不躁,担大任,成大事。立意:1 .做一个过河卒子。2 .不要妄自菲薄,过河卒子成大器。3 .过河之前默默前行,过河之后成就伟业。 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 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 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

37、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 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 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 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 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 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 来应付的。于是,“士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费孝通乡土本色,有删改).下歹IJ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38、乡土”即家乡的土地,可借指家乡;这里的“家乡”并非指某人或某类人的故乡, 而是指“中国社会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的本色是乡土性的。B.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根基,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先要从乡下人与土地密不 可分的关系说起,他们以种地为生,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C.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因为不同村落间 的人互相孤立、隔膜,所以村落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而产生“士气”。D.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村落内的人彼此熟悉,构成了拥有独特生活习俗与 生活方式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人与人则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关系。1 .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39、正确的一项是()A.在乡土社会里,人们被土地所囿,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彼此了解, 更容易获得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B.乡民们“从俗即是从心”,是因为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规矩对他们而言无需用法 律来保障,是从小“习”出来的礼俗。C.因为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所以法律不是调节乡土 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上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信用产生了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 靠性,它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2 .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对比论证阐明,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 人组成的社

40、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通过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 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利用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论证了“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 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概括了事实,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 相适应,暴露出弊端,说明“士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4 .根据文本,填写下面思维导图的空缺部分。5 .概括“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流弊”的原因。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雕刻师墨中白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

41、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 其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雕刻的人同真人似的,就是价格不便宜。舍得花银子让葫芦先生雕刻人像的 多是城里的商贾。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想雕像, 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普通市民是拿不出钱坐在那儿让葫芦先生雕像的。但,他们可以看。围观葫芦先生雕 刻,是不需要掏钱的。泗州人说,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热闹的香花门,突然就安静下来,连市场上比赛唱 歌的画眉也挂在笼边,一动不动了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 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搞不完,却无

42、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 日夜守着那些葫芦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最擅长演百变葫芦娃,那些葫芦和蟒蛇都是他变出来的泗州人乐于讲,大家更喜欢听。不管别人如何说他,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这个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 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就这样,看值就来。葫芦先生一周才来一次,日期也不固定。可能逢二,也可能是八或是十。即使这样, 有钱人也愿意去坐着,候他。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 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 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有天,看

43、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望着太阳,大伙笑了。地里的麦子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了,还能饿肚子吗?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 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夏日飞雪。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城里,许多人家都盼着新粮下来哩。一场雪,让他们感受到了无言的寒冷。大雪后,雨不停。断炊,一顿两顿可以,三顿不吃,肚子饿得慌。有人就盘算起东墙下那些葫芦,可一想到传说的蟒蛇,又吓得缩回了念头。大雨声中传来葫芦先生在香花门作画的声音,刻的是收获的麦子。葫芦上那胖乎乎的 麦粒,诱得人直流口

44、水。泗州人见了摇头说,画的粮食不能充饥。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要想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够 续命的了。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 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吧。大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这两年, 当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钱多想,大家不缺吃穿,这当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他

45、看 来,灾季就是他的丰收年。葫芦先生是拿刻刀在划破他的钱罐子哩。地痞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到了葫芦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 在那儿。“刻,亥L刻! “牛二厉声道。“坐下来吧。葫芦先生轻言细语。“你站着刻。”牛二喷着酒气,如耕地累倒的黄牛。“刻什么? ”葫芦先生也不生气。“我属蛇,雕蟒。”牛二的声音,半条街都能听见,“必须在我衣服上刻。”“不刻在葫芦上,你不后悔? 葫芦先生笑着说。“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站直了。”葫芦先生并不起身,刻刀一挥,说,“好了。”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 有人用

46、手攥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煞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找钱多,抱着。”葫芦先生将一个刻有蛇身牛头的葫芦递给牛二。牛二听话地将葫芦抱在怀里,果然舒服多了。吓得他头也不回,跑了。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却放不下葫芦,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芦先生的话,他找到钱多,一把将其搂在怀里,心疼好多了。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着。无奈,两人相拥去找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递过两个葫芦说,回家敬着吧,转身走了。钱多手捧的葫芦上站着他的父亲,身后是泗州百姓。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身后立着一尊佛。钱多望了眼牛二,发现他的横脸舒展了许多。牛二悄悄告诉他,心疼好多了。(选文有删改).下列对小说

47、内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葫芦先生”不是白胡须老者本名。这个外号源于他住在东城墙根结满葫芦的葫芦 树下。B.人们从刻着麦粒的葫芦里倒出的粮食和牛二衣服上的大蛇一样,都是葫芦先生刻 进去的。C.钱多怨恨葫芦先生搅破了他的发财大计,专门安排地痞牛二在酒后去找葫芦先生 的麻烦。D.牛二“你站着刻”“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等语言表现出他凶狠霸蛮,对葫芦先生不安 好心。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人名展现了人物形象的某方面特点,如“牛二”与水浒传中的同名人物 都是地痞,“钱多”跟他的当铺生意有关。7 .葫芦先生刻刀一转,香花门突然安静了,唱歌的画眉鸟一动不动。这

48、里运用了夸 张的手法,侧面烘托出葫芦先生技艺高妙。c.文中“把父母当佛敬”,生意会变好;牛二收到刻着母亲和佛的葫芦之后,心就不 太疼了。这展现了小说的因果报应思想。D.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使用全知视角,以类似说书人的口吻,灵活地叙写葫 芦先生的雕刻技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8 .葫芦先生雕刻的葫芦有多种神通,小说通过这些葫芦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9 .本文被视作传奇小说,前人言“凡变异之谈,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凭 空想象)”为其特点,你认同此看法吗?请根据本文说明你的观点。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先生姓江氏,名永,字慎修,婺源之江湾人。少就外傅时,与里中童子治世俗学。一 日,见明丘氏大学衍义补之书,内征引周礼,奇之,求诸积书家,得写周 礼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