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_王洋(3).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637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7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_王洋(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_王洋(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_王洋(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_王洋(3).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 1 1“ 语胃态度综述 . 2 1. 1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发展的历史回顾 . 2 1. 2 国内外社会语言学关于语言态度的研究状况及成果 3 1. 3 有关语言态度的定义及研究论著 . 5 2. 调查研究的前期准备 . 7 2. 1 调查地区与地点的选定 . 7 2. 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7 2. 3 调查对象的语言使用情况 . 8 2. 4 调查分析的切入点 . 12 3. . 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分析被调查者的语言态度 . 12 3. 1 从纵向角度分析被调查者的语言态度 . 12 3. 2 从横向角度分析被调查者的语言态度 . 43 4. 维

2、吾尔族语言态度的特点及影响 . 50 4. 1 维吾尔族语言态度的共性特点 . 50 4. 2 维吾尔族语言态度的差异性特点 . 52 4. 3 语言态度的影响 . 54 5. 语言态度研究的意义 . 63 5. 1 从宏观角度看 积极、开放、乐观的语言态度会带来社会的进 # . 63 5. 2 从微观角度看 积极、开放、乐观的语言态度会给少数民族个 体带来更大的发展 . 68 会總 . 71 参考文献 . 72 中文摘要 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是以新疆的主体少数民族 维吾 尔族为研究对象 ,是在对处于新时期的维吾尔族的语言态度进行田野调查 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社会学、社会语言学、民族学

3、、心理学、民族教 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对维吾尔民族内部不同特点的社会成员对待母语、 汉语、外语和双语的态度进行分析。目的是总结出维吾尔民族在语言态度 上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为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教 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 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自身最大限度 的发展。 ABSTRACT The object of study in the essay u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XinJing Uygur language attitude is Uygur ,the

4、principal part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XinJi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ased on som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s of Uyger s language attitude in modern times, and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of linguitics, sociology, socio 一 linguistics,ethnology and psychology, etc., it aims to analvsize the attitu

5、de of differently charactered social members among Uygur group towards their mother tongue ,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and bilingual practice, so as to conclude the general character and difference in terms of Uygur s language attitude . The research produces reference for the policy establishment o

6、f minority nationality region and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in modern times as well .It offers to broaden the horizon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who are not only supposed to inherit and transmit native culture ,but also called on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in 一 stream society in order to pursue a

7、 better change of self development into full play. 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滕星博士在博士论坛 西部开发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战略研究一文中谈到 : 21 世纪初,中央将社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我国的西部地区,这是一个 重大的战略举措 “ 如何根据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的差 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现实, 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发配备合适的人才资源,这是摆在民族 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 从最近媒体报道上看到,我国西部开 发的思路有三点:以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

8、先导,以城市为依托 “ 我认为上述主要开发思路阐述 得并不完整,完整的阐述是否应该是:以经济为中心,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城市为 依托,以民族团结为纽带,以更新人的观念为首要,以人为本,融入人文精神。 这里滕星博士 特别指出要 以更新人的观念为首要 可见规念的更新在处理好西部地区诸多社会何题乃至整个 西部开发的实施中具有首要作用。胡鞍刚博士也在此文中谈到: 西部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力不 能有效流动。特别是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由于语言、文化的障碍和受某些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他们很少也很难走到东部沿海城市 .这是一个在西部开发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w 对于少数民族 年轻一代来说,只有冲破语

9、言、文化的障碍及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顺利步入现代化主流社 会,从而跨越语言、文化障碍获得个人在社会上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我国成功的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以及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个民族和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更加密切、 频繁 *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现代 管理知识和经验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熟练掌握汉语这 一更为 便捷地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的语言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 因此,少数民族年 轻一代在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和掌

10、握汉语,创造条件学习外语,通过双语双文的跨 文化教育来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形势发展的要求,不仅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 革,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加快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培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更快发展的 要求,而且更是坚持人类社会共性与多样性井存理想的具体体现。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主要 代表人物班克斯等人认为,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之一是给受教育者提供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 会 ,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球社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态度。 W这里教 育理论工作者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范围 态度,作为了衡量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一个 参考因素 “ 从语言的社会心理范畴角度

11、上讲,语言、文宇的习得规律是建立在人们生存的社会语言 生态环境与社会群体成员的社会语言态度等因素基础上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我们要从人们生存的社会语言生态环境与社会群体成员的社会语言态 度入手 ,为更好的总 结出语 言文字习得的规律提供依据。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以天然多语种的语言环境为依托,社会生活中不 同民族的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本篇论文以新疆的主体少数民族 维吾尔 族为研究对象,在对处于新时期的维吾尔民族的语言态度进行田 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 社会学、社会语言学、民族学、心理学、民族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对维吾尔民族内部不同特

12、 点的社会成员对待母语、汉语、外语和双语的态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目的是总结出维吾尔民族在 语言态度上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为新时期少数民族地 K政策的制定和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提供更 广阔的视野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1. 语言态度综述 1. 1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发展的历史回顾 苏联双语学家哈桑诺夫曾说过: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地球上的生活,而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上 的生活如果没有双语也是不可思议的 。 u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双语现象早 已存在。在双语或多语的社会中,人们会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

13、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 定的评价,这种认识或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因此在对语言态度进行综述之前,笔者有必要先 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发展,尤其是与本论文相关密切的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发展进行一下历史回 顾。 双语现象自古存之。在早期社会,由于生产不发达,部落之间的交换、交往不频繁, 各个部 落基本上还处于封闭状态,其主流是单语。这时各部落的主体只讲本部落语言,双语现象只存在 于少数人之中,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双语现象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且都是在人们交往、兼 并、融合、分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习得。据文献记载,纣十七年周文王伐狄(当时对长城以北 众游牧民族的称呼 ); 周襄王二十四年(前 628 年 )

14、卫人及狄盟 ;晋公子重耳等 出奔狄 。 ( 5 从上面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夏商周时期,华夏族与狄等民族集团之间通过军事、政治、经济、 文化的途径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和频繁的交往。在这种漫长的民族交往与 融合发展过程中,都离不 开通用语言的使用,这样双语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必然的了。如周朝以前就有了 寄、象、译 等 翻译的名称,到了周代统称为 象胥 , ( 6翻译名称的出现也证明了双语现象己成为当时社会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吐鲁番、尼雅、楼兰等地出土了大批汉文书写的文书、简牍,其中有的是 涉及民间买卖田园、牲畜等的契约;从于阗出土的文献中不少文书掺用汉文,使用汉文年号,甚 至用汉文和于阗文共同书写。

15、以上史实都说明西 域诸族 从汉至魏晋南北朝时除使用自己的语言文 字外,还同 时兼用汉语文 。元 朝时期 ,由于 新疆和中原地区 有了 更加密 切的交 通联系,加之当时 蒙古人入 主中原 ,新 疆各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 交往更为频繁,因而那时在 新疆的少数民族中出 现 /不少精通两种甚至多种语言文字的学者,著名翻译家安藏曾将汉文医学著作难经、本草 纲 H 译成畏兀儿文。西域古国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为两突厥所踞后,当地 的居民 都逐渐 操起了当地的突厥语和其他民族语言。这一现象在公兀 840 年冋鹘西迁后有了空前的发展。 11 批 纪,马赫穆德 “ 喀什噶里突厥语词典中记载,喀什噶尔人操的己是

16、纯正的样磨语了,丨 nj 时他 还说 : 粟特人属十讲 两种语 言者。 ( 总之,自秦汉以来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关系巩固和 发展的过程,也是以 少数民族语 “ 汉语 ( K “ 汉 )双语类型为主导、 汉语 .少数民族语 ( 汉 “ K ) 和 少数民族语 “ 少数民族语 ( 民 “ K ) 双语类型为辅的多种双语类型最终形成 和进 歩发展的过程。到民 H时期,由 r局势纷繁复杂、动荡不安,双语的变化肯定是冇限的。 但这一时期在维吾尔等民族聚居区开办了新疆学院等; 1935 年创办哈萨克文报新疆阿尔泰; 1936年创办了先后用汉、维、哈、俄文出版的(新疆日报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国时

17、期 新疆地区的双语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我 S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2 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宪法都明确规 定 :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 1952 年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 自治实施纲要规定 自治机关得采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以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 ; W 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制订了具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和规定,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 工作条例 “ 根据这些法律和政策制定 了在少数民族中以发展本民族语文为主,同时自愿学习汉语 文的双语方针。 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

18、里,民族接触和语言的双向交流是形成双语现象 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形成双语的现实动因 “ 目前新疆的双语类型主要 有以下三种: ( 1)有些少数民族居住分散,人口少,长期杂居于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间成为自 然的双语人,如居住在新疆及其邻近省的一些少数民族,包括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 吉克、锡伯、哈萨克等民族都有部分人兼用维吾尔语 .形成 民兼民型 ; ( 2) 些生活在少数民 族聚居区的汉族群众,由于生活、生产的需要,逐渐掌握了少数民族语言;一些汉族干部因工作 需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疆南部的喀什、和田地区一些汉族居民熟练掌握维吾 尔语,形成 汉兼民型

19、 ; ( 3)由于汉文使用范围广,各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有密切的政治、经济、 文化联系,汉语成为包括新疆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使用的族际语言,形成 民兼汉型 。 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发展变化的因素有来自民族外部的,也有来自民族内部的。来自 民族外部的因素,即指来自这个民族所属国家方面的影响,可称之为国家因素,如包括所属国家 的性质,民族政策、语言政策,民族关系等 “ 来自民族内部的因素,指的是这个民族的社会、经 济、文化状况,包括其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特点、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教育水平、语言文宇状 况、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语言态度等等,我们可称之为民族因素;同时个体的双语水平也受到 各种不同因素

20、如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类型、工作和生活的语言环境、语言态度、 语言行为等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我国成功的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以及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各个民族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 交往、交流更加密切、频 繁 “ 在这种形势下,为便捷地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迅速获取现代信息,少数民族年轻一代在掌握 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和掌握汉语及外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 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 在双语现象随时代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阐明双语发展变化的因素,理顒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对我们认清双语演变的特点并预测双语发展变化的趋向,无疑是有重要意义

21、的。 如前所述,语言态度作为双语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从宏观的角度看,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群 体成员双语的发展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看,也会对个体成员的心理状 态和语言行 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1.2 国内外社会语言学关于语言态度的研究状况及成果 第一方面,理论支持性语言态度研究。如:沈依青的语言态度初探(清华大学学报 1997 年第 2 期 ), 运用了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 “ 兰伯特的配对变语试验法设计研究方案及具体的操作过 程,选择了一些双语的中国青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英语、汉语说话人所持的态度。在文章 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兰伯特及其同仁摸索出的配对变语试验法,认为这是一种利用语言和方

22、言变 体,诱导出某一社会集团成员对另一集团成员所持的偏见或带有倾向性的看法的研究方法。进而 指出兰伯特的这一研究不仅注重双语者个人的反应而且重视影响双语者行为的社会因素,以及双 语者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在社会语言学里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语言社会心理学。在这篇 文章中,作者最后认为人们对不同语言所持的态度其实反映的只是一种社会态度,是判断者对不 同语言所持的带有倾向性的看法。丁石庆的双语交际者之语言观(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 年第 5 期)一文认为在双语环境下,常常 伴随着语言使用者对不同语言的态度和社会评价,双语 人在社会交际中的语言观受双语人母语文化和第二语言文化的制约,同时语言观反

23、过来又会影响 到双语人学习母语文化和第二语言文化的心理状态和语言行为。双语人在语言交际中选择哪一种 语言,对母语的忠诚和放弃,以及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这些无不与双语人的语言观有密切 的关系。语言态度的形成及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会受到双语人和第二语言文化的制约 并直接影响双语人的言语行为及心理活动。民族语文1998 年第 1 期张伟的一篇论双语人的 语言态度及其影响从五个方面 更深刻的论述了作者对语言态度的看法,认为 ( 1)社会价值观是 语言态度的基础,语言态度是对语言的价值评价; ( 2)双语人的语言态度集中反映在他们对自己 所操的两种语言的态度上,即对待母语的态度和对待第二语言

24、的态度,作者认为在对待母语的态 度中情感成分起主要作用,表现为一种民族感情,而双语人在评价其第二语言时常常将它与母语 进行比较,认识成分与情感成分同时在起作用; ( 3)对待某种语言的态度也往往反映出语言使用 者对待操该语言的团体的态度; ( 4)语言使用者对某种语言持赞成或否定的态度能够对其心理和 语言的使用产生深 刻的影响; ( 5)社会发展的差异、文化背景、人口数量、年龄、性别、职业、 文化程度、城市与乡村、团体的聚合与松散等是形成语言态度差异的社会因素。万明钢双语态 度及其研究策略( 少数民族教育研究论集西北师范大学 2000 年)一文探讨了双语个体心理结 构的一个侧面 双语态度,通过

25、对双语研究策略的评述,进一步分析双语态度的结构及其形成 机制。作者认为双语态度的研究应该包括对两种语码转换态度的研究,并且研究中应该用问卷来 研究人们的语言态度,了解人们的语言评价、语言喜好、学习某种语言的需要等信息。 第二方面,实 施个案的语言态度研究。王远新论裕固族的语言态度(语言与翻译 1999 年第2 期)一文中认为,裕固族语言态度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 1)对本族语和母语有着浓厚的 感情; ( 2)对兼用汉语持肯定态度; ( 3)对学习和使用汉文、藏文持肯定态度,没有创制本民族 文字的要求。作者认为裕固族的上述语言态度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但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

26、言环境和语言功能的变化,裕固族的语言态度又具有可变性的特点。最后, 文章也指出:裕固族对待本族语和母语的主观态度有时会与客观现实产生矛盾,是今后进一步探 索的课题。戴庆厦、张弼弘论仫佬族的语言观念(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 年第 1 期)一文 中对仫佬族的语言观念进行了分析,认为仫佬族 ( 1)重视使用仫佬语,认为仫佬语是仫佬族日常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 ( 2)愿意学习别的民族语言,接受兼用语属开放型; ( 3)文字观与 语言观不间,虽重视使用本族语言,但不要求创造民族文字。万明钢、王鉴藏族双语人语言态 度的调查研究 ( 少数民族教育研究论集西北师范大学 2000年)的文章中,作者以

27、藏汉杂居地 丨式的藏语双语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对藏汉两种语言的态度、不同 交往情境的语言选择、语 码转换的态度以及母语在民族认同中的地位等问题。 第二方面,地 K 差异的语言态度研究。翁燕珩贵州省凯里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语言态度分 折(民族教育研究 1998 年第 3 期)作者通过调查,分析出贵州省凯里地 x:少数民族的孩子们 对语 H的态度是朋友间的一种趋同心理使然,并以此分析出其对汉语、母语的态度,及语言态度 对小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从而找出适当的双语教学的最佳方法。北京大学高一虹、苏新春、 周亩在冋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 ( 外语教学勾研究 19明年第 2 期 ) -文中用

28、 变 语配对 方法,对香港、北京、广州 304 名大学生进行丁一项语言态度的调查,了解和比较二地 &学生对汉语、英语的态度。在这篇文孕中作者提山丫评价维度的不丨司,如社会地位 旮识、经 _ _ _ _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济地位与意识等独立因素会造成语言态度的不同,另外地区差会造成语言态度的不同。我校 闫丽萍老师的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语言态度的调查与分析(民族教育研究 2002 年第 2 期 ) , 针对预科学生对汉语、预科汉语、母语及使用双语和双语教学的态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认为语言态度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双语态度关系到他 们运用母语和学习汉

29、语的心理、行为和学习的成效问题。 以上是对国内外近些年专家、学者关于语言态度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综述,可以看出对语言态 度的研究从宏观角度的理论性支持到微观角度的个案实施;从调查对象的地区差异到深层角度的 背景剖析,学者们在拓展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同时,开辟了语言社会心理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并 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有关语言态度的定义及研究论著 1. 3. 1 态度 在曰常生活中,态度对我们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态度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 学研究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 W I “ 托马斯甚至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 社会态度 W 的学科,虽然这一定义不那么科学

30、,但它显然使我们看到了关于态度问题的研究在 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界最早肯定态度的是十九世纪末的心理学家 C“ 朗格 “ 他在一项反映时间的实验中发 现,被试如果特别注意自己即将要作出的反应时,即当被试心理上对自己需作的反应有所准备时, 则其所作出的反应时间就会比其他被试要快。被试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支配着个人的记忆、判断、 思考和选择。这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实质上就是态度。 社会心理学家卢森堡等人动态的图解了态度的内在结构特征(如下图所示 ), 显示出态度与刺 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态度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态度的定义: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

31、在结构,它 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剌激发出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 A. 认知因 素规定了态度的对象。态度必须有明确的某一个 对象,如对学习的态度、对自己 所学语言的态度。认知因素带有好坏的评价与意义叙述的成份,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人对某个对象 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赞成与反对。 B. 情感因素是个人对某个对象持有的好恶情感,也就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喜欢 - 厌恶;尊敬 - 轻视等。 C. 意向因素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某种 反应。怛意向还不是行动本身,而是作出行动之前的思想倾向,意向 $需要的关系很密切。如想 靠近

32、想远离;想 A 冇 想丢弃等。 _ 态度决定 i价值:态度来自价值,这是态度性质中最主要的一点。价值是态度的核心。价值 是指态度的对象对人的意义。人们对某个事物所具有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的意义大小, 亦即是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大小。 1- 3. 2 语言态度 众所周知,语言是在社会中使用,社会的各种因素不能不对语言产生各种影响,社会中使用 语言的人们会对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或 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 戴庆厦著社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定义为: 语言观念又称语言态度 ( language attitude) 是指人 们对语言的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

33、语言的地位、功能以及发展前途等的看法。语言 观念是文化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观念在语言上的具体表现 m)。 张伟论双语人的语言 态度及其影响 ( 民族语文 1998 年第 1 期)一文中指出 语言态度是指个人对某种语言的价值 评价及其行为倾向,它包含着认识、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 北京大学高一虹、苏新春、周雷在 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年第 2 期)一文中认为 : 语 言态度是社会心理的反映。人们对于某种语言变体(语言或方言 ) 的态度,反映了 该语言变体的 社会地位,以及与其相关的社群成员在人们心中的 刻板印象 。另外在何俊芳著中国少数民族 双语研究

34、:历史与现实、戴庆厦著语言与民族、祝畹瑾社会语言学译文集等著作中都对 语言态度的定义及理解进行了阐述。 这里笔者采用了王远新著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对语言态度的认识。 1、 定义:在双语和多语(包括双方言和多方言)社会中,由于社会或民族认同、情感、目的 和动机、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 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 。 2、 分类:西方社会语言学家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心智主义的,一种是 行为主义的。 ( 1)持心智主义语言观的学者把语言态度看作一种准备状态,认为语言态度是对语 言人产生影响的一种刺激和语言

35、人做出的反应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也就是说,语言态度是某种 刺激所引起的内部状态,它对机体随后产生的反应起中介作用。一般而言,持这种看法的学者认 为,语言态度是语言人对某种语言变体(包括语言和方言)的价值评价及其行为倾向,可分为认 知、感情和意向等三个子成分,即语言态度 由以上 三个因素构成。认知因素是指语言人对某种语 言变体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赞成或反对;如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非常有用。 感情因素是指语 言人对一种语言变体的情感,即对这种变体是喜欢还是反感,是尊重还是轻视等等;如 我喜欢 学汉语。 意向因素主要指语言人对这种语言变体的行为倾向;如 天天学习汉语。 ( 2)持行为 主义语言观的学

36、者则认为,语言态度只能来自人们对社会环境所做出的反映,它是一个与社会环 境不分割的整体。 3、 研究方法 “ 语言态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既是一个由认知、感情、行为倾 向等因素组成的 有机组合体,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相对地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语言人的语言态度以 及相关问题;与此同时,语言态度又是一个难以截然分开的整体,不同因素之间常常是你中冇我, 我中冇你,彼此存在着难解难分的联系,因此在调查中笔者采用与调查对象长期接触、做深入定 点的观察,融入调查对象所在的语 R群体,亲身体验语言人的语言心态和语言行为,在实地观察 技至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做综合性的分析研究。也就是将两方心智主义和行为主义

37、的语言观冇机的 结合起来,相 II 为用,以便全面系统的认识语言人真实的语 G态度。 4、 研究标准和依据及对语 H态度的定性:语言态度厲语二的社会心理范 _。实质上反映的是 们別 种语 H变体的什会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从客观上讲,一种语言变体在社会中的仝际 _ _ _ 新疆师范大学颂士学位论文 i能、使用人口,以及使用该语言变体的集 Si 定社区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等因素,都 可能成为人们对其价值做出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从主观上讲,语言人的实际需要、感情、兴趣等 也是影响语言态度的重要因素。 5、 特点:稳固性与可变性。语言态度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 它

38、深藏于语言人的心理底层,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语言信念,并且常常以十分微妙的方式 影响着语言人对有关语言变体及其代表的社会文化特点乃至于对操这种语言变体的社会群体的认 识,影响着语言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但语言态度是一定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下的产物,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文字功能的变化,语言态度必然具有可变性的特点。 6、 研究意义:语言态度的研究不仅是社会语言学中有理论价值的课题,而且对于了解一个民 族、一个群体或社团的社会心理特点,对于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语言规划和教育规划,对于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以及民族语文工作中的一系列实际何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2. 调查研究的前期准备 2.

39、1.调查地区与地点的选定: A、 乌鲁木务地区: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乌鲁木齐 市居住着自治区 13 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约占全市各民族总人数的 12. 15%艾丁湖海拔 -155 米,是仅次于约旦死海 ( -391 米)的世界第二低地。本次 调查的库西墩村虽然离艾丁湖旅游景点相隔不到 20 公里,但是这里的农民仍以务农为主,处在一 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 3. 1. 4.2 不同地域被调查者对待母语的态度 表 13 旅游区农民对待母语的态度 问题 A B C D E F G 各选项人数及百分 比 A B C D E F G 未 1、您认 为学习 和掌握 本

40、族语 有用吗 很 有 用 有 jtb I 没 有 用 12 2 92% 15% 2、您保 持 和 使 用 母 语 的 理 由 是 使 用 方 便 从 小 习 得 有 很 深 的 感 情 6 8 46% 62% 3、您认 为 民 族 最 主 要 的 民 族 特征是 教 语 服 饰 和 习 俗 2 10 2 15% 77% 15% 4、您是 否希望 本民族 的全体 成员都 成为只 会讲维 吾尔语 的单语 人 迫 切 希 望 不 希 望 顺 其 白 然 6 7 46% 54% 表 14 非旅游 X:农民对待母语的态度 6、您认 为 学 好 本 民 族 语 是 为 了 找 到 较 好 的 工 作 得

41、到 更 多 的 收 入 X 作 学 习 的 而 要 便于 与本 族人 交流 便于 了解 本族 文化 其他目 的 2 4 17 10% 20% 85% 7 您学 习本族 文字 是 为了 升 学 求 职 获 得 最 新 知 识 和 信 息 便于 阅读 本民 族文 字作 品,记 录整 理本 民族 文化 遗产 用本 民族 文字 写作 或创 作 体现民 族特征 增强民 族自尊 心自信 心 6 11 14 30% 55% 70 % 从表 13 和表 14 的对比中可看到,问题 1 非旅游区的农民一致认为学习和掌握本族语很有用 ; 而旅游区 15. 38%的农民认为学习和掌握本族语不是很有用,而是有些用。

42、问题 2 保持和使用母语的理由在被调查的全部农民中 68. 75%的人认为是对母语有很深的感 情,但非旅游区农民选择此答案的比例明显高于旅游区的农民。 问题 3 非旅游区农民一致认为民族最主要的特征是语言,而旅游区有 30%的农民认为民族最 主要还有服饰和习俗等特征。 问题 4 中非旅游区被调查者的 55%迫切希望本民族的全体成员都成为只会讲维吾尔语的单语 人,而旅游 区对此项选择的人只占 46. 15%。 问题 5 是一道间接询问对母语态度的问题,在此题中对于不愿说本族语,旅游区农民持可以 理解的态度者明显高于持此态度的非旅游区农民。 问题 6 在被调查的 33 人中 69. 69%的农民认

43、为学习本族语言的目的是便于与本族人交流。 问题 7被调查的 33人中 60. 6%的农民认为学习本族文字的体现出了民族特征,增强了民族自 尊心、自信心。 从上述分析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非旅游区和旅游丨的农民都对母语有很深的感情,但非旅 游 K农民比旅游区的农民在保持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上的态度更为强烈,非旅游区农民在对待 非本民族语的开放程度上明显低于旅游区的农民。 3. 1. 4. 3 不同地域被调查者对待汉语的态度 表 15 旅游区农民对待汉语的态度 问题 A B C D E F G 被调査者人数及百分比 A B C D E F G 未 、 您认 为学习 很 fr 没 13 fN 掌M 冇 jJb 冇 汉语f / J13 n 用 1 00% 用叫 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