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笔记.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1478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笔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艺术学概论笔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笔记.pdf(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编 艺术总论 1、艺术:从广义上讲,艺术也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从狭义上讲,艺术则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为文艺。本书是从广义上讲,包括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以及杂技、曲艺、木偶、皮影等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艺术。2、直到 19 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在他之后,德国的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此外,德国的狄索瓦和乌提兹确立了艺术学的学科地位。3、艺术学的内容应当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及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 客观精神

2、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2 主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的观点:他认为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

3、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3 模仿说或再现说 “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俄国 19 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二、“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1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

4、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应,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物化为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因而,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艺术生产理论就澄清了在艺术本质问题上许多片面的观点和认识。如“主观精神说”,虽然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却把这种主观因素过分夸大到绝对化的程度,以至完全否认客观因素的存在,从而在

5、艺术本质问题上得出了片面性的结论。“模仿说”或“再现说”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2 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两种生产不平衡的现象,与艺术生产最终必然受物质生产制约并不矛盾。前者是个别、特殊的现象,后者是一般、普遍的规律。3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1 形象性:A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

6、一。C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 主体性:A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B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C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普遍存在于艺术是史实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3 审美性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1 艺术起源于“模仿”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在他之后的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这种关于艺术起源于“模仿”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其中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进步的和合理的内

7、容。局限:但是,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2 艺术起源于“游戏”这种说法主要是由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后来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合理性: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中,含有一些有价值的成分。首先,这种说法肯定了人们只有在不为生活所迫,也就是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过剩的精

8、力来从事“游戏”,即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其次,这种说法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揭示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它们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物质需要相距甚远。局限:但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3 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直觉即表现”。合理:艺术确实要表现情感 局限: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4 艺术起源于“巫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另

9、一位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名著金枝一书中,更是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十分准确,但最终还是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5 艺术起源于“劳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在 1900 年完成了专著没有地址的信。应当承认,虽然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单地完全归结为劳动。艺术起源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很可能是多因的,而并非单因

10、的,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第二节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具有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1 艺术审美认知作用的两方面:A 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作用。B 对于大致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2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三方面:A 艺术之所以具

11、有审美教育作用,是因为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又总是包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能过是欣赏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B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不同于道德教育,更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教育形式。这是因为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C 艺术教育审美作用的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3 审美娱乐作用两方面:A 艺术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B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方面,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更好的投

12、入新的工作。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 如何理解席勒的美育思想?具体思想:席勒在美育书简这一美学理论名著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而且系统的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在美育书简中,席勒将古代希腊社会的与近代文明社会进行了对比,感到在古希腊社会中,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也十分协调。席勒认为,近代文明社会由于大工业的发达,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等级的严格区别,这样一来,不仅使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本身也产生了人格分裂。席勒认为只有审美才是人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在他看来,

13、人身上有两种相反的要求,可以叫做“冲动”:一个叫“感性冲动”它产生于人的自然存在或感性本质;另一个叫“理性冲动”,它产生于人的绝对存在或理性本质。席勒指出,需要有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来作为桥梁,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人成为具有完美人性的真正的人。合理:已经认识到大工业社会造成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分裂,他还朦胧的意识到资本主义产生关系带来的劳动异化,使近代人丧失了人性的和谐,突破了古希腊时期单纯把美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的狭隘观点,把美育提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对后来世界各国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合理:席勒主张以美育来实现人性的改造乃至社会的改革,完全脱离经济

14、基础和上层建筑,无疑只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空想。在近代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更是大力倡导美育,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人类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大子系统。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

15、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他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影响他们。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学与艺术是相互影响的: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例如奥地利作家拉夫卡的作品。3、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式的作用。例如超现实主义就是以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当然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的,并不是

16、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露哲学观点,更不是每个艺术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此外,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第三节 宗教和艺术的相互关系:1、艺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确实有某些共同之处。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诸多心理因素,在艺术与宗教领域中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2、宗教影响艺术 A 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B 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3、艺术影响宗教 A 首先表现为参与

17、宗教活动。B 还表现在宣扬宗教思想上。C 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区别:从根本上讲,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宗教劝人到天国去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因此,虽然宗教由于利用艺术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宗教也阻碍、束缚和限制着文艺的发展。第四节 道德与艺术的联系表现在:1、道德影响艺术 A 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B 道德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

18、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2、艺术影响道德。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区别:A 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应人们的社会生活。B 从方式来看,道德是以概念、原则和规范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艺术却是以形象来具体地描写、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C 从评价标准来看,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前者常常以“善”为唯一标准,后者往往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标准。第五节 艺术与科学 一、艺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艺术与科学联姻,有着三

19、个辉煌时期。第一个辉煌时期,是在古希腊时期。第二个辉煌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个辉煌时期,是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至今仍然方兴未艾的当代社会。区别:1 从本质上讲,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2 从目的上讲,科学求真,它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它的任务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3 从思维方式上讲,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4 从具体操作来讲,科学应当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它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5

20、 从成果上讲,科学理论应当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1、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2、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3、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4、更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5、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对艺术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如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艺术的商品化与消费化倾向,导致大众审美水平降低等不良后果

21、。中编 艺术种类 第五章 实用艺术 第一节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包豪斯学派:以德国建筑家格罗彼乌斯为代表的“包豪斯学派”,更是主张把建筑、美术、工艺等按照现代美学原则结合起来,主张现代建筑艺术理论,它强调将技术与艺术、设计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艺术与技术双重才能的设计人才。包豪斯是 1919年德国创办的一所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它的创始人就是著名建筑家格罗彼乌斯。中国园林艺术特点:1、自然美 2、建筑美 3、文化美,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4、在中国园林艺术里,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

22、美学思想。第二节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 第三节 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 故宫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由丹麦设计师伍重设计,堪称“有机建筑”或环境艺术的一个杰作。位于美国匹茨堡市的流水别墅,是赖特设计的享誉世界的一个“有机建筑”典范一 第六章 造型艺术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

23、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二、中国画的特点:1 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2 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3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与形式美。4 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东晋时期的戴逵父子被后世学者看做是中国佛像雕塑的奠基人,唐代雕塑大师杨惠之被称为“塑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三、西方雕塑艺术四个阶段代表人物、作品

24、: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代表人物:米隆掷铁饼者、菲迪亚斯命运三女神 第二个高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大卫 第三个高峰是 19 世纪法国雕塑。代表人物:吕德马赛曲、罗丹巴尔扎克像 第四个高峰是 20 世纪以来,西方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多种流派同时并存。马约尔地中海、亨利-摩尔国王与王后。作为一门现代的纪实性造型艺术,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汉字书法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五

25、种书体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主要是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风格等几个方面。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 第三节 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 1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 这幅长卷画分为五段:“听乐”、“赏舞”、“休息”、“演奏”、“散宴”。2 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风俗画分为三段:“城郊景色”、“汴河虹桥”、“市区街道”。3 蒙娜丽莎和两件古希腊雕塑作品维纳斯像和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并称为“卢浮宫三宝”。4 达盖尔被人们公认为“摄影之父”。5 卡希的肖像摄影作品二次大战时的丘吉尔是世界摄影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6 王羲之的

26、兰亭集序即时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更是书法艺术中的杰作,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盛誉。唐太宗指出兰“若断还连”与“如斜反直”两大特点。第七章 表情艺术 第一节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感情,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抒情性、表现性。二 音乐艺术 1 我国声乐划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2006 年新设置了一种原生态唱法。中国声乐的发展的新趋势,更是出现了“通俗唱法时尚化,民族唱法多样化,美声唱法国际化”的新现象。2 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旋

27、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最主要的是前三者,旋律堪称音乐的灵魂,节奏体现出音乐的时间感,和声体现出音乐的空间感。3 近现代欧洲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流派:A 古典乐派,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为代表。特点:推崇理性和情感的统一,追求艺术形式的严谨和完美,创作手法上注重戏剧的对比、冲突和发展,成为当时的典范;B 前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作曲家舒伯特和舒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法国的柏辽兹等人;后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等;特点:强调激情,强调抒发主观情感,强调表现个性。C 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以法国音

28、乐家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特点:音乐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注意采用本国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将传统音乐成果与本民族音乐密切结合起来。4 1581 年意大利籍艺术家们在法国演出了第一部真正的芭蕾舞作品王后喜剧芭蕾。19世纪更堪称芭蕾艺术的黄金时代。5 芭蕾艺术的三大学派: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6 邓肯是现代舞的先驱,被称为“现代舞蹈之母”。第二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 第三节 中外表情艺术精品赏析 1、贝多芬于 1803 年创作的第三交响曲,可以看做是贝多芬音乐风格成熟的标志。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29、。2、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又称为自新大陆交响曲或新世纪交响曲是 19 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3、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莫扎特作曲。4、最早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共有四幕,音乐作于 1876 年,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芭蕾舞在西方被称为“舞蹈艺术皇冠之珠”。第八章 综合艺术 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名词解释:a、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将事件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

30、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由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戏剧表演体系,他强调演员应当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并且在演出时再体现于表演之中 d、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倡导一种“间离效果”的表演方法,废除传统的“三一律”框框,主张场景变换的自由化,在表演艺术上主张演员与角色在感情上保持距离,始终清醒地意识到“我是在演戏”,以便让观众冷静地去分析和判断。e、蒙太奇

31、:法文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不但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三、从美学层面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二、1、戏剧艺术三要素:观众、演员、剧本。演员是最本质要素。2、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戏剧 印度梵剧 中国戏曲 3、中国戏曲是经过汉唐直到宋金即 12 世纪的末期才算形成。4、京剧流派最著名的有“谭派”(谭鑫秋)、“麒派”(周信芳)、“盖派”(盖叫天)5、

32、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6、1895 年 12 月 28 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学家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7、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8、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综合化、程式化、虚拟化。9、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1931 年的歌女红牡丹 10、电影艺术特性,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11、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 12、1954 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世界上第

33、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3、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1958 年 5 月 1 日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同年 6 月 15 日又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三、1、世界电影艺术史上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第二次变革是从黑到白到彩色;第三次变革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正在应用于电影领域。2、电视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又有自己的特征:首先电视的技术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特性。其次,电视的参与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欣赏特点。再次,电视传播的迅速形成了这门艺术更

34、加生活化的特点。第二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1、戏剧性情节:是指按照戏剧冲突律法则来结构的情节,它往往具有强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大量运用巧合、悬念等艺术技巧,情节结构上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2、非戏剧性情节:建立在纪实性美学的基础之上,它主要不是依靠人工编造故事而是致力于从生活中发掘情节,更多地采用心理结构、情绪结构等方式,注重发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使故事情节更接近于生活事件本身。二、1、戏剧和戏曲主要采用戏剧性情节 三、1、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a、综合性与独特性 b、情节性与主人公 c、文学性与表演性 第三节 中外综合艺术精品赏析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麦

35、克白 李尔王 2、哈姆雷特是最早创作并且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3、迪伦马特的悲喜剧老妇还乡又名贵妇还乡,作于 1956 年,它使剧作家获得了国际声誉 4、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也被人们成为“黑泽天皇”.5、科波拉是享誉世界影坛的教父三部曲的导演。6、现代启示录之所以被评论界认为是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越战影片,首先是因为科波拉在这部战争题材影片中,融入了对人性、对战争、对现在文明的哲学思考,并且巧妙地将哲理性与象征性有机地融入整部影片的情节之中。第九章 语言艺术 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1、语言艺术:所谓语言艺术,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

36、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2 散文的含义:A、广义: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散文后来被专门用来泛指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B、狭义: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它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第二节 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1)间接性与广阔性 2)情感性与思想性 3)结构性与语言美 第三节

37、中外语言艺术精品赏析 1 离骚(诗歌)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楚辞,原为诗体名,是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体诗。形式比较自由,句式长短参差,多用“兮”字结尾,极富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尤其具有楚文化的地方特色。此外,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编成集,提名为楚辞。因此,楚辞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屈原首创的诗体名称,另一种则是指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2 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最富盛名的是“托尔斯泰三部曲”,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复活。其中,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下编 艺术系统 第十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艺术家是专

38、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二、艺术家的特点:A 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B 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C 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D 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E 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三、“四功五法”:也就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五种主要技术方法。“四功”是指唱(唱腔),念(念白),做(动作),打(武打)。“五法”是指口(发声),眼(眼神),手(手势),身(腰身),步(台步)。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郑板桥把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

39、“手中之竹”三个阶段。艺术创作划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1 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2 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会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3 艺术传达活动: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

40、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 抽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形象思维的特点:1 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2 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3 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如果说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那么形象思维更侧重于综合。艺术创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同时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

41、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灵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稍纵即逝”等特点。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1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2 文论讲“文如其人”,画论讲“画如其人”,曹丕也认为“文以气为主”。3 19 世纪法国艺术史学家丹纳认为,“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原则决定着艺术的发展。4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5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42、,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6 艺术思潮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之间的区别:一般来讲,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则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却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简言之,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分别针对个体、群体,以及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当规模的较大群体而言。7 现代主义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区别:1 从哲学基础上看,如果说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主要是康德的批判理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等等,那么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则来自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等。如果说现代主

43、义倾向于尼采哲学的“日神精神”,那么后现代主义更倾向于尼采哲学的“酒神精神”,具有更彻底的悲剧色彩。2 在人的主体性上,现代主义文艺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特色,强调弘扬个性与表现自我;后现代主义却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丧失,反对一切中心。3 如果说现代主义致力于建构,崇尚结构主义,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更多地致力于解构,崇尚解构主义。4 如果说现代主义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富有哲理性,需要欣赏者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才能读懂或看懂,并且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哲理意蕴,那么后现代主义则追求一种平面感,反对文艺向深度开掘,主张无深度的平面文化,追求感官刺激和文化游戏,使得文化进一步向世俗文化、娱乐文化、

44、消费文化和商品文化发展。5 艺术的特征本来就在于“独特性”,但后现代主义为了适应商品社会的需求,通过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和大众传播媒介,突出“复制”的作用。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1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向物态化,创作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2 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A 第一层是艺术语言,他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是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所构成的层次。B 第二层是艺术形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是艺术家的审美意向的物态化,不同的艺术作品可以分别具有视觉形象、

45、听觉形象、综合形象、文字形象等。C 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具有象征和寓意、哲理或诗情,这种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意蕴,常常需要鉴赏者仔细品味才能领会到。3 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4 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他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5 从那些

46、方面来认识艺术意蕴?A 艺术意蕴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B 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C 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底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会说不明白。D 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E 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而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则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的,某些偏重

47、娱乐性、功利性或纪实性的作品常常就不存在这一层次。第二节 典型和意境 1 典型:又成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广义上认为典型应当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等。2 别林斯基:“在一位真正有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3 英国评论家福斯特指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4 意境:A、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B、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C、孕育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于唐代。D、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就把诗分为三境:物境、情境、意境。5 意

48、境与典型的关系: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A 意境重表现、重抒情、,以创造景物意象为主;典型则重再现、重写实,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B 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C 典型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意境侧重于书法艺术家自己的情感。D 以再现为主的各门艺术,如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常常更侧重于在作品中塑造典型;以表现为主的各门艺术,如抒情诗、山水画、建筑、音乐、书法等,常常更侧重于在作品中创造意境。E 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论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则是意境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F 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

49、无限的艺术意蕴。6 意境的特点:A 情景交融 B 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C 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追求一种“韵外之致”或“味外之旨”。D 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美的理想,一种是“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美,另一种是“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清初著名画家朱耷,别号“八大山人”。郑板桥擅长画竹。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虽然受到三大美学体系思想的影响,但显然各有侧重,形成了他们三人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与诗歌风格。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

50、般规律 1 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2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3 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接受美学的诞生地在联邦德国南部的康士坦茨,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两位文艺理论家姚斯和伊塞尔,他们的共同主张是:研究文学与文学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4 接受美学的主要内容:A 接受美学首先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B 其次,接受美学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姚斯从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交流三个维度全面阐释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