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诗歌]高考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9).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8528463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考的诗歌]高考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高考的诗歌]高考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高考的诗歌]高考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考的诗歌]高考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9).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高考的诗歌高考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9) 高考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9)文章来自:爱师网 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支配到各种因素的协作变化都是广义的技巧问题。 (一)修辞方法: l比方:化平淡为奇妙;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颜色鲜亮;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加联想,制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排比:内容集中,增加气概;叙事

2、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亮,长于抒情。 8设问:引人留意,启发思索。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共有5种:叙述、谈论、抒情、描写、说明(诗歌重点把握描写和抒情) 一、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常见的描写方式或描写角度有: 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 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

3、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暗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经受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将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始终延长到将来而不断绝。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剧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4、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文章来自:爱师网 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支配到各种因素的协作变化都是广义的技巧问题。 (一)修辞方法: l比方:化平淡为奇妙;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化冗长为简洁。

5、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颜色鲜亮;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加联想,制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排比:内容集中,增加气概;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亮,长于抒情。 8设问:引人留意,启发思索。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共有5种:叙述、谈论、抒情、描写、说明(诗歌重点把握描写和抒情) 一、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常见的描写方式或描写角度有: 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 侧面描写,就是不从

6、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暗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7、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经受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将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始终延长到将来而不断绝。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剧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

8、,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文章来自:爱师网 鉴赏诗歌学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支配到各种因素的协作变化都是广义的技巧问题。 (一)修辞方法: l比方:化平淡为奇妙;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颜色鲜亮;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加联想,制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排比:内容集中,增加气概;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亮,

9、长于抒情。 8设问:引人留意,启发思索。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共有5种:叙述、谈论、抒情、描写、说明(诗歌重点把握描写和抒情) 一、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常见的描写方式或描写角度有: 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 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早

10、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暗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经受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将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始终延长到将来而不断绝。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剧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

11、: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文章来自:爱师网 白描与工笔(细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粗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现常用于写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例如: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

12、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颜色的意境。 工笔,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意细部的描绘,在写作上经常称作细描。 就是精雕细刻的描写。描写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行、性格的特点。 细节描写:必需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呈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又如:赵师秀约客 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

13、节描写。 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纳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月出时鸣”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安静的清幽明净的美丽境界。再如:张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美的动静结合的手法。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别枝:另一枝;社林:庙四周的树木) 此诗首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以有

14、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此诗中“莺啼山客犹眠”一句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文章来自:爱师网 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四周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需写主体物四周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特别惹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

15、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境况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行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远近、凹凸、俯仰的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看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熟悉,获得更完善的感受。 如:沁园春长沙中,观看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样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通过

16、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美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二、抒情: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抒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借助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四行的小诗,直抒胸臆,情感思想一览无余饱含了一个赤子无限深沉的哀痛和期望。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诗人直叙登上高

17、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引发了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谈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

18、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如: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人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文章来自:爱师网 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情。 如: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

19、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 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详细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将思想感情隐含在详细的外物之中。 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将自己的感情得以寄予。它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通过塑造事物的详细形象,来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是诗人少年时所作,借助咏石灰(的形成过程)的内在本质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诗人自己的抱负与追求的写照。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緌,帽子或旗杆顶上的缨子;垂緌,指蝉。) 这首诗抓住蝉

20、“饮清露”和“流响”这种高洁、栖高、声远的特有形象,寓贤能之人,不需要凭借权势自然声名远扬。 (三)把握常见的表现手法 1、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冲突鲜亮突出,揭示本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与衬托相比,它主要是两相对比,无主要事物(主体),两种事物的地位是同等的,重在比较不同点。 如: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尽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亮,揭露深刻。 陶者(梅尧臣)蚕妇(张俞) 陶尽门前土,昨日入城市, 屋上无片瓦;归来泪满

21、巾. 十指不粘泥,遍身罗绮者, 鳞鳞居大厦.不是养蚕人. 二诗以事实对比的方式,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的极不合理的现象:劳动人民劳而不获,富贵家族不劳而获,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憎恨、不满。 文章来自:爱师网 2、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另外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包括正衬和反衬。 正衬:又叫陪衬、烘托,选择相关事物,从正面来陪衬所要表达的主要事物(主体)。是同一方向的比较,目的是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陌上桑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名贵和美妙。 又如: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

22、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此诗通过描写居处的幽静荒僻来正面烘托出李凝生活的闲适、安静。 反衬:选择相反事物,从反面衬托主要事物。以丑衬美或以美衬丑。(包括以动衬静) 例如: 卜算子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采纳了反衬手法,突出了梅花傲霜独绽的品质。 3、象征: 借助于特定详细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 用详细形象表现与之特征相近或相像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如灯中用“灯光”来象征“盼望”,二者有给人以暖和、光明和力气的相像性。 如:比翼鸟、连理枝忠贞的爱

23、情,红色喜庆。 如: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人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终成功,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念。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楚山孤”象征了离情,“玉壶”象征着高尚、纯净。 文章来自:爱师网 4、赋、比、兴 赋,就是具体地叙事写景,并表现出的态度。 又如:诗经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

24、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生气的情景。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如: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引出下面的叙述。 如: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起兴,主要是为引出下文故事,并烘托一种缠绵哀怨的气氛。 “兴”和“比”常联系运用: 如:“桑之未落,其叶若活”奇妙地运用比兴的手法,比方女子初婚时的幸福奇妙心情,“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比兴,比方女子婚后面容憔悴和饱受辛酸的样子。 又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雌雄雎鸠鸟之间的叫声,引发出君子对于窈窕淑女的喜爱之情。就是运用比兴的手法。 5、

25、用典: 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截取前人语句或使用前人事迹为文。借以表达特定的意义,使诗歌的内容更丰富。理解典故的含意才能读懂诗。 例如: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该诗是文灭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宅,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此诗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又用“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变迁的伤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抒发对世代兴

26、亡人事盛衰的感慨,对.变迁人生变化的理智思索。 文章来自:爱师网 6、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确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使意味隽永,避开文章的显直。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赞扬一种事物或某个人物,先从不好的印象谈起。 如:琐忆中写和鲁迅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欲抑先扬(先扬后抑): 如: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纳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深刻表现了.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心情,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

27、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这首诗采纳欲抑先扬手法,选取了召回贾谊,宣室夜对的情节,前两句描绘了孝文帝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状,仿佛热闹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美。但最终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原来严肃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主旨是要表达对孝文帝的讽刺。 7、以小见大: “小”指小的题材、小的材料;“大”指的是重大的深刻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谓“以小见大”,就是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借助于详细平凡的小

28、事、小物,或细节描写,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纷繁复杂的.生活本质。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就采纳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本义是讽刺封建统治者骄奢.逸的生活,通过写皇帝为取悦一个妃子而千里飞骑运输荔枝这一小事,反映大的主题。 又如: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畅行万里的小船。以小见大,反映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万象更新,交通恢复的.现象。 8、渲染: 通过对环境气氛人物的行动、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加强艺术效果。 用重笔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

29、出形象的本质和特征。 例如: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此诗中,松倒倚、霞骛齐飞、不尽山、无穷水等描写都渲染出西风起后秋景特点,有种秋高气爽,视野开阔,秋意甚浓的感觉。 9、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大致有三类:相邻联想是由时间、空间上的相邻或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引起的联想;类似联想是由事物间的相像特点引起的联想;对比联想是由事物间的对立关系引起的联想。 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制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纳。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如同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憧憬追求的光明美妙的抱负世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文章来自:爱师网 10、叠词:增加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