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高考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211961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高考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高考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高考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高考复习指导).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高考复习指导) 苏长勇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 2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 3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习重点 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 2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 课时数 3 课时 考点阐释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手法。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结构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

2、很少孤立地命题。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知识网络图表: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1.表现手法 描写类 动静、虚实、正侧、白描、衬托、 对比、渲染、烘托、象征、想象、 联想、抑扬、点染、细节等。 (角度:远近、上下、俯仰、高低、点面 多官感) 赋 比 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 古诗词表达技巧2.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双关 (艺术手法) 设问 反问 排比 反复 顶针 互文 用典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

3、结情。 4. 构思技巧 (结构技巧) 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描写类 动静、虚实、正侧、白描、衬托、细节、对比、渲染、烘托、象征、想象、 1.表现手法 联想、抑扬、点染、细节、用典等。 (角 度:远近、上下、俯仰、高低、点面, 多感官) 赋 比 兴,抑扬,对比,联想, 衬托(正、 反衬) 形象 2.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双关 设问 反问 排比 反复 顶针 互文 3 构思技巧 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鉴赏的对象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情感借景抒情(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卒章

4、显志 概念阐释 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集要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5、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6、。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7、,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

8、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四句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四句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何不归去。因而闻蝉以

9、自警,同病相怜。 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用典抒情达意。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谦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叙事抒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借古讽今。如戎昱咏史:

10、“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自安史乱后,朝政混乱,国力削弱,藩 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以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二)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1用典:(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

11、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例如辛弃疾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今,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 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

12、慨。 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 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像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

13、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例如苏轼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 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

14、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例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之分。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5、。”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例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

16、1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例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2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

17、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14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 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三)修辞手法:比喻、借

18、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 【典例分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 鹧鸪天8226;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

19、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参考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 鹧鸪天室人降日8226;以此奉寄 (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 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

20、日:妻子生日。 (2)“满林残照见归鸦”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 【参考答案】运用的是反衬手法,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备考锦囊】 一、常见的提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21、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怎样的表达效果。 【巩固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

22、诗。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江苏卷)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 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

23、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 【参考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 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24、。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

25、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参考答案】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例1 (09年模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试题: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句采用侧面虚写的手法 (步骤一)。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 例2(08年江西卷)

2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试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情景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叹;后两句实写鸥鹭飞翔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

27、,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巩固练习】 (08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撚(nin):持取,捻弄。 试题:“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理解时,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词中人物的微妙情感。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虽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却全出于内心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爱花之情是何等深切;当其“放”却花枝时,惜花之情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后,继之以“无语”,正源于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幽微的感动。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即可。) 相关链接: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