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的教学反思.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3809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蜡烛的变化》的教学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蜡烛的变化》的教学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蜡烛的变化》的教学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蜡烛的变化》的教学反思.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蜡烛的变化的教学反思 蜡烛的变化的教学反思 蜡烛的变化 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讨论熟悉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化学变化。并能区分身边看到的各种变化属于哪类变化。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教材供应的典型物体-蜡烛作为讨论的主要对象。为什么这样做?由于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由固体变为液体,又由液体变为固体,变来变去还会变回来。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例如:蜡烛在燃烧的时候产生的黑烟是颜色的变化,在燃烧时产生火苗又是发光发热的变化,这些都符合其次类性质。学生通过这两个试验,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

2、是有新物质产生,什么是没有新物质产生。本课的重点难点也就突破了:能够变回来的就是形态的变化。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索还可以借助哪些物体来验证上面的结论。学生一下子就想出了水、白糖、盐等。接着学生选择白糖来讨论,把白糖放在金属勺里,用点燃的蜡烛燃烧白糖,观看白糖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发觉刚开头白糖由固体变成液体,也是形态变化的过程;接下来又发觉,白糖连续加热会转变颜色,由白色变成深褐色、黑色,这又是产生新的物质变化,颜色的变化。应当说在试验的同时学生体会到了白糖既有形态变化,又有产生新的物质变化,即学到学问又学到了本事,对学生今后生活有很大的帮忙。固然,本课的试验许多,活动量大,不过大多数都很简洁,易

3、于操作,因此我把每一个试验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经受和体验,在动手操作、表达与沟通中,思维力量、实践力量、创新力量得已充分的展现和培育,表达了科学探究式学习不仅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感知,一种熟悉的过程。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遵循科学的要求-探究,这个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角色上,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指导学生来绽开讨论。篇 2:小学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常规”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脑子里,已经不太情愿去探究新的路子,固步自封好像成为资格的一个象征。这明显与教学改革的思路不相符,也意味着我们已经将

4、被时代 out 了。一、在常规套路与创新之间游走 通过不断的培训和业务学习,我深刻地熟悉到语文教育应当是最敏捷多样的,最没有套路的,也最忌讳套路。以前鉴于学生年龄小,字词的教学任务重,因此,我根本上是根据套路来做的,就是我们常规的做法:由 点到线,再到面的教学方法,即由字词入手,到构造篇章的理解和把握。1500 多天的耳濡目染,使得学生们都明白我们的套路了,好像也有些厌倦了。二、在教学任务与创新之间徘徊 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想到以课本剧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反复思索后感觉不妥:这篇课文是一个严厉的主题,在没有排练的状况下仓促上场,在教室那种特有的气氛下,假如被学生们演绎成喜剧,岂不是弄扭

5、了?其次个思路是:讲故事的方式行不行?明显也是不适宜的。情节相对简洁,无法满意一堂课的容量。在其次个思路的启发下,打算来个反套路。即由面到线,再到点,即以线为主,顺带解决字词。这样就解决了纯粹讲故事的单调和干瘪。三、线索的梳理与情感价值观的碰撞 课文的线索是比拟好梳理的。假如仅仅用现成的线索挂带必要的字词,看上去像一串串的珠链,也说得过去。但是,这样能给学生带去什么呢?假如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虽有所变化,究竟还是一节平淡的课。深度,应当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于是在情感价值观上做文章,设计了三个小亮点:一是提出四个危险情境,即“.母亲化解危机,B.危机再一次降临,C.状况更加急迫,D.再

6、次化解危机”来强化课堂气氛。二是剥离出敌对危险状态下一般人可能面临的三种选择,即“屈服,抵抗,周旋”来丰富和拓展课文的容量。同时教育学生:不管我们遭受什么样的险境,首先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尽可能保全生命的状况下,借助环境,查找转机,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三是直击人性的弱点,即敌人看到“这位得意的小姑娘”,激发了对自己女儿的思念和疼爱,人性中最脆弱的那一点成为了敌人麻痹大意,他们取得胜利的最正确契机。以此来渗透一些人文理念,构建生命化课堂,同时也提升课文的厚重。四、实际授课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通过 40 分钟的教学实践,还是感觉到不小的差距:1、创新的课堂实践太少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适应了这种变化,整堂课学习兴趣都很高,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大多数孩子似乎显得更宁静了,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也在思索。2、今日的课堂也让我更深刻地熟悉到:我们应当用教材教,只把教材作为一个媒体或工具,以此为依托,挖掘下去,生发开去;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愿或不敢越雷池一步。3、备课时,备学生很重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围绕他们在预习中发觉的问题绽开课堂教学,彻底转变牵着学生走这一现状。只有学生真正参加了,课堂才是活的课堂,教学才有了灵动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