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16423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pdf(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及社会工作的关系密切。社会工作以“助人为核心理念,其早期的助人实践活动成为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根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依托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面向生活困难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展开以济贫、解困、扶危为主要内容的救助活动。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内容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根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根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根本公民权利之一。社会救助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开展而不断变化,它涉及

2、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复杂和综合的制度体系。(一)社会救助的体系 1、根本生活救助 根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及家庭的温饱等根本生存问题。目前主要面向的群体有两类:一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其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包括传统的救助对象,以及虽然有经济收入但是其家庭人均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二是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生活救助对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吃、穿、住、医、葬五保供养。2、专项社会救助 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生活救助起补充作用,只是针对生活中的某一方面

3、进展救助。专项救助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这些工程具有重叠性,也就是某些群体或者某个家庭会得到几类救助。比方,一个城市社区中因病致穷的残疾人低保家庭中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就可能同时得到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1)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由政府通过现金或者实物救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救助对象包括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研究生。教育救助分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两类。现金救助主要是给学生减免学费、发放特别奖学金;实物救助主要是发给学生学习用品和校服等。(2)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使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效劳,改善安康状况的一种机制。医疗救助是社会

4、救助的组成局部,是满足贫困群体最低安康需求的救助形式。城乡医疗救助主要包括:一是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障;二是在低收入群体看病时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和减免。(3)住房救助。住房救助是政府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分配廉租住房的方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方面的帮助,主要就是由政府来承当住房市场费用及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差额,解决一些居民的住房能力支付缺乏的问题。住房救助采用的形式有:租金减免、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租金补贴还贷等。3、灾害救助 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恢复和提高灾民的生存能力,

5、属于临时救助。比方在汶川地震后,政府发动各种力量,紧急抢救被废墟掩埋的群众,转移和安置灾民,妥善解决灾民的吃穿用住等难题。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流浪乞讨人员是“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简称,对他们的救助是我国专项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根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在 2003 年公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同时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实施细那么?。在流浪乞讨人员中,流浪未成年人是流浪乞讨人员中相对弱势的一群,为预防他们违法犯罪、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国于 2021 年专门发布了由民政部牵头、五部委联合

6、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挽救保护工作的通知?。二、社会救助的根本程序 实施社会救助有一些根本的程序,但因为救助对象的复杂性,每类社会救助的实施程序会有所不同。一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无论是根本生活救助,还是专项救助,都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并进展准确的测算,制定一定的救助标准。这些标准是实施救助的框架。比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在考虑社会经济开展的前提下,按照当地根本生活必需品进展科学测算。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上年度物价水平、生活消费价格指数,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必需费用,需要衔接的其他社会保障标准等,都是确定根本生活水平时必须参照的

7、因素。二受理救助申请 城乡低保家庭或是需要专项救助以及临时救助的居民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按照规定向所在的县区、市等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例如,在北京,社区或居民委员会负责承受低保申请和最初的资格审查。通过街道二次审查,然后上交到区民政部门承受最后的审核。三审查申请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及财产状况 社会救助的实施需要确定申请救助的居民的生活状况是否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申请人的家庭财产和收入状况进展调查,这个程序一般被称为“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入户调查、信函索证、邻里访问、社区证明等。申请人以及有关单位、组织和机构应当承受调查,如实提供证明。四公示及审批 市、县相关部门收到

8、居民申请后,应在一定的工作日期限内进展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要进展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予以登记,并将登记结果公示。比方,我国政府发布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管理方法?中规定:“申请廉租住房的最低收入家庭,应当由户主按照规定程序书面提出申请,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在 15 日内完成审核,并进展公示。五救助款物发放 将各类救助款物及时和充足地发放到城乡困难群众手中,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做到资金到位、及时发放、证折到户。六动态管理和日常效劳 根据救助对象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开展状况,社会救助应该是动态的。社会救助要建立科学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定期复核,该进那么进,该

9、退那么退。针对低保家庭中的一些特殊群体,如“三无人员及重病、重残人员等进展“分类施保,确保他们的根本生活水平。七申诉 社会救助对象在获得救助的过程中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或者发现有漏保、骗保现象时,可以反映和申诉。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查处,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保证救助制度的公平性。三、社会救助的根本特征 一权利及义务的不对等性 当社会成员因为个人、社会或者自然原因陷入贫困而且仅仅依靠自身和家庭的力量无法解决风险和摆脱贫困时,国家通过社会救助手段向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这种救助是无条件的,享受社会救助的人员和家庭无需尽义务或者尽少量的义务就可以获得救助。这是社会救助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二救助对象的有

10、限性 符合社会救助的社会成员是整个社会中很小的局部。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只有符合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国家法定贫困线以下的条件,才可以享受社会救助待遇。从这个角度说,救助对象具有有限性。三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社会救助的目的是帮助处于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主要是救助社会成员应对贫困和灾害,使其脱离险境,并不以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社会救助的手段是多样化的,有现金救助,有物质救助;有临时性的救助;也有长期的固定的救助;有常规性的救助,也有特殊的救助,还有一些通过专业人员,比方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针对救助对象的精神层

11、面、个人能力、心理问题等开展的救助。五社会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社会救助的资格审查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严格的。申请社会救助的社会成员需要向当地社会救助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进展审核后报送上一级部门进一步审查,主要就是核查申请人员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贫困线的标准。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及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及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效劳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物质方面的社会救助、精神方面的提升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

12、作实务的重要领域。二主要特点 1、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社会救助的工作对象范围广泛,有贫困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有因为突发事件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还有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灾民等。针对不同工作对象,提供救助的期限长短、形式和数量也是各种各样。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持续性的。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困境,同时要逐渐提升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3、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社会救助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比方,如果是面对一位因为身体残

13、疾而导致贫困的救助对象,可以采取的工作模式是针对个体的微观的工作方法,而一个因为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社区可能要用到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方法。救助对象是流浪乞讨人员时,需要考虑社会工作干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和教育培训等方法。当然,各类方法不是割裂的,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更强调融合运用。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社会救助的体系比拟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在救助过程中,分析工作对象贫困的程度、致贫的原因、可能获得的救助类型等,都需要依据相应的政策。如工作对象分别是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流浪儿童等,需要不同的救助政策解决问题。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及社会工作的融合,

14、既要依据社会政策对困难群体进展救助,又要采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拓展救助的范围,延伸救助的含义,稳固救助的郊果,将物质救助及精神救助结合起来。1、协助工作对象申请适宜的救助工程 社会救助的领域多,政策类型多,工作对象对于申请的程序和救助类型不一定了解。社会工作者首先自己要熟悉社会救助的内容和程序,然后帮助工作对象了解自身的状况是否符合申请的要求,最后在政策范围内申请适宜的救助工程。比方社区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夫妻双方都下岗了,孩子还在上学,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作为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这个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针对孩子的一些专项教育救助。2、协助工作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社

15、会救助的对象大多是老、弱、孤、残、贫的群体,社会救助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这些个人或者家庭缓解贫困。除了给予政策范围内的救助,还需要帮助贫困家庭和个人开掘社会资源,提高生存能力,培养工作技能,改善生活质量,彻底摆脱贫困。社会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工作对象的贫困状况,根据工作对象的自身特点创造开展的条件,设计一系列的反贫困策略。比方通过给贫困家庭发放小额无息贷款或者低息贷款等方式,帮助他们从事生产,提高效益,自立自救。3、促进工作对象的社会融合 生活贫困或者遭遇不幸的个人和家庭缺乏参及社会活动的时机和资源,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之外,在社区以及社会中往往被边缘化。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工作对象创造时机参及社区活动

16、,增加及其他居民的交流,扩大工作对象的交往范围,使其能积极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比方,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社区中的低保家庭参及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活动,参加社区的各种居民组织,互相了解,为社区开展献计献策,让低保家庭能融入社区,融入社会。4、发现和解决工作对象的心理困扰 因为无法抗拒或无力改变的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个人和家庭,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可能对生活丧失信心,或者对自己充满失望。社会工作者在救助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工作对象的这些心理特征,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介入和进展干预。比方,开展个案工作或者家庭治疗,帮助工作对象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走出心理阴影。六、社

17、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根底 在人类社会开展过程中,贫困是一个永存的现象,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经济开展水平的国家,都面临贫困的问题和反贫困的任务。为了消弭贫困,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反贫困的社会政策,尤其是社会救助政策。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贫困理论成为社会救助的理论根底。社会工作的起源也从“济贫开场,贫困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一贫困的含义及分类 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在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因为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对于贫困的理解和解释也有所不同。国内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承受的最低标准。从更宽的视野出发,很

18、多学者认为贫困问题不仅仅是无法维持根本生存的状态,而是能力的贫困、权利的贫困以及时机的贫困等。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将贫困分成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长期贫困和短期贫困,城市贫困和乡村贫困等类别。绝对贫困是指在某一个时期,个人或者家庭依靠劳动收入或者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根本生存需要的生活状态。绝对贫困主要通过食物消费划分。相对贫困是指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个国家,由于某些人或者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如另外一些人或者家庭而产生的低于一般人或者一般家庭的生活状况或者贫困状态。相对贫困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否感到贫困或是被剥夺等。狭义贫困也就是经济贫困或者物质贫困,是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的生活

19、在物质或者经济方面的一种困难状况,缺乏以维持物质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需求,缺乏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广义贫困指除了经济上的贫困外,还包括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障碍,是多种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内容丰富。长期贫困是指一个人或者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短期贫困那么是指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的暂时性的贫困。城市贫困是一种相对贫困,我国城市贫困的形成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密切关系,大量下岗职工成为新的城市贫困群体。农村贫困是我国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通过大规模的扶贫,农村贫困的现象得以改善。这种划分符合我国城乡二元分治的特点。目前,我国城市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人口有 2200

20、多万人,而农村地区享受低保的贫困人口那么有 3800 多万人。二贫困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有人认为贫困的产生是及社会成员个人的素质相关的。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给成员提供的时机是均等的。如果一个人陷入贫困的境地,那么应归咎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缺乏,大多是因为经济失败、遗传基因、道德品质和家庭环境等因素。2、社会因素 这个观点认为社会构造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贫困,比方社会构造转型,行业调整导致了社会成员的失业,造成了个人及家庭的贫困。社会分配制度造成了财产、权力和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贫困成员在参及社会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方面资源缺乏。如我国城市及乡村的二元体制使农民缺乏平等的参及时

21、机等。(一)文化因素 主要是指贫困文化对于社会成员个人、家庭和群体的影响。美国人类学家提出贫困文化的理论,认为由于社会中的穷人及其他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相对隔离,因而产生一种及主流文化相脱离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文化的代际传递,并形成贫困群体的一些共同特征。(二)环境因素 造成贫困的原因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贫困群体居住的环境,环境不允许或者没有为穷人改变自身状况提供时机和资源。改变贫困不仅要从改变穷人个人的价值观以及行为入手,更重要的是改变穷人所处的环境。社会工作也强调“人在环境,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时要考虑个人及环境两方面的因素。三增能理

22、论及优势视角 1、增能理论 社会救助的工作对象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没有权力,缺少资源,充满无力感。增能理论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有效地实施社会救助。增能理论认为,工作对象都拥有自己的权力,但是自身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行使的时机。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时机,提升工作对象的能力,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2、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对于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从社会救助对象所经历的贫困、苦难以及所处的弱势地位出发,开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新的途径。抗逆力是优势视角的一个重要概念,存在于个人、家庭和群体以及社区的各个层面。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

23、要内容涉及以反贫困为主的根本生活救助、各类专项救助、灾害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一、以反贫困为主的根本生活救助 根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其主要工作目标是救助城乡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和缓解贫困状况。根本生活救助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为主的救助形式。一参及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及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作为城市生活救助的核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开展是在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进展的。低保制度规定了保障对象的人群特点、保障标准的依据以及资金来源等,为社会救助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随着我国贫困人口和贫

24、困问题的不断开展变化,需要对制度和政策进展适时的修订和调整,需要对社会救助没有覆盖的空白进展填补。社会工作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参及社会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的公平开展。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者熟悉工作对象的生活状况,了解政策对于贫困家庭的影响,清楚贫困群体的需求,是社会政策及救助对象之间的连接纽带。因此,社会工作者参及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将有利于政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并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反贫困事业的开展。2、政策实施及评估 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是将救助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社会工作者是政策实施的具体执行者。从审查贫困家庭的低保申请到家庭状况调查,从邻里访问到单位走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社会工作者去落实。社

25、会工作者需要熟悉政策并灵活运用,按照统一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实施救助,同时考虑到贫困群体的个体差异性,除了现金给付之外,还要考虑满足救助对象在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评估是对救助政策合理性和实施的公平性的检验,是促进政策更加科学和完备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正向着综合的、制度化的方向开展,救助政策的目的、手段、救助主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工作者通过对救助政策的评估,可以指出政策制定的缺乏之处,为政策的修订提供依据和指标体系。二社区层面社会救助的内容 1、物质救助及能力开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是困难群体主要生活和赖以生存的场所。许多及困难群体相关联的政策都在社区层

26、面实施,如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最低生活保证金的申请和发放、针对弱势群体的社区效劳等。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在社区层面的实施有两方面:一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贫困个人和家庭所需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效劳支援;二是提供就业时机,为贫困家庭的开展创造条件,使其减少并逐步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通过就业解决自身困难是社区层面社会救助的有效途径。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提供培训时机,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维护困难群众的权益。同时,针对技能和知识水平低的困难群体,在社区开发保洁、保安、绿化、家政效劳、维修等岗位,实现在社区就业,这样既有利于社区效劳,也能增加困难群体的收入,提升其自信

27、心。2、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的主体除了政府,还有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要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将政府行为及社会行为相结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1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困难群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因此,在实施社会救助时,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为困难群体修复社会关系,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尤其是邻里支持。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社区中,邻里的守望相助对于困难群体来说是心灵的极大抚慰。在有些社区,可以形成邻里一对一的结对子互帮小组,有困难的家庭和其他家庭结成互帮的对子,如低保家庭的孤寡老人帮助双职工看护放学后的孩子,双职工帮助照看老人的日

28、常生活,给予老人紧急情况时的帮助。2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及社区之间的关系。随着单位制的逐渐衰落,社区的功能越来越强,成为社会开展的主要组成局部。同时,驻社区的单位和个人的社区意识增强,对于社区的认同度提高,对社区的需求也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联系各个单位,注重开掘资源,比方通过挖掘就业信息、资金投入、物质支援等,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社区困难群体的生活改善创造条件。例如,某一个社区暑期成立了为困难家庭效劳的“少年义工队,社会工作者向所在社区的几家单位“化缘,得到了大力支持,有的单位赞助了义工队的队服,有的承当了活动宣传栏的工

29、作,从而确保了这项活动的顺利实施,社区困难群众从中受益不少。3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社区层面的社会组织比拟多,有居民自治组织,有非政府组织,有各个委、办、部、局下属或者联系的组织,有兴趣类组织、有公益组织,还有一些提供专业效劳的组织。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组织资源,就能够为社区困难群众争取到更多的救助时机。比方,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效劳孤寡老人,妇联组织可以为贫困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等。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教育救助 1、参及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对于教育救助加大投资力度 我国政府对于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入学的学生进展一定的教育救助,因为通过教育救助为低收入者提供公平的承受教育时机和竞争时

30、机,才能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才能消除城乡贫困。在教育救助方面,政府首先给予财政拨款的支持。1995 年 6 月,国家教委、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改善贫困地区和根底教育开展薄弱地区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为此,财政部共集中义务教育专款 100 多亿元。2021 年上海高校学生获得资助总额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约亿元,学校投入约亿元,国家助学贷款约亿元。虽然各级政府都加大了教育资助的投入,但是还不能满足对贫困学生的救助。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从事救助的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参及政策的制定,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增大投资力度,使更多的寒门学子能承受教育,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2、发动社会力量参

31、及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各类社会组织也是教育救助的重要组成局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实施的“希望工程和“春蕾方案等工程是我国重大的社会教育救助举措。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慈善组织、公益组织等也参加到教育救助的行列中来。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向社会组织介绍教育救助的现状及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需求,将社会力量和最需要教育救助的地区、组织、学校和个人联系起来,使资源能够最大化地得到利用,也能使更多的贫困地区学生减少受教育的本钱,获得教育的时机。3、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分层分类给予救助 政府通过“奖、贷、助、补、减等措施直接支持在校学生。奖:学校设立奖学金支持家庭困难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贷:金

32、融机构针对高校困难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助:学校设立勤工俭学的岗位,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收入以补贴在学习期间的开支。补: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和高校从所收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生的补助。减:针对不同专业和经济困难程度不同的学生减少或者免收学费。因此,从事教育救助的社会工作者要认真甄别学生的经济困难状况,熟悉不同类型的救助标准和内容,将最适合的救助送到最有需求的学生手里,保证他们的学习生涯不因为经济困厄而中断。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教育救助有一系列的程序,涉及教育部门、民政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企业等。教育救助的申请和资格审定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申请手续复

33、杂,不利于申请;有些地方的资格审查有漏洞,出现了欺骗的现象;还有些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协商,这些都降低了教育救助的效果。社会工作在教育救助过程中,要协助教育和民政部门建立科学和公平的运行机制,建立救助网络,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二医疗救助 1、寻找医务社会工作及社会求助的结合点 城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穷的比例很高。因为医疗费用昂贵,许多人生病后不去就医或者推迟就医,结果导致病情严重,更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医疗救助既要治贫,也要治病。医务社会工作者是医疗救助效劳的主体,应该承当起低收入家庭的患者及医疗构造、救助机构之间的协调和连接作用。一方面帮助符合条件的患者申请医疗救助,及时就医和诊治;另一方面采

34、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为患者效劳,减轻患者的精神或心理的压力。2、参及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良医疗救助程序 医疗救助对于贫困群体维持安康、提高生命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因为我国城乡二元构造和各地经济开展状况不一,医疗救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救助对象的识别、救助申请程序、救助管理、政府审批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积极促进救助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标准申请的程序,提高救助的效果。三住房救助 1、帮助困难群体申请住房救助 住房救助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建造或者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方建造住房,并以较低的价格向低收入家庭出售或出租的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低收入者维持生活都存在困难,更没

35、有可能获得住房或者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而通过不同形式的住房救助政策,可以帮助贫困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和其他社会救助政策一样,贫困群体也需要进入到申请的程序。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贫困群体熟悉政策和程序,及必要的机构协调,使其获得符合条件的资助。2、参及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视,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住房救助涉及的部门多,程序复杂,申请时间长。为了保障住房救助政策的公正和严肃性,社会工作者需要参及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视,协助住房管理部门建立动态跟踪机制、申请人家庭收入的申报及核查制度、骗租和瞒报财产的惩罚制度等。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灾害紧急救援 1、紧急救援,转移群众,保护生命

36、,减少财产损失 灾害紧急救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救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山体滑坡、火灾时,应当尽可能迅速转移群众到平安的地方,减少人员伤亡。2、为受灾群众提供根本的生活保障 当人们正常的衣食住行遭到破坏,生活物资遭遇较大损失,受灾群众根本生活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应当协助政府部门,统筹安排好社会救助生活物资,解决好灾民的吃饭、穿衣、住宿、饮水、医疗等根本生活问题。3、安抚灾民情绪,进展心理疏导 灾害应急救助期间,原有社会秩序遭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灾民的精神和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出现绝望、焦虑、委屈等感受。社会工作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灾民情绪稳定,及

37、时介入,给予适度干预和疏导。二灾民社区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是灾害救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民政系统主要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能源、交通、建立等相关部门负责市政根底设施恢复建立。1在现有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管理体制下,社会工作者采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及监视管理社区重建工程建立进展,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能力。2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在遭受重大灾害后,社区原有的社会秩序会遭到局部或者全部的破坏,社会生活秩序恢复是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

38、要方面。3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在遭受重大灾害后,社区的经济系统也会遭到局部或者全部破坏,造成生产、经济设施损毁,使居民失业加剧。社区经济秩序恢复主要由社区自身解决,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救助政策的修订 对于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人员的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环节。2003 年国务院公布实行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建立了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民政部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实施细那么?,对开展救助进展具体指导。社会工作者要作为弱势群体的维护者,为针对流浪人员的政策提供建议。二救助机构的建立及管理

39、 救助机构是指分布在城市各处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和救助中心等专门的机构和设施。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国已有一千多家救助管理站承当着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直接救助工作。2006年7月民政部印发了?救助管理机构根本标准?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根本标准?,明确了救助管理工作中的效劳内容、评价指标、工作流程、机构设置、岗位资质等方面的标准。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引入专业方法,提高管理效能。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效劳 1、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就是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侯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 24 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比方,在广州,救助社会工作者向

40、流浪人员派发“救助指引卡,及城管人员合作劝助,并且发动市民和大学生志愿者劝导、指引流浪人员。2、机构救助 包括根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及矫正。流浪乞讨人员没有根本的生活条件和保障,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其生活的合理安排。除了物质上的救助,还要给予教育,对其行为和思想进展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走出困境。四流浪儿童 流浪儿童是流浪乞讨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我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的定义是:“年龄在 18 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 24 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1、发动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41、 社会工作者应该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分析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之策。比方流浪儿童中因为家庭暴力而出走的占一定比例,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学校、社区广泛宣传反对家庭暴力,建立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防御体系。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 1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在救助站中的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给予充分的生活救助,保证身体所需;另一方面,流浪儿童脱离了正常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在社会上游荡,没有承受人际交往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所以对于流浪儿童要进展知识和思想行为方面的教育。2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及社会。救助站是对流浪儿童的

42、临时救助,为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时机和条件是为儿童成长着想的长久之计。在回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类家庭和家庭寄养的方式,为流浪儿童创造家庭环境,使他们学会人际交往,熟悉家庭的标准。对大一些的儿童,还可以进展技术培训,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增强生存能力。3安置及跟踪效劳。流浪儿童流浪的原因各异,儿童个人的身体、安康、智力等因素也各不一样。在对流浪儿童救助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儿童需要不同的救助方法。对回归了家庭的流浪儿童要展开安置效劳,了解其生活状况,解决生活困难。对一些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及社会工作者要跟踪效劳,切实为儿童创造平安和安康的生活环境。第三节 社会救

43、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救助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主要的工作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等。其中个案工作及小组工作是直接面对工作对象的工作方法,而后三种是间接的工作方法。这些方法也反映出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开展过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方法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标准,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的选择性使用,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集中表达这两个特点。一、根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案例 西里社区是一个建立时间比拟早的老旧社区。社区里老人多,贫困家庭多,下岗失业居民多。社会工作者小王来到社区工作,很快就认识了前来申请低保的居民老赵。老赵曾经是工

44、厂的工人,工作认真,获得过不少奖励。企业改制后,夫妻双方都下岗了。妻子身体残疾,孩子正在上大学,花费很大,家庭生活比拟困难,夫妻之间经常吵架,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老赵家长期不交清洁费,且到社区申请低保时态度相当蛮横。小王分析了老赵的家庭情况,认为老赵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有资格获得低保。但是小王发现,老赵本人一直想找一份工作,但是对工作挑剔,收入要求较高,小王屡次给他介绍工作,不是对方相不中他,就是他对工作不满意。但是小王并没有放弃,屡次及他交流,帮助他一起分析自身条件和面临的就业压力,让他降低就业要求。经过居委会及协管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帮助他在酒店找到了保洁工作,使其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同

45、时,还为他的妻子联系了一家社区的康复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她康复。一年后,老赵退出了低保,还特意到居委会表示感谢。社会工作者以老赵为例,联系了几位和老赵情况类似的家庭困难户定期举行小组活动,大家商量如何重新就业,如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状况。他们还为这些群众举办了一些面试技巧的培训,介绍一些就业信息等,并在社区的宣传栏里宣传关于社区再就业的信息、政策,鼓励居民积极关注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和街道办事处积极沟通,及社区里的商场联系,和邻近的一家物业公司协商,在社区的一块空地上划定了临时停车场,请下岗职工担任停车管理员。这样一来,小区停车秩序好了,下岗人员也有了一份收入。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主

46、要的工作对象是社区内以下岗失业家庭为主的困难群体,主要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困难居民和家庭摆脱贫困,提高社区的能力建立。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了个案、小组和社区的工作方法。一针对困难居民的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者通过协调、沟通等方法解决了老赵家里的经济困难以及他的就业障碍,帮助他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他解决了面临的难题。本案中,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个案工作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社会工作者直接助人;二是工作对象是有问题的个人以及家庭;三是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工作方式;四是帮助工作对象适应外部环境;五是工作目标是帮助工作对象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在运用个案工作方法效劳于困难

47、居民时,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全面接触困难居民,深入了解其问题和需求 这是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社会工作者要和前来寻求救助的工作对象进展初步的接触,询问工作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了解工作对象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拥有情况。在接触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要着力建立及工作对象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在接触中了解工作对象求助的过程和意愿。工作对象如果是自己积极需求帮助,比方,老赵前来寻求帮助,希望能享受低保,又希望社区能为他提供就业的时机,他的求助意愿强烈、主动,对自己的需求比拟明确,社会工作者就容易了解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建立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建立及工作对象之间的信任关系,

48、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1要准备工作对象的有关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效劳对象的各种背景资料,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比方精神或者身体方面是否有残疾,或者工作对象是不是两劳释放人员,以及家庭构造是否存在特殊性等。这些信息需要社会工作者做一些特殊的、精细的准备。为掌握更多的背景资料,社会工作者要多走访社区以及街道办事处、社区派出所等基层组织和机构,通过居民、工作人员来了解工作对象更多的情况。这些情况对于社会工作者以后开展工作也是有益的。充分了解工作对象的资料后,社会工作者就需要列出一个初次访谈的提纲,包括准备和工作对象谈什么、怎么谈、要注意的问题等。2要准备并善于及工作对象会谈。社会工作者要善

49、于和工作对象沟通,能够有意愿倾听工作对象的各种诉说。在会谈中,社会工作者要和工作对象作面对面的交谈,直接了解工作对象存在的问题、需求、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对社会工作者的看法和期望等。交谈过程中比拟重要的环节是要让工作对象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产生认同,这对于建立专业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在会谈中,社会工作者还要注意和工作对象积极沟通并认真聆听其表述。不管这个工作对象是自己主动求助还是被动转介来的,他她一定是生活出了问题,遇到了困难,情绪不好或者心理沮丧,可能将情绪、事实以及自己的感想混淆在一起,表述的时候可能不够有条理和清晰,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听取,并给予恰当的鼓励,使得工作对象能更好地倾诉和表达。同时,

50、社会工作者也要敏锐地观察和感受工作对象的反响,并予以积极的、及时的回应。2、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效劳的方式 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根据工作对象的具体需求来确定。面对工作对象的求助,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社会工作者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团队或者机构是否有适宜的工作人员可以承当这项工作。2 自己的团队和机构是否能够解决工作对象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在自己的机构原则和效劳范围内可以解决,是否拥有解决工作对象问题所需要的资源。3工作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是不是期望太高,及自身的现实条件不符,也超过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范围。比方,开场老赵希望找一个薪酬较高的工作岗位,这个想法及他自己的条件不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