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二).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43531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1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二).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教案可编辑高考仿真模拟(二)(时间:100 分钟分值:120 分)第卷(选择题共 55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胆固醇和磷脂属于脂肪,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属于蛋白质,都能促进细胞生长C麦芽糖和乳糖都是二糖,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DDNA 和 RNA 属于核酸,都可以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A 错误;甲状腺激素不属于蛋白质,B 错误;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2 分子葡萄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C

2、 正确;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肯定是DNA,不可能是RNA,D 错误。答案C2如图是甲、乙两种雄性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动物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3 个、4 个B甲动物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乙动物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C图示两种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之比均为11D图示两种细胞都能在各自的精巢中找到解析甲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3 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和 DNA分子数之比为1 1,只能在精巢中找到,甲动物正常体细胞有6 条染色体;乙精品教案可编辑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 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

3、分子数之比为1 1,在精巢及其他组织中都能找到,乙动物正常体细胞有4 条染色体。答案D3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脂肪鉴定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不可能出现橘黄色小颗粒C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D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gL 1NaOH 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解析番茄组织样液的红色会影响实验结果颜色变化的观察,A 错误;切片时,可能有子叶细胞被破坏,会释放出少量脂肪滴,故细胞间会出现染成橘黄色的小颗粒,B 错误;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主要作用是洗去浮色,C 错误;蛋白质

4、鉴定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0.1gL1NaOH溶液)造成碱性环境,在碱性条件下双缩脲试剂B 液中 Cu2与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的复杂化合物,D 正确。答案D4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B癌变的细胞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C两者的发生都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D通过激活细胞凋亡机制可杀死癌细胞解析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生理过程,A 正确;癌变的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B 正确;细胞凋亡过程中精品教案可编辑的遗传物质不改变,C 错误;通过激活细胞凋亡机制可杀死癌细胞,D 正确。答案C5下列有关物

5、质通过生物膜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mR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核膜B离子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C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D小分子化合物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解析mRNA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入细胞质,A 错误;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B 错误;分泌蛋白的分泌属于胞吐,依靠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载体蛋白的协助,C 正确;小分子化合物有的不能进出细胞,能够进出细胞的,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D 错误。答案C6下列关于实验或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利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

6、标记法可以追踪细胞内某些物质的代谢途径C利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校园草地上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D人工设计、制作生态缸时,主要运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解析利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肉细胞,可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但观察叶绿体的基粒等结构需电子显微镜,A 错误;如用14C 标记的 CO2可以研究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B 正确;样方法可以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而单子叶植物由于丛生或蔓生,难以辨别,故一般不适合调查,C 错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主要运用了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人工设计、制作生态缸时并未运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D 错误。精品教案可编辑答案B7研究人员用32P 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噬菌体侵染

7、大肠杆菌的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中含32P 的成分是磷脂分子和DNA 分子B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后,放射性全部集中在沉淀物中C在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不会检测到放射性D本实验可以证明T2噬菌体 DNA 可侵入大肠杆菌解析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A 错误;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B 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以标记的噬菌体的DNA 为模板,半保留复制后,合成的子代噬菌体中会检测到放射性,C 错误;用含32P 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通过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可以证明T2噬菌体的DNA能侵入大肠杆菌,D 正确。答案D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核D

8、NA 及基因表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个 DNA 分子,转录形成的mRNA都相同B不同 mRNA 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C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氨基酸序列的多肽D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解析一个 DNA 分子含有许多个基因,不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 不同,A 错误;mRNA中编码氨基酸的3 个相邻碱基称之为密码子,不同mRNA中可能含相同的密码子,编码相同的氨基酸,B、C 正确;不同的组织细胞都能进行呼吸酶、ATP 合成酶等相关基因的表达,D 正确。精品教案可编辑答案A9不同基因型的褐家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 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

9、生素K 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所示。若对生活在维生素K 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家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该褐家鼠种群()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 K 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BRR 个体数量增加,rr 个体数量减少C基因型RR 与 Rr 数量趋于相等D基因 r 的频率最终降至0解析由于 RR 个体对维生素K 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所以在维生素K 含量不足环境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A 正确;RR 个体数量由于维生素K 不足而减少,rr 个体数量由于长期使用灭鼠灵也减少,B、C 错误;由于有Rr 的个体存在,基因r 的频率不可

10、能降至为0,D 错误。答案A10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生素、纤维素、尿素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肝糖原合成会加快D胰高血糖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肝细胞解析纤维素是植物多糖,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内环境,A 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精品教案可编辑各项理化性质相对稳定,B 错误;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C 正确;激素的运输不是定向的,即激素的运输没有选择性,激素的作用具有选择性,D错误。答案C11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

11、扩散运输到侧芽C植物向光性现象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解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A、B 错误;植物向光生长时,向光侧和背光侧均为促进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 错误;在最适浓度两侧的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对根的作用效果相同,D 正确。答案D12.下列有关如图所示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中 A、B、C 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各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B若 A、B、C 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 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若

12、 A、B、C 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 BC 的食物链,则三者的数量关系一定符合该模型精品教案可编辑D若 A、B、C 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B、C 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解析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A 正确;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含分解者,营养级中不含有分解者,B 错误;树昆虫鸟这类食物链不符合该模型,昆虫的数量远多于树的数量,C 错误;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别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不同食物链中营养级可能不同,D 错误。答案A13 如图是某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4是杂合子B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C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

13、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解析题干中交代了该遗传病是伴性遗传病,由4有病推测该病不可能是伴Y 染色体遗传病,由4有病,儿子6正常可知,该病不可能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该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是杂合子XAXa,A 正确;7的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子女都正常,B 正确;8的基因型为XAY,与正常女性(XaXa)结婚,儿子基因型为XaY,表现都正常,C 正确;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人群,D 错误。答案D14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取洋葱的DNA 时加入洗涤剂的目的是瓦解细胞膜精品教案可编辑B腐

14、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C控制凝胶珠在氯化钙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可以控制凝胶珠的硬度D家庭制作果酒时,需用洗涤剂反复冲洗葡萄表面,发酵效果才好解析提取洋葱DNA 时,需加入洗涤剂和食盐,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A 正确;制作腐乳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内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从而改变豆腐的成分和口味,B 正确;凝胶珠在氯化钙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形成稳定的结构,浸泡时间过长则凝胶珠的硬度会过高,C 正确;为了保持葡萄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葡萄用水冲洗干净,不要用洗涤剂之类的化学物品冲洗,D 错误。答案D15 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5、()A相同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好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都是用包埋法固定起来的C不同品牌的洗衣粉中酶的种类相同,酶的含量不同D加酶洗衣粉中的含磷量低,可降低环境污染解析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添加酶的洗衣粉才能比普通洗衣粉去污效果好,A 错误;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固定化酶,不能重复利用,B 错误;不同品牌的洗衣粉中酶的种类不同,如添加蛋白酶、脂肪酶等,C 错误;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的数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方向发展,降低环境污染,D 正确。答案D1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及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与功能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

16、复力稳定性就越强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随着物质一起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精品教案可编辑C根据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应将所有秸秆还田,不能投入沼气池中D生态系统中某一时刻全部生产者体内存有的能量可能小于全部消费者体内存有的能量解析一般而言结构和功能越简单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但苔原生态系统由于环境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弱,A 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利用的,而能量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的,B 错误;根据“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秸秆既可以还田,也可以投入沼气池中,C 错误;人工养殖的鱼塘生态系统,消费者的能量可以大于生产者

17、的能量,D 正确。答案D17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会失去视觉解析细菌本身就存在抗药性的个体,青霉素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而不是定向诱变的作用,A 错误;自然选择能将适应环境的基因定向选择下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正确;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 错误;盲螈长期不用眼睛导致失去视觉,体现的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

18、说,不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D 错误。答案B18 下列有关胚胎移植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体母畜与供体母畜必须处于同期发情状态B胚胎移植所用的胚胎一定是体外受精而来的精品教案可编辑C试管婴儿是指受精及胚胎发育阶段都在体外进行D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形成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解析受体母畜和供体母畜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但不一定都要一直处于同期发情状态,A 错误;胚胎移植采用的胚胎可以是由体外受精而来,也可以是通过核移植技术形成的重组胚胎,B 错误;试管婴儿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的早期在体外进行,但是后期要将胚胎移植到体内进行发育,C 错误;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形成后到囊胚期一般处于游离状态,D

19、正确。答案D19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应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C可以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材料观察线粒体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因变量解析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无色素,可用于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A 正确。低温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能分裂的细胞中,而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B 正确。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材料观察线粒体,C 正确。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D 错误。答案D2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20、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网),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属于化学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精品教案可编辑D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解析食物链(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 正确;能量流动一定是单向的,物质是可以循环的,信息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可以双向传递,B 正确;植物的生长素类似物并未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传递信息,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C 错误;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

21、间,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也可以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D 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 题,每题3 分,共 1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 分。)21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样时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取等量培养液B应对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对培养液进行灭菌和无氧处理C取样前对试管轻轻振荡、预实验、重复实验等措施均可减小实验误差D制片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解析取样时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取样,但不必等量

22、,A 错误;实验前,应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但培养液不需进行无氧处理,B 错误: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取样前对试管轻轻振荡、重复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C 错误;制片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D 正确。答案ABC22 大蒜根尖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后获得的子细胞内DNA精品教案可编辑分子的标记情况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解析根据 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可知,根尖细胞在含有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培养一

23、个细胞周期后,全部DNA 分子都有一条链被标记,再转入不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培养一代后,一半的DNA 分子不被标记,一半的DNA 分子一条链被标记,复制第二代后部分DNA 分子不被标记,部分DNA 分子一条链被标记,不存在DNA 分子两条链被标记的情况,因此A、C、D 均有可能。答案ACD23 下列关于胚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两个新个体B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C胚胎移植时,供体和受体母畜都必须具备优秀的遗传性能D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解析胚胎分割的时期一般是桑椹

24、胚或囊胚期,分割得到的胚胎基因型相同,能培育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A 正确;胚胎分割技术获得的胚胎来自同一胚胎,属于无性繁殖的方式,B 正确;胚胎移植时,供体牛要具备优良的遗传性能,但受体牛只要是健康的个体即可,C 错误;试管动物技术属于有性生殖,其基本过程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D 正确。答案ABD24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菌种不易被杂菌污染精品教案可编辑B较高温度和密闭环境有利于果醋的发酵C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解析人工接种菌种,人为的控制

25、下可以防止杂菌的污染,A 正确;果醋是好氧型细菌,果醋发酵要持续通入空气,而不应该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B 错误;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会影响腐乳的口味,也会影响腐乳成熟的时间,从而影响腐乳的风味,C 正确;果酒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其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杆菌,其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腐乳利用的主要是毛霉,其产生 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 错误。答案BD25 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碳元素多少决定的B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C蛋白质肽链的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也发

26、生改变D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有n一m个肽键解析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 基决定的,A 错误;糖类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B 错误;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肽链的折叠被解开时,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C 正确;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有n一m个肽键,脱去n一m个水分子,D 正确。答案CD第卷(非选择题共 65 分)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 题,共 65 分。)精品教案可编辑26(8 分)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括号中填数字编号,横线上填文字)(1)该图中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填数字)。膜蛋白 A 在执行相应功能时

27、需要消耗 ATP,产生 ATP 的结构主要是 _。(2)该 细 胞 面 向 肠 腔 的 一 侧 形 成 很 多 突 起 即 微 绒 毛,该 微 绒 毛 的 基 本 骨 架 是_。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_ 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3)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 功能。图中的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同、结构有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方式是_,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_。解析(1)是核糖体、是高尔基体、是内质网、是细胞膜、是细胞核、是线粒体,除核糖体外,其余结构都具有膜结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

28、场所,故线粒体是形成ATP 的主要场所。(2)微绒毛实质是细胞膜,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需要膜蛋白A(一种载体蛋白)的转运。(3)膜蛋白D 能将双糖水解,是一种酶,故膜蛋白D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四种膜蛋精品教案可编辑白功能不同、结构有差异,其根本原因是控制四种膜蛋白合成的基因(或 DNA)不同。(4)免疫球蛋白是生物大分子,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1)线粒体(2)磷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膜蛋白A)(3)生物催化(或催化)控制四种膜蛋白合成的基因(或 DNA)不同(或基因选择性表达)(4)胞

29、吞流动性27 (7 分)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回答问题:(1)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2)B 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 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 _。(3)在 0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在 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 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

30、产生量表示)是 _mol min 1。(5)同 一 小 麦 植 株 的 底 部叶 片 呼 吸 作 用 强 度 比 顶部 叶 片 弱,其 内 部 原 因最 可 能 是_精品教案可编辑_。解析(1)小麦是真核生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 和 ATP。(2)B 点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容器内氧气量不变,说明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即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 点以后的短时间内,环境变化主要是光照强度变强,则光反应产生的H 和 ATP 增加,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加快,所以叶片细胞内C3的量减少。

31、(3)在 05 min内,叶片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此实验装置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在 515 min内,光照强度不变,随着光合作用进行,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下降,即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减弱,消耗的H 和 ATP 减少,H 和 ATP 的积累会抑制光反应的进行,所以光反应产生氧气的速率逐渐减小。(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测定的氧气产生量,是植物的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一呼吸作用速率。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总光合作用速率,即1584100.6,还要注意纵坐标单位(1

32、07mo1),则答案为6 108mol min1。(5)注意题目要求“内部原因”,影响呼吸作用的内部原因最可能是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答案(1)叶绿体H 和 ATP(2)等于减少(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4)6 108(5)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28(8 分)人类的 ABO 血型主要与常染色体上的5 种基因有关,其中H、h 是一组等位基因,IA、IB、i 是另一组等位基因,两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研究发现,红细胞只含A精品教案可编辑抗原的人为A 型血;红细胞只含B 抗原的人为B 型血;红细胞同时含A、B 两种抗原的人为 AB

33、型血;两种抗原都不含有的人是O 型血。下图甲为人体内A、B 抗原的产生原理,已知 H 物质不能从其他途径获取。请据图回答问题:(1)基因型 Hhii 和基因型hhii 的个体都表现为O 型血,分析图甲,说明基因控制ABO 血型其实是通过控制_ 实现的。(2)AB 型血的人,细胞内既能合成A 抗原又能合成B 抗原,据此推断IA、IB、i 三基因中属于显性基因的是_。有一 O 型血型的人,推断其基因型除了hhIAIB外,还可能有_ 种可能,其中纯合子有_ 种。(3)图乙为某家族两代成员的血型调查结果。图乙代中AB 血型个体的基因型是_。代的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为O 型血的概率是_。(4)hh基因型

34、的个体在人群中的比例为万分之一,则h 的基因频率为_。若代中B 型血个体和人群中一个AB 型血的男子结婚,生一个 A 型血孩子的概率与生一个B 型血孩子的概率 _(填“相同”或“不同”)。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几种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抗原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血型的,因此可以说明基因控制ABO 血型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的。(2)AB 血型的人体内同时存在A 抗原和 B 抗原,说明 IA和 IB都表达了,从而可以推测IA和 IB均为显性基因。O 型血的人,既不能合成A 抗原也不能合成B 抗原,可能是缺乏H 基因,此时基因型有hhIAIA、hhIBIB、hhii、hhIAIB、hhI

35、Ai、hhIBi,也可能是含有H 基因,但不含有 IA和 IB基因,此时基因型有HHii和 Hhii,因此其基因型除了hhIAIB外还有 7 种,精品教案可编辑其中有4 种(hhIAIA、hhIBIB、hhii、HHii)是纯合子。(3)根据题意,I 代的后代有O 型血和 B 型血,因此亲代的基因型为HhIAi 和 HhIAIB,后代只有hh 才是 O 型血,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O 型血的概率为14。(4)Hh 基因型在人群中的比例为11000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h 的基因频率为1100。不考虑 H 和 h,可知代B 型血的基因型为IBi,AB型血的基因型为IAIB,因此后代为B 型血

36、的概率为12,为 A 型血的概率为14,即生育一个A 型血孩子的概率和生育一个B 型血孩子的概率不相同。答案(1)酶的(生物)合成(2)IA、IB7 4(3)HhIAIB14(4)1100不同29(9 分)如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B 和 a、b、c代表相关结构,代表不同的激素,X 代表某个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A 代表 _,c 代表 _。(2)兴奋从 A 传到 B 导致 B 兴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c 的膜内电位变化过程是_。(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_,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_(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

37、增加。(4)当激素含量过高时,激素含量会减少,这是一种_ 调节机制。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_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_。精品教案可编辑解析(1)图中 A 代表突触小体,a 代表突触小泡,b 代表突触间隙,c 代表突触后膜。(2)兴奋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协同产热,图中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4)当血液中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

38、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个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血糖含量降低时,会直接刺激胰岛A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答案(1)突触小体突触后膜(2)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由负变为正(3)体温调节中枢(4)反馈胰岛 A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30(7 分)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乙表示与该精原细胞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 甲曲 线表示 _ 的数量变 化,B点 后 的细胞 名称是_。(2)图乙中,细胞_ 处于图甲中的OB 段(不含 B 点)。(3)图乙中

39、,细胞A 中有染色体 _ 个,细胞 D 中有染色单体_ 个。B 细胞中染精品教案可编辑色体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_ 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4)图乙中,细胞 C 处于 _ 期。如果细胞 D 中的 M 为 X 染色体,则 N 一定是 _。解析(1)根据题意,图甲表示的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根据“结构”这一关键词,再结合OB 段数量为N 而 BC 段数量为0,得出曲线表示的是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B 点以后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个时期,因此细胞的名称包括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2)OB 时期的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各个时期,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为有丝分裂间期

40、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细胞 B、C 处于 OB 段(不含 B 点)。(3)细胞 A 中含 8 条染色体,细胞D 中含 4 条染色单体,细胞B 中的和为同源染色体、和为同源染色体,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故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或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4)C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M 为 X 染色体,则N 一定为常染色体。答案(1)同源染色体对数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2)B、C(3)8 4 或(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常染色体31(9 分)植物篱是无间断式或接近连

41、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由木本植物或一些茎干坚挺、直立的草本植物组成。科研人员研究了蓑草、苜蓿构成的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如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等)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生物类型同化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传递到分解者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未被利用精品教案可编辑小麦(?)()65.53.015.041.5小麦蚜虫15.05.0()0.52.02.5蚜虫天敌2.0()()微量无()(1)植物篱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形成群落的_ 结构。(2)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之间的关系,各种群对能量的使用情况(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见上表,据图回答问题:图甲中碳元素

42、是以_ 形式流入B 体内,图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书写出来:_、_,并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图乙因某原因,小麦蚜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迫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 _的作用。表格中“?”处数值为_,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去路的形式是_。解析(1)群落中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图甲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中由箭头关系可以看出C 为分解者、D 为生产者,食物链为D A B,图中缺少了“D(生产者)无机环境”和“A(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的箭头,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流动,所以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入B(次级消费者

43、)体内。小麦蚜虫的数量下降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麦同化的能量去向有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和目前未被利用的。故小麦的同化量3.0 15.0 41.5 65.5 125,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案(1)垂直(2)有机物D无机环境ACD AB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精品教案可编辑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125热能32(8 分)RT-PCR 是将 RNA 逆转录(RT)和 cDNA 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1)过程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_、_ 和引物 A 等。(2)过程首先要将反

44、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其目的是 _,该反应体系中所用的Taq 酶至少应能耐受_。(3)过程拟对单链cDNA 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至少需要_ 个引物 B。(4)利用 RT-PCR 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_(填“能”或“不能”)在物种之间交流;该技 术 还 可 用 于 对 某 些 微 量RNA病 毒 的 检 测,可 提 高 检 测 的 灵 敏 度,原 因 是_。(5)RT-PCR 过程中主要借助对_ 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有序高效地进行。解析(1)过程 I 为将 mRNA逆转录成DNA 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和引物 A 外还需要加入模板(即 RNA 提取物)和逆转录

45、酶。(2)mRNA逆转录形成cDNA 后,就要利用cDNA为模板进行PCR 过程,首先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到95,一方面使逆转录酶失活,防止逆转录的继续发生,一方面将mRNA cDNA 杂合双链解开后以cDNA单链为模板进行PCR 过程。(3)根据图示,该过程是以cDNA 单链为模板的,第一次扩增需要 1 个引物,之后每扩增一次,DNA 单链的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引物也增加一倍,因此扩增n 次后需要的引物数量为2n一 1 个。(4)利用 RTPCR 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能精品教案可编辑在物种间交流,该技术增加了RNA 逆转录产生的DNA 浓度,便于检测。(5)根据图示可知,该过程提供控制合适的温度

46、影响酶的活性,使化学反应高效进行。答案(1)RNA提取物逆转录酶(2)让逆转录酶失活、使mRNA cDNA杂合双链解开95(3)2n1(4)能增加了待测RNA 逆转录产生的DNA 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5)温度33(9 分)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经过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诱导离体细胞经过_ 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为监控脱毒苗的质量,可采用 _ 的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2)研究人员研究

47、了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成活率和脱毒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表明,茎尖越小,_,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_。(3)若要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采用最多的方法是使用_ 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用_ 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起来,再将含有目的基因的_导入农杆菌,利用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 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待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马铃薯细胞后,再通过_ 技术形成完整植株。解析(1)培养脱毒苗的过程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将离体组织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精品教案可编辑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培育成幼苗。病毒蛋白质为抗原,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2)由图可知,随横坐标中茎尖大小的增大,脱毒率下降,成苗率提高。在茎尖为0.27mm时脱毒率和成苗率均较高,此长度适宜作为外植体。(3)基因工程技术是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再用 DNA 连接酶连接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转基因成功后的植物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完整植株。答案(1)脱分化和再分化抗原抗体反应(或抗原抗体杂交)(2)脱毒率越高,但成苗率越低0.27mm(3)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DNA连接重组质粒(或 Ti 质粒)植物组织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