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Ⅱ专题七专题学习总结.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339377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Ⅱ专题七专题学习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Ⅱ专题七专题学习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Ⅱ专题七专题学习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Ⅱ专题七专题学习总结.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专题学习总结 一、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 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一个勇敢的调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

2、业方面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方面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方面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2)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二、20 世纪苏俄(苏联)经济政策与改革 项目 背景 特点 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战时”和“共产主义”保证了战争胜利 经济和政治危机 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 经济恢复,政局稳定 第 2 页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经济恢复;大规模经济建设 高度集中 经济迅速发展 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及苏联的危机 农业是重点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 工业是重点 军事实力膨胀 戈尔巴乔夫改革 分经济与政治两个阶段 对斯大林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启示(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一切从实际出发;(3)注重民生问题;(4)科学决策,和谐发展;(5)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

4、主义 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 1含义: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因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因此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形成原因: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3)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4)斯大林对

5、党内斗争的激进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等。3 特征:这种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4影响:它同当时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基本适应的,在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大规模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发挥了有效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20 世纪世界现代化道路上的苏联

6、、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改革 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不同点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当时的新情况,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严重 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 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工作重心亟待转移 第 3 页 内容 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分配制度等方面 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农业、社会保障等领域 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 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国家干预经济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用 工农联盟得到巩固,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

7、,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恢复了社会生产,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同点 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启示(1)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都属于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发展经济 典例分析第 4 页 (2019江苏卷)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8、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二抓关键:赫鲁晓夫改革的举措理解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材料中“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排除 B 材料中“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仍是重工业

9、排除 C 材料中“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说明赫鲁晓夫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正确 第 5 页 D 赫鲁晓夫改革下放的是管理权,材料中“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仍然是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并没有削弱 排除 答案 C 题型解读 概念型选择题是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

10、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需要运用历史概念。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选择题多运用以下方法:(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进行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排除。(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进行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