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290944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社戏:小说根据“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思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思念。详写局部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布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对衬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对社戏的思念起着点旨作用。“我”所思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的劳动本事,办事力量,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切的关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妙生活的憧憬。(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展自主探究学习: 1、本文题目是“社戏”,但为何还要写到“乐土”中的其它三“乐

2、”? 2、简述去赵庄看戏的过程。 3、请你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可在课后完成) 4、你最喜爱文中的哪位少年朋友和哪位成年人?为什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小组沟通) 5、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一般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冲突的结论,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小组争论) 6、你是否也有过一次开心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或课后写出来)。 7、你盼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 端午日:散文描写了端午

3、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完毕赛事”的思路绽开,意在表达传统节日的价值。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鼓励争先、合作、奋勉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妙情感。(本文可以略读,一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展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2、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文中重点写的是哪种?(或为何不以“赛龙舟”为题?) 3、假设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将如何筹划呢?(如赛前预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嘉奖形式、留意事项等等)(小组争论) 4、假如你是文中插图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情愿当哪一处的哪一种或哪一个人物?如何当好这个角色?

4、(可涵盖文中描写的各种细节,引导学生明确“同舟共济”精神的重要)(小组沟通) 5、你家乡的端午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寓意吗?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别的习俗吗? 我的本命年:散文回忆了京郊水道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从腊月预热,后一天比一天增温、炽热、发烧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现了鲜亮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喜爱生活、纯真得意的父老乡亲。(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展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年”的传奇吗? 2、小时候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何寓意? 3、选择文中的几个习俗,为它们做几个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剪纸或年画。

5、 4、现在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与文中比拟,消逝或保存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由此,你明白了什么?(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小组争论) 5、你最憧憬以何种方式过春节? 6、收集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如何度过一年中其它盛大的节日的(如圣诞节、感恩节、泼水节、庙会等等),并了解共寓意。 7、在课后开展辩论,主题围绕习俗与时尚的不同意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尽管朝代不同,诗词体裁不同,但反映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中秋咏月抒怀。中秋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月圆之时,人们渴望国家统一,家人团聚。(可精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两教时) 十五望月:在唐代咏中秋诗篇中,是较为闻名的一首。诗人运用形象

6、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长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由月光的转移照着“无眠”的人自然引出思念子由的手足深情,怅恨与亲人久别,而又无可奈何,于是自叹自哀,得出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的结论,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战胜了“遁世”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我的思念是圆的借中秋之月抒发对祖国统一的剧烈愿望,不是一般的低呤浅唱,外表的是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期盼。 三首诗词建议以诵读为主,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解释,大体读懂课文,从而从思想内容、艺术特

7、色、语言表达等方面去体会、去观赏。课后可让学生去收集各地的中秋习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如安徽农村的“舞草龙”、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浙江山区的“抢瓜”、台湾地区的“抛帕招亲”等等),也可让学生竞赛背诵咏月名句或创作咏月诗歌。 诵读观赏:可让学生利用解释及说明自己读背领悟。 写作:生活中处处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看、多思考、多积存”,将自己精彩的见闻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写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 1、到图书馆亲自借阅本学期涉及过的名家著作,如冰心、巴金、鲁迅、艾青等,从而熟识借书的有关程序。 2、查阅有关书籍的名目或名言警句等。 3、查阅与单元相关的资料,制作读书卡片,如各地重大节日的风俗习惯,相关传奇等内容。 4、沟通各自制作的各类卡片,并按内容分类、展览、评比。 5、结合微机课学会网上检索有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