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36848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其次课时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其次课时教案设计 其次课时学习目标1.相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酷爱,背诵古诗。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前打算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用时:6分钟)1.老师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导入新课。3.板书课题和作者。1.学生听古曲,感受意境。2.齐读课题。5.“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_。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用时:10分钟

2、)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2.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3.提出学习要求,课件展示:(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理解诗句。(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1.学生自学本课生字。2.学生依据要求自学,小组进行探讨。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4.大声朗读古诗。6.说明下列词语的意思。潋滟:_空蒙:_西子:_适宜:_三、观赏古诗,体会意境(用时:17分钟)1.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句,感受晴天和雨天的美。2.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两句,感受西湖的人性美。3.指导朗读。1.学生结合注释,图画,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美。2.学

3、生沟通探讨。3.学生总结学法,诵读第三、四句,理解诗意。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_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用时:7分钟)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指导背诵古诗。1.学生沟通从诗中受到的体会。2.学生背诵古诗。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一起先,老师播放古曲,让学生感受意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盼。然后又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又通过注释、课件、朗读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了西湖的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4、教案 第三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沟通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沟通课前所查阅的资料。2.老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由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漫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细致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相互评议、相互指引。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5、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一起解决疑难问题。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沟通,组内成员相互补充。3.指名描述画面,老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由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依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会秋天漂亮的景色。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课前打算: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2老师打算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1下面请

7、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仔细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颖,美丽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独具匠心。他又熟识兵法,熟识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终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很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美丽清爽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这位诗人就是

8、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季节,这里成为欣赏红叶的绝佳之处。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四周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出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季节,这里就

9、成为欣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欣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2学生依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打算提问。3小组沟通诗意。4检查自学效果:谁情愿来检查大家的自学状况呢?如: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5预设问题:(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寒山、石径。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第一句是什么意思?(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白云、人家。“生”是什么意思?其次句是什么意思?(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

10、“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4)“霜叶”是什么意思?“ 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6同桌相互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殊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四、探讨古诗,体会诗韵。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探讨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2生探讨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探讨再小组探讨。3集体沟通:(1)“寒山”点明白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溢朝气,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

11、然停下来了呢?(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雪白的云,隐隐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耀下显得特别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烈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欣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观赏枫树,边观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漂亮,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

12、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留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坚韧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五、指导诵读诗句。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六、课外作业。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情愿把刚才巡游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情愿把它画下来吗?其次课时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

13、?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观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5师生沟通。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2小组内探讨沟通,老师相机点拔。3师生沟通。4老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1老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季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1师写生

14、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第三课时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老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由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漫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多媒体课件放映其次张幻灯片)视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状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3放映

15、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细致看图,思索两句诗的意思。(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答案二:一是动思

16、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4有感情朗读。五、拓展阅读。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教学反思: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三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三课时)语文教案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老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

17、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由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漫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其次张幻灯片)视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状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

18、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细致看图,思索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o查慎

19、行)泊船瓜洲(宋o王安石) 教学反思: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编辑举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示: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相识“径、斜、赠”等10个生字。会写“寒、霜、盖”等13个生字,驾驭多音字“挑”。2.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

20、行。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教学重、难点: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山行一、古诗激趣。1.学生沟通古诗,背诵古诗。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诗题,相识作者。(2)说明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学问沟通

21、对杜牧的相识,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视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视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学生

22、发觉沟通,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句。)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曲曲折折,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隐约可以望见几户人家。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从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等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古诗的意思。)7.沟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与宠爱。)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三、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五年级

23、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其次课时教案s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其次课时教案s版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打算】 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肯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漂亮的画。今日,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出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24、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老师范读) 谁体会到了? (生1:“吟“是有感情。生2:声音大。生3:“吟”就是有节奏) 对了,有节奏。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1.今日我们在来学习一首白居易写的古诗暮江吟。 2.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时间:傍晚;地点:江边。吟:吟诵。 3.

25、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4.指导朗读。 .自读课文,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诗中生字 、结合注释,自读自悟,沟通汇报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怀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探讨解决。 (学生静心自学) 现在,哪位同学情愿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学生纷纷发言,预料学生借助注释能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的发言的过程中,老师再予以深化的点拨和讲解。) (1)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经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说“一道

26、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 探讨:“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通过引导学生品尝词义的不同,精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软,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晰吗?这个“一半”应当怎样理解? 情境

27、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相识到? (可怜可爱) (真珠珍宝)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帮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精确,在语序和语句的完整性方面要尤为留意。个体学生说,大家听,并刚好予以订正和适度表扬,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实力。)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宝,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致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专心体会,放声

28、读出来!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喜闻乐见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起先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许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比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1、假如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想做些什么? 2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呢?说说你的理由。选择一幅画一画(音乐情境)。 (建议:画傍晚的选用黄色的纸,画晚上的选用蓝色的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展示沟通: 四、反馈练习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

29、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教学反思:学生依据古诗的含义,能够想象出丰富的画面,并进行描绘。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很好的对诗句中的个别词语进行了说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会秋天漂亮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打算: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30、 2老师打算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仔细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颖,美丽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独具匠心。他又熟识兵法,熟识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

31、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终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很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美丽清爽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这位诗人就是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季节,这里成为欣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

32、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四周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出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季节,这里就成为欣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欣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依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打算提问。 3小组沟通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情愿来检查大家的自学状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

33、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生”是什么意思? 其次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相互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殊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四、探讨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探讨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

34、生探讨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探讨再小组探讨。 3集体沟通: (1)“寒山”点明白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溢朝气,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雪白的云,隐隐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耀下显得特别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烈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欣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

35、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观赏枫树,边观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漂亮,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留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坚韧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

36、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情愿把刚才巡游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情愿把它画下来吗? 编辑举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示: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其次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其次课时教案 课题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菊花

37、和枫桥夜泊两首诗。 3、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打算 幻灯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熟三首古诗,试理解诗句含义。 2、了解诗人。搜集有关材料。 其次课时 一、谈话导入。 喜爱什么花?为什么?能吟几首写花的诗句吗? 二、出示元稹菊花。 谈话: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始终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毅的品行,有人观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缘由。 三、细读赏析。 1、自由读。 小组探讨,看看读懂了什么。不能解

38、决的做出标记。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提出质疑。 3、集体沟通。 陶家,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陶渊明最爱菊,房屋四周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是他的名句。 为什么把这里比作陶渊明的家?你感觉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说明白诗人为什么爱菊花? (菊花好像百花中最终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可赏。作者从别出心裁的角度赞美菊花,表达了他特别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行的赞美。) 4、品读成诵。 四、陶渊明诗句赏析。 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39、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掌声(其次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掌声(其次课时)语文教案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改变。 1英子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段。 2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志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 她总是静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静默地”说明白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

40、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 (出示:“说也惊奇”) (9)英子变得怎么样了?(自信、英勇)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缘由,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英子的改变感到兴奋呀,就让我们兴奋地来读读第5段吧! 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改变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肯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奇妙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悟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

41、、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情、长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英子感受到了吗?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气?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即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迟疑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凝视下,她最终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即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第一段。 (2)自由读其次段话,留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迟疑”是什么意思?(

42、拿不定办法)英子迟疑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苦痛、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苦痛下,在全班同学的凝视下,英子最终-(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英子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英子最终走上了讲台,教室里忽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慢慢平静,英子起先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英子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其次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如同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英子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谢) 7听到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