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8091186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估算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估算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估算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估算教学设计.pdf(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26 页 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1、在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算得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2、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 100 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怎样快速口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3、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4、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汇报,归纳。5、完成 P31 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小结:我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可有不同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时不

2、需要一个精确的数时,就可以通过估算算出一个大概的数。6、完成 P32 练习六第 1 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7、完成练习六第 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8、完成练习六第 3 题,学生交流汇报。估算教学设计 篇二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 第 2 页 共 26 页 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

3、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70 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

4、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习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

5、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 第 3 页 共 26 页 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

6、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

7、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 2 元,20 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第 4 页 共 26 页 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

8、渡到新知识的探索。1、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今年大约()岁,实际上()岁。2、猜猜老师的身高。老师大约高()米,实际上()米。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 2 元,20 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估算做准备。(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1、出示第 70 页的情境图:老师带着 29 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 8 元。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

9、基础上,设疑:如果老师这时只带 250 元钱去够吗?3、小组合作讨论:(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 250 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8 某 29 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 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3)、小组汇报结果:(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结果一:29 某 8232 结果二:把 29 看成 30 第 5 页 共 26 页 因为 8 某 30

10、240,所以 8 某 29 的积比较接近 240。我们可以列成 8 某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 250 元够买门票。结果三:把 8 看成 10 因为 10 某 29290,所以 8 某 29 的积比较接近 290。我们可以列成 8 某29290。可见带 250 元不够买门票。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 29 估成 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 30 个同学参加,才需要 240 元,因此带 250 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 8 估成 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 2 个 29,即 58 元,而 29

11、0 元与 250元相差 40 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 29 估成 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 个同学参加,才需要 240 元,因此带 250 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 8 估

12、成 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 2 个 29,即 58元,而 290 元与 250 元相差 40 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 32 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2)如果是 23 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第 6 页 共 26 页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

13、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三)、练习三步曲 通过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1、基本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出示 21 某 6 48 某 5 397 某 73 510 某 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

14、百数既可。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2、提高练习 课本第 72 页的习题 7。3、开放练习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人数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第 7 页 共 26 页 (四)自我

15、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小结: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29 某 8232 、8 某 29240 把 29 看成 30 8 某 30240 、

16、8 某 29290 把 8 看成 10 10 某 29290,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 31 页。估算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 33 页、第 34 页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第 8 页 共 26 页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 1 千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

17、感想?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学生 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 100 个座位,一共有 26 个看台,大约有 2600人。学生 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 1300 个座位,一共有 10 排,大约有 1300 人。学生 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 200 个座位,大约有 14个区域,大约有 2800 人。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

18、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 28 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28 某 722100(人)6 某 12 某 281800(人)把 28 看成 30,72 看成 70,30 某 702100,所以 28 某 722100 把 12 看成 10,28 看成 30,6 某 10 某 301800,所以 6 某 12 某 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第 9 页 共 26 页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

19、 2 题。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 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 1 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活动要求: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汇报方法: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 1 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 1 千克黄豆的颗数。小组汇报估计结果: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

20、56 把,估计有 100 某 56=5600(颗)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 500 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 11 盒,估计有 500某 11=5000(颗)。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五、教学反思: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近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 第 10 页 共 26 页 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估算的氛围。2、采用小组合作

21、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估算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0 页例 2,练习十五第

22、 47 题。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教学过程:(一)口算比赛 20 某 4=100 某 6=300 某 7=50 某 4=4000 某 6=700 某 8=300 某 4=600 某 6=90 某 8=200 某 7=100 某 7=3000 某 2=(二)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 8 元,29 个同学参观,带 250 元钱够吗?(1)学生自己读题 (2)列算式 第 11 页 共 26 页 29 某 8 (3)29 乘 8 大约得多少?()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 29 接近 30,30 乘 8 得 240。所以乘大

23、约得,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29 某 8(元)答:带元够买门票。、试一试 21 某 6 48 某 5 397 某 3 510 某 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三)巩固练习 1、(1)估算 39 乘 5 时,因为 39 接近(),可以将 39 看做()进行估算,所以 39 乘 5 约等于()。(2)估算 598 乘 3 时,因为 598 接近(),可以将 598 看做()进行估算,所以 598 乘 3 约等于()。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 某 6 4

24、9 某 5 218 某 4 581 某 2 27 某 4 73 某 5 61 某 7 319 某 5 302 某 9 396 某 4 7 某 111 6 某 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挑生举例)(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第 12 页 共 26 页 估算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 70 页例 2,练习十五第 4 至 7 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

25、的估算意识。3、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 29 人,每张门票 8 元,他们带了 250 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 2:每张门票 8 元,29 个同学参观,带 250 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6、?(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 250 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 250 元钱够不够买门票。(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可能会回答:29 某 8 第 13 页 共 26 页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 250 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 29 某 8 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你们来说说。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27、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 29 某 8 大约得多少?好好想一想。(2)、小组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相互交流。(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组长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小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 某 8240(元)240 元 答:带 250 元钱够买门票。我们在计算 29 某 8 时,先把 29 看成 30,因为 30 某 8=240(元),所以 29某 8240(元)强调:我们把 29 看作 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 240

28、 元和一共带的钱数 250 元进行比较,因为 240 元 (4)、强调:29 某 8 大约等于 240 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道把 29 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 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1、情景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 个孩子带 250 无钱,够吗?注意:现在和前面一样,每张门票 8 元钱。2、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第 14 页 共 26 页 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1、小组汇报:学生可

29、能出现的情况有:组一:32 某 8240(元)240 元 答:带 250 元钱够买门票。生说:我们是把 32 看作 30 来计算的,因为 30 某 8=240(元),所以 32 某8240(元)。师说:这种估算方法是正确的,可是结论合理吗?大家好好想一想吧。组二:32 某 8240(元)生说:我们的估算方法和上一组是一样的,但是,2 某 8=16(元)30 某8=240(元)16+240=256(元)256 元250 元 答:带 250 元不够买门票。2、也许还有很多估算方法,上面这两组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 看作 3

30、0 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 某 8=240(元),也就是花 240 元钱只买了 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 2 人没有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 250 元不够买门票。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我们来比一比,看一看。3、比较分析,感悟估算。观察以上两组算式:29 某 8,把 29 看作 30,30 某 8=240(元),够买门票;32 某 8,把 32 看作 30,30 某 8=240(元),不够买门票。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 元,为什么29 个同学带 250 元钱够

31、买门票,而 32 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老师要适时的引入大估和小估的问题。师总结:这两个问题的估算方 第 15 页 共 26 页 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办事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 213 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 3 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过程略。(2)、和 29 某 8 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它在估算后要进行比较,

32、而这一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四)、全课总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估算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

33、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 16 页 共 26 页 教学过程:一、估数游戏,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了,你能帮老师估一估这些数大约是多少吗?1、一件上衣 399 元,大约是多少元?2、一箱水果重 104 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3、一艘轮船能载客 859 人,大约是多少人?还可以估成多少人?4、小明家离学校 734 米,大约是多少米?5、小亮一分钟拍球 123 个,大

34、约是多少个?6、学校新买来 867 本书,大约是多少本?7、一个暖水壶 28 元,一个杯子 23 元,买这两样商品,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估算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估算。(揭示课题:估算)(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估数游戏,唤醒学生对近似数和估算的记忆。同时后两题注重了对估算单位的渗透。)二、通过购物情境,渗透估算单位 1、师: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她看上了这两样商品,你能帮忙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要先算算这两样商品的总价钱,怎样列式呢?生:219+192 师:要很快知道这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你是准确计算呢还是估算呢?谁能很快的估一估,大约要花

35、多少钱?把你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2、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演)生 1:把 219 估成 200,192 也估成 200,200+200=400,大约要花 400 元。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白:把 219 看作 200,192 看作 200,200200400)第 17 页 共 26 页 这样做可以吗?谁也是这样做的?你能再说一说怎样想呢?(多找几名学生重复说过程)师:(指着 219192 和 200200400 的算式)这位同学把每个数都看成了 200,也就是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百”为单位)还有不同的

36、吗?生 2:可以把 219 估成 220,把 192 估成 190,220+19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 元。师:哎?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谁听懂了,看明白了?(指名)请你说说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询问生 2 是否和他的想法一致)还有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指名回答 这样做可以吗?师:(边指着相应的算式,边说)第一个同学是把这两个数看作整百数,这个同学是把它们看作。(如果学生能接上说最好,如果学生接不上,教师直接说)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十为单位”)(预设:生 3:还可以把 219 估成 220,192

37、 估成 200,220+200=420,所以大约要花 420 元。生 4:老师,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 192 估何曾 190,219 估成220,190+220=410,所以大约要花 410 元。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棒,连四舍五入的知识都学会了,你在哪知道的“四舍五入”生:辅导班 师:老师真佩服你爱学习的精神。生 5:我计算了一下,219+192=411,大约是 410 元。师:小朋友们,看这道题目,有必要精确计算吗?我们是不是算出一个大约的范围就可以了呢?)第 18 页 共 26 页 这一环节去掉,把后面大估的情境放到此处。(修改理由:这个情境没有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不助

38、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小结 师:同学们,看,这么一道小小的估算题目,我们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以“百“为单位,(重点突出)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手势配合)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4、感受估算单位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地计算出了精确结果,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板书:411 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吗?生:410 这个结果最接近 411,,只差一个数。师:对啊,他是怎么估得呢?生:把每个数都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这样误差就比较小了,所以更接近精确值。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说

39、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所以我创设了“购买玩具”的活动,在情境中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的生活经验,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汇报过程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感受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不同单位进行估算的价值。)5、练习巩固 以“百”为单位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下面老师要出道题目考考大家!出示题目:乐乐学校组织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一年级共捐 592本,二年级共捐 315 本,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捐赠多少本图书?(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生:900 本 第 19 页 共 26 页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吗?为什么要这样估呢?

40、(把两个数都估成整百的,这样算起来更快。)小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估成整百数更方便一些。以“十”为单位 师:大家看过抢购商品的游戏吗?你知道怎样才能获胜吗?(在规定时间内,所购商品价钱的总和最接近(强调)给的钱,这样就会获胜。)大家想不想亲身体验一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模拟购物。师: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可以选两个或三个,看哪个小组“购买”的商品不超过 600 元。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估算?估成整百的?还是几百几十的?生:几百几十的,一位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最能接近 600 元。火车侠:329 元电风扇:247 元 机器人玩具:205 元书包:

41、143 元 汇报:生 1:我们组选择 329+247,330+250=580 生 2:我们组选择 329+205,330+200=530 生 3:我们组选择 247+205+143,250+200+140=590 生 4:我们组选择 247+143,250+140=390 。.。.。.师:小朋友们,光看估算值的话,哪个小组会获胜?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计算出每种情况的精确值)大家说哪个小组获胜了?祝贺这个小组。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获胜有什么窍门吗?小结: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以“十”为单位进行估算更合适。小猫钓鱼 (349+226 720112 106+239 419+20

42、1 864243 258+203)第 20 页 共 26 页 去掉此环节 (修改理由:这只是在单纯的计算,没有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的要求”)师:请你估一估,快速地把小鱼放到相应的筐子里。(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举牌进行判断)生:349+226,只看百位上的 3 和 2,加起来就是 500 了,这个数肯定比500 大。师:哦原来你是以“百”为单位进行估算的啊!(后面的几个快速找学生回答)师:258+171,这个怎么有举牌的,有没举的呢?生 1:百位上的 2 加 1 等于 3,所以比四百小 生 2:不同意,这个只看百位还不行,还要看十位

43、呢!师:那你是怎么估的呢?生 2:把 258 估成 260,171 估成 170,260+170=430,比 400 大,但又比500 小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谁能再说说?(找学生说)619203 呢?请举牌!你来说说理由。小结:在做估算题时,我们有时候可以直接以“百”为单位,估成整百数,但是像这样的题,就要以“十”为单位,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以免判断错误。看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啊!三、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一)大估 1、师:乐乐和妈妈在超市里逛了好长时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又买了什么东西?(出示:一个电风扇 245 元,一个电饭煲 187 元,妈妈有 400 元,买这两

44、样东西够吗?)2、要确认妈妈带的 400 元钱够不够,是精确计算还是估算一下就可以呢?(估算一下就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求出精确值,只知道大致够不够就可 第 21 页 共 26 页 以)3、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生:245+187 师:仔细想一想,请你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生 1:把 245 估成 200,187 估成 200,200+200=400,所以 400 元钱够。生 2:不对不对,把 245 估成 250,187 估成 190,250+190=440,所以 400元钱不够 师:唉?怎么一个够一个不够呢?把我都弄糊涂了,到底够不够啊?生:肯定不够,这里不能估成整百的数,把

45、 245 估成 200,也太小了吧!师:那应该怎么估呢?生:要尽量往上估,(也就是往大估),这样才能确保钱够不够呢!(也就是说往大估钱都够了的话,那 400 块钱肯定没问题,对吗?)(预设:生:刚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已经说过,像这样的情况不能只估成整百数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这里最好是把它估成几百几十的数。师:这位同学都学会活学活用了,老师真佩服你这种爱学习的精神。)师:嗯。谁能再说说?(生说)在确认钱够不够时,我们要尽量的把花的钱往(大估),这样才会更保险,对吗?改为:把这一环节去掉,直接用这个情境放到主力情境中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能突出估算的必要性,而且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

46、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二)小估 1、师:现在妈妈和乐乐已经买完东西步行回家。超市到家的距离有 860米,他们已经走了 426 米,大约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家?(学生思考后,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2、汇报:把 426 估成 430,860430=430 把 426 估成 420,860420=440 把 426 估成 400,860400=460 第 22 页 共 26 页 师:在这种情况下,哪种估算方法更合适?(同桌讨论一下)生:用第二种和第三种估算方法肯定能到家,但是第一种估算方法剩下430 米,走了 426 米,一共才 856 米,还没到家呢!3、师:唉?刚才那个题是把数往大了估,这个又

47、要往小估,到底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呢?我都糊涂了!生:要看什么题 师:也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选用方法。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了估算,在估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也可以以“百”为单位,把数估成整百的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用。估算教学设计 篇七 加减法的估算。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一结合生活实际

48、,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第 23 页 共 26 页 看画面(书中第 32 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49、 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19+2828+2443+515124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 28 元烧水壶 43 元水杯 24 元)

50、老师带 100 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 第 24 页 共 26 页 估算的必要性。)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 100 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