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51625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ppt(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题目一:“扫一屋扫一屋”与与“扫天下扫天下”第一段:点明中心论点,“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是做小事与创大业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要想创大业,必须从做小事开始。(中心立意)第二段:提出分论点(一)做平凡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引鲁迅的话:“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迭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二)做艰苦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磨练了坚韧的意志品质。举李白“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例子或祖逖“闻鸡起舞”的例子。第四段:提出分论点(三)做繁琐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培养了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举列宁小时写作文的例子。还可举反例与之

2、对比。第五段:联系社会现实,批评当前青年中好高骛远的倾向。第六段:总结收束全文,青年人要为创立共产主义大事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题目二“扫天下扫天下”不必先不必先“扫一屋扫一屋”第一段:点明中心论点,“扫天下”不必先“扫一屋”。(反中心立意)第二段:提出分论点(一)“扫天下”与“扫一屋”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大事情并不等于小事情之和。可运用哲学上不同性质的矛盾的观点,从事物的性质来入手分析。(道理论证)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二)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扫天下”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扫一屋”。可举爱因斯坦和陈景润沉醉于科学研究而忽略生活细节的例子,从

3、人的主观客观条件来入手分析。(事实论证)第四段:提出分论点(三)思想拘泥于小事情,常常会限制了人看问题的眼界,扼杀了创造性的思维。可举反例(事实论证)第五段:联系当前社会上,有些人思想狭隘,患得患失,把精力都集中在一些生活琐事上,“阴盛阳衰”,形而上学严重,束缚了活泼的思维。第六段:总结收束全文,得出结论,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人,站得要高一些,看得要远一些,思想要解放一些。在大事情上要清楚一些,在小事情上要糊涂一 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有一少年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

4、下,安事一屋?”据说,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有“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是他没有认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道理,“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这可以概括为“小事”和“大事”的关系问题。粒米成箩,聚沙成塔。先秦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对仗、排偶的句子,阐明的就是“积小成大”的哲理。荀子劝学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同样证明积累的意义。汇总起来,论证了“大事由小事构成”的观点。积善成德,量聚质升。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

5、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这句话就是薛勤教育陈蕃的缘由。爱的奉献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拿四川发生大地震来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款人越多,灾区获救助的人就越多,四川重建就越快。“莫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袁隆平,改变了一粒小小水稻的基因,创造了中国农业大丰收的奇迹,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殊誉。无独有偶,李振生实现了他的小麦人生。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于正反两面,道理相通,也是“不以恶小而为之”的理由。“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是个类比,通过补衣的经验,说明小错也能铸成大错。“千里之堤

6、,溃于蚁穴。”居住在大江、大河岸边的人,对此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切坏人坏事,都可以用此原理来诠释。综上所述,“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就是小事与大事的关系,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积善成德”,“善”虽小,积累也能成德。“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口号,也是“积小成大”的注释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发扬光大,成就火红的时代,像雷锋同志那样吧!从“扫一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好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就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大量引用名人名言,名篇名句,构成强有力的无可辩驳的语势,既保证了文章论据的权威

7、性和典型性,又使文章色彩亮丽,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意蕴,耐人咀嚼。而且文章多用四言整句,言词铿锵,朗朗上口。文中对荀子劝学这一课内素材的巧妙运用,展示了其对课内素材活学活用的能力,值得称道。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觉得自己也能像鹰那样,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力量太小,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

8、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题目详解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呢?其中的老鹰,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很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乌鸦“可爱”在哪里?材料对乌鸦究竟持褒还是贬的态度?其实不难理解,这只乌

9、鸦,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持肯定甚至欣赏的态度。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或者,不妨这样理解这个寓言:把牧羊人的说法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所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牧羊人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但另一方面,儿子的评价亦不无道理,不妨把他的话视为现代的、创新的、更为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从而更深入也更加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写出高人一筹的、不

10、是人云亦云的精深之作。参考立意一、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见,不能盲目的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二、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依然值得鼓励。满分作文 人生拒绝抄袭(题目就是中心论点)考场上,监考老师会谆谆教诲我们:“考试时不要抄袭,因为那是自己在骗自己。”作文课上,语文老师都会细心嘱咐我们:“不要抄袭别人的作文,要写出自己的语言。”看来,许多事都是不欢迎抄袭的,抄袭别人还有可能自己害自己:虽然抄袭别人的试题得了高分,结果自己不会的东西还是不会;虽然抄袭别人的作品发表了,最终却成了法庭上的被告。人生拒绝抄袭。(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我们的人生也

11、不欢迎抄袭,(层层设立分论点一)因我们的人生也不欢迎抄袭,(层层设立分论点一)因为,抄袭得来的人生,只是别人人生的一种复制,难为,抄袭得来的人生,只是别人人生的一种复制,难称得精彩,更没有什么价值。称得精彩,更没有什么价值。然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却那么热衷于“抄袭”别人,甚至恨不得将自己复制成自己所羡慕的某个人。看到一些歌星一夜成名,不问问自身条件具备不具备,便花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练嗓子,练身段,甚至衣着服饰、言谈举止无一不对其进行抄袭,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你很像某某人”,便是对他最好的称赞。他的浑身上下都成了别人,唯独没有了他自己。(联系事例作论据)这些人,多像那只模仿着老鹰去叼羊的乌鸦啊当乌

12、鸦看到老鹰从高高的峰顶直冲下去,迅猛地叼起一只羊儿时,它的心里一定充满了羡慕,它一定希望自己成为老鹰那样的鸟儿,否则,它也不会刻苦地练俯冲,然后嘶叫着从树上冲下去叼羊了。结果怎样呢?乌鸦不仅没叼到羊,反而被牧羊人抓获了;(引例结合论点)而那些盲目崇拜偶像、模仿偶像、“抄袭”偶像的人,又有几个和偶像一样,站在成功的舞台上了呢?是的,我们年轻的心渴望成功。我们不希望自己的一生庸庸碌碌,但是,在为实现理想付诸在为实现理想付诸行动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适合不适行动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适合不适合走上那条路:合走上那条路:(层层设立分论点二)当我们打算成为歌星时,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嗓音;当我们

13、立志成为作家时,要考虑自己的写作天赋;当我们想要成为体育健将时,要先请体育教练对自己的身体把一下关总之,想要成为我们羡慕的某人时,一定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也具有和他相似的发展潜质。如果没有,那么,就让我们的羡慕仅仅止于羡慕吧。(联系事例作论据)是的,这纷繁的世间,能让我们羡慕的人和事有很多。很多时候,这种羡慕也是我们努力的动力之一。我们羡慕的许多人,也的确值得学我们羡慕的许多人,也的确值得学习,但这种学习不能是简单的模仿,低级的习,但这种学习不能是简单的模仿,低级的“抄袭抄袭”。(层层设立分论点三)乌鸦一定要学习老鹰的话,它可以学老鹰翱翔九霄的勇敢;它可以学老鹰辗转空谷的豪迈;它可以学老鹰面对严

14、峻考验的坚毅。它唯独不要学习“叼羊”那是缺乏爪力和气力的乌鸦学不到的,那只会贻笑大方,只会让它自己陷入被牧羊人抓获的困境。(议例结合论点)同样,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学一学歌星成名前的刻苦,我们唯独不可以照抄别人的作文,也不可以完全照搬别人的答案,不能一定去学歌星唱歌,更不能完全学他们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因为,那不叫学习,那叫抄袭。天上飞鸟,地下蝼蚁,各有各的生活,我们不拒绝平凡,但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拒绝抄袭人生一定要拒绝抄袭!(总结深化论点)乌鸦中的老鹰 “你怎么能去学老鹰叼羊呢?平常我们飞到牧羊人的头顶,都还害怕被他们猎杀,更何况你去叼他们的羊呢?

15、孩子,再也不要做傻事了啊。”母亲一边替小乌梳理着凌乱的羽毛,一边说。*小乌伏在母亲的怀里,嘴角犹带着一缕凝固的血迹。若不是母亲拼命救护,它恐怕早就被牧羊人扭断脖颈了。“不,妈妈,我就要学老鹰,那些牧羊人老欺负我们。可老鹰常常叼他们的羊,他们却不敢把老鹰怎样。”*“傻孩子,我们怎么能跟老鹰比呢,我们只是乌鸦啊!”妈妈担心地说。*“乌大婶,听说你家小乌学老鹰去叼羊了,哈哈,真是亘古奇闻呀!”说话的是黄鼠狼,只见它细长的脸上写满了嘲讽。它将脸凑到小乌面前:“小乌,羊肉好吃吗?”*“你,滚开”小乌吼道。“这孩子,真不懂事。”母亲尴尬地打着圆场。“有本事,来叼我呀。哼!”被小乌喝斥的黄鼠狼丢下这样一句话

16、,悻悻地跑了。*这样的嘲讽已经不是一次了,自从小乌叼羊被牧羊人捉住的事在这片山林中传开,它成了继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后的又一个笑话。*“妈妈,我要学老鹰,一定要把羊叼起来!”小乌坚定地说。以往,随同老鹰训练的都是小鹰,可是,这次随同老鹰训练的,竟是一只小乌鸦!山林中所有的动物都来看热闹,它们指指戳戳,议论纷纷,无一例外地对小乌鸦的举动嗤之以鼻,认为“小乌疯了!”这种议论和指点让老鹰都动摇了,他说:“小乌,我看还是算了吧,你回去,老老实实做你的乌鸦吧。”*“不!鹰老师,我要做一只乌鸦中的老鹰,改变乌鸦在牧羊人那里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应该勇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小乌跟随着老鹰,严格地训练。每天

17、清晨,它站在最高的峰顶,呼啸着,如一只黑色的箭矢,一次又一次地扑下去练俯冲,任一片片羽毛挂落到山间乱石上;每天中午,它站在阳光最强烈的地方,瞪起黑黝黝、圆溜溜的眼珠,与日光对视来练眼力,任由日光无数次将它照射得晕眩;每天傍晚,它用爪子将沉重的石块抓起,抛下,再抓起,任一滴滴鲜血滴落到坚硬的石块上。没有人喝彩,没有人安慰,但它坚持着 *“你可以下山了,小乌。”看着小乌叼上来的一只黄鼠狼,老鹰说。*“不要吃我,饶我一命吧。”黄鼠狼瑟瑟发抖地哀求,正是当年嘲笑过小乌的那只黄鼠狼。不过,它已认不出小乌了,它把面前这只体形虽瘦小却剽悍有力的乌鸦当成了一只小鹰。*“我根本不屑于吃你。”小乌说,“我只是想让

18、你想起你原先对我的嘲笑。”说完,它展开翅膀,如一朵乌云似地掠过山涧,向远方飞去。*从此,这一带的牧羊人,再也不敢随意小瞧这些乌鸦了,因为,他们都怕不小心会碰到那只乌鸦中的老鹰。*五、五、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便有了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还有人说:请以请以“人与路人与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个话题实际上是要求我们阐述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道路(或者选择这样的道路有什么好处),怎样走好这样的道路等。写好这个题目一定要把

19、“路”这个概念具体化,不能泛泛谈“人应该走正确的道路”,因为什么是正确的道路,读者并不明白。可以具体化为:创新之路、个性之路、奉献之路、尊严之路等,也可以通过人类开创道路的艰辛来议论应该如何对待现代人类的出路。人与路不由想起那怀抱酒坛,在穷途之路恸哭的古人,前方无路了吗?不,不!路,就是脚下!古有夸父追日,成为不老神话;今有各国争雄,窥探宇宙无穷奥妙。这,是人的执著之路。伽利略铁塔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灯泡。这,是人的探索之路。张丹负伤出赛,勇夺奥运银牌,邰丽华双耳失聪,却用双手幻化完美之境。这,是人的信念之路。有谁说前方无路?若是都如那抱头恸哭的阮籍,生活岂不是黯淡无

20、色,生存岂不可笑至极?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诚然,若你不踏上双足,不披荆斩棘,不经历风雨,路是不会与你相见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最初被视为异端邪说,如果没有别人的支持,就算他复生,孤掌难鸣,也难逃迫害;有了他这样的先驱,有了那些执著真理的支持者,那条与宇宙、与真理相通的道路才在永恒时空中浮现,昭示后人。前方有路了,无数先驱开创的道路出现了,盲目的追随又有意义吗?诗歌发展到唐朝,已成了漫山的野草,千篇一律,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文豪的出现却将诗歌推向了顶峰,后来者抬头仰望,却无法逾越。若这些人也如前人一般,不肯尝试自己的道路,历史文学的星空将会变得黯淡?历史的长卷又将何等苍白无力?

21、伽利略不正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脚下从未有人涉足的路吗?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观点统治人们达世纪之久,而伽利略却轻松地反驳了他,相信自己脚下的路,让他的名字永远流淌在历史长河中。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人云亦云,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新意可言?历史又有什么发展、变化呢?人与路是相互依存的,路给了人方向,给了人依赖有了路,终会有一个终点;人给路生气,给了路喧闹没有人,路终会被荒草淹没,消失无踪。路,其实就在自己脚下。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的路,天堑变通途,无路也相通。人与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站在喧嚣的历史舞台,叩问际会的风云,聆听先代哲人的足音。同是华夏文坛上的巨人,陶

22、潜、屈子、李白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究竟后人应沿着何人的路前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我放弃了归隐之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

23、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屈子之路虽壮,却承受不了沧桑重荷。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陶潜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志趣的表现;屈子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个性的张扬。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乐观的写照!我将沿着李白的路往前走,无论路上有多少荆棘,我坚信,只要一直在走,脚下总会有一片康庄大道!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我将沿着李白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