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023661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检测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检测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检测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检测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学期单元检测题七年级语文 第二单元一、基础知识综合请阅读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 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文段二】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

2、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xi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xio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3、“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请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_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潜心贯注B.锲而不舍C.沥尽心血_3请选出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一项()A文段一

4、中划线句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半夜时的声响之大。B文段一“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一句中加点字“和”是介词。C文段二“深xio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一句中“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呕心沥血的情景。D文段二“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是拟人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4文段二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5每天中午的午休时间,校园里有时非常安静,有时也有轻微的声响,请你根据文段一

5、中划线句的形式,仿写三句话。趴在桌上一时还没入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时而在左边,时而在右边,时而在教室里面,时而在教室外面,极近的又是的极远,极沉重的又是极细切的,像_,像_,像_。听着听着,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二、句子默写6根据提示默写。(1)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2)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4)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三、语言表达7学校举办喜迎建党100周年暨第10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请用饱含微情、简洁有力的

6、语言,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二选一不超过100字。)(1)诗朗诵回延安(2)舞蹈老山界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对酒清 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注】秋瑾: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战士,诗人。她积极投身革命,在1907年,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碧涛:血的波涛,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8“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_的意愿

7、。(请用自己的话回答)9请根据这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说说两首诗歌中主人公形象的相同之处。10在我国的古诗词中还有不少与战争有关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两句: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贯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鹤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日:“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8、”吴珍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珍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能节食以济饥者(2)父义之(3)吴玢素服飞(4)饰名姝遗之12对“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B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C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D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14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

9、析和概括岳飞的形象。六、现代文阅读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部分,完成各题。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巍巍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 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

10、。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

11、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岗县人。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

12、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在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

13、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 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

14、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15第段中多处用了数量词,如

15、“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8个小时”,其作用是什么?16第段中的画线句子“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主要运用了刻画人物的什么方法?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17第段中的画线句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加以具体阐述。18请为第段拟一个小标题。阅读我的老师齐白石,完成下面小题。我的老师齐白石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

16、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

17、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

18、,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

19、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

20、“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19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1)“凭空”作画、_、_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画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20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21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22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七、作文23请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2)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