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015332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52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上微小世界单元教学设L放大镜【教材简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使用过放大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新的 问题,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发现二者之间的 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聚焦部分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放大镜”,实现了从使用放大镜到研究放 大镜的转变,问题指向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观察镜片的兴趣。探索部分由 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从而了解放大镜镜片具有中央厚、边缘薄且透明的 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第二个活 动是

2、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有什么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放大镜放 大倍数的影响。研讨环节的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 能之间关系地思考。拓展部分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实践活 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通过活动认识到和放大镜镜片一样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学生 知道放大镜的作用,对放大镜镜片的观察有一定的兴趣,少数学生还对放大镜在 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观察过放大 镜的结构,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

3、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 解。【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放大镜镜片的观察,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且 中央厚、边缘薄,认识到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探究活动,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并使用 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加深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态度责任:感受到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 动力,形成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和对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六上微小世 界单元教学设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材简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

4、 的更大,且两个凸透镜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在本课中,学生 将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者其他的某一部分。 通过这活动让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在对比观 察中体会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放大 镜、显微镜等工具亲眼目睹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微小世界充满了探究 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 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微小世界的探索中,亲身感受工 具的发展使我们的认

5、知范围越来越开阔。【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知道观察工具的放 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就越小。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 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说明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 大,视野越小。探究实践: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并能用图 文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态度责任: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对微小世界 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科学技术有利有弊,互相制衡。【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发现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时,我们

6、看到的图像大小和视 野范围是有差异的。难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学准备】评测“两种方式的区别”这一栏的填写,是对于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 式完成一本100页的书的文字质量的比较,可从整体文字是否美观、是否工整、 是否容易出现错别字等多个指标去评测。六上工具与技术单元教学设计7.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材简析】本课以“制作独轮车”为任务线索,以“文字”和“视频”为信息传播形 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工具传播信息的差别,在过程中认识工具在完成 任务时带来的便利以及技术对完成任务质效的影响。聚焦板块,比较书本和电脑 提供的信息的异同,引发对信息的关注和思考。探索板块,借助书本和电脑这两 种信息

7、传播工具,学生分别获取制作简易独轮车的信息,并完成独轮车的制作。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反复接触信息传播工具,从而感受不同的传播工具所承载的 文字和视频对信息获取的影响。研讨板块,学生回顾、总结,再次交流对“工具 和技术”的看法,并结合自身感受使用“省力”“省时” “安全”“灵活”等词 语来评价工具的优劣。拓展板块,引导学生发现“工具和技术”更多的区别与联 系。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总结、提升,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对工具 和技术的运用和认识。【学情分析】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现在的学生被称之为“信息时代 的原住民”,信息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尽管我们每天都被这些信息传播工具所

8、 包围,也感受到它们传递信息的一些特点,但学生的有些认知仍是片面的,并且 缺乏公平比较,如电子工具(电脑)比传统工具(书本)在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中 有优势。当真实地参与到信息交流传播的活动中,学生才能客观地感受到不同传 播工具的差异。【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制作独轮车的活动,认识到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 接收信息的效果,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科学思维:通过比较书本信息和电子信息在制作活动中的不同效果,辨析不 同的信息传播工具的差异。探究实践:借助信息传播工具(书本或电脑)获取信息,完成独轮车简易模 型的制作。态度责任:在合作探索“制作独轮车”的过程中,积极想办法解决遇到的

9、问 题,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完成独轮车简易模型的制作。难点:实践活动后能客观描述、比较不同工具传播信息的差别。【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独轮车制作材料一套(胶枪、至少20厘米长的细木棍3 根、吸管、剪刀、小刀、斜口钳、胡萝卜、直尺、记号笔等)、独轮车制作指南 文字稿、独轮车制作指南视频。学生:每组独轮车制作材料一套、独轮车制作指南文字稿或独轮车制作指南 视频一份、作业本。【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工具,揭示课题(约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提问:刚才广播给你们提供了什么信息?追问:广播通过声音进行信息的交流传播,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交流传播

10、信息的工具?2 .引导:请简单介绍一种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并说说它发挥的作用。学生交流对相关工具的了解,教师机动补充、概括。(书、报刊、手机、电脑,传播新闻、打电话、浏览视频)讲述:我们被这些信息传播工具所包围。3 .揭示课题:信息的交流传播。【设计意图】从熟悉的、上课前的广播铃声入手,讨论广播提供的信息,并 由此引申到其他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工具。通过多种信息工具的例举,增加学生的 信息工具的认识,为后续的信息比较做好铺垫。二、比较两种传播工具(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独轮车制作材料一套(胶枪、至少20厘米长的细木棍3根、吸 管、剪刀、小刀、斜口钳、胡萝卜、直尺、记号笔等)、独轮车制作指南文字

11、 稿、独轮车制作指南视频。探索活动一:比较信息的形式(预设5分钟).提问:书本和电脑是我们获取相关资讯的重要工具,大家对它们都有接触和了解。你知道它们在传播信息方面有什么差别吗?引导:小组讨论,比较书本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形式的异同及传播信息的方 式,用简单的词句概括。小组交流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的形式、方式,教师随机板书。1 .归纳:书本主要提供文字、图像、符号、色彩等形式的信息,人们通过阅 读获取书籍所承载的信息,书籍的发行、传阅使得信息得到广泛传播。电脑可以 提供文字、图像、符号、色彩、音频、视频等更多形式的信息,更多元化,人们 通过看、听的方式获取它所承载的信息,借助互联网,电脑可以迅速地把

12、信息传 播到世界各地。【设计意图】重点关注了最常见的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了解两种工具在传 播信息时的特点和优势,为后续的探索活动铺垫必要的认识。探索活动二:比较传播效果(预设15分钟).过渡:如果用这两个工具传播同样的信息,效果会一样吗?出示活动任务:制作独轮车。介绍:制作的方法分别记录在纸上和存储在电脑的视频里,各小组用文字或 视频进行制作,制作的材料和要求是一致的。1 .提问:你们小组觉得选择哪种工具更合适?请进行商定。小组讨论确定选择哪种工具。追问:进行本次比赛需要遵守哪些规则?(预设: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制作,不超时;遇到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 商量;遵守规则,不看其他小组的资料,不影响

13、其他小组的制作).出示:不同传播工具对制作的影响测评表活动任务使用工具传播形式使用便利性传播速度信息直观性信息有效性制作 独轮车 模型口书本口电脑口文字口图像 口符号口色彩 口音频口视频口不方便口一般口很方便口慢口一般口快口需要理解 口生动形象口无效口一般口有效各小组根据选定的工具领取材料完成制作并评测。【设计意图】以“不同信息传播工具对制作的影响”为项目,通过书本和电 脑获取“制作独轮车模型”的相关信息,完成模型制作并进行测评。独轮车制作 的视频以及文字说明等都进行了设计,并提前做好了视频的录制。三、工具对信息交流传播的影响(预设10分钟)1 .引导:活动结束请整理好组内的器材,给自己组的独

14、轮车贴上组号放置在 文字组或视频组相应的位置。各组按顺序参观两组的成果。提问:请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书本和电脑在传播信息上有哪些差异? 归纳: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2 .引导:请各小组回顾自己的制作过程,谈一谈制作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哪些 工具?独轮车模型包含了哪些学过的技术?归纳:工具和技术有联系,又有区别。【设计意图】制作独轮车,既是一个与信息传播相关的制作活动,又是一个 评估学生单元学习的活动。因此,研讨的第一个问题指向比较书本和电脑传播信 息的差别,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制作过程中的工具和技术。四、对工具与技术的新看法(预设5分钟).出示:第1课的班级记录表、教材P

15、57拓展文字引导: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谈谈对工具与技术的新看法。1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的高新科技?2 生交流分享,教师机动补充。小结: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设计意图】结合班级记录表、拓展资料等补充介绍信息与工具和技术之间 的联系:信息驱动工具和技术共同发展。五、板书设计7 .信息的交流传播工具形式效果书本文字图像符号色彩速度电脑视频便利广播声音可靠【疑难解答】1.本课教学是否一定要制作独轮车,可以进行其他活动吗?在本科教学中,主要探索活动是根据获取的信息要求制作独轮车模型,这是 比较信息交流与传播、使用常见工具的一项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用比较的方 法,分析信息传播工具

16、的优劣。因此,制作独轮车并不是唯一的活动项目,教师 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学校特色等进行改进。不过,活动中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制 作信息,活动的开展要能够比较不同工具传播信息的差别。附件:胡萝卜独轮车制作指南文字稿胡萝卜独轮车1.制作车轮用细木棍在胡萝卜中央戳一个小孔,把一小 段吸管塞到孔里,在吸管里插入一根稍长一 点的小棍子作为车轴。2制作车架用细木棍制作一个三角形的框架,框架两侧 长20厘米,取一小截细木棍连接车身的中间 位置,可以用胶枪打上胶水。三角形顶端用 胶水粘上一小段木棍,注意需比车轮的半径 更短。(静置一会,使胶水成型)3.组合车轮和车架用胶水将车轴固定在车架上,等轴固定紧, 一辆胡萝

17、卜独轮车就做好了。六上能量 单元教学设计1 .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材简析】能量是物质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共有属性,也是其本质属性。关于能量,学生 在之前的生活及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灯泡发光是电提供了 能量,汽车运动是汽油提供了能量,人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他们还知道一些和 能量有关的词汇,如电能、水能、光能、风能,由于能量不可见,只能观察到 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因此对学生而言,能量又是抽象的。在教学中,教师 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此外,不同的能量形式还可以相互转换。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了解让汽车运动起来的能

18、量。以学生熟悉的汽车为例, 说一说汽车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第二,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引导学生从能量的 角度来看待物体的变化,关注身边能量的表现形式及它们的相互转换。【学情分析】关于能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灯泡发光 需要消耗能量、汽车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与能量相关 的词汇,如电能、水能但是由于能量不可见,只能根据日常中的各种现象来 逆推能量的存在。同样,他们认为能量消耗以后就不存在了,无法理解能量之间 的相互转换。【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1)通过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的交流与探讨,知道自然界存在声、光、电、 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认识到

19、能量存在不同的形式。(2)通过对让汽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分析,知道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认识到能量可以让物体发生变化。2 .科学思维:运用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寻找能量存在和相互转换的证据。3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分析公园图片中能量形式的活动,得出能量有多种形 式,且可以引起物体发生变化的结论。4 .态度责任:通过对物体的能量及能量转化现象的分析,感受能量形式的多样 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推理,知道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难点:通过分析推理,找出能量转化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课后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学生:公园场景图、学生活

20、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3分钟)1 .谈话,暴露前概念: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哪些能量?你是怎么知道的?2 .揭示课题:各种形式的能量。二、探索(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便签、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1 .学生活动:分析汽车的能量来自哪里?(1)课件出示:汽车运动的图片。思考:运动的汽车具有什么能量?来自哪里?说说你的理由。(2)小组讨论交流:将讨论结果写在便签上,汇总整理,进行汇报。(3)小结: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等都是能量,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板书:各种形式的能量)【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汽车情境导入教学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已有经 验。利用头脑风暴交流常见的能量形式,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

21、念。通过整 理汇总纠错,帮助学生初步建构“能量存在多种形式”的具体概念,并且通过 汽车运动与机械能的关系,初步将“能量”与“物体变化”两者相关联。】2 .学生活动:除了这些能量形式,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能量的表现形 式?这些能量形式让这些物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1)活动指导:教师出示活动记录表,以电风扇为例,向学生介绍活动手 册表格如何填写,特别要强调写清楚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使物体发生的变化。(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记录单。观察到的现象能量的表现形式物体发生的变化电风扇转动电能叶片的转动(3)小组讨论交流,修改记录单,得出结论。(4)观看视频并尝试解释:学生观看视频超声波清洗仪的使用,结合 视

22、频中的现象分析解释超声波清洗仪清洗时具有的能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析推理不同物体具有的 不同能量。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呈现声能的存在,较好地突破难点,有 利于学生感受分析,完善学生对能量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讨(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公园图片1.小组讨论交流:身边存在的常见的能量表现形式有哪些?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记录到班级记录表中。观察到的现象能量的表现形式物体发生的变化发光的电灯电能灯泡发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能)水变热了超声波清洗仪电能抖落镜片上的脏东西磁悬浮列车磁能列车运动了炒菜热能菜烧熟了2.分析研讨:结合记录表中的信息,说一说这些能

23、量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电灯:电能光能电视机:电能 光能与声能汽车:化学能一一机械能3,归纳小结:物体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往往伴随着新的能量形式的出现, 也就是从一种能量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形式。【设计意图:通过班级交流,以丰富的实例完善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能量形 式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将“能量”与“物体发生变化”这两个概念相联系,教师:教学课件,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学生:蝴蝶标本、放大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载玻片、学习 单(建议2人一组)。【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光学显微镜1 .课件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放大镜和显微镜。提问:在放大镜

24、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呢?2 .想要观察更微小的物体,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学显微镜,那我们该 如何正确使用它呢?3 .光学显微镜(板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观察昆虫更加微小结构的兴趣同时引出光学显微镜的 使用方法。4 、对比观察昆虫的结构(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放大镜、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蝴蝶标本、 学习单(一)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预设10分钟)1.出示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边演示边讲解。(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 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2)对光: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

25、下看, 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3)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 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焦:眼睛先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 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 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 止,再略微转动调节旋钮(或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进而明白物体发生变化时总会伴随着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发展学生的分析推 理思维能力。】4.学以致用:出示公园图片。练习:找一找,公园里存在着哪些能量形式,并说说能量存在的证据。学法指导:你可以试着用公园里,存在着()能

26、,证据是()的句式来表达。【设计意图:以班级记录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能量形式及之间的转 化。运用公园这一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尝试分析解释 其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情况和能量形式及转化,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迁移 和运用。】四、拓展(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后统计表调查并记录家中的电器使用情况。查看并记录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注 的功率、容量等信息,并将它们记录在记录表中。电器名称电器功率使用时长消耗能量【设计意图:电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能量形式,通过调查 家用电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能量的消耗与转化,为下一课调查家中使用的 能量做好铺垫。】五、板书设计.各种形式的

27、能量能量形式:化学能、电能、太阳能二、机械能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三、能量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疑难解 答1 .学生不知道怎么统计调查家用电器,该如何应对?在教师指导下查看电器铭牌或询问家长获得常用电器的使用功率,或是通过 网络查询获得指定型号电器的功率。使用时长可以以一周为统计单位,再取平均 值。最后使用“消耗能量二使用时长*电器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2 .学生无法感知化学能的变化,该如何做出解释?对于化学能的解释,教师可以用燃烧花生仁得到热能等小实验,来帮助学生 理解原来花生仁等食物中存在化学能,最好强调化学能的储存性质,即化学能通 常以各种化学药品、化学物质等形式储存,再结合各类实

28、例与图片进行解释。针 对化学能的变化,教师要强调一种能量的消耗往往伴随着另一种能量的产生,可 以通过观看视频来理解。3 .如何填写能量记录表?一是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请学生把有代表性的能量形式写到 班级记录表中,这样可以让班级记录表所呈现的信息相对丰富完整;二是集体汇 总时,鼓励学生对班级记录表的信息进行补充完善,如果涉及的能量表现形式不 全面,教师可以出示相应的图片,如超声波清洗眼镜、磁悬浮列车等利用声能与 磁能这些较少见的能量形式,让学生进行补充记录。六上能量单元教学设计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教材简析】物品使用什么能量工作?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物品的能量消耗又 是怎样

29、的?这些消耗掉的能量是否可再生呢?这些都是本课研究的内容。教材的 主要活动是两个部分:一是分析我们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二是统计家里电能 的消耗。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物品能量形式、能量转化,通过计算物品能 量消耗正确看待能量,树立节能的意识。【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能量形式,但是对能量转化的分析仍有 难度,结合实际情境分析能力不足。本课在学生已有学习基础上,将目光聚焦到 家中经常使用的物品,借它们了解能量形式、能量转化、能量消耗、能源是否可 再生等问题。教学中,教师设计观察、体验、资料阅读等活动,运用学生已有的 信息搜集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借助学习单,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

30、,帮助他们学 习。【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调查交流知道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 能、热能、磁能、太阳能等。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 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科学思维:用调查、分类的方法,了解家中多种能量形式的存在及电能的消 耗。用估算的方法,计算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每天的耗电量,以及家庭一个月的电 费支出等数据。探究实践:通过实地调查家中的各种能量及其相互转化获取信息,用图表统 计描述相关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态度责任:乐于对能量进行实际的研究,意识到能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能 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调查家中常

31、见物品使用的能量形式和能量转化。难点:尝试分析能量转化、能量消耗,以及能源是否可再生。【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大表、电灯。学生:课前调查单,学习单,同类家用电器不同容量、功率等铭牌信息。【教学过程】一、聚焦: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 .复习回顾:说出常见的能量形式。2 .观察活动:教师出示电灯,学生观察,思考:(1)电灯使用什么能量工作?(2)它工作时使用的能量去哪里了?3 .提问:日常生活中除了电灯家庭里还会使用很多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使用 什么能量工作的?他们工作过程中能量又是怎样转化的?【设计意图】用学生常见的电灯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使用的能量以及

32、分析能量 的转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主题。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2分钟)材料准备:图片、视频、课件、学习单、资料阅读单、学生课前调查单等 (一)观察实验:分析家用物品所用能量和能量转化1 .观察活动:学生观察电灯、燃气灶、太阳能热水器、小汽车、电动车等物 品。提问:这些物品工作时使用什么能量?这些物品工作时将能量转化成什么?2 .资料阅读:认识天然气、汽油中蕴含着化学能(4.1小节作业本科学阅 读)。3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4. 2小节作业本活动记录1)。4 .交流研讨:说说这些物品工作时使用的能量?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分析 这些物品都做了哪些工作?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

33、化的?引导学生得出:电灯使用电能,燃气灶使用天然气燃烧的化学能,太阳能热 水器使用太阳能,小汽车使用汽油燃烧的化学能,电动车使用电能。燃气灶将化 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小汽车将化学能转 化为动能,电动车将电能转化为动能。【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体验、资料阅读中认识家中常用物品的能量形式, 分析推理能量的转化,进一步建构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概念,体会 人类使用它们让生活更便利。(二)统计家里电能的消耗1 .给家用物品分类。(1)分类整理: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调查单,运用课前调查单(4.1小节作业 本活动记录)给家用物品按照使用能量分类。(2)交流研讨:说说你的

34、分类结果和理由?2 .比一比两家电器的电能消耗(1)资料阅读:同学们的调查单中调查了家用电器的功率。请你阅读书本 63页提示部分,了解什么是用电器的功率和电量,并学习计算电量方法。(2)体验活动:根据调查单,计算两个家庭用电器耗电情况。学生进行计算并记录(4. 2小节作业本活动记录2)。(3)交流研讨:哪家用电量更多?【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类认识到家中常用物品中最常消耗的能量是电能。 通过计算比较家用电器的电能消耗,认识到便利的生活需要消耗能源付出经济代 价。(三)认识能源是否可再生,节约能源1 .资料阅读:电能常见的有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还有核能发电和太阳能发 电。学生了解火力发电的电能是不

35、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电能是 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汽油等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4. 7小节作业本科学阅读)2 .学生分组阅读,交流研讨:电能从哪里来?电能是可再生能源吗?我们可 以怎样做节约电能?说说天然气、汽油、太阳能是否是可再生能源?我们有什么 节能和替代的方法?3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资料阅读等方法,认识能量的来源,了解 能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识到能量的消耗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 环境代价,能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三、课堂小结与拓展(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微课1 .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

36、课,你学到了什么?2 .拓展资料阅读,阅读书本62页资料,再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汽油小客车和电 动小客车的能量来源、能量转化。认识到汽油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对环境有害的气 体,使用它需要付出环境代价。【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活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回顾与梳理。学生通过观 看微课,比较汽油小客车和电动小客车的使用,认识到人类在使用能量时会付出 环境代价。四、板书设计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能量的形式:机械能 声能 光能 热能 电能 磁 能电能计算:由 其,谊/之 百口 t7?击.(% G百、* 口4frfl ,格./之.,I、口)、【疑难解答】1 .学生比较家用电用电能消耗时,一方面不认识家用电器铭牌

37、,不能从中获 取所需信息,另一方面不会计算电能消耗情况,怎么办?学生要看懂家用电器的铭牌信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可以选取台 灯、洗衣机等常见的家用电器作为例子进行讲解,其次指导学生通过观察铭牌信 息,获取家用电器功率信息,最后电能的计算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提示”部分进 行讲解,并额外补充电能计算公式,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公式时注意数据的 单位。计算公式使用“电量二功率*时间”,单位依次为“千瓦时(或度)”、 “千瓦”、“小时”。六上能量单元教学设计3电和磁【教材简析】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身边的各种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些能 量中,电和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本单元重点学习的

38、能量形式。本课 “重演” 了科学史上著名的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的过程,正是这个发现,让原 本看似互不相关的电和磁建立了联系,由此开启了近代电磁学的研究,有力地推 动了社会的进步。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经历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一一通电导 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 使指南针加大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 打下基础,也为研究小电动机埋下伏笔。两个活动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由浅入 深,步步推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二、四年级已经系统学习了一些关于磁铁具有磁性和简单电路 的知识,对电和磁现象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

39、缺乏系统训练,大部分学生对 电路的连接不够熟练,对电路短路及其危害理解不到位。这一点会直接影响课堂 实验的操作效率,对有磁性的物体能吸引铁,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等性 质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了解两种现象差异。学生首次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如 何建构解释电能生磁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亲历奥斯特实验,知道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具有磁性,电可 以转换成磁。能够应用通电线圈检测废电池并尝试解释废电池是否有电的原因。科学思维: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得出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具有磁性的特点,理 解电能和磁能的转化。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影响通电导体磁性强弱的因素。探究实践:操作体验奥斯特实验,观察、

40、描述、记录短路和使用通电线圈时 指南针的偏转角度变化。态度责任: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细致观察、善于思考 的重要性,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通电后的导线和线圈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建构电可以转换成磁 的认知。难点:能对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做出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废旧电池、教学课件等。学生: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短导线、长导线、小灯座、指南针、 磁铁、铁钉、作业本。【教学过程】课前热身:使用指南针(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指南针1 .认识指南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什么作用?2 .使用指南针(1)提问:请你们

41、看看我们教室的正南方向在哪里?请你用最快的方式找 到它。(2)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3 .介绍指南针的使用原理:提问:为什么指南针的指针可以指示南北方向?【设计意图】课前小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复习巩固指南针的正确使用方法,会 正确摆放指南针;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运用小磁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4 、聚焦:问题导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指南针、磁铁、铁钉、导线1 .体验活动:出示磁铁、铁钉、导线。提问:三者任选其一,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方法让指南针 偏转?演示:学生选择方法,并说明理由;教师演示,并追问现象。分析

42、:通过刚刚的小实验,怎样的物质能够让小磁针转起来?设疑:有没有办法利用铜导线,也能让小磁针转起来呢?2 .讲述:在1820年的时候,一位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偶然发现,让通电的 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竟然发生了偏转。【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只有带磁性或者铁一类的物质才能让小磁针发生偏 转,而未通电的铜导线不能使小磁针偏转,为后面电生磁实验做铺垫。3 、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指南针、磁铁、铁钉、导线、小灯泡(一)实验一: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1 .设疑:让我们来重现一下奥特斯的实验,看看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呢?2 .实验指导: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注意事项。3 .学生实验,并汇报交流。4 .教师

43、引导研讨:(1)分析:小磁针在什么时候会发生偏转,偏转说明什么?(2)讨论: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什么?说出理由。5 .小结:铜导线通电的一瞬间产生了磁,即电可以转换为磁。(二)实验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更明显1 .过渡:刚才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你有什么办法来改进实验?2 .讨论注意点:这个实验要注意哪些方面?3 .教师引导研讨:(1)提问:短路和正常电路哪个偏转角度大?(2)提问:为什么短路时,偏转角度变大?偏转角度变大说明了什么?(3)提问:导线和磁针成什么角度会偏转?4 .小结:短路电路中电流增大,产生的磁性也增大。(三)实验三: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实验1 .设疑:如果还想让实

44、验现象更明显一点,可以怎么操作呢?2 .实物演示:(1)设疑:既然一根导线能让指南针发生偏转,多根导线呢?(2)教师演示绕线圈的操作方法。(3)提问:老师这里有一根长导线,做成了一个线圈。再次靠近指南针,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出示实验任务:不同放置的方法,小磁针的变化是否相同呢,仔细观察做好 记录。4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5 .小结:通电线圈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角度变大,当指南针位于线圈中间,并且 电流方向和小磁针一致时,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影响小磁针偏转角度 变化的因素,初步体验磁性叠加现象,建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这一科学概念,并 能通过

45、分析,认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三、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废电池1 .出示任务:检验废电池是否有电(1)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一节电池,不能让小灯泡发亮了,但是电池真的 一点电都没有了吗?怎么来检验一下?(2)介绍电流检测器一一我们把线圈和指南针合在一起称为电流检测器。(3)学生演示实验2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电和磁,你还想知道什 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课堂获得 感,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板书设计】(5)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 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46、。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 单上。2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板书)。3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二)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记录、描述昆虫的某一个部分。(预 设10分钟)L谈话:实验室里的显微镜有2种,一种是光学显微镜,另一种是手持式简 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大,适合观察透明的物体。手持式简易显微 镜放大倍数比较小,但它既能观察透明的物体,也能观察不透明的物体,接 下去要观察昆虫的结构,大多是不透明的,所以选择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 更合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吧!4 .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板书)。5 .教师出示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学生手握手持式简易显

47、微镜同时结合PPT介 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6 .通过微课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7 .观察蝴蝶标本。(1)布置观察任务: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选择蝴蝶身体上 的一个部分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并用文字记录发现。(2)出示学习单,介绍学习单,强调对比观察、真实记录和客观描述。(3)学生两人一组,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8 .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实操、教师指导三方面教学光学显微镜的 使用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再微课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 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部分。9 、交流我们观察的结果(预设12分钟)材料准备:照片、学生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