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36467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66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202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怎样放得更大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6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7 .微生物与健康地球的运动1 .我们的地球模型2 .昼夜交替现象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4 .谁先迎来黎明5 .影长的四季变化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7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工具与技术1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2 .斜面3 .不简单的杠杆4 .改变运输的车轮5 .灵活巧妙的剪刀6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7 .信息的交流传播能量1 .各种形式的能量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3 .电和磁4 .电能和磁能5 .电磁铁6

2、.神奇的小电动机7 .能量从哪里来第一单元1 .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 凸度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 .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3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科学态度目标1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2 .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 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认 识到从用肉眼

3、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2.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教学重点: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 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教学难点: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直径相同但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片、近视眼镜片(凹透镜)、 普通玻璃片、围棋子、平面镜、滴管、载玻片、烧杯、水、学习单。教师准备:放大镜、教学课件、红外遥控、圆底烧瓶、水、烧杯、载玻片 教学过程:、认识工具导入课题出示放大镜,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板书:放大镜)二、回忆体验放大镜的作用1 .全班交流: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2 .小结:人们

4、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放大镜帮助观察。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 用,激发研究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3 .回忆巩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放大镜动,物体不动;物体动,放大镜 不动;放大、清晰)4,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5 .汇报交流:使用放大镜观察皮肤上的毛孔,你有什么发现?6 .小结:利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板书: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再次感受放大镜的功能 与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为后续探索奠定基础。

5、三、观察比较发现放大镜的特点(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1 .提问: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2 .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情况回答。3 .这个1号镜片是从放大镜上拆下来的镜片,2号镜片是个普通玻璃片, 3号镜片是个近视眼镜的镜片。请你仔细观察,它们都能放大物体吗?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将你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页第1张表格中。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特点(简图+文字描述)4.用放大镜换取新材料后分组观察。5.汇报交流。(1)放大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2)如果把放大镜的镜片纵切一刀,我们发现它的截面有什么特点

6、?请你 将它画下来。(3)普通玻璃片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图表现 出它的特点吗?(4)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你能用 图表示吗?(5)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和不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有什么不同?(6)这三个镜片虽然不同,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你能总结出来吗?6 .小结:通过比较观察,我们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发 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三种镜片截面的特点,用图形来抽象表示 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架起“中央厚、边缘薄”这概念与实物之间的

7、联系,形 成“凸”这一概念。(二)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1,出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投影下展示不同的放大效果。7 .明确要求。(1)排序: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2)观察:镜片侧面特点,用简图表示。8 .用刚才的材料换取新的材料,分组观察。9 .汇报交流。10 小结板书:凸度越大,图像放大得越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激发学生对放大倍数的研究与 探索。要求学生先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再观察镜片截面特点,并用图表示, 让学生建立起镜片截面厚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四、制作体验深化放大镜特点的认知1 .过渡:出示玻璃片,这

8、个能把字放大吗?把玻璃片放在字上,投影展示。提问:你有什么办法使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2 .同桌讨论交流。3 .尝试根据学生回答的方法做个放大镜。4 .明确任务。(1)做一做: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吗?(2)比比:谁能让字放得更大?(3)想想:字放得大的原因。5 .全班交流:采用的方法及字放得大的原因。6 .提问:根据刚的发现,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自制个放大镜。7 .学生交流,尝试制作。(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决定是否制作)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一个水滴放大镜,学生在做做、比比、想想中, 巩固对放大镜特点的认识。用更多的办法自制个放大镜,引导学生从认识种 放大镜推向类物品,即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可以做

9、成放大镜,能把 图像放大,从而建立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五、小结延伸引向微生物的观察事实上,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他们存在于 我们身边,丰富多彩,充满了无限生机。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利用放大镜来观察更多的物体,获得更多信息。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描述,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充满无限生机、肉眼看不 到的微小世界进行观察与探索。板书:放大镜作用:放大物体图像n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有凸度V2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 像放得更大。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10、;2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3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 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教学重点:1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局里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 .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 的发展。课前准备;PPT课件;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

11、的放大镜、卡纸或纸筒、剪刀、胶 带。可以用来观察的物体,如:花蕊、纸纤维、昆虫等。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些细小的 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的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 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物体的像放得更大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 要研究的课题怎样放得更大?(板书课题)二、认识显微镜1 .光学显微镜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是由荷兰人詹森父子共同制作的。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 组成,他就是光学显微镜。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进,现在光学显微镜的最大 放大倍数可达!500倍左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

12、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旋转器)简称“旋转器、镜 台(载物台)、调节器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光学部分:目镜、物镜。显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目镜长 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高。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英文名Electron Microscope (简称EM),经过五十多 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 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 为

13、,2H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 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 !000倍。3 .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缩写为STM。它作为种扫描探 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 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 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三、小组合作:自制显微镜前面我们起学习了,世界上第一台放大镜是由詹森父子发明出来的,我想当时 他们是为了能把物体放得更大,接着他们会思考如何放得更

14、大?同学们,你们有 什么办法在现有放大镜的基础上利用刚所学的知识做到放得更大?预设:可以做显微镜。布置实验任务: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局里观察物 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下量词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 同。反复试验几次,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借助纸筒和胶带,参考教科书上 的方法,制作一个显微镜。发放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纸筒、剪刀、胶带。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四、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请同学们收集一下身边可以用来观察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去 观察他们吧。提出问题:1.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2.和只用

15、一个放大镜时有什么不同?学生分小组对比讨论,引导结论: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真奇妙。五、总结延伸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动手尝试制作了简易显微镜,并且用自制 的显微镜观察力我们身边的微小世界,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在收获的同时不要 忘记也要学习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板书:2 .怎样放得更大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自制显微镜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 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2,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 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

16、现记录和描述出来。3.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 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科学态度目标1 .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2 .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2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 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蝴蝶标本、红色卡纸、放大镜、手持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观察记录

17、表。教师准备: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3 .图片导入。(1)出示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的图片:沙子、浮萍、苔蘇、花蕊、蜜蜂、 螃虫、瓢虫、蟋蟀、蝴蝶。(2)学生欣赏图片后,组内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板书:微小 的物体)(3)揭示课题: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板书补充课题)4 .提问:要看清楚这些微小物体,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板书:肉眼、放大镜、显微镜)5 .聚焦问题:这些微小物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以身边各种微小的物体图片导入,引出本课的研究对象微小 物体。二、探索(-)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言: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

18、继续学习显微 镜的使用方法。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 调焦观察。(板书: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光学显微镜。6 .出示光学显微镜及其操作步骤图文,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 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镜座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白亮的视野。(3)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正 对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下降

19、,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 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 转动调节旋钮(或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5)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 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 上。7 .学生亲手操作,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师巡视指导。手持式显微镜。L谈话:实验室还有一种简易的显微镜手持式显微镜。(板书:手持 式显微镜)2,出示手持式显微镜及其操作步骤,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操作。(1)掰开镜筒,打开灯泡。(2)透明罩对准、紧贴被观察物体。(3)眼睛对准

20、目镜观察。(4)转动调焦旋钮进行调焦,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5)观察并将图像画在学习表上。8 .出示红色卡纸和显微镜下的卡纸图像,学生使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红色 卡纸,直到观察到目标图像,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通过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教学显微镜的使用,这样更为形象,学 生更容易理解。学习两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别为本课和后续学习观察、研究 做铺垫。红色卡纸的观察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手持式显微镜,为本 课后面的观察做好准备。(-)观察蝴蝶1.谈话:今天,我们用手持式显微镜来观察种我们比较熟悉的昆虫 蝴蝶。2,出示蝴蝶标本图片。(1)布置观察任务: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选择蝴蝶身

21、体上 的个部位进行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并用文字记录我们的发现。(2)出示学习表1,介绍学习表及记录方法,可以参考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 内容。3 .蝴蝶标本观察结束后,再任选两样微小物体,用手持式显微镜进行观察, 并画出示意图,记录在学习表2中。4 .学生两人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以 及观察内容的描述。设计意图:蝴蝶标本的各部分结构基本上是不透光的,所以选择手持式显微 镜来观察比较合适。使用观察工具来观察物体时,安排了两人组,轮流观察。三、研讨交流1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汇报观察结果。2 .重点研讨问题。(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的某个部位,各发现了

22、什么?(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这个部位时,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 有什么不同?(3)你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到了什么微小物体?有什么新发现?图像大小 和视野大小与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4)观察中,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3,出示肉眼、放大镜、高倍显微镜下的植物叶片照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结果,说说使用不同观察工具,图像大小和视野 大小各有什么特点。4.小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板 书:图像越大,视野越小)设计意图:利用重点问题来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发现同 一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不同的,认识到工具的放大倍 数越大,图像

23、越大,视野反而越小。四、拓展1 .资料学习:昆虫给人类发明的启发。(1)谈话: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的应用使得人类对微小物体的研究更加 深入、透彻,人类还从一些昆虫的身体结构上得到启发,发明了先进的产品,让 我们来看一看。(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页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找找,资料中 人类是受到昆虫身体结构的哪些启发,发明了有益于人类的探测仪器?2 .集体交流。3 .说说,人类还有哪些发明也是受到自然界生物的启发的?(例如,鱼膘潜水艇、蝙蝠雷达、萤火虫人工冷光、电鱼 伏特电池、蛙眼电子蛙眼、鱼鳍船桨、锯齿草锯子、苍耳尼龙 搭扣等)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资料找重点的学习方式,来了解人类的很多

24、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的能力。板书: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肉眼 放大镜 显微镜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三、手持式显微镜四、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说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科学探究目标: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用图形和文字记录;2.通过 观察和比较能说出洋葱表皮细胞外形上的共同特点。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细致 观察、详尽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明白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 界的秘密。教学重点:通过

25、探索洋葱表皮细胞的活动,说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绘制细胞结构图。课前准备:显微镜、洋葱、小岛、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镜子、纱布、碘 酒、放大镜等。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PPT出示上节课用显微镜观察到植物、微生物图片。我们上节课用显微镜观察了很多有意思的物体,那么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我们用倍 数更大的显微镜去观察他们,又会得到什么有趣的结论呢?本节课我们就用更大倍数的显微镜去观察洋葱表皮,看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二、分小组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提醒学生安全。1 .在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 .用小刀在

26、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个“井”字,用镜子去下“井”中洋葱内表 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提醒学生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 .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 注意不能有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 吸掉。4 .从盖玻片的一边加入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 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5 .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以进行观察。三、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目镜倍数20,物镜倍数45I放大倍数为900倍,提醒学生 注意对光。1 .安放: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2 .对光

27、:转动转换器,使低倍武警对准通光孔。3 .调焦: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4 .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 夹夹住,标本要针对通光孔的中央。5 .左眼像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知道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6 .仔细观察表皮细胞,并绘制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又手图形洋葱表皮细胞仔细观察不同种类的动植物表皮细胞,并用文字和图形记录它们的形态。展示记录,描述我们看到的洋葱及其它表皮是什么样的。对比观察记录,发现表 皮细胞外形上的共同特点。五、科学史教育细胞的发现者:罗伯特胡克。胡克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科

28、学家之一。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 有重大成就。他所设计和发明的科学仪器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他本人被誉为英 国的“双眼和双手”。他曾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于1665年发现了植物细胞(实际上看 到的是细胞壁),并命名为“ceH”,至今仍被使用。六、总结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观察了洋葱的表皮细胞,理解了细胞的概念,那么,你们 想不想观察更多的动植物细胞呢?我们下节课起来观察其它的生物细胞。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安放对光调焦观察胡克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 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

29、也是不同的;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2.发展观察 探究生物细胞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 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的观察与记录。课前准备:PPT课件、分组实验器材:若干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 微镜。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起观察了洋葱的表皮,发现洋葱的

30、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 构成的。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画一画洋葱的表皮细胞结构图?(邀请学生演示洋葱表皮细胞的画法)复习洋葱表皮的结构,邀请学生具体说说洋葱表皮细胞结构。预设: 像个个的小房子紧紧的靠在起。显微镜除了可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以外,还可以观察许多身边的事 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板书课题: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二、大蒜叶片表皮细胞的观察,与洋葱表皮的对比确定观察方法,教师提问:你大蒜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学生回答:观察大蒜叶片表皮细胞;观察的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显 微镜观察顺序从低倍到高倍;观察室可以抓住大蒜叶片表皮细胞的形 状、颜色等。分组进行大蒜叶片表皮细胞的

31、观察,引导学生注意显微镜的操作方 法,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1 .发给每小组张大蒜叶片表皮的装片,仔细观察后用记号笔,用画 图的方式记录在纸上。2 .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3 .分组讨论并交流我们的发现。4 .教师小结:大蒜和洋葱表皮都由细胞构成,但是细胞的形态是不样 的。三、各种生物细胞的观察通过对大蒜和洋葱的表皮细胞的观察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有什么困惑? 各小组交流一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形态是不是都不一样?确定观察的方法和注意点,准备多种细胞的标本,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边观察、边记录、边比较,强调比较的重要性。注意填写记 录表。模卫

32、枣文字描述图形学生开始观察、比较各种细胞标本,并填写期中两种细胞标本观密记 录表。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所画细胞的图像,学生读记录表,介绍自己 观察到的细胞特征。1)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 发现。2)先让学生自由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归纳小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四、细胞的作用1刚我们每个小组观察到的细胞是有限的,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细 胞的图片,大家可以一边欣赏边思考,细胞的作用都有哪些?通 过对大量细胞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先讨论下,等一下请 同学汇

33、报。预设: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举例说明细胞的重要性:血液中的包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 二氧化碳。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绿色植物的 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细胞还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物种 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五、总结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 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下节课 我们一起来观察和细胞差不多大的生物一微生物。板书: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6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通过观察水中的微小的生物,了解水中生活着形

34、态各异的微小的 生物,它们具有生物的特征能运动;2.了解微小生物可以进食,能对外界刺 激有反应;3.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生物,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 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能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科学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发展学生研究微小生物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观察,认识体会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 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教学难点:能够借助显微镜追踪观察水中活的微小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课前准备:PPT课件、池塘表层水

35、、显微镜、玻璃装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在前两节的科学课中,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了形态各异的生物细胞,老师也承诺 本节课带领大家认识些和细胞大小差不多的生物微生物,大家都知道微生 物用肉眼是不能看到的,我们还需要借助显微镜的帮助。二、池塘里有什么?PPT出示池塘照片,请学生自习观察池塘中有什么?预设:鱼、鸭子、水草、 石头等。提出问题:除了大家所说的这些还会有其他什么吗?会不会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 到的生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如我们起做个实验去验 证下吧。三、水中的微小生物老师这里有从池塘里采集的水样,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呢?让我们起细心、耐 心、认真地来

36、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提醒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L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 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到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4.轻拿 轻放。学生分组制作水样样本玻片并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用图文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观察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预设;看到了很多小 虫子样的东西,还会来回的游动。教师总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个细胞 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 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微生物中,

37、最常见的就是水藻 T,有蓝藻、团藻、金藻等。刚我们看到的会游动的微生物中钟形虫、草履虫 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是 不运动的,有球形的、杆状的、螺旋状的。多媒体展示水中常见的各种微生物。四、生活中的微生物同学们,微生物不只是在水中有,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对于人 类的影响至关重要,比如:1 .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酒、制醋、面包、馒头等食品。2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美容:肉毒梭菌的毒素。3 .利用益生菌微生物调节人体免疫增加抵抗力的口服液:双歧杆菌等。4 .制作酸奶和奶酪:乳酸柑橘。5 .芽抱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加酶洗衣粉。并且,我们常吃的蘑菇和木

38、耳也是微生物,虽然它们很大,但是那不是它们的 个细胞,而是很多细胞共同组成的子实体,它们几乎每个单独的细胞在适应的 条件下都可以逐渐发育成为一个新的子实体。五、总结延伸相信大家今天都收获满满,课堂上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微生物朋友,并且也知道 了很多微生物对于人类的作用,那么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呢? 下节课我们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6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微生物不运动的,有球形的、杆状的、螺旋状的7 .微生物与健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 自然界的许多秘密。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39、。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 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够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科学态度目标1 .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精神。2 .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 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 的秘密。3 .养成积极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 生活的改善。教学重点:通过资料收集和交流研讨知道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生

40、活有密切关 系。教学难点:能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组学生按自己选择的主题整理好资料(照片、图表、实物等), 如需用多媒体汇报交流,要自己准备好课件。教师准备:课前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设 备;对教室做一定的环境布置,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资料的场所。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前师生要共同收集有关人类在探索微生物取得成果方面的资 料。为了收集的资料比较全面,教师课前拟订些专题,如医药、食品、污水和 垃圾处理、农业新品种改良等专题,把学生分成几个专题小组,从不同方面去收 集资料。在收集资料时,注意不要仅限于人类探索和利用微生物方面的成果,其 他如冶金

41、、地质、微电子、侦缉、探索物质内部微小结构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也可收集。设计意图:课前布置资料收集、整理活动,并以专题小组的形式开展,利于 学生借助团队的力量、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人类探索微生物的成果。有了前期的 知识储备,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各抒己见。、谈话导入1 .谈话:自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后,有许多科学家对各种微生物进行了观察 和研究。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微生物, 包括发现很多细菌、病毒。让我们来看看显微镜下的些微生物吧。2 .课件展不。谈话:随着对微生物的观察和研究,也引发了许多科学的新发现和技术的创 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本节课我们

42、就来了解一下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的关 系。3 .揭示课题:微生物与健康。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的认知。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显微藻类、小型原生生物等5大类,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二、微生物与医药1 .出示资料:新型冠状病毒来了,怎么办?2019年12月,在某地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有的病人只是发烧、 咳嗽,有的很快发展成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2020年1月,实验 室利用电镜检测,从病例样本中分离出致病病毒,确认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传染性比较强,并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序列。2020年2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 会把该病毒命名为SARS-C0V-2。在

43、2020年1月到7月期间,由于缺乏针对该病 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同时有些地区疫情防控措施欠缺,造成全球1700多百 万人受到感染,60多万人死亡。(1)谈话:这里有一个名词新型冠状病毒。如果人们感染普通致病病 毒或细菌,一般是怎么处理的?有关这些药物的发明,你了解吗?(2)全班交流。(3)谈话: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到处肆虐,人类对此束手无 策。例如,十四世纪五十年代,鼠疫曾经夺走欧洲2500万人的性命,占当时欧 洲总人口的1/3。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是病毒 和细菌,并研制和发明了对付病毒和细菌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传播得 到了遏制,大大提高了人类的

44、健康水平。请收集微生物与医药方面相关资料的小 组,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收集的人类研究微生物的过程及其在医药方面的成果。2 .专题汇报。(学生的资料板块,建议涉及亚历山大弗莱明和青霉素、疫 苗的产生、巴斯德的消毒法和灭菌法等)3 .交流:有关微生物与医药方面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4 .小结:原来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例如,肺炎链球菌会 引起人们肺部炎症和支气管炎,伤寒杆菌会引起高烧和腹泻,等等。人类与微生 物不断斗争,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效地遏制了传染病的肆虐,发明了各类抗生 素,并且发明了人工主动免疫等。设计意图:以社会热点为案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分享收集、 整理的有关

45、人类研究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成果,更能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三、微生物与食品1 .课件展示:馒头、面包为什么疏松、多孔?2 .谈话: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有的微生物能直接提供给人类食物, 如木耳、蘑菇;有的微生物能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你知道馒头、面包为什么疏松、 多孔吗?酸奶、酒、腐乳等,又是怎样制造出来的?3 .小组交流。请收集微生物与食物方面相关资料的小组,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收集的人类 研究微生物在食物方面的成果。4 .讨论:微生物对于食物都是有益的,对吗?认识霉菌和霉菌的生长环境。5 .交流:怎样可以使食品保存时间更长?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面包发酵现象展开研讨,激起学生深度了解的欲望,

46、 从利、弊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与人类食物之间的联系。三、微生物与其他方面1 .出示资料:地球生物去哪儿了?谈话:地球上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生物个体,它们死亡后又去了哪里?这与微 生物有关吗?2 .全班交流。3 .专题汇报: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4 .集体研讨:(1)微生物还在哪些方面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2)人类利用显微镜探索自然世界还有哪些成果?5 .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和杂交水稻。设计意图:以“地球生物去哪儿了”为研讨主题,展开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 水相关知识的理解。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解微生物自 身的特性与人类利用其功能之间的联系。组织讨论“人类利用显微镜探索自然世 界还有哪些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更多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如农业新品 种的改良等。四、回顾与总结1 .谈话:人类研究微生物有这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