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9001B-2009.doc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798055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6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JB9001B-200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GJB9001B-200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JB9001B-200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JB9001B-2009.doc(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L 01060106GJB 9001B9001B20092009 代替 GJB 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2009200912122222 发布发布2010201004040101 实施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批 准准GJB 9001B2009I目 次前言.III 引言.IV 0.1 总则.IV 0.2 过程方法.IV 0.3 与 GB/T 19004 的关系.V 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V 1 范围.1 1.1 总则.1 1.2 应用.1 2 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2、义.1 4 质量管理体系.1 4.1 总要求.1 4.2 文件要求.2 5 管理职责.3 5.1 管理承诺.3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3 5.3 质量方针.3 5.4 策划.3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4 5.6 管理评审.4 6 资源管理.4 6.1 资源提供.4 6.2 人力资源.4 6.3 基础设施.5 6.4 工作环境.5 6.5 质量信息.57 产品实现.5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5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6 7.3 设计和开发.6 7.4 采购.9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9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11 7.7 技术状态管理.118 测量、分析和改进.11 8.

3、1 总则.11 8.2 监视和测量.11 8.3 不合格品控制.12 8.4 数据分析.13 8.5 改进.1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GJB 9001A-2001 与 GJB 9001B-2009 之间的变化 .15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质量管理原则.25GJB 9001B2009II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26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术语和定义.31 参考文献.41GJB 9001B2009III前 言本标准代替GJB 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在等同采用GB/T 19001-2008(idt ISO 9001:2008)的基础上增加

4、军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殊要求编制而成,将军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特 殊要求作为标准的一部分,列在GB/T 19001-2008标准相应条款之后,独立成条地作为该条款的补充。 为便于识别,本标准采用国家标准的内容以宋体字 表述,增加的特殊要求以楷体字表述。 附录A给出了GJB 9001A-2001与本标准之间的具体变化。 本标准为承担军用产品论证、研制、生产、试验、维修任务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并为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评定提供了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与质量司提出。 本标

5、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技术基础局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技术基础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与质量司、总装 备部技术基础管理中心、海军装备研究院舰船 论证研究所、海军装备部驻天津地区军事代表局、空军 驻北京地区军事代表局、第二炮兵装备部订货部、总参谋部通信部军 事代表局、总装备部装甲兵装备 技术研究所、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赛宝认证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公司第七八研究所、中国航 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黎明、刘益新、侯建国、卿寿松、郑燕、江元英、石柱、马绍力、刘希凤、 刘连才、夏海光、马文军、国少林、周宏佐、王运河、姜元林、支越

6、。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JB/Z 9001-1996、GJB/Z 9002-1996、GJB/Z 9003- 1996、GJB 9001A-2001。GJB 9001B2009IV引 言0.1 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下列因素的影 响:a) 组织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以及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 b) 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 c) 组织的具体目标; d) 组织所提供的产品; e) 组织所采用的过程; f) 组织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7、“注”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 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要求、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和 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GB/T 19000和GB/T 19004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 注: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GB/T 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见附录B。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见附录C。0.2 过程方法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 强顾客满意。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确定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 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

8、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 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a) 理解和满足要求; b) 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 获得过程绩效和有效性的结果; d) 在客观测量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过程。 图1所反映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第 4章至第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该图反 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顾客满意的监视,要求组

9、织对顾客关于组织是否已满 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评价。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注: 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GJB 9001B2009V输入 输出图释:增值活动信息流 图 1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0.3 与 GB/T 19004 的关系GB/T 19001和GB/T 19004都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

10、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 GB/T 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 GB/T 1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有效性。 在本标准发布时,GB/T 19004处于修订过程中。修订后的GB/T 19004将为组织在复杂的、要求更 高的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持续成功提供管理指南。与 GB/T 19001相比,GB/T 19004关注质量管理 的更宽范围;通过系统和持续改进组织的绩效,满足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然而, GB/T 19004不 拟用于认证、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目的。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为方便使用者,本标准在

11、修订过程中适当考虑了 GB/T 24001-2004的内容,以增强两个标准的相容 性。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 管理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相协调或整合。 组织为了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会改变现行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顾客 要 求顾客 满 意产品GJB 9001B2009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 范围1.1 总则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 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

12、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b)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 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a) 预期提供给顾客的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 b) 产品实现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性质导致本标准的任何要求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 如果进行删减,应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的要求,并且这样的删减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 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13、的能力或责任,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删减,应征得顾客同意。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 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凡未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 9000:2005,IDT)GJB 1405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 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 19000-2008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本标准军用

14、产品特殊要求采用GJB 1405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注: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列出了GB/T 19000-2008的术语和定义,见附录D。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见 1.2);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GJB 9001B20092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e) 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

15、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组织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任何过程外包,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控 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组织应接受顾客的质量监督。组织应对外包过程进行评审,批准后予以实施,并监督外包过程的执行。顾客要求时,外包过程须经顾客同意。适用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 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工作过程。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注2:“外包过程”是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由组织选择,并由外部方实施的过

16、程。注3:组织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可受诸如下列因素影响:a) 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b) 对外包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c) 通过应用 7.4 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注4:外协是外包的一种形式。注5:适用时,组织可参照GJB 5000的要求,建立、实施并改进其软件过程。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 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d) 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注

17、1:本标准出现 “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一个文件可包括对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a)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 人员的能力。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4.2.2 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和正当的理由(见 1.2); b) 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

18、.3 文件控制GJB 9001B20093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 4.2.4的要求进行控 制。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 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 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h) 确

19、保图样和技术文件按规定进行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 i) 确保图样和技术文件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j) 规定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并按规定归档。 4.2.4 记录控制 为提供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 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程序应包含对供方产生和保持的记录的控制要求。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记录的保持时间应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与产品寿命周期相适应。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 最高

20、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质量方针; c) 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 进行管理评审; e) 确保资源的获得。注:本标准中的最高管理者是指组织的最高行政领导。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 7.2.1和8.2.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建立并保持定期征求顾客对产品质量及其改进方面意见的机制。5.3 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a) 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 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21、c)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5.4 策划GJB 9001B200945.4.1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 容见7.1 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质量目标应体现对产品质量水平的追求,与顾客的期望相适应。组织应保持质量目标实施和评价的记录(见4.2.4)。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 4.1 的要求; 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

22、系的完整性; c) 对顾客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特殊要求作出安排。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职权。最高管理者应对最终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负责。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顾客能够及时获得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 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23、 管理者代表应是能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决策的最高管理层的成员, 并具备履行以上职责所需的技术和行政管理能力。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5.5.3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 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 5.6.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 审核结果;

24、b) 顾客反馈; c) 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 d)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 改进的建议; h) 质量经济性分析(见 8.4)。GJB 9001B20095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 资源需求。6 资源管理6.1 资源提供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a) 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 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总

25、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注: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a)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力; b) 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 c)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 确保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 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 4.2.4); f) 对各级管理者以及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人员应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技 能的培训、考

26、核,并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6.3 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符合产品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a) 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b) 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c) 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 6.4 工作环境 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对需要控制的工作环境,应保持监视、测量、控制和改进措施的记录(见4.2.4)。注:术语“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6.5 质质量量信信息息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确定质量信息的需求,按规定收集、贮存、传递、处理和利用。产

27、品质量信息管理应满足顾客的需要。7 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 (见4.1)。 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GJB 9001B20096b)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 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 4.2.4); e) 产品标准化要求; f) 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要求; g)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

28、; h) 产品质量评价和改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要求; i) 技术状态管理要求(见 7.7); j) 风险管理要求。 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组织应编制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顾客要求时,质量计划及调整应征得顾客同意。组织应保持策划输出现行有效。注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注2: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注3: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可考虑以下方面: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参见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

29、B 900、GJB 4239、GJB 1909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计划可包含在质量计划中或单独编制。注4:对资源的需求包括产品使用和维护所需的资源。注5:风险管理包括组织应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在产品实现各阶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形成各阶段风险分析文件,必要时提供给顾客。注6:技术状态管理参见GJB 3206。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组织应确定:a) 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d) 组织认为必要的任何附加

30、要求。注:交付后活动包括诸如保证条款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如:提交标书、接受合 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之前进行,并应确保:a) 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 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解决; c) 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d) 风险得到识别和有能力解决。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2.4)。 若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组织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

31、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若产品要求发生的变更影响到顾客要求时,其变更应征得顾客的同意。GJB 9001B20097注:在某些情况中,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作为替代方法,可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7.2.3 顾客沟通 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a) 产品信息; b) 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 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d) 对顾客要求的理解与实现; e) 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7.3 设计和开发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

32、制。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a) 设计和开发的阶段; b) 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 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在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时,还应确保:d) 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需要时,应对产品改进作出安排; e) 设计、生产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 f) 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 g) 实施产品标准化要求,确定设计和开发中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h) 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 产品设计和开发; i) 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 j) 设计和开发中采用的

33、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应经过论证、试验和鉴定; k) 按规定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 l) 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供方的质量控制; m) 提出监视与测量的需求; n) 对元器件等外购器材的选用、采购、监制、验收、筛选、复验以及失效分析等活动进行策划; o) 对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验收、交付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策划,落实需求 管理、策划与跟踪、文档编制、测试、质量保证、配置管理等工作。 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 随着设计和开发的进展,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注: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

34、同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 4.2.4)。这些输入应包括:a) 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b)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 适用时,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 d) 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e) 工艺要求。 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GJB 9001B20098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 , 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a)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

35、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c)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e) 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产品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上作相应标 识; f) 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 g) 适用时,给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设计报告。注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注2:适用时,产品的设计输出包括产品规范、工艺总方案、工艺规程、用户资料、诊断指南以及产品安全使用的培训教程。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在适宜的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

36、行系统的评审,以便:a) 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 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 录应予保持(见4.2.4)。顾客要求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评审。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 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组织应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跟踪,并就评审结论和跟踪的结果向顾客通报。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 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2.4)

37、。对于顾客要求控制的项目,应通知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验证。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 7.3.1) 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 录应予保持(见4.2.4)。应邀请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确认。需定型(鉴定)的产品,组织应按有关规定完成定型(鉴定)准备工作。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 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38、更改 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2.4)。对重要的设计更改应进行系统分析和验证,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已定型产品的更改应按定型工作有关规定办理。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应符合技术状态管理要求(见7.7)。7.3.8 新新产产品品试试制制GJB 9001B20099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新产品试制过程控制程序,以保证:a) 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工艺评审; b) 在新产品试制前进行准备状态检查; c) 适用时,在试制过程中进行首件鉴定; d) 在产品试制完成后进行产品质量评审。 需生产定型的产品,组织应按有关规定完成生产定型(鉴定)准备。保存试制过程和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见4.2.4)。顾客要求时,组织应邀请顾客参加新产品试制准备状态检查、首件鉴定。7.3.9 试试验验控控制制组织应对试验过程实施控制,对重要的试验项目,组织应:a) 编制试验大纲,明确要求,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并实施准备状态检查; b) 按照试验大纲组织试验; c) 按规定的程序收集、整理数据和原始记录,分析、评价试验结果,保证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 确性; d) 对试验发现的故障和缺陷,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见 8.5.2); e) 试验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